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程序
42
訪者決定是否願意參與研究,坦露自己的經驗。
三、訪談流程
訪談時所進行的流程如下:
(一)與病友建立關係。
(二) 向病友說明研究計畫內容以及研究目的。若病友有意願參與研究,便說明並 請病友簽訂「訪談同意書」。
(三) 確認病友隱私無礙,並取得其同意後,於其病房內進行訪談。
(四) 研究者於訪談結束後撰寫訪談札記,並將錄音檔交由謄錄者轉為逐字搞。
(五) 進行文本檢核及分析。
貳、資料的整理
在每一次訪談後,研究者會依照下列方式整理資料:
一、訪談後將當次訪談情形、感想及心得記錄成訪談日誌。
二、委託謄稿員將訪談內容謄寫成逐字稿。轉錄時將所有聽到的都轉錄下來,包 括重複、停頓、情感表達、沉默等,並在與謄稿員說明本研究的資料謄寫方 式後,也向其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倫理中保密性的重要,在其同意保密後,簽 訂轉錄同意書。
三、訂定轉錄編碼表,如下:
F1 第一位女性研究參與者 M1 第一位男性研究參與者 F2 第二位女性研究參與者
R 研究者
N 陳述句
F1-N1 1 第一位女性研究參與者於第一段話中的第一句話
四、校對訪談錄音與逐字稿的錯誤及疏漏的部分,直到正確無誤。
五、訪談文本:訪談文本即為成現研究參與者思及「善終」主題時的思緒及 感受歷程,因此在敘述過程中盡可能保留研究參與者的原文、用字、描 述角度、思考順序,但為有助於文本內容的流暢性,研究者適切地加入 連接詞,或刪除重複的口語內容,或進行小幅度的修改。
参、資料分析方法及流程
本研究整合Colaizzi(1978)的「七大分析步驟」法以及李維倫等(2009)之「現 象學分析」法(李維綸等,2009;龔卓軍,2003)進行詮釋現象學分析,各步驟內 容敘述如下(Thornton & White, 1999):
一、反覆閱讀文本,直到充分理解。
二、指認與現象直接相關的詞彙以及重複出現內容,將它們標舉為「重要闡 述」,成為敘說者描述之經驗現象的整體重點。
44
三、從這些重要闡述中找出意義,使該現象的相關命題「顯題化」。從參與 者的表面話語中跳脫出來,以深具創意的默會與洞見直探話語背後的意 涵,但這些發掘出來的隱含意義不能偏離原始資料內容。
四、將被識認出的意義依照主題分成群組,並使這些主題能適用於所有文本 內容。將找出的主題不斷與原始文本進行相互參照,以發現遺漏或多餘 的部分。這些主題與文本內容不能有差異(或相互矛盾,以此做為檢證 的標準。另外將未符合主題的資料歸在其他類部分(miscellaneous section)。
五、對種種命題進行窮盡的描述(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成為受訪者的
「置身結構描述」(situated structural description)。
六、找出眾多受訪者「置身結構」的共同主題,發展普遍的「處境結構」,
依此表達出訪者經驗到的普遍現象。
七、將研究結果交還給研究參與者審視,檢查是否與其想法有落差,並移除 敏感資料,同時指認及加強需保密之處。但因本研究參與者身心狀況較 虛弱且不穩定,且可能已經過世,故此步驟改由指導教授督導及同儕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