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綜合多元性訓練對社區長者之成效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綜合多元性訓練對社區長者之成效

根據前兩節之說明,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運動訓練及認知訓 練皆能能夠提升長者的認知功能(Ballesteros, Kraft, Santana, & Tziraki, 2015;

Bherer, 2015; Hertzog, Kramer, Wilson, & Lindenberger, 2008; 謝瓊儀 & 王秀華, 2017)且增強其身體功能等多種好處,因此,過去已有許多將兩者一同進行介入 的研究,一篇整合了20 篇研究的文獻回顧指出,不論是以同時進行或是連續訓 練的形式,進行運動訓練和認知訓練,與單項的介入相比在認知表現上能產生更 好的效果(Lauenroth, Ioannidis, & Teichmann, 2016)。因此,接下來將探討過去針 對社區長者所進行的綜合多元性訓練之相關研究。

一篇針對76名60歲以上的社區長者,介入內容為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 或伸展和皮拉提斯運動,以及認知訓練─使用電腦進行認知課程、或電腦日常教 學課程兩種介入的雙重任務訓練,並隨機分配參與者至四種訓練組合之一,進行 每週3次的課程,分為2次的運動訓練及1次的認知訓練,每次進行1小時、為 期12 週,研究結果顯示四種訓練皆能提升長者之身體功能(六分鐘行走測試及 身體表現測試之表現)及認知功能(trail-making test 處理速度及 Color-Word

Interference Test抑制能力),但僅有氧阻力訓練能夠改善長者的下肢肌力(椅子

坐站表現)、雙重任務認知訓練能夠改善長者的任務轉換能力(CWIT-switching)。 雖然此研究未能發現聯合訓練對執行功能有更顯著的改善,但發現雙重任務認知 訓練對執行功能的轉移效果(Desjardins-Crépeau et al., 2016)。

在日本運用運動捕捉設備開發一套新型的認知遊戲,即為雙重任務太極拳

(Dual-Task Tai Chi, DTTC),是一項透過控制身體來解決數字放置的位置,其動 作類似於太極拳全身性的運動,共計41 位社區長者參加此研究,被分派至實驗 組(n=26)及對照組(n=14),進行12週,每週一次70-80分鐘的訓練,皆包含 有氧運動、阻力訓練、柔軟度及平衡運動,以及緩和運動,另外較特別的是加入 節奏之訓練,以增強長者肢體協調度及反應速度,課程介入的過程治療師將會從

旁協助,12 週後兩組間的認知功能存在顯著差異,顯示 DTTC 訓練對改善認知 執行功能是有效的(Kayama et al., 2014)。

另一篇近期在澳洲的研究,評估認知訓練及認知運動訓練的介入在預防長者 跌倒方面的有效性,隨機分配750名65歲以上社區居民至認知訓練組、認知運 動訓練組及對照組,所有組別都會收到一本防跌的衛教手冊,而兩組介入組皆介 入每週120分鐘,為期 12個月,由澳洲神經科學研究所所研發的smart±step系 統互動遊戲,認知訓練即使用觸摸平板進行認知遊戲,認知運動訓練則使用無線 電子地墊偵測參與者的步速、準確性及平衡感等數據,在介入前後評估其身體功 能、反應時間、認知功能、生活品質等多項測驗,以及利用儀器檢測大腦結構和 功能的變化,這項研究預測能夠顯著地減少與跌倒相關的傷害,並增強長者的認 知、身體機能及生活品質(Sturnieks et al., 2019),該研究之最終結果將於2020年 公告,即使尚未發表其研究結果,仍可從這大型的研究中發現國家對認知運動訓 練的結合,對於長者之影響的重視,也意味著電子互動產品的訓練即將引領一波 新的潮流。上述研究整理如下表2-7所示

表2-7 綜合多元性訓練介入社區長者之成效研究一覽表 作 者

(年)

樣本數 介入方式 介入劑量 成效評量 結果

Desjardi ns-Crépe au 等 人

(2016)

76名60歲以上居住在社居長 者

隨機分為四組:

 有氧阻力訓練+認知課程 組(AR+DT):22人

 有氧阻力訓練+電腦課程 組(AR+CL):16人

 伸展運動組+認知課程組

(ST+DT):20人

 伸展運動組+電腦課程組

(ST+CL):18人

 有氧阻力訓練:熱身、

阻力訓練、心肺功能訓 練、緩和運動

 伸展運動:熱身、伸展 運動、放鬆休息

 認知課程:進行數字識 別任務、形狀識別任務

 電腦課程:各種應用軟 體 ( 例 如 :Word 和 Excel)的入門練習,以 及對網路(如:搜索引 擎)的教學

每 週 3 次 的 課 程,每次進行 1 小時,分為 2 次 的運動訓練及 1 次的認知訓練,

為期12週

評估時間:介入前兩週及介入後兩週 評估內容:

 神經心理學評估:記憶力、處理 速度、執行功能進行聽覺口語學 習 測 驗 (Rey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 RAVLT)、叫色測 試(Color-Word Interference Test, CWIT)、路徑描繪測驗(Trail Making Test, TMT)

 身體功能測試:6 分鐘步行測 試 、 身 體 表 現 測 驗 (modified physical performance test, PPT)、起身行走測試、握力測 試及坐站測試

聯合訓練並沒有更 顯著的改善,但發 現認知訓練課程對 認知測驗中的執行 功 能 有 轉 移 的 影 響,且有氧阻力訓 練、伸展運動皆能 夠改善長者的身體 功能。

Kayama 等 人

(2014)

41 名 65 歲以上居住在社居 能夠獨立行走的長者

 實驗組:26名

 對照組:14名

 實驗組:5分鐘的DTTC 訓練、15分鐘的中等強 度有氧運動,15分鐘的 漸進式力量訓練,10分 鐘的柔軟度和平衡運動 以及 10 分鐘的緩和運 動、25分鐘的節奏訓練

 對照組:15分鐘的中等 強度有氧運動,15分鐘 的漸進式力量訓練,10 分鐘的柔軟度和平衡運 動以及 10 分鐘的緩和 運動、25分鐘的節奏訓 練

每週 1 次 70-80 分鐘的訓練,為 期12週

評估時間:介入前後 評估內容:

 路徑描繪測驗(TMT)

 語意流暢度測驗(Verbal Fluency Test, VFT)

兩 組 存 在 顯 著 差 異,顯示DTTC訓 練對於改善認知執 行功能是有效的。

Sturnieks, 等 人

(2019)

750名65歲以上的社區長者 隨機分派至3組

 認知運動訓練組:250 人

 認知訓練組:250人

 對照組:250人

 認知運動訓練組:smart

±step 系統配合無線電 子地墊進行互動遊戲。

 認知訓練組:smart±step 系統的觸摸面板遊戲。

 對照組:防跌衛教手冊

每週 2 小時,為 期12個月

評估時間:介入前、12個月 評估內容:

 身體功能:SPPB、TUG、透過 任務進行步態檢測、站立平衡、

協調穩定性

 反應時間表現:進行任務時手的 反應時間及選擇正確的選項反 應時間

 認知功能及執行功能:路徑描繪 測驗(TMT)、口語聯想測試、

數字跨度測試、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The Addenbrooke’s Cognitive Examination Revised test、Pattern separation memory test

結果尚未發表,預 測能夠顯著地減少 與 跌 倒 相 關 的 傷 害,並增強長者的 認知、身體機能及 生活品質。

除了將運動訓練及認知訓練結合,提升長者的身體功能或是認知功能之外,

如何維持訓練的成效並提升長者的健康意識,衛教的介入亦有其必要性。在第三 節所介紹的Cho等人(2018)的研究,除了運動訓練外亦針對家庭環境安全性、解 決視力問題的重要性、鞋子的適合性、正確使用輔具、藥物管理、如何從地板上 站起來練習等預防跌倒之議題給予貼近長者生活的衛教課程,顯示該研究對於以 衛教作為防跌多元介入之一的重視;一篇由物理治療師針對社區失能民眾提供 12 週、每週 2 小時的綜合性功能運動訓練、諮詢及衛教講座,結果在下肢的肌 力、柔軟度及整體心肺耐力隨著運動訓練而提升,但平衡能力與反應能力的部分 仍然不足,反應出跌倒的風險仍然存在(丁俊文 & 葉姵君, 2018),此一結果凸顯 衛教的重要性,透過衛教課程能夠增加長者在預防跌倒上的觀念,甚至改善居家 環境以提升安全性,亦可降低跌倒之風險;國內另一篇針對社區中老年人辦理兩 場、各1小時的預防跌倒之衛教課程,內容主要包含:環境安全及自我保健運動 兩個部份,在環境安全部分透過衛教單張提供環境上的光線、地面、傢俱、扶手、

色彩、輔具等六方面的資訊,自我保健運動的部分,則提供柔軟操、平地操、軟 墊操、肌力運動、緩和操等五種肌力與平衡健康操,透過物理治療師擅長的運動 並配合健康知識及現場演練,社區長者在整體收穫上的滿意度極高,且在預防跌 倒相關的知識測驗上達到顯著的進步(柴惠敏, 胡名霞, 吳英黛, 鄭百副, & 曹昭 懿,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