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運動訓練對社區長者之成效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運動訓練對社區長者之成效

為因應高齡化的衝擊,我國於2005年開始推動「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 其中鼓勵地方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即為該計畫之重點項目,針對社區需要 服務之民眾提供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轉介服務、餐飲服務及健康促進活 動等,利用社區活動中心或廟宇等場所,進行規律性的動態或靜態健康促進活動,

期望達到「在地老化」的目標(張棋興 et al., 2013),預防及延緩其失能狀態的發 生。

隨著年紀的增長,對於肌力、肌耐力、關節活動度、平衡感、敏捷性等能力 也會因此而衰退,造成日常生活無法自理,甚至達到失能的狀態(方怡堯, 張少熙,

& 何信弘, 2015),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呼籲高齡者應為了預防疾病、延緩老化或失能而進行運動,健康者需更進一步維 持或增加運動強度,尤其以心肺耐力、柔軟度、肌力、肌耐力運動為重(蔡富任, 2019),研究亦指出運動訓練能夠延緩身體功能的衰退(Castell et al., 2019),且能 夠維持其生活品質,而在近幾年多元性運動(multi-component exercise)訓練逐 漸被受到重視,其運動課程設計包含心肺耐力、肌力、敏捷性、動態平衡、靜態 平衡、柔軟度等多面向,因此能夠有效延緩老化速度、維持功能性體適能,促進 健康生活型態並提升生活品質,更可作為長者從事日常活動之重要參考依據(徐 曉璐 & 李麗晶, 2014)。鑒於多元性運動之優點不勝枚舉,本研究所設計之團體 課程故採用多元性運動,帶給長者全方位的身體功能訓練。

過去國內外針對社區長者進行健康促進活動或多元性運動的研究已相當豐 富,國外的部分,針對65歲以上的女性長者,進行12週每週2次、每次2小時 的運動訓練,顯著改善下肢肌力及敏捷性(Z.-B. Cao, Maeda, Shima, Kurata, &

Nishizono, 2007);而另一篇針對75歲以上的肌少症女性長者,進行為期3個月

每週2次1小時的多元性運動訓練計畫,搭配營養(胺基酸)的補充,能夠有效 地改善膝伸直肌力、增強腿部肌肉力量及質量,更提升步行速度(Kim et al., 2012);

一群平均年齡80歲的社區長者,進行8週每週2次1小時的小組運動課程,即 顯著改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平衡的能力(Cho, Mohamed, White, Singh-Carlson,

& Krishnan, 2018);一項準實驗研究針對居住在社區的長者,進行為期26週每週

兩次1小時的多元性運動訓練,結果顯示在平衡能力、最快步行速度、步態穩定 性、衰弱程度皆得到了顯著改善(Oliveira Gonçalves et al., 2019),綜合上述國外相 關研究整理如下表2-4所示。

表2-4國外運動訓練介入社區長者之成效研究一覽表

作者(年) 樣本數 介入方式 介入劑量 成效評量 結果

Cao 等 人

(2007)

20 名健康社區老年 婦女

有氧鍛煉、平衡活動、協調 鍛煉、力量訓練和步行訓 練、伸展運動、平衡球、帶 槓鈴運動的踏板、迷你跨欄 步行、之字形步法、泳池步 行、普通步行和坐立運動

每週2次2小時,共計 12週

評估時間:介入前後 評估內容:

 下肢肌力:30秒椅子坐站

 靜態平衡:單腳站立(紀錄 最長至120秒)

 行走速度:10公尺計時(前 後增加2公尺的緩衝區域)

 10公尺障礙行走

 全 身 性 反 應 時 間 : 使 用 TKK-126b系統

 靈活性:坐姿體前彎

下肢力量顯著提高了 13.5

%,同時伴隨著10 m障礙 物行走時間和全身反應時 間的顯著減少,靜態平衡和 靈活性沒有顯著差異。

Kim 等人

(2012)

155名 75歲以上患 有肌少症之女性 隨機分為四組

 運 動+胺 基 酸 補充:38人

 運動:39人

5分鐘的熱身、30分鐘的強 化運動(椅子坐式練習、腳 踝負重訓練、彈力帶)、20 分鐘的平衡和步態訓練以 及5分鐘的緩和運動

 運動組進行每週2 次,每次1小時的 綜合訓練計畫

 胺 基 酸 組 每 日 2 次攝入 3g 的胺基 酸

評估時間:介入前後 評估內容:

 肌肉質量:使用BIA儀器測 量身體成分

 功能性體適能:

1. 膝伸直肌力

運動和營養(胺基酸)一起 介入可以有效增強肌肉力 量、質量並改善膝伸直肌力 及提升步行速度。

 胺基酸補充:

39人

 衛教:39人

 為期3個月 2.最大步行速度

Cho 等 人

(2018)

53名健康社區長者 熱身運動、平衡及感覺訓 練、動態平衡、上下肢肌力 訓練、長者衛教課程(家庭 安全性、解決視力問題的重 要性、鞋子適合性、正確使 用輔具、藥物管理、如何從 地板上站起來練習等)

每週 2 次,每次 1 小 時,為期8週

評估時間:介入前後 評估內容:

 平 衡 測 試 : Fullerton Advanced Balance(FAB)

 肌肉力量:長者功能性體適 能Senior Fitness Test(SFT)

多元性運動有效改善了健 康老年人的平衡並增強了 肌肉力量,強調了向健康的 老年人提供預防跌倒介入 的重要性。

Oliveira等 人(2019)

436名社區長者 阻力,平衡/本體感覺,協 調性,柔軟度運動加上短暫 的步態(即有氧運動)

每週2次,1次1小時,

為期6個月

評估時間:介入前後5天 評估內容:

 平衡測試:單腳站立測試

 肌力測試:五次坐站

 步行速度測試:3 公尺計時

(前後增加1公尺的緩衝區 域)

 起身行走測試:3公尺繞行

 執行能力:TUG認知測驗

平衡能力、最快步行速度、

步態穩定性、衰弱程度皆得 到了顯著改善

近幾年,國內亦有不少在社區介入多元性運動之相關研究,一篇針對 65歲 以上社區長者,進行16 週中低強度的多元性運動介入,結果顯示多元性運動可 以 提 升 壽 命 預 測 指 標 硫 鹽 化 脫 氫 異 雄 固 酮 (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 DHEA-S),同時減少其他與慢性疾病有關之危險因子,如空腹血糖、血壓和血 脂濃度(李若屏, 黃奕仁, 陳慕聰, 李毓國, & 方進隆, 2008);另一篇收集來至台北 市及高屏地區兩個區域參與社區據點之長者,進行每週2次,每次2小時共計4 小時的多元性運動訓練課程,經過10 週的訓練後在下肢肌力、心肺耐力、動態 平衡、靜態平衡、柔軟度皆有顯著進步,城鄉社區長者組間分析則無顯著差異(李 幸穎, 孫嘉宏, & 林陳涌, 2015);另一篇經由健康服務中心審核後招募90位社區 長者進行12週,每週2次、每次120分鐘的多元性運動,結果顯示在上下肢肌 力、敏捷性、心肺耐力皆有顯著進步(方怡堯 et al., 2015);一篇以輕度認知功能 障礙的長者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8週、每週1次90分鐘的多元性運動課程和 兩次的居家自主運動,顯著改善下肢肌力及心肺耐力,認知功能更有提升的趨勢

(謝瓊儀 & 王秀華, 2017),綜合上述文獻統整如下表2-5所示。

表2-5國內運動訓練介入社區長者之成效研究一覽表

作者(年) 樣本數 介入方式 介入劑量 成效評量 結果

李 若 屏 等 人

(2008)

24位65歲以 上社區長者

伸展運動、肌力訓練、

動態平衡運動、心肺耐 力訓練

16週

並 未 詳 細 說 明 介 入頻率及次數

評估時間:介入前後 評估內容:

 空腹胰島素

 壽命預測指標: DHEA-S

 代謝適能指標;葡萄糖耐受度、

胰島素敏感度、血 壓、血脂和 可體松濃度

運動訓練介入可提升壽命預測

指標DHEA-S,且降低與慢性疾

病有關之危險因子如血糖、血壓 和血脂,因此有助於因老化引致 之代謝失調

李 幸 穎 等 人

(2015)

118位社區長

伸展運動、心肺適能、

肌力與耐力、平衡與協 調與敏捷力

每週2 次,每次 2 小時,持續10週

評估時間:介入前後 評估內容:

 上肢柔軟度:抓背測驗

 下肢柔軟度:坐姿體前彎

 下肢肌力:30秒坐站

 心肺適能:2分鐘踏步

 敏捷性及平衡動態:2.44公尺繞 物檢測、富田踏步測試

多元性運動訓練對社區老人在 提升身體功能及動靜態平衡能 力,除了閉眼左側單腳站立之 外,大部分測試項目均有顯著進 步。比較城鄉組別間的進步差異 並不顯著,這表示無論城鄉區域 的差異,多元性運動訓練均適用 於社區老人。

方 怡 堯 等 人

(2015)

90 位社區長

有氧訓練、阻力運動訓 練、柔軟度運動、平衡 訓練

每週2 次、每次 2 小時,共計12週

評估時間:介入前後

評估內容:功能性體適能─手臂彎 舉、坐姿起立、抓背測驗、椅子坐姿 前彎、2.44公尺繞物檢測及2分鐘原 地踏步

多元性運動訓練,可顯著提升社 區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而無多 元性運動訓練介入會導致社區 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顯著退步。

謝瓊儀&王秀華

(2017)

20 位輕度認

知 功 能 障 礙 的高齡者

動態有氧暖身、認知課 程活動、小抗力球運 動、緩和伸展

每週 1 次 90 分 鐘,為期8週

評估時間:介入前後 評估內容:

 認 知 功 能 : 簡 易 心 智 量 表

(MMSE)

 功能性體適能:上肢柔軟度、下 肢柔軟度、上肢肌力、下肢 肌 力、敏捷與動態平衡、心肺耐 力、握力

實驗組在下肢肌力、心肺耐力皆 達顯著進步;認知功能整體分數 值與各向度分數值皆有提升趨 勢,但未達顯著差異。

Bherer(2013)等學者針對運動訓練對認知功能的影響進行文獻回顧,發現研 究結果共同顯示運動訓練可預防因年齡而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及神經退化性疾病,

國內學者林佩欣(2017)統整運動訓練針對不同認知程度長者的實證結果分別為:

一、正常智能者:海馬迴體積增加、最大攝氧量上升、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增加、

記憶力表現提升、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二、輕度認知障礙及輕度失智症者:

執行功能上升、注意力增加、簡易心智量表分數提升、工作記憶增加、降低惡化 成失智症的風險;三、中重度失智症者:心理(精神)及行為上的益處、改善少 部分認知功能(執行功能、溝通)、改善活動力、平衡、肌力、步態、行走速度、

睡眠、躁動、情緒等,由此可知運動訓練針對不同認知程度之長者皆有實質上的 幫助。

透過上述國內外的文獻,可以了解運動訓練對長者的重要性,透過多元性運 動設計的相關研究亦證實能夠提升社區長者功能性體適能,增加肌肉力量及平衡 的訓練能夠減少跌倒發生之頻率,且可預防因老化引致之代謝失調進而延長壽命,

更能夠預防認知功能的下降,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因此,本研究之復能多元 服務納入多元性運動於團體課程的設計,另外,由於研究介入區域為偏鄉,在交 通及人力成本上皆須考量,故經評估後將運動頻率設定為每週1次,每次1小時 的多元性運動課程,共計10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