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自我效能與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活動量之關係
(一) 「兒童身體活動自我效能量表」描述性統計:
本研究之自我效能測量是利用自編之兒童身體活動自我效能量表對受試學 童進行測量,測量的時間為102年3月第一週,說明及填寫時間共計15分鐘,
受試學生為自願參與本研究之學生。完成本量表的學生人數為129人,為求統計 分析的精準,僅分析完成5週身體活動量測量的學生,資料分析的份數為120份;
而此120份之受試者即為完成5週身體活動測量之120位學生。施測時間點為受 試學生身體活動課程介入前及實驗組目標設定課程介入前,避免身體活動與目標 設定課程之介入影響學生之自我效能感,施測地點為各受試班級教室內;為求施 測過程、時間及對學童說明的一致性,施測者均為本研究之研究者擔任。
表4-7為「兒童身體活動自我效能量表」各題項描述性統計摘要表,由表可
知,各題的最最大值均為5,而有9題的最小值為1,另外6題則不是1;在這6 題當中,有4題是出現在口語勸說的構面裡;這4題分別是:第8題:我會鼓勵
他人從事身體活動、第11題:我會提醒自己從事身體活動、第12題:我會想辦 法完成身體活動及第13題:我特別喜歡某項身體活動(如:騎自行車)。從口語 勸說最小值並非1的這4題可以看出,國小高年級學童會想要說服自己或是他人 從事身體相關活動,也都有自己所喜愛的活動,這樣的心理與實際完成的身體活 動量是否有關,則需要更進一步的分析。此外,各題項的平均得分數介於 3.69 至 4.71 之間,各題平均值為過半的得分,可看出國小高年級學童從事身體活動 時的自我效能感均有過半以上的程度。
表4-7:「兒童身體活動自我效能量表」各題項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 N=120 ) 構面 題項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數 標準差
成就表現
問題01 1 5 3.81 .929
問題02 1 5 4.05 .858
問題03 3 5 4.11 .797
問題04 1 5 3.72 .997
問題05 1 5 4.32 .830
問題06 1 5 4.01 .930
問題07 1 5 4.02 .983
口語勸說
問題08 2 5 3.94 .919
問題09 1 5 4.16 .860
問題10 1 5 3.78 1.008
問題11 2 5 3.91 .907
問題12 2 5 4.15 .816
問題13 3 5 4.71 .541
替代經驗 問題14 1 5 3.69 1.011
問題15 2 5 3.91 .926
問題16 1 5 3.73 .970
問題17 1 5 3.98 1.053
除了各題項的得分平均,所形成的三構面得分合及總得分合,也是重要的分 析標的,表4-8為「兒童身體活動自我效能量表」各構面得分及總得分描述性統
計摘要表,受試學童在 「成就表現」 構面的得分平均為 28.03 分,為此構面的
80.08%;在 「口語勸說」 構面的得分平均為24.64,為此構面的82.13%;「替代
經驗」得分平均為11.33,為此構面的56.65%;總得分平均為67.98,為總得分的 79.94%。
表4-8:「兒童身體活動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 N = 120 ) 構面 滿分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數 標準差 成就表現 ( 7題 ) 35 14 35 28.03 4.364 口語勸說 ( 6題 ) 30 18 30 24.64 3.464 替代經驗 ( 4題 ) 20 5 15 11.33 2.447
總得分 85 49 85 67.98 9.393
本「兒童身體活動自我效能量表」的測量,無論是在各構面或是總得分的平 均,國小高年級學童有56.65%至82.13%的得分率,均有過半的表現;可見此階 段的孩童具備從事身體活動的高自我效能。其中,成就表現與口語勸說均達到8 成以上的得分,可見在學童的學習或生活環境中,學童均感受到正向的力量,鼓 勵學童進行身體活動;而替代經驗雖然也有過半的得分平均,但與成就表現與口 語勸說比較,學童在替代經驗的得分平均就顯得較低,也可以說,在現有的學習 與生活環境中,國小學童從事身體活動的相關替代經驗是比較缺乏的,所以無論 是學校、教師或家長,可以多讓學生從事多樣化的身體活動,讓學童有更多的替 代經驗,相信對學童的身體活動量之促進必定有所幫助。
(二) 「兒童身體活動自我效能量表」信度檢驗:
本研究「兒童身體活動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檢定Cronbach’s α值為 .893,
顯示問卷內部的一致性足以支持本研究結果,表示本問卷有良好的穩定度,也表
示研究者自編之自我效能正式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三個構面的分量Cronbach’s α值分別為:成就表現 .814、口語勸說 .762、替代經驗 .716;,成就表現、口 語勸說及替代經驗均有良好的信度。
(三) 受試學童自我效能各構面得分與總得分與第一週身體活動量測量皮爾森相 關係數 ( Pearson’s correlation )分析:
為了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效能指數與身體活動量的關係,將受試學生
「兒童身體活動自我效能量表」的得分,包括三構面的得分合與總得分 ( N=120 ) 與第一週的身體活動量 ( N=120 ) 進行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實驗組於第一週時 尚未進行目標設定的介入課程,此階段實驗組與控制組不但沒有任何介入上的差 異,在統計分析上更是具備同質性。自我效能各構面得分與總得分與五週身體活 動量總平均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摘要表如下表4-9,由表可知,受試學童自我效 能總得分、三構面得分與5週身體活動量平均之關係,並可以推論出其自我效能 指數 ( 總得分 )、自我效能成就表現構面、自我效能口語勸說構面與自我效能 替代經驗構面與身體活動量的關係。
由表4-9可知,國小高年級學童第一週身體活動量與自我效能量表總得分及
各構面得分的顯著性 p 值介於.450 至.833 之間,皮爾森相關係數介於 -.063 至 .070 ( p > . 05 ),顯示第一週身體活動量與自我效能總得分與各構面並沒有顯 著相關。可見,國小高年級學童實際所從事之身體活動的自我效能感與從事身體 活動量並沒有相關,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不影響且無法改變國小高年級學童的身體 活動量,而高自我效能的學童也未必有較高的身體活動量。由此推論,國小高年 級學童受限於現今的教學制度,每週僅兩節課、合計 80分鐘的體育課之外,無 其他固定或週期性的身體活動課程;在坐式課程設計與型態的教育與生活下,縱 使學生了解身體活動的重要性,或是有再高的自我效能感,國小高年級學童亦無
法也無力改變此現象,而導致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與身體活動量無相關,因為,學 生的自我效能與從事身體活動的需求與動機,終究無法跳脫教育體制與生活模式 的限制。
表4-9:自我效能各構面得分與總得分與第一週身體活動量皮爾森相關係數 ( Pearson’s correlation )分析摘要表 ( N = 120 )
第一週 成就表現 口語勸說 替代經驗 總和 第一週
身體活動 量
Pearson 相關 1
顯著性 (雙尾)
個數 120
成就表現 Pearson 相關 -.063 1 顯著性 (雙尾) .496
個數 120 120
口語勸說 Pearson 相關 .070 .709** 1 顯著性 (雙尾) .450 .000
個數 120 120 120
替代經驗 Pearson 相關 .059 .584** .541** 1 顯著性 (雙尾) .519 .000 .000
個數 120 120 120 120 自我效能
感(總分)
Pearson 相關 .019 .909** .887** .762** 1
顯著性 (雙尾) .833 .000 .000 .000
個數 120 120 120 120 120 備註:** 顯著水準 < 0.01 (雙尾),相關顯著。
(四) 受試男童與女童自我效能各構面得分與總得分與第一週身體活動量測量皮 爾森相關係數 ( Pearson’s correlation )分析:
本研究受試120位學童當中,包含63位男童與57位女童,有鑑於國外自我
效能研究者認為,自我效能可能還受到參與者的年齡、性別、資質等因素的影響 (Barry & Manuel, 1990),本研究除了檢驗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效能感與第一週身 體活動量的關係之外,更進一步分析,男童與女童個別之自我效能感與個別之第 一週身體活動量之關係,以了解不同性別的差異是否存在。由於受試者均為國小
六年級的學童,年齡均為 11-12 歲,因此不在針對年齡進行分析。首先,將 63 位受試之高年級男童身體活動量各構面得分、自我效能總得分與個別之第一週身 體活動量進行統計相關分析,分析結果如表4-10,國小高年級男童第一週身體活 動量與自我效能量表總得分及各構面得分的顯著性p值介於.179至.529之間,皮 爾森相關係數介於 -.081至 .172 ( p > . 05 ),顯示受試男童第一週身體活動量與 自我效能總得分與各構面並沒有顯著相關。此結果亦與全體受試者之自我效能總 分、各構面得分與全體受試者第一週之身體活動量分析結果相同;可見,國小高 年級男童從事身體活動的自我效能感與實際所從事之身體活動量並沒有相關,自 我效能感的高低不影響且無法改變國小高年級男童的身體活動量,而高自我效能 的學童也未必有較高的身體活動量。
表4-10:受試男童自我效能各構面得分與總得分與第一週身體活動量皮爾森相關 係數 ( Pearson’s correlation )分析摘要表 ( N = 63 )
第一週 成就表現 口語勸說 替代經驗 總和 第一週
身體活動 量
Pearson 相關 1
顯著性 (雙尾)
個數 63
成就表現 Pearson 相關 -.081 1 顯著性 (雙尾) .529
個數 63 63
口語勸說 Pearson 相關 .172 .676** 1 顯著性 (雙尾) .179 .000
個數 63 63 63
替代經驗 Pearson 相關 .105 .493** .520** 1 顯著性 (雙尾) .412 .000 .000
個數 63 63 63 63 自我效能
感(總分)
Pearson 相關 .083 .889** .885** .718** 1
顯著性 (雙尾) .518 .000 .000 .000
個數 63 63 63 63 63 備註:** 顯著水準 < 0.01 (雙尾),相關顯著。
接著,再將 57位受試之高年級女童身體活動量各構面得分、自我效能總得 分與個別之第一週身體活動量進行統計相關分析,分析結果如表4-11,國小高年 級女童第一週身體活動量與自我效能量表總得分及各構面得分的顯著性 p 值介 於.700至.970之間,皮爾森相關係數介於 -.052至 .005 ( p > . 05 ),顯示受試女 童第一週身體活動量與自我效能總得分與各構面並沒有顯著相關。此結果亦與全 體受試者之自我效能總分、各構面得分與全體受試者第一週之身體活動量分析結 果相同;可見,國小高年級女童從事身體活動的自我效能感與實際所從事之身體 活動量並沒有相關,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不影響且無法改變國小高年級女童的身體 活動量,而高自我效能的學童也未必有較高的身體活動量。
表4-11:受試女童自我效能各構面得分與總得分與第一週身體活動量皮爾森相關 係數 ( Pearson’s correlation )分析摘要表 ( N = 57 )
第一週 成就表現 口語勸說 替代經驗 總和 第一週
身體活動 量
Pearson 相關 1
顯著性 (雙尾)
個數 57
成就表現 Pearson 相關 -.043 1 顯著性 (雙尾) .751
個數 57 57
口語勸說 Pearson 相關 -.051 .762** 1 顯著性 (雙尾) .705 .000
個數 57 57 57
替代經驗 Pearson 相關 .005 .685** .570** 1 顯著性 (雙尾) .970 .000 .000
個數 57 57 57 57 自我效能
感(總分)
Pearson 相關 -.052 .935** .893** .808** 1
顯著性 (雙尾) .700 .000 .000 .000
個數 57 57 57 57 57 備註:** 顯著水準 < 0.01 (雙尾),相關顯著。
藉由個別檢驗男童與女童自我效能感與第一週身體活動量的關係後發現,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