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

Copied!
228
0
0

Teks penuh

(1)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楊 金 寶 博士. Advisor: Dr. Young, Kin-Bao. 藥癮暴露兒童親職歷程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the Parenting Process of Drug-exposed Children. 研究生:鄭 于 沛 撰 Name: Cheng, Yu-Pei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十一月 November, 2013.

(2) I.

(3) 中文摘要 「藥癮」的影響,從危及社會安全到家庭瓦解,甚至,嚴重威脅下一代身心 的健康成長,是不爭的血淚事實。但是,目前為止,藥癮似乎仍是無解的嚴峻難 題。藥癮者不但個人神經系統受干擾,後續精神與情緒問題更為嚴重。由於,用 藥伴隨的性混亂及隨機性行為提高,增加非預期懷孕風險,也讓胎兒時期即受非 法用藥毒害的幼兒大幅提升。藥癮暴露兒童的成長環境,受母親藥癮影響而衝動 無法控制或行為難以預測,不確定的母職行為及不穩定的教養情緒,導致兒童或 受虐或忽視甚或危害生命,經常暴露於難於預料的情境下。 藥癮議題所引發的兒童照顧問題,常隱沒在社會角落。過去多數研究,主要 聚焦在藥癮犯罪、戒治策略、戒毒歷程等藥癮者復原的探討分析。弱勢孩童無法 為自己發聲,除非家人舉報或成為社會關注的嚴重議題,也因此,藥癮暴露兒童 的問題與照顧需求,很少成為社工直接介入和受助的對象。本個案研究的主角是 藥癮母親、藥癮暴露的兒童、也有藥癮背景的爸爸,所交織的家庭生活及親子互 動的生活寫實歷程。藉由參與及陪伴其生命歷程與適時介入,深入了解藥癮家庭 中的生活經歷,同時對藥癮家庭注入新能量,以恢復家庭功能並重建親職角色, 為本研究的目的。 本個案研究是針對一個個案家庭進行深入探究。所指「藥癮暴露兒童」,是 自胎兒時期即受來自藥癮母親非法用藥,子宮中暴露於麻醉性藥物的環境,出生 後主要照顧者為用藥背景的母親照顧。所指「親職歷程」為從懷孕時期到孩子出 生後、服刑及服刑後回家親自照顧孩子的親職歷程,包括受照顧者的成長及主要 照顧者的心路歷程。研究進行中由於個人資料法的公佈,仍再次申請研究倫理審 查,於 2012 年 10 月 5 日經國立臺灣大學行為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查 核可。 II.

(4) 為擷取研究對象所有相關資料,研究者藉由參與其日常生活的對話觀察、電 話聯繫、文件資料、深入訪談、及參與特定事件等方式蒐集資料,時間長達近乎 2 年。旨從藥癮母親照顧年幼孩童的親職歷程,在日常生活的互動情境中,探討 藥癮家庭中孩童的成長歷程,包括孩童生活經驗、親職互動關係、以及主要照顧 著的親職心路歷程,從懷孕時期的感受經歷、照顧孩子的經歷、對生命的思考、 及面對實際生活需求的支持和資源等各種樣貌的資料。 藥癮家庭親職成長歷程的生命故事,以五幕家庭脈絡樣貌呈現。從三個家庭 三個樣貌,到母愛與母職學習三部曲,再深入分析家庭糾纏難解的情結與衝突, 進而描述夫妻相依也相綁,先生喝酒妻用藥等高潮迭起的具體互動事態。最後, 如何溫暖處理入監分離以及親職成長的事實結尾。總結上述結果並提出以下結 論:從此藥癮家庭中發現「不平,是家中最難念的心經」 、 「權力,是家庭衝突的 根源」 、 「陪伴,是親職能力成長的開端」 、 「支持,是親職重建的關鍵」 、 「孩童, 是藥癮母親最深的牽掛」,同時,針對藥癮個案及家人、服務藥癮家庭的機構、 法制矯治單位,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字:藥癮家庭、親職歷程、藥癮暴露兒童. III.

(5) 英文摘要 Abstract It is undeniably heartbroken that the influence of “drug addiction” has become so prevalent that it has put social security in danger, caused family disintegration, and, what’s more, jeopardize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our offspring. So far, it still remains a tough problem to tackle. Drug-addicted people suffer not only from the disorder of nervous system but from the entailed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problems. The possibility of unexpected pregnancy is highly increased due to sexual orgies and random sexual activities that go in tandem with drug abuse. This highly raises the number of fetus and new-born babies being exposed to and poisoned by drugs. Children exposed to drugs often grow up in uncertainties. They are often abused and their lives are often threatened due to the impulsive and uncontrollable behaviors resulting from their mothers’ drug addiction, uncertain parenting, and unstable upbringing. Child-care problems caused by drug addiction are often ignored. The focuses of past studies are mostly on drug-related criminalities, rehabilitative measures, and rehabilitative process. However, children exposed to drugs are often socially vulnerable. They can not voice out for themselves. They seldom receive assistance from social workers unless their cases are reported and become the focused issues of public media. The protagonists of this case study involve a drug-addicted mother, drug-exposed children, and a father with past records of drug-addiction.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se people is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which is carried out through active participation, accompaniment, and timely intervention and aims to rebuild parenting roles and restore the family function. This case study aims to perform an in-depth exploration into a drug-addicted family. The so-called “drug-exposed child” refers to a child who has been exposed in drug since the fetus stage in the womb and who has ever since been cared for by a drug-addicted mother. The so-called “parenting process” refers to the process a child has been cared for since his or her birth by a drug-addicted mother who has been sentenced to rehabilitation, doing her rehabilitation, and has completed her sentence. The materials recorded include the varieties of emotional ups and downs involving the child being cared for and the primary caregiver caring for the child. Because of the promulg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 during this IV.

(6)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applied to the Committee of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Ethics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or the examination of this research project. On Oct. 5, 2012, the committee issued the approval. With a view to collecting all the related data, the researcher spent almost two years participating in the daily-life interactions and dialogues of the involving members, observing their communications, documents, and specific events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and telephones. 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growing process of drug-exposed children through observing the parenting process of drug-addicted mother. All these include the varieties of data concerning the children’s life experienc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hildren and the parents, the emotional ups and downs of the mother in taking care of children since the moment of conception, the reflections on life, and the support and resources received. The life stories of the parenting of drug-addicting families are presented through five-act scenarios, which cover the range from the three facets of three families through motherly love and, eventually, to learning to take on motherly parenthood. Also, the entangled family conflicts are further analyzed, which include the concrete examples in which the couples support each other while, at the same time, restrict each other, with the husband as dipsomaniac and the wife as drug addict. Then, this research caps off with the parent-child separation for doing their respective time before imprisonment and, eventually, to remain the fact of parenting growth. Summarizing the above-mentioned scenarios, the researcher provid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n this family: “Every family goes through its problems and the resentment is the most,” “The root of family conflicts lies in power distribution,” “Keeping company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growth of parenting capability,” “Supporting is the key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renting,” and “children are the deepest concern of drug-addicted mother.” Meanwhile, concret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wards the drug-addicted case and the involving family members, the institutions that serve the drug addiction family, and the correctional authorities. Key words: Drug addiction family, Parenting process, Drug-exposed children. V.

(7) 謝. 誌. 研究論文終究要告一段落完成,但個案家庭的生命仍持續奮鬥中!這個歷程 首要感謝的就是個案家庭,有他們願意開放,才得以與其有此共同生命的經歷, 並感受這一場豐富且充滿驚奇旅程的機會。豐富,是因為有機會深入經驗和感受 到藥癮家庭生活中寫實的多面向,正如爸爸分享的,我從一個家庭進入三個家庭 是不簡單,也很自然就進入!驚奇,是因為這趟豐富旅程中,讓我頗有豐盛的學 習和收穫,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謝謝弟弟、妹妹、媽媽、爸爸、奶奶、外公、 媽咪阿媽、姐姐、阿舅、外婆、堂姐…你們的純真、可愛、溫情與善良,是我一 路有幸感受到的真實。人生充滿許多驚奇,並非人能預計,正如指導老師提醒: 「不要以為在沙漠是如此貧瘠乾渴,在沙漠一樣可以長出仙人掌,而且開出很漂 亮的仙人掌花…」能看到開得如此之美的花,得忍耐等候,是最不容易的學習! 不少人說寫論文的痛苦指數最高,但寫論文學習做研究對我而言,卻是不同 的饗宴,同時經歷許多天使的幫助。感謝曾服務過的基金會,從一開始邱姐的支 持,還有張董事長的肯定,團隊中小嘿嘿、Alice、Sunny、Eva 以及二位雖年長 卻可愛的保母。謝謝大家無論是關心、問候、分享討論,特別在我開始進入個案 家庭時面對第一個大難關:財務危機,第二方案立即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支持,不 過,神已預備最好的第三個方案,這第二方案雖沒能成,卻讓夫妻倆感受到在急 難中,仍有一群帶行動實際關心他們的人而受鼓舞! 學校宿舍西門町鬧區,有著與同學一同共同生活及學習研究的美好回憶。謝 謝彥欣常給我溫暖,每當我拜訪完家庭後回到宿舍,總懷抱著期待熱絡的神情關 心,聽我分享的同時也讓我整理思緒,跟我體驗這場特殊的歷程!有時看到妳感 動濕潤的雙眼,或跟著焦急的神情,那種關注和投入深深感動我,貼心的妳有時 會給點小禮物說要給弟弟,或是給小妹妹,讓個案媽媽也感到特別溫暖。就是這 VI.

(8) 樣的溫度,同樣鼓勵我時而感到一絲涼意的時候,仍記得有溫暖的打氣支持! 感謝身後許多天使默默有聲或無聲支持我的研究,蘇醫師、孫老師、佳萱、 必俊、天人哥、潔媽、美惠、潔瑩,謝謝大家對我的肯定、鼓勵和支持。謝謝大 弟自母親回天家後,一肩扛起家中經濟大任,父親自小中風後,開始控制每日飲 酒的習性。我真感謝神!個案家庭研究,讓我有機會重新認識我的親人,重建與 家人生命連結關係,這個驚奇完全不在我預料中,為我及家人感謝! 感謝二位口委老師為論文添力,謝謝鄭麗珍主任及倩儀老師提供不少好建議 為論文加值。特別是鄭主任在研究方法上的提示和挹注,倩儀老師則在我修您開 的個人與家庭發展課程時,幫助我一同經歷面對和家人關係的挑戰。能從研究領 受如此豐碩,當然最感謝的恩師無非就是我的指導老師楊金寶教授!當初找指導 老師,無論就專業性及議題的屬性考量,同時具有護理、兒童福利、以及犯罪防 治背景集於一身的,直覺就是您。單純帶著題目來找當時還是系主任的您,正忙 得不可開交還猶豫了一陣,最後還是收下我。無以言謝恩師,無論傳授教導、陪 伴鼓舞、引導啟發,共同與我滾動這場特殊的研究旅途!任憑系所空間有限,幾 次研究中迷路,陪同我坐研究室樓梯口討論個案家庭釐清思緒,抽不出時間就在 老師家樓下或陪老師前往開會捷運上討論論文,後已承擔學校行政工作,您日以 繼夜繁忙校內外的公務,忙碌到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又長皰疹、又是胃潰瘍、 又有 4 顆肝臟血管瘤…即便如此,颱風天仍刮不走把握時間討論論文的堅持,我 感恩也心疼您,請多保重身體! 最後謹以獻給已在天國的母親,因痛失母親激起我進修的動力,為「逃離家」 現卻已找到回家的路也「回到家」的我,將一切榮耀和頌讚歸給愛我的神!謝謝 我的主,帶領我走到這裡! 鄭于沛. 謹識. 102 年 12 月 VII.

(9) 目錄 論文審定書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V 謝. 誌 VI. 表目次. XVII. 表3-1 引文符號說明................................................................................................ 63 XVII 圖目次. XVII. 圖3-1 車輪實線研究架構圖 ................................................................................. 51 XVII 圖3-2 個案媽媽家庭角色的脈絡關係圖 ...................................................... 53 XVII.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 1 緣起與背景 ............................................................................................... 1. 一、初遇照顧藥癮暴露寶寶的經驗 .................................................................. 1 二、臺灣藥癮暴露兒童及家庭的問題 .............................................................. 3 三、質性研究作為本研究的優勢考量 .............................................................. 5 VIII.

(10)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9.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10. 一、何謂藥癮暴露兒童? ................................................................................ 10 二、親職歷程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陪伴的介入策略 ................................................................................. 11. 一、介入策略的目的 ........................................................................................ 11 二、陪伴的意涵 ................................................................................................ 11 第二節. 藥癮家庭的特徵 ................................................................................. 13. 一、藥癮的形成 ................................................................................................ 13 (一). 用藥的原因 ................................................................................. 13. (二). 用藥後導致的個人問題 ............................................................. 14. (三). 共同依賴的特性 ......................................................................... 15. 二、生態觀的混亂對兒童的影響 .................................................................... 16 (一). 混亂的定義與特徵 ..................................................................... 17. (二). 微視系統的混亂因素 ................................................................. 18. Bowen 家庭系統理論 ................................................................................. 19 (三). 居間系統的混亂因素 ................................................................. 20 IX.

(11) (四). 外系統的混亂因素 ..................................................................... 21. (五). 鉅視系統的混亂因素 ................................................................. 22. 第三節. 藥癮暴露兒童的照顧與親職 ............................................................. 24. 一、藥癮暴露兒童的照顧 ................................................................................ 24 (一). 新生兒戒斷症候群(簡稱 NAS) ............................................ 24. (二). 藥癮暴露兒童的身心發展與學習的影響 ................................. 25. (三). 藥癮暴露兒童的照顧與保護 ..................................................... 28. 二、藥癮家庭與親職 ........................................................................................ 30 (一). 親職的定義與意涵 ..................................................................... 30. (二). 藥癮家庭親職功能的影響(親子互動關係) ......................... 31. (三). 藥癮家庭處於社會環境下的危機 ............................................. 33. 第四節. 藥癮家庭多元化的親職復原與支持 ................................................. 37. 一、生態觀的家庭親職 .................................................................................... 37 二、家庭復原的支持 ........................................................................................ 38 三、社會性支持 ................................................................................................ 41 四、藥癮家庭親職復原之干預 ........................................................................ 42 第五節. 第三章. 臺灣對藥癮矯治後家庭的支持現況 ................................................. 46. 研究方法 ................................................................................. 48 X.

(12) 第一節. 採取個案質性研究的緣由 ................................................................. 48.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50. 第三節. 個案來源與研究行程 ......................................................................... 52. 一、個案來源與簡介 ........................................................................................ 52 二、研究者背景與角色說明 ............................................................................ 54 三、研究期限與進度 ........................................................................................ 55 (一) 信任再建置階段.......................................................................... 55 (二) 研究資料蒐集階段...................................................................... 56 (三) 研究結果整理階段...................................................................... 57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與處理的說明 ................................................................. 58. 一、 資料蒐集的方法 ....................................................................................... 58 (一). 參與觀察 ..................................................................................... 58. (二) 文件資料...................................................................................... 59 (三) 深入訪談...................................................................................... 59 (四). 電話溝通 ..................................................................................... 60. (五). 參與特定事件 ............................................................................. 60. (六). 札記 ............................................................................................. 61. 二、資料分析 .................................................................................................... 61 XI.

(13) 三、資料檔案的保存方式 ................................................................................ 63 四、研究分析結果有關信效度的說明 ............................................................ 64 第五節. 研究倫理審查申請歷程 ..................................................................... 65. 一、申請初衷 .................................................................................................... 65 二、申請過程的無助與茫然 ............................................................................ 65 三、鍥而不捨再次申請審查的歷程 ................................................................ 66 第六節. 對研究參與者可能產生之危害與利益之說明 ................................. 68. 一、可能的身心危害及利益 ............................................................................ 68 二、財務上可能產生之危害與利益 ................................................................ 69. 第四章 結果 ............................................................................................. 70 第一幕:三個家庭,三種樣貌 ............................................................................. 70 一、怎樣的個性,怎樣的家庭 ........................................................................ 71 (一). 車拼的賭性 ................................................................................. 71. (二). 鴨霸的個性 ................................................................................. 72. (三). 不定的關係 ................................................................................. 73. 二、怎樣的阿媽,怎樣的媽媽 ........................................................................ 76 (一). 戲弄孫子的阿媽 ......................................................................... 76. (二). 常會失控的媽媽 ......................................................................... 78. 三、無奈的爸爸,無依的女兒 ........................................................................ 79 XII.

(14) 第二幕. 母愛與母職學習三部曲 ......................................................................... 81. 第一部曲:母愛帶入監,疼惜未間斷 ............................................................ 81 (一). 家人雖傷痛,疼惜未減少 ......................................................... 81. (二). 監獄有高牆,母愛無藩籬 ......................................................... 82. 第二部曲:出監習母職,母難才開始 ............................................................ 83 (一). 想吃就要吃,沒分大細漢 ......................................................... 84. (二). 洗澡像打仗,母子都緊張 ......................................................... 85. (三). 夜驚與生病,苦難二三事 ......................................................... 87. (四). 母要子行就要行,母要子停就要停........................................ 88. 第三部曲:照顧雖困難,逐步漸成長 ............................................................ 91 (一). 洗澡的調整 ................................................................................. 91. (二). 細緻的擦汗 ................................................................................. 92. (三). 大小便訓練 ................................................................................. 92. (四). 意外的反應 ................................................................................. 93. (五). 情緒的處理 ................................................................................. 94. (六). 跟孩子解釋 ................................................................................. 95. 第三幕:家有千千結,結結藏衝突 ..................................................................... 96. XIII.

(15) 一、不明的期待,莫名的情緒 ........................................................................ 96 (一). 教養觀的傳承 ............................................................................. 96. (二). 家人模糊的期待 ......................................................................... 98. 二、不穩的經濟,嘻戲變悲劇 ...................................................................... 101 (一). 情結與心結 ............................................................................... 101. (二). 水壺洩憤記 ............................................................................... 103. (三). 玩球挨罰記 ............................................................................... 104. 三、依附都不全,各自有傷痕 ...................................................................... 105 (一). 媽媽不穩的靠山 ....................................................................... 105. (二). 爸爸靠山已不在 ....................................................................... 106. 第四幕. 夫妻相依也相綁,先生喝酒妻用藥 ................................................... 109. 一、依賴也耍賴 .............................................................................................. 109 矛盾的愛與情感 ....................................................................................... 109 金錢與親情的折衝 ................................................................................... 110 爸爸奪命連環 call .................................................................................... 111 二、空虛與落空 .............................................................................................. 112 我不如一隻鳥 ........................................................................................... 112. XIV.

(16) 三、心痛與傷痛 .............................................................................................. 114 四、破手與破椅 .............................................................................................. 120 五、用藥與用情 .............................................................................................. 122 六、新生命與再用藥 ...................................................................................... 123 第五幕. 母愛存款以備未來 8 個月 ................................................................... 132. 一、照顧弟弟的成就 ...................................................................................... 132 二、照顧妹妹的慌亂 ...................................................................................... 136 三、無法照顧的母愛存款 .............................................................................. 141.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 ............................................................................... 145 一、不平,是家中最難念的心經 ....................................................................... 145 二、權力,是家庭衝突的根源 ........................................................................... 147 三、陪伴,是親職能力成長的開端 ................................................................... 149 四、支持,是親職重建的關鍵 ........................................................................... 151 五、孩童,是藥癮母親最深的牽掛 ................................................................... 154. 第六章 建議與研究省思....................................................................... 156 第一節. 建議 ....................................................................................................... 156. 一、針對藥癮個案及家人的建議 .................................................................. 156 二、針對服務藥癮家庭機構的建議 .............................................................. 157 三、針對法制矯治單位的建議 ...................................................................... 159 XV.

(17) 第二節. 研究省思 ............................................................................................... 161. 一、研究方法的省思 ...................................................................................... 161 二、有關研究歷程遇到何謂“尊重研究對象”的思考與認識....................... 166 三、研究者的體認與感悟 .............................................................................. 167 後記 173. 參考文獻 176 中文部分 ............................................................................................................... 176 英文部分 ............................................................................................................... 178. 附錄. 189. 附錄一:個案家庭藏寶圖一 ............................................................................... 189 附錄二:個案家庭藏寶圖二(關注議題的梗概) ........................................... 191 附錄三:訪談關注方向 ....................................................................................... 193 附錄四:家個案庭生命記事簡圖 ....................................................................... 195 附錄五:行為與科學研究倫理審查核可證明 ................................................... 196 附錄六:個案家庭研究參與者同意書 ............................................................... 197. XVI.

(18) 表目次 表3-1 引文符號說明 .................................................................................. 63. 圖目次 圖3-1 車輪實線研究架構圖 ..................................................................... 51 圖3-2 個案媽媽家庭角色的脈絡關係圖............................................... 53. XVII.

(1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緣起與背景. 一、初遇照顧藥癮暴露寶寶的經驗 青少年容易因同儕影響或好奇而涉入非法藥物的濫用,長期以來,政府對於 青少年的藥物濫用議題,多半聚焦在戒毒與反毒的宣傳與預防教育。但是,從法 務部(2012 年 5 月 20 日)最新毒品調查資料顯示: 2011 年地方法院審理少年 毒品刑事犯罪案件有 179 件,比 2010 年 111 件提高 61.26%;另外,少年保護事 件的毒品危害案件 882 件,比起 2010 年的 795 件提高 10.94%,在在顯示青少年 毒藥癮的防治效果不彰。非法用藥青少年常伴隨性混亂及隨機性行為提高,因而 產生許多生命還在胎兒階段即飽受非法藥物之苦毒,也提高了藥癮暴露孩童受虐 的機會。內政部兒童局(2012)保護案件的施虐因素分析,自 2004 年到 2009 年間發生的藥酒癮案件,自增加最少的 34 件到增加最多的 325 件,足足從 2.45% 提高到 22.9%,而 2009 年到 2010 年更躍升到 53%,共 886 件,超過了過去 5 年 累加案件的總數,顯示藥癮暴露兒童與兒童虐待高度相關。黃碧霞、林資芮(2007) 在「我國兒童保護措施之現況與展望」一文中指出,高風險家庭有近三成家庭成 員有藥酒癮的問題亟待戒治,而兒虐致死中有 25%的施虐者患有精神疾病或藥酒 癮問題(一般兒虐致死率為 16%),藥酒癮問題容易導致精神疾病的產生,通常 與藥酒對人體生理、及心理長期所產生的變化有關,顯示兒童所處不安全環境下 的危機大大提升。藥癮父母若無法脫離藥癮,常會反覆服刑,孩子的照顧便成為 父母的難題、兒童的危機,親子都處在高風險家庭的擺盪中。無論藥癮者服刑與 否,只要是藥癮狀態沒有改善,對孩童的安全都有極高的威脅。 多數藥癮父母由於其主要特徵多半是單親、貧窮、低教育程度、低成就,缺 乏專業工作技能、成長與失能家庭下、童年經歷過受虐或家暴等、甚或家庭用藥 1.

(20) 環境下,孩童容易暴露在不利的條件下,如健康、就學、及社會適應問題並容易 與犯罪活動連結(程玲玲,1997;Kemper & Rivara, 1993; McMahon & Rounsaville, 2002; Moss, Vanyukov, Majumder, Kirisci, & Tarter, 1995) 。由於藥癮女性處在生育 年齡的階段(20-49 歲) ,輕忽身體界線與狀況,意外懷孕、或不當飲食、或無意 產檢,極可能殃及胎兒或嬰兒。當然,藥癮母親懷孕也比其他孕婦有更高機率感 染疾病,如愛滋病毒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本文以下簡稱 HIV)、 性傳染疾病、B 型及 C 型肝炎、梅毒等,且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及貧血等影響健康 的問題(Wells, 2009)。也因此,孩子出生後,由於受到母體藥毒的影響,致使 暴露母體藥癮的寶寶,其神經系統發育成長受干擾。個人於照顧藥隱暴露寶寶過 程,發現多數嬰兒驚嚇反射比較敏感且強烈,情緒緊張不安,睡眠中經常突然大 哭,發出高頻尖銳的哭聲,常出現抖動或抽搐,讓照顧者心神不寧也有無比的壓 力與緊張。這些受到非法藥物影響的行為,令人毫無頭緒又捉摸不定,無法預期 和控制的情形,讓年幼寶寶更難被安撫及照顧,對照顧的家長而言,也是疲憊難 堪的折磨。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與藥癮暴露孩童 有關部分,僅止於第 50 條規定: 「孕婦不得吸菸、酗酒、嚼檳榔、施用毒品、非 法施用管制藥品或為其他有害胎兒發育之行為。任何人不得強迫、引誘或以其他 方式使孕婦為有害胎兒發育之行為。」是為保護未出生胎兒的權益,但每年仍有 許多無法估計的孩童,處於未受保護權益或免於威脅受害下。同時,第 71 條表 示對於非法使用管制藥品者有進一步制定公權力介入的保障,得請求法院宣告停 止親權或監護權,或另行聲請選定或改定監護人,讓這些孩子有機會得到生活保 障。但是,這樣能有效積極處理日益嚴重的暴露藥癮寶寶之問題嗎?個人整理過 往照顧暴露藥癮寶寶的經驗,發現多數藥癮父母如同一般父母深愛自己的子女, 停止親權或監護權而使孩子被迫離開原生家庭,是否符合幼兒的最佳發展權益? 如果能夠陪伴父母成長而脫離藥癮,家庭是否仍應是孩子成長的最好環境?是否. 2.

(21) 有讓家庭功能持續發展、藥癮父母持續成長,暴露藥癮寶寶能持續依附及認同歸 屬於自己家庭的策略呢?. 二、臺灣藥癮暴露兒童及家庭的問題 藥酒癮所引發出來的兒童照顧需求的問題,早已隱藏在社會角落許久,財團 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文教基金會(簡稱兒福聯盟)估計全台大約有 3000 名毒 害兒因藥酒癮父母而生活受威脅(兒福聯盟新聞稿,2009)。事實上,究竟有多 少孩童在藥癮家庭下生活,或是早在胎兒時期即已暴露於藥物毒害,國內缺乏可 靠的統計數據,顯示隱沒在角落的藥癮暴露兒童及家庭,被政府及社會漠視已 久。近年來,媒體強烈報導數則吸毒虐兒嚴重致死的新聞,引發廣大群眾的撻伐, 以及多數人心靈深處的悲鳴。針對吸毒前科累累的母親及友人凌虐幼兒致死事 件,兒童福利聯盟(2011)曾提出呼籲,要求法務部全面清查台灣非法用藥父母, 其 6 歲以下子女生活受照顧的情形。有關王昊案件(即上述吸毒虐兒致死案件) 萌發修正條款的聲浪與爭議不斷,多數人呼籲也支持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 保障法,提議由檢警介入潛在的虐童修正案(MSN 新聞頻道,2012 年 6 月 28 日)。不論是缺乏有系統的統計數字,或是頻頻出現的驚悚虐童案例,均顯示具 公權力的政府及社會大眾,對藥癮者家庭中孩童的關注不足。這是因為藥癮家庭 多數為弱勢,缺乏求助管道?或是暴露於藥癮家庭中的兒童,無法自保自救?還 是得等發生嚴重受虐致命案例,在報紙社會版面或新聞媒體喧嘩討論,才能迫使 政府更積極維護及保障暴露藥癮兒童的居家安全?除了呼籲重視與立法修法之 外,是否有更符合人性與關懷的方式,讓藥癮父母能逐步獲得內在能量,控制自 我並協助暴露於藥癮中的兒童健康成長? 社會輿論對受藥癮影響的家庭,通常具負面的譴責態度,但孩童成長的「家 庭」環境,卻直接影響孩童是否能正常的發展。「家庭」是兒童最早經歷情感經 驗與社會化學習的場所,因此,需要受到社會上資源體系的供應。從基本的家庭 3.

(22) 教育到學校體系乃至社會環境,是持續建立堅固的支持與保護的環扣系統,缺一 不可。孩童從家庭生活中經驗發展信任及安全感的關係,其學習的根基及習得的 經驗,皆形塑未來自我調適能力及建構社會行為模式的重要環境(Swick & Williams, 2006)。換句話說,「家庭」成為善待孩童,形塑未來成人所預備的一 個重要環境,但我們究竟為這些家庭做了那些努力?過去研究中鮮少對藥癮及家 庭照顧有關的研究,多半是社政、犯罪防治領域,或是警政、心理諮商領域,主 要探討毒品犯罪及戒治歷程和療效等為主(施宇峰、范兆興,2010)。受藥癮影 響的家庭可藉由高風險家庭處遇得到一些幫助,但這些服務經常面對人力不足及 重責高壓,或面對藥酒癮感到無助無法介入情形下,而難以進行個別化家庭追踪 輔導,如彭淑華(2006)家庭處遇研究報告顯示社工面對多重家庭的挑戰,人才 流失嚴重,服務的延續性受到影響而顯示,對這些家庭的支應相當有限。 此外,即便已脫藥癮的父母,仍有許多挑戰得面對,脫癮恢復期的復原階段 在面對自我控制衝動行為的問題上,仍需要許多的練習和關懷支持,由於過去藥 物可能帶來身體及心理的一些損害的影響,如注意力不集中,不穩定的情緒,及 自我調節能力不足等,在面對照顧藥癮暴露孩童時更加困難,容易帶來壓力及緊 張而影響其親職能力,需加以扶持介入(Brooks, Zuckerman, Bamforth, Cole, & Kaplan-Sanoff, 1994) 。個人整理歸納藥癮暴露兒童的照顧需求與困境中發現,這 些孩童的發展會受照顧方式、貧困情形及學校教育經驗的影響,其照顧需求的困 境,則包括日常生活照顧如情緒安撫的高度壓力、面對家庭親職教養的能力缺 乏、學校與社區遭受排擠孤立氛圍等,而「早期介入」及持續追踪,得以改善親 職教養及照顧能力,為主要預防方式,同時有利親職教養的支持,也有助於減輕 壓力。此外,去標籤化的社會支持方案也有效提升家庭功能,降低家庭孩童受虐 的風險(鄭于沛,2011)。 所有成人世界的變化,深深影響年幼“孩童”的生存與生活品質,面對社會快 速的變遷,孩童與家庭逐漸面對的,是一個人類與環境之間互動下有關生活行為. 4.

(23) 的轉變。藥癮家庭中處於弱勢的兒童多半處於被動接受狀態,且很少能成為直接 介入的焦點(Barnard & McKeganey,2004) ,我們很難得知這些孩子的生活情形, 更難得知家庭復原過程中受到那些因素的影響,如何促進家庭的復原以降低危 害,有待進一步深入探究。這些家庭要不是接受有限的社會支持與監督,就是四 處躲藏,復原之路迢迢無期,但生命歷程總不斷發生,家庭會經歷人生轉變,如 當家庭有新生命出現時,是否能因得到足夠的支持與回應下而有機會帶來家庭轉 機?改變是一個人、事、物、以及環境等的交互作用下相互動態的過程,而如何 提供支應家庭改變,仍有待實務上警政、社政、獄政、醫療、教育等體系的努力, 有關社會安全及國家未來主人翁兒童的安全保護職責,不容怠忽。從生態觀點, 能更全面看待藥癮暴露兒童照顧的成長議題,將有關藥癮戒治及後續長期家庭追 踪,列入重要施政方向之一的整合性關注服務將無法避免。. 三、質性研究作為本研究的優勢考量 有關藥癮議題的研究多數是量化研究,然而,無論是問卷或是訪談,許多研 究的方式都是橫斷式的研究。即便是縱貫性的研究,也都透過當下的訪談,並非 直接參與或深入其生活,從服務對象的觀點理解其家庭所面對的生活實況與壓 力。若不從其所處真實情境與脈絡下探究,對他們所經歷的認識仍然有限,甚至, 曲解其行為意涵與心態。多數研究對象通常若不是正接受戒治治療期間,就是處 於服刑期間,研究目的在於探究高風險當下的矯正效果。大部分研究限制皆說明 研究者理應進入田野場域,但對研究者是重大考驗與挑戰,或不便而受限(吳珍 梅、程小蘋、鄭芳珠,2010;劉筱雯,2007)。而若要關懷與陪伴脫離藥癮個案 及其家庭,協助者若能直接參與,深入其生活面對實際生活的壓力與情境,落實 關懷,及時提供資源與幫助,並在生活中實際強化親職能力,方得以有效防止再 度進入復發或惡性循環的可能,更何況藥癮母親還得面對年幼孩童的生心理需求 與照顧的困境。究竟什麼樣的關懷可以提供真正的幫助?被關懷的個案是否也有 5.

(24) 壓力?如何找到壓力與悲傷的出口?哪些悲傷是因為不實的愛或錯誤的期待? 哪些壓力需要家人支持或回到醫療、社會體系的協助?雖說,真心的陪伴與持續 的關心,對於失落孤單與陷入藥酒癮的個案,是認同與接納的重要策略。但是, 這樣的策略是如何產生不再非法嗑藥的效益?我有幸成為某位藥癮個案的陪伴 關懷者,對於 陪伴與關懷,如何形成保護藥癮母親及其幼兒的有效機制?陪伴歷 程會遭遇何種難題?如何承擔與詮釋個案的資訊?如何省思自己的疑惑?這是 我要探究的脈絡,也是質化研究的優勢。 量化與質性之間的差異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不同關鍵是,質性研究能更為貼 近個人生活的真實經歷而與其有關係,因為是真實的生命經歷,而量化則容易脫 離現實情境,反而恐有失真之虞(Maxwell,1996/高熏芳等譯, 2001) 。生命經歷的 過程無法以數字化展現,無法成為標準化統一規格,無法複製,也無法重來一遍。 生命故事的內涵,具有個別的獨特性。這些許多個別性的問題很難視為量化呈 現。生命長成編織出獨特性的樣貌,需要從其生命成長的環境脈絡下去理解和觀 察,很難抽離其成長與經驗的脈絡,形成量化的工具來看這些問題。因為人本身 就很複雜,人會思考、有豐富的情感、有自由意志選擇,加上藥癮背景帶來的影 響在情感及理解上,其情緒特徵過於敏感,反應更加無法預測得知。這些都不是 量化能真實反映看到的樣貌。 質性研究的優勢之處,特別是人在互動過程中著重歷程的發展,強調導致結 果的過程中有許多變數,對於這些變數及其個別特殊性脈絡的了解,從質性研究 中能有所清楚完整的描述。透過 Bronfenbrenner(1979/2010 譯)的生態觀點, 注重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歷程,強調人在情境中的動態性相互影響,使我們能有 機會得以深入觀察體會與省思,從孩子受到的照顧與服務,到家庭面對的挑戰與 掙扎,能使用的資源以及社會制度下受影響的部分,從而具體支持家庭及主要照 顧者,重建恢復面對生活的信心及能力,並進一步深入探討了解不同面向的社會 行為與現象。針對藥癮背景的父母親在照顧受藥物暴露孩童的生活經歷中,面對. 6.

(25) 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經歷?帶給孩子及家庭什麼樣的轉化和意義?家人經歷一個 新生命帶著什麼樣的期待和改變?這樣家庭生命歷程,隨著年齡的增長及周遭人 事物的轉變,受到許多內外在因素的影響不斷經歷轉變的過程而繼續發展。不只 是個人、家庭的改變,也透過外在環境的社會有一些轉變影響,正如從個人、家 庭以及社會的影響進入藥酒癮的世界,再度轉變生命軌道選擇更新的生活,如此 生活歷程的成長記錄所展現的生命故事,並非從一般量化研究中得知其豐富的內 涵與意義價值。對於一同經歷過的事物,參與者的看法及行為背後的想法及賦予 的意義很難從數字中呈現。而某些情境及具個別性意義的了解,透過質性研究有 更細微的認識。 多數研究顯示藥癮孩童的發展,確實與照顧的品質及環境有關(Brown, Bakeman, Coles, Platzman, & Lynch, 2004; Frank, Augustyn, Knight, Pell & Zuckerman, 2001 ; Lewis, Mirsa, Johnson & Rosen, 2004; Pulsifer, Butz, Foran, & Belcher, 2008),而“早期干預”又是一個重要的保護因子(Bono, Sheinberg, & Claussen, 2005; Dawe, Harnett, & Frye, 2008; Kumper & Fowler, 2007)。藥癮家庭 中無論是孩童或是家人,其需求都更加需要獲得持續性的支持,由於孩子們通常 隱藏在不為人知的脈絡下,社會的偏見與歧視,使得這些需要的孩子及家庭容易 躲藏而被忽略,這些孩子在復原的經歷中,會面對親職角色的缺席、隔代或親屬 撫養的負擔、經濟壓力、藥癮者對子女的不適教養、以及心理負面情緒產生等困 境(劉筱雯,2007)。如何有策略降低邊緣化並積極營造一個尊重理解、接納及 支持的友善氛圍相對重要。有溫暖的陪伴打氣下共同承擔載浮載沉的人生旅途, 建構面對負面環境和壓力的抗壓性之社會免疫力的提升,產生抵抗力降低壓力帶 來的傷害衝擊,而社會免疫力的提升需要許多正面的學習經驗,以防止過去習得 無助感的負面循環產生(Walsh, 2006/2008 譯) ,這對現今許多弱勢及高風險家庭 而言相應重要,尤其是藥癮背景的家庭。我期待不僅是我對個案家庭生活有深刻 經歷與了解,陪伴案家與孩子之間牽動的轉變與成長,我更期待自己從中有更多. 7.

(26) 的體認和轉變的學習。勇於繼續面對挑戰生命之旅,不斷更新做新造的人,保持 新的眼光與新的期待持續向前。這,不是量化研究所能滿足闡述的方式。 本研究以主要照顧者是有藥癮背景為主的角度出發,透過平常觀察、日常對 話及深入訪談等方式,了解其現實生活中的生活經歷為何?在其所處的社會環境 下如何面對生活中種種的復原歷程,社會環境資源又提供什麼樣的支持,進一步 探討藥癮暴露兒童在藥癮家庭受照顧的情形。此種深入家庭生活領域,透過生活 觀察及互動中,並得以採深入訪談的研究,為初探之舉,冀望藉此能讓受忽略的 聲音及需求被聽到和看到,提供給關注兒童及家庭服務領域的相關單位及學術界 有廣而深的了解,同時期待能提升國人對此議題的關注,賦予實際支持關懷的行 動,為本研究的主要動機。. 8.

(2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為探討透過陪伴,實質幫助一個家庭走進生活中的歷程,由生 態觀的觀點強調人在環境的情境生活中,重視生命整體性的觀點,且是一個動態 的互動的過程。根據上述設立本研究問題如下: (一) 從生態觀點認識照顧藥癮暴露孩童的生活經驗為何? (二) 個案家庭的親職功能的實況為何?又如何影響其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互 動? (三). 親職歷程中,如何看待孩子及思考生命?. (四) 進一步了解實際面對生活的需求及所需家庭支持與資源有哪些?. 9.

(28)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何謂藥癮暴露兒童? 所謂藥癮暴露兒童(Drug-exposed children)是指婦女懷孕期間使用具成癮 性的非法藥物,致使胎兒暴露在非法藥物的宮中環境,藥物透過胎盤輸至胎兒體 內,造成腹中胎兒被迫吸收來自母體的藥物,形同跟著吸毒一樣(劉美芳、李慈 音,2008;Lall, 2008)。因此,藥癮暴露兒童主要來自婦女藥物濫用的行為,導 致腹中胎兒受苦於被迫吸毒狀態下,出生後面臨危及生命的戒斷症狀外,或可能 因為母親及其伴侶可能因藥癮生活混亂形態下,甚而母親在孩子出生後稍大用藥 時,可能因年幼孩童的哭鬧情緒而強灌藥毒危及生命(台北榮總毒藥物防治諮詢 中心,2009)。本研究所指的藥癮暴露兒童,是指孩童受到產前藥癮暴露危機之 學齡前幼兒。. 二、親職歷程 本研究所指的親職歷程包含兩部分: (一) 為受照顧者的成長歷程,指藥癮暴露兒童受照顧的歷程包含從懷孕時期 到出生後接受補充性服務照顧,以及在家庭內照顧的系列歷程。 (二) 為主要照顧者的心路歷程,指母親從懷孕時期的感受經歷,孩子出生後 的照顧,面對自己必需服刑的經歷,以及刑期服滿回家照顧帶孩子的親 職歷程。. 10.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針對藥癮暴露兒童的照顧歷程進行探究,屬初探研究性質,本章節將 分述陪伴的介入策略、藥癮家庭的特徵、藥癮暴露兒童的照顧與親職、生態系統 下藥癮家庭的親職復原、以及臺灣從社會層面對藥癮戒治後家庭的支持等面向, 探討有關藥癮親職議題的了解。. 第一節. 陪伴的介入策略. 一、介入策略的目的 張春興(1989)的心理學辭典對於干預或介入(intervention)的解釋為,對 任何進行中的事件予以干涉,中斷或協調等措施,以免事態發生持續惡化,都可 稱為干預;因此直接採取某種或某些方法的處置,而免除不利或負面的影響,視 為介入。對於面對藥癮背景家庭的生活經歷,究竟如何深入了解認識個案及家庭 所處的情境及需要?是研究者在一開始時,不斷想方設法思索著如何介入的問 題。儘管心中有無數次的對話與想法,但,原來人、事、情、物,總是無法按牌 理出牌,無法事先設定也無從預計,隨著個案家庭生活情境的滾動,人的計劃經 常是趕不上變化。因此,初探時期“陪伴”就是一個重要的介入策略,試圖從實際 個案的家庭中學習了解他們的生活經歷與處境,相對適合符合真實情境與需求。. 二、陪伴的意涵 “陪伴”是生活經歷成長的過程中,與人之間關係和情感連結的關鍵要素。 是用心懷抱、感受及理解關懷對象所經歷的感受、想法、內隱的聲音、如何理解 世界與自己,從彼此的語言及非語言互動中,感受溫暖與同理,體會生命真誠關 11.

(30) 懷的連結與共鳴的生命共同體,為承接所關懷對象之生命經驗的歷程(蘇絢慧, 2011)。也就是很重要的傾聽行動。因此,這樣的過程是雙向滾動且需要時間, 也使研究走向雙向交互的生命歷程,學習用更開放的心胸面對無法預知的世界。 “陪伴”(companion)來自拉丁字根,從 com 意味著一起,pan 是鍋盤也是 進食,合起來為一起用餐進食之意,就是一個能與你一同享受美食共餐的朋友 (Wolfelt, 1999) 。Wolfelt(1999)提出“陪伴”的理念表述最完整,他解釋何謂“陪 伴” 的意涵與重要性提出自己的看法: 「陪伴是對人的尊敬,不是自以為是。 陪伴是存渴望與興趣,不是傲視群雄。 陪伴是從他人的學習,不是好為人師。 陪伴是一同並肩行走,不是帶領他們走。 陪伴是留意保持安靜,不是焦急向前走。 陪伴是發現靜謐的能力,非展現言語的功力。 陪伴是用心傾聽,不是用腦分析。」 用心培養信任關係,用真誠關懷理解所關心的家庭及個案,體會了解原本在 這些特殊群體的生命裡面蘊藏的生命本質裡,仍含有愛與能力的可能,內在的生 命得以滋養和受鼓勵後,帶出一股新生勇於面對未來的能量與信心,是我的期盼。. 12.

(31) 第二節. 藥癮家庭的特徵. 本節探討的是有關藥癮家庭的特徵:藥癮形成中從用藥的原因、用藥後導致 個人的問題、及共同依賴的特性等,有助於我們對藥癮家庭的了解。另外,由於 藥癮經常帶來家庭混亂的情形,因此從生態觀的觀點了解,究竟有哪些混亂因素 對兒童發展有影響,也將於後進一步說明。同時針對 Bowen 的家庭系統理論, 著重在家庭成員互動之間的與模式關係,有較深刻的理解,一併放在生態系統中 的微視系統,與最直接有關的家庭場域中說明,以形成對藥癮家庭有更完整的了 解。. 一、藥癮的形成 以下從用藥的原因、用藥後對個人產生的問題、及共同依賴的特性形成來了 解藥癮形成對家庭的影響,這些交互作用的過程,逐漸形成藥癮家庭的特徵。. (一). 用藥的原因. 由於個人好奇心、曾有過創傷的童年經歷、家庭因素、及特殊人格特質傾 向與環境等交互作用的機會下導致非法用藥的行為。年輕人用藥多半因為個人好 奇心的緣故,認為用藥後的舒暢感覺而心存僥倖認為不會成癮(李志恆,2004; 李思賢、林國甯、楊浩然、傅麗安、劉筱雯、李商琪,2009; 莊淑婷,2005)。 也有不少是因為家庭因素如家中有人用藥、與家人互動不良、情緒上的問題、面 對挫敗情感挫敗或壓力調節能力不足、加上同儕邀約便受到個人及環境交互作用 下的引誘,為享有同儕之間重視的認同感,追求時尚新潮和刺激因素下,便容易 進入成癮性的用藥循環(李思賢等人,2009; 莊淑婷,2005; 陳玟如,2004; 程玲玲,1997)。某些特定人格傾向容易造成成癮性,如多數藥癮者的童年時期 經歷情感創傷及失落、或重大事件造成的精神情緒創傷,憂鬱或焦慮而造成低自 13.

(32) 尊等痛苦的經歷,在情緒不穩定出現多疑過於敏感、情緒控制及感受能力、思想、 人際關係有障礙時容易有此傾向,最後採用藥物自我療傷的方式緩解心靈的痛苦 (Brooks et al., 1994;Ladewig, 2002/2005 譯)。 藥癮形成的理論中有不同的模式,Wurmser(1974)提出的心理分析因素中 有 2 種前置因素形成藥癮行為,一個是成癮搜尋(addictive search),是指人本 身具有內在的驅使動力,為尋找滿足心理渴望的情緒衝動能力。另外一個是伺機 侵入(adventitious entrance),是指藉由容易接觸到及試圖引誘的機會,而容易 被牽引進入個人生活中。通常藥癮者多屬於焦慮及情感壓抑,由於內在的自我發 展分化未能發展適當內在控制的能力,需要藉由外在環境的刺激才能滿足需求, 透過使用藥物降低個人在情感上的防衛與恐懼,獲得短暫的紓解,而當對外在刺 激的依賴需求越高,則自我控制能力也逐漸失去(Thombs, 1994/1996 譯)。一 方面由於藥物影響大腦額葉執行功能產生神經改變,對情緒的知覺、自我調節、 以及行為控制能力的缺乏而造成影響(Fischer et al., 2005; Verdejo-Garc´ıa, Rivas-P´erez, Vilar-L´opez, & P´erez-Garc´ıa, 2007; Verdejo-García & Pérez-García, 2008)。上述顯示藥癮者的自我本身較為脆弱,自我分化發展緩慢或停滯,影響 內在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情感調節不當。由於面對問題處於焦慮慌亂不安,無 法辨識自己情感及現實的狀態感到不知所措,投以藥物自我療癒,以解除心裡痛 苦不適。而藥物又帶來生理上腦神經的改變,影響情緒及感知行為調節能力,再 度需要藉由藥物緩解情緒上的不適。. (二). 用藥後導致的個人問題. 非法藥物是未在合格規範下使用具成癮性藥物,致使精神上強烈的慾望及 生理上為減輕戒斷症狀的不適,而產生依賴性及負面的後果,成為一個慢性漸 進發展的疾病,必須依靠這些物質而致成癮性(李明濱,1997) 。長期使用具成 癮性藥物,不論生、心理都處於不利狀況的危機下。在生理方面除了導致健康. 14.

(33) 危機,如心、肺、胃、肝、睡眠等功能的問題外,心理也容易產生精神上的疾 病,併發精神心理疾病;即便戒癮復原過程中仍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心理困擾 或精神共病等問題(Bromberg, Backman, Krow, & Frankel, 2010; Brooks et al., 1994; McKeganey, Barnard, & McIntosh, 2002)。 這些表徵表現在情感上,難以忍受空虛寂寞、情緒忽高忽低、需要強烈的 刺激感受能力、缺乏自我認同感、思想及人際關係的反覆多變,行事無常相互 矛盾,對於現實及感受的曲解,強烈的分裂感、無法集中注意力、不安、易怒、 躁動、孤立和容易失去判斷力而放棄,如許多研究發現藥癮者的人格特質傾向 邊緣人格(Dawe et al., 2008; Pennay, Cameron, Reichert, Strickland, Lee, Hall, & Lubman, 2011; Zanarini, Frankenburg, Weingeroff, Reich, Fitzmaurice, & Weiss, 2011) ,或出現精神心理疾病。而本身的情感脆弱,過於敏感、多疑,容易曲解 他人意思,在自制能力上及計劃能力上的混亂,也常帶來許多困擾。情緒化則 是藥癮者最明顯的特徵,突來的大起大落,往往出現爆發性的舉動,做出自毀 和缺乏控制衝動的行為,或以自殺為威脅,由於害怕擔心獨處、被離棄,經常 感受沉重的無助感,其行事風格缺乏彈性,自我封閉的人格及缺乏與人相處的 能力,在在影響其生活品質與人際關係,進而嚴重影響家庭帶來極大的困擾和 功能損害(Brooks et al., 1994; Kreisman & Straus, 1989/2005 譯;Ladewig, 2002/2005 譯)。. (三). 共同依賴的特性. 家庭影響個人藥癮行為,特別是與共同依賴(codependency)的藥癮特性有 關。共同依賴為一種情感糾葛,將情感視為籌碼,由於自我定位不清,害怕失去 自我存在價值的認同感,過度仰賴他人,而產生彼此之間過度依賴的矛盾情感, 主要出現低自尊、被需要感、強制想改變或駕馭他人的情感操縱、悲情情結產生 情願犧牲受苦以提高自我價值感、或默認家人藥癮行為助長家人藥癮行為的維持. 15.

(34) 或供應者、角色責任範圍界限不清的關係、或因懼怕也拒絕改變等的特徵 (Thombs, 1994/1996 譯) 。家庭深受藥癮危害,而失能的家庭也形成個人藥癮行 為問題的因素,如程玲玲(1997)研究發現家屬多數與藥癮者為共同依賴者,互 動方式為控制、縱容、責怪他人、及共同嗑藥等。可見藥癮家庭與個人之間的關 係難以分割。. 上述藥癮家庭的藥癮形成中,從個人用藥的原因,到對個人產生的生心理 的問題帶來可能的危害,以及與家庭產生的共依賴的特性中,可得知其間的複雜 交錯的環扣因素,落入反覆重疊交織的循環中。個人處於家庭環境,而家庭受到 原生家庭的影響,眾多因素以及原家庭本身多居於弱勢下,受到代間傳承影響。 藥癮家庭由於父母任一方因上述多重原因擇以非法用藥,而處於用藥下還擔任親 職角色,不利親職功能發揮,帶來混亂及難以自我調適而影響照顧孩子。多數藥 癮父母為弱勢者,經歷孤單、失落或疏離的情感,連結依附關係薄弱等(程玲玲, 1997),成長負面經歷中,特別在情感上及情緒需求上未得到適當的滿足。不論 是被遺棄情感受剝奪,或疏忽的焦慮不安,或受虐的驚恐害怕,都處於情緒受虐 的狀態下,強烈感受被遺棄的憤怒與無助。特別復原過程中,經常面對情緒或精 神心理的調適障礙,如憂鬱、創傷症候群及反社會人格障礙等,而干擾親職能力, 對照顧孩童過程中容易因眾多壓力,感到緊張害怕不知如何因應而失調,需加以 介入關注及支持,降低可能用藥循環的復發,及面對處理親職教養相關的社會心 理問題出現,緩和更多混亂的危機(Brooks et al., 1994)。. 二、生態觀的混亂對兒童的影響 藥癮經常帶給家庭及孩子有混亂的經驗(Rahgozar, Mohammadi, Yousefi, & Piran, 2012; Wells, 2009),而混亂與兒童的發展有著重要相關性。多數孩子經驗 到的混亂是大人難以理解的,因此,對於這些混亂的因素和現象,我們需要有多 16.

(35) 一些了解與認識。從 Bronfenbrenner(1979)的生態觀點注重的是,發展中的個 人與環境之間來回互動的歷程,生態系統論強調人在情境中動態性的相互影響, 這些影響因素來自不同系統的層面,環環相扣並層層套疊起來,包括微視系統、 居間系統、外系統、鉅視系統,同時還在加上時間的面向貫穿於內。 微視系統是指個體與環境最直接接觸的層面,孩童從家庭經驗中發展信任和 安全感,也是孩童最初學習認識世界的場所,為孩童提供對認識世界的一個參照 點;居間系統是指與微視系統中的個體有互動關係,連接 2 個以上的系統,介於 孩童、父母、及家庭之間的生活互動場域,為相互擴張支持性互動關係的層面; 外系統是未直接但仍有影響個體的因素,例如,父母的工作情形與社會福利或服 務條件等資源,帶給孩童及家庭的意義及影響,是帶來壓力還是促進友善的福 祉?為不可忽視的因素;而鉅視系統則為一個潛藏強而有力更大的環境資源,廣 泛受到意識形態如政治、社會文化價值觀氛圍下等更大系統的影響,無形中影響 或左右家庭生活運作,能否導向產生追求意義的連結,也是不可怠忽的重要影響 要素。鉅視系統提供的,也是影響兒童能否持續賴以在社會生存的重要環境條 件。顯然從微視、居間、外部及鉅視系統層層環境包覆下,對孩子從生活中經驗 到的人事物,層層情境下所出現的混亂,對兒童發展不論是直接或間接,都有不 可輕忽的影響。. (一). 混亂的定義與特徵. Wachs 及 Evans(2010)從生態觀的角度探討有關混亂,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表示,所謂混亂(chaos)是「由於吵雜、擁擠、不安定、沒有規律性和無次序 等,無法測知且會突然改變的環境特徵,顯示慌亂或失控感的現象。」 (p.6)在 混亂下生活可能難以有一致性的學習經驗,組織與統整的概念學習受阻,而影響 認知學習及專注,面對隨時會改變的不安定下,無法預期所發生的事情會有什麼 樣的轉變,而難以建立信任與安全感,帶來難以調適的適應學習。這些特徵對於. 17.

(36) 藥癮家庭而言,可能因為家庭成員涉略的複雜,性格受到藥癮的影響與改變,造 成情緒調控的困難,及生活的不規律等反覆經常出現。. (二). 微視系統的混亂因素. 混亂可能提升壓力而影響教養親職,特別對孩童在社會心理層面上的影響。 在微視系統中發生混亂的可能情況,例如照顧者經常變換、孩童經常面對搬遷或 常與主要照顧者分離、更換寄養家庭、家庭收入不穩等,都不利家庭安定,造成 孩子的調適問題(Auckerman & Brown, 2010) 。Fiese 及 Winter(2010)強調混亂 嚴重影響孩子的社會情緒問題,而強調“家庭常規”的重要,當家庭失序,所有活 動與規律被破壞,兒童可能出現無力感與低自尊,而顯示異常行為。因此家庭常 規及習慣可能是一個保護因子,緩和家中短暫失序的亂象,例如,透過維持家庭 共同用餐的時間、一同進行的親子活動等促進互動關係。對於藥癮家庭不安定的 生活,由於父母可能反覆服刑,孩童受照顧的問題,生活的不安定等,透過作息 穩定的常規及習慣的建立,可能起到一個重要的緩衝及保護,在情感上的需求可 得到一些安撫。 Maxwell(2010)表示「混亂的存在,是當個人感知覺察到在環境或情境中, 因一些特定的環境或社會因素,反覆情境且失去控制的結果,如太吵、太多人、 太多刺激、缺乏與他人持續關係,而缺乏可信賴的規範,都是造成失控的原因。」 (p.94)對於藥癮家庭而言,可能在藥物的作用和影響下,某些刺激可能都是過 度而感到難以控制。而有時知覺到的過度刺激,或是突然蜂擁而上接二連三的事 情感到亂無章法,或感到混亂和無助,因此,這些過度刺激與混亂也會在家庭與 周邊的居間環境之間交互作用而產生。特別當孩子哭鬧的情緒可能為一個高壓的 刺激,容易激怒大人造成失控的危機。 微視系統仍有可能透過干預措施帶來改變,例如,提升社會支持及正向親職 行為能力的提升等,都可能帶來不同的轉機。Wachs(2010)表示混亂受到個人. 18.

(37) 的特徵,如氣質、年齡、先前經驗的心理危機和支持等有關,可能間接影響兒童 發展。混亂本身就是混雜而失序,需要從整體多面向了解孩童所處的情境,所產 生的何種影響,才能有較為完整的了解。但也可能因而難以區分究竟為何種因素 形成?總之,不論直接或間接都帶給孩童不小且難以言喻的影響。. Bowen 家庭系統理論 由於微視系統的家庭是孩子最直接接觸的地方,從 Bowen 的家庭系統理論 的概念中,對家庭成員人際互動之間的變化,有較為深刻的理解,也有助於深入 了解藥癮家庭的關係及行為模式。而其家族跨世代的情感傳遞歷程,也有不可忽 視的重要性。因此,特別在此納入有關 Bowen 的家庭系統理論的概念。 Bowen 家庭系統理論有八大運作家庭功能的力量,彼此有關聯及延續性,影 響整體家庭功能而不容忽視,這八大力量包含自我分化、三角關係、核心家庭情 緒系統、家庭投射歷程、情緒切割、多世代傳遞歷程、手足位置及社會情緒歷程 (Gilbert, 2006/2012 譯;Goldenberg & Goldenberg, 2011/2012 譯) 。而著重從自我 分化的核心元素延伸到其它力量,此未分化自我的核心力量,從藥癮家庭功能運 作中的探討,有其重要價值。 由於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連結,是一生開始的關係網絡,Bowen 將家庭視為 一個情感單位。他認為人類行為背後的驅力,來自家庭成員之間互動過程中,情 感連結的推、拉之力的作用而成,在自我與他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中,能否辨識彼 此情感依附的程度,讓關係延續發展自我分化的演變歷程(Gilbert, 2006/2012 譯;Goldenberg & Goldenberg, 2011/2012 譯)。也就是在情感與理智之間向度的 反應情形,為自我分化的尺度,高度分化顯示成熟具親密與獨立,低分化則有更 強的情感融合,而分辨不清彼此間的關係與界限。藥癮家庭的父母本身傾向低分 化或未分化完成,情緒化的特徵在因應處理孩子及事情上,受主觀感覺情緒為主 導,而這些未分化的現象形成的家庭互動關係模式,情結的糾葛融合現象,將會. 19.

(38) 持續傳遞給受關注的下一代。 每個人都需要尋找到自我歸屬及安定感,早期的依附經驗為發展自我概念的 重要基礎,從被照顧過程中學習自我的認識,各項需求在生存本能藉由情緒表達 中的反應,得到滿足與安撫,進而學習延宕滿足,懂得處理自我的情緒及自我安 撫的方式。逐漸發展自我分化的程度,具有獨特的自主性,在情感上的依戀歸屬 及獨立自主之間保持平衡的力量,也就是具有與家人的親密感,並同時擁有自我 獨立性,才能發展成熟以因應任何變化。Bowen 認為人類生存基本前提必定存在 著“長期焦慮”無法避免,焦慮會傳遞其感染力,為導致家庭功能失調症狀的來 源,而唯有提升自我分化的程度才能帶來轉變的機會(Gilbert, 2006/2012 譯)。 藥癮家庭的父母長期面對內心的不安焦慮,飄浮不定感重,傾向依賴他人情感, 可能承接上一代的不安焦慮,複製上一代的行為模式給下一代,未解決的情感依 附問題仍持續延續著,而影響自我分化的發展。如何提升自我分化的發展?是轉 變的關鍵。. (三). 居間系統的混亂因素. 當家庭混亂時,兒童保育的替代性服務功能,如托育中心或學前幼兒園可能 提供一個重要的保護因子(Bradley, 2010) ,但也可能帶來混亂。也就是說在家裡 混亂的情形,如果在幼兒園或是托育中心得到適當的課程活動設計,而能有不同 的調節學習,孩子能從教保環境下緩衝不利因素而獲益,或也可能於混亂下受 苦。早年 Britner 及 Phillips(1995)的研究就發現,托育可提供父母有關養育孩 童的訊息,且父母也能從兒童托育中得到一些情緒支持。因此,在藥癮家庭混亂 下的孩子,也可能透過上幼兒園或接受托育的服務中,獲得保護緩衝的機會,而 同樣可以有正向良好的學習經驗。 但混亂真的就負面嗎?相對而言,有組織有結構的“秩序”,高度有秩序的結 構環境下,同樣也可能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而帶來混亂。因此,受到過於要求秩序. 20.

(39) 的約束而失去自控能力,也可能是負面的效果。Bradley(2010)表示適度的混 亂可能提供一些挑戰,提供孩子發展調適技巧,及自我調適能力的學習。Dunn、 Schaefer-McDaniel 及 Ramsay (2010)也認為將“混亂”從孩童的生活中驅除,反 而可能損害孩童應對處理事物環境改變的能力。適當的混亂仍是有利,並非完全 排除混亂,而是降低混亂的程度,避免負面影響產生。但問題是,什麼樣的混亂 才合適或過度?是個很難辨識的主、客觀問題。正如 Maxwell(2010)表示混亂 對兒童的發展影響,要從所處的物理環境、社會環境、以及個體差異的整體狀態 下了解,特別是個人自我控制能力,對混亂的感知覺察的敏銳度不同。而居間系 統是一種擴張支持性關係的系統,可透過居間系統的作用為一個緩衝保護,對藥 癮家庭中孩子的評估,也需要從更廣泛的整體評估下檢視其相互作用的影響。藥 癮家庭在混亂狀態下,孩童可以從托育或保育環境的規律及秩序中得到緩衝。因 此,居間支持系統是否真能發揮其效用?是重要關鍵之一。. (四). 外系統的混亂因素. 有關外系統帶給孩童混亂,最直接的因素,莫過於現實的經濟因素,也就是 影響父母就業對家庭造成混亂的情形。Repetti 及 Wang(2010)表示父母工作的 經驗及從工作中獲得的薪水、人際關係、工作負荷及工作時數等,例如當工作量 增加時,工作壓力提高,影響父母對家庭投資時間、精力、注意力及消費情形, 如,父母花時間工作自然會減少家庭生活的時間,當干擾家庭維持基本結構及常 規,失去維護家庭穩定狀態下,也會影響家庭混亂。 對藥癮家庭來說,經濟壓力經常是不安定的因素,藥癮父母親經常因藥物的 關係在金錢的花費上視為首要,致使疏忽親職角色扮演。當戒治後,父母面對生 活壓力,可能實際面對工作經濟負擔過於沉重,因工作減少增加父母壓力而影響 親職行為,帶來不安定的混亂。而外系統在制度面上如何支應滿足家庭的基本需 求?是重要不可或缺的因素,除個人特質因素的因應能力外,制度面上是如何提. 21.

(40) 供機會來支持家庭基本運作功能?亦或增加家庭混亂的機會?對這些藥癮家庭 而言相形重要。. (五). 鉅視系統的混亂因素. 從鉅視意識形態的價值觀意涵而言,混亂破壞家庭幸福感,也破壞生活賦予 意義的承諾,使家庭生活失去追求意義的力量(Weisner, 2010)。鉅視系統下, 混亂破壞孩童應從其生活常規連結情感元素,從而獲得正向意義的支持與保證, 是主要的問題。對於藥癮家庭的父母及孩子而言,可能因許多負面的生活經歷, 在沒有規律、無法預知的情況、以及缺乏組織次序的作息下,失去正向經驗的感 受,無法形成有意義的生活經驗,孩子正需要從穩定的作息中認知到與其生活連 結,進而提升對自我價值感的認識。因此保持每日積極、有意義、穩定的生活常 規下,累積對生活意義的體驗相對重要。 負面的混亂,會影響孩童身心健康、情緒不穩定、社交障礙、認知及溝通技 巧缺乏等不良後果(Sameroff, 2010) 。混亂之所以對兒童發展有關鍵影響,是由 於近側發展的過程發生阻礙(Evans, Eckenrode, & Marcynyszn, 2010) 。由於近側 發展過程需要反覆規律性發生,藉由一段長時間反覆且彼此互動作用連結下,才 得以發展。然而“混亂”則從中破壞規律性,無法保持一致性的互動連結,產生可 預測得知的情況發生,而無法從情境中獲得具有意義的關係和信任的體驗,失去 連結及發展性。因此,Evans 等人提出“常規”是一個重要的鷹架學習方式,提供 自我調節與能力培養的機會,並對因果關係的認知概念有具象化的了解。對藥癮 家庭中的孩子而言,透過穩定的常規作息生活,可能有助於建立內在穩定的調節 機制,連結生活與對世界的認識。因此,“常規”是重要安定的因素。而常規的建 置,是從基本的生存環境中,能否提供支應來看?這些支應除了家庭本身具備 外,居間系統、外部系統乃至鉅視系統,又是如何看待處置?能否支持家庭為孩 童編織一個穩定的常規生活規範?孩童能否從近側發展中得到足夠的支應,以獲. 22.

(41) 得具有意義、價值、和幸福感的保證,均有不可忽略的重要相關性。 但是,不混亂就好嗎?每個新的學習,都經歷混亂及調節的過程,而這些過 程與個體的調節經驗有關,經過調節而累積經驗才得以發展。Sameroff 針對混亂 的目標認為,最直接的介入策略,就是降低所有造成混亂無法預期的情形,而不 是“排除”混亂。 即便在混亂的家庭環境,倘若有干預,提供有利學習調節的機 制,及緩衝調節的保護因素,提供孩子多一些正向的經驗能提升學習調節能力, 可能是重要的影響關鍵。藥癮家庭中的孩子,可能處於混亂下還暴露在受虐危機 中,最重要的是透過一些家庭干預的介入,降低家庭無法預期的混亂現象,而其 居間的“調節機制”能否建立?外部系統制度上,提供哪些以利居間及家庭有利調 節?鉅視系統又提供哪些支應,讓家庭及孩童感受到有意義的幸福價值?這些層 層連結關係,都對於孩童的生存能否起到緩衝保護具關鍵性作用。. 23.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154 經濟 家人建議 自我期待 大學志願 諮商與輔 導科系 興趣 諮商心理師 諮商課程 其他工作 考研究所 小亮 臨床心理師 小勇士 諮商學程 意外 諮商心理師 專任輔導教師 諮商課程 教育學程 考研究所 小高 小樹苗 其他工作 諮商心理師 諮商課程 專任輔導教師 教育學程

The followings are the conclusions: To begin with the discussion, I split this topic into four categories, which are “the teaching concepts of the education institute”, “the feature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