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議題閱讀333第03回實力評量(學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議題閱讀333第03回實力評量(學用)"

Copied!
2
0
0

Teks penuh

(1)

總 分

實力評量 14 回

第 3 回   品德教育

  年   班   號 姓名         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 4 分,共 40 分)

1-2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引文,回答1─2題:

身處亂世,馮道竟然先後為十個君主幹事,他的本領自然遠不只是油滑而必須反覆叛賣了。被 他一次次叛賣的舊主子,可以對他恨之入骨卻已沒有力量懲處他,而一切新主子大多也是他所說的 信奉「事當務實」的人,只取他的實用價值而不去預想他今後對自己的叛賣。因此,馮道還有長期 活下去不斷轉向、叛賣的可能。

我舉馮道的例子只想說明,要充分地適應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生活,一個人的人格支出會非常 徹底,徹底到幾乎不像一個人。與馮道、杜周、費無忌等人相比,許多忠臣義士就顯得非常痛苦了。

忠臣義士平日也會長時間地卑躬屈膝,但到實在忍不下去的時候會突然慷慨陳詞、拚命死諫,這實 際上是一種「不適應反應」,證明他們還保留著自身感知系統和最終的人格結構。後世的王朝也會 表揚這些忠臣義士,但這只是對封建政治生活的一個追認性的微小補充,至於封建政治生活的正常 需要,那還是馮道、杜周、費無忌他們。他們是真正的適應者,把自身的人格結構踩個粉碎之後獲 得了一種輕鬆,不管幹什麼事都不存在心理障礙了,人性、道德、信譽、承諾、盟誓全被徹底丟棄,

朋友之誼、骨肉之情、羞恥之感、惻隱之心都可一一拋開,這便是極不自由的封建專制所哺育出來 的「自由人」。      (余秋雨〈歷史的暗角〉)

( ) 1.下列關於本文對馮道的評述,說明正確的是:

(A)馮道常以政治權勢成功躲過前任君主的報復行動 (B)馮道能受多位國君重用,憑靠的是盡忠職守且能力過人 (C)任用馮道的國君對其忠誠度毫無期待,僅取其實用價值 (D)馮道雖事十君,但仍保有感知系統與最終的人格結構。

( ) 2.余秋雨於文中以「自由人」評價馮道,下列關於「自由人」之闡述,說明錯誤的是:

(A)不受後世王朝的追封與表揚

(B)適應封建生活,且人格支出極為徹底

(C)長時間卑躬屈膝,於最後關頭慷慨陳詞,拚命死諫 (D)拋棄一切美善價值,如:人性、道德、信譽、承諾。

3-4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引文,回答3─4題:

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節也;仲尼不假蓋於子夏,護其 短也;近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此可謂能相終始,真相知者也。足下 見直木必不可以為輪,曲者不可以為桷,蓋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業,各以得志 為樂,唯達者為能通之,此足下度內耳。不可自見好章甫,強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養鵷雛以 死鼠也。吾頃學養生之術,方外榮華,去滋味,游心於寂寞,以無為為貴。縱無九患,尚不顧足下 所好者,又有心悶疾,頃轉增篤,私意自試,不能堪其所不樂。自卜已審,若道盡塗窮則已耳。足 下無事冤之,令轉於溝壑也。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 ) 3. 嵇康於文中列舉數例,以佐證己論。下列選項皆有兩組文句配對,其所引事例背後之論 點前後相反的是:

(A)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直木必不可以為輪 (B)四民有業,各以得志為樂/曲者不可以為桷 (C)禹不逼伯成子高/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 (D)仲尼不假蓋於子夏/己嗜臭腐,養鴛雛以死鼠也。

( ) 4. 嵇康自言:「吾頃學養生之術,方外榮華,去滋味,游心於寂寞,以無為為貴」,關於 本段文句的闡釋,說明正確的是:

(A)由本文可知,嵇康所言之「無為」出自道家思想 (B)嵇康自言隱居生活孤單寂寞,故心境游移而不安定 (C)嵇康潛心鑽研神仙方術以延年益壽,故不願入朝為官 (D)嵇康對富貴之看法,近似「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5-6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引文,回答5─6題: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古之人學焉而有所得,未嘗不求同志之人。而況當滄海 橫流,風雨如晦之日乎?於此之時,其隨世以就功名者固不足道,而亦豈無一二少知自好之士?然 且改行於中道,而失身於暮年。於是士之求其友也益難。……

余嘗遊覽於山之東西,河之南北二十餘年,而其人益以不似。及問之大江以南,昔時所稱魁梧 丈夫者,亦且改形換骨,學為不似之人。而朱君乃為此書,以存人類於天下……吾老矣,將以訓後 之人,冀人道之猶未絕也。       (顧炎武〈廣宋遺民錄序〉)

( ) 5. 顧炎武言:「古之人學焉而有所得,未嘗不求同志之人。」根據本文之線索,與顧炎武 屬「同志」者應為:

(A)博施濟眾,己達達人 (B)潔身自好,不仕異族

(C)繼承道統,發揚儒術 (D)勤政愛民,造福社稷。

( ) 6. 下列關於本文之闡述,說明正確的是:

(A)顧炎武於文末勸勉後世,應保存人道,堅守志節 (B)此篇為書序,作序之目的為勸勉朱君勿學為不似之人 (C)顧炎武認為朱君作《遺民錄》,是為宣揚反清復明思想 (D)顧炎武於文中提及江南文人,多受戰爭摧殘而形銷骨立。

7-8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引文,回答7─8題:

甲 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夏四月癸已,先主卒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

(陳壽《三國志‧先主傳》)

乙 且說孔明到永安宮,見先主病危,慌忙拜伏於龍榻之下。先主傳旨,請孔明坐於龍榻之側。撫 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悔恨成疾,死在旦 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訖,淚流滿面。孔明亦涕泣曰:「願陛下善保龍體,以副 天下之望!」先主以目遍視,只見馬良之弟馬謖在傍,先主令且退。謖退出,先主謂孔明曰:「丞 相觀馬謖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當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觀此人,言過其實,

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分付畢,傳旨召諸臣入殿,取紙筆寫了遺詔,遞與孔明而歎曰:「…

…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諭!」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 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

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先主又請孔明坐於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分付曰:「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 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羅貫中〈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60608S 3-1

議題閱讀 333─

混合題高分攻略

(2)

( ) 7.請將乙文中敘述「劉備臨終託孤」的過程,依先後順序加以排列: (甲)不聽諸葛亮的 建言感到悔恨 (乙)叮囑諸子將諸葛亮視之如父 (丙)告訴諸葛亮,若劉禪不才,可取 而代之 (丁)取紙筆寫遺詔 (戊)評價馬謖

(A)甲戊丁丙乙 (B)乙丙甲戊丁 (C)丙甲丁乙戊 (D)丁乙戊甲丙。

( ) 8.有關上面兩篇文章的比較,錯誤的是:

(A)均提及劉備病重的事實

(B)均交代了劉備託孤的時間和地點 (C)乙篇在細節描述上,比甲篇細膩且深刻

(D)甲篇以史書的客觀描述為主,乙篇則以對話刻劃人物為主。

9-10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引文,回答9─10題:

劉禪在諸葛亮在世時,敬畏交加。可是,卻在諸葛亮死後,拒絕為他建立廟宇。而立廟之舉,

在專制封建社會,是一項最大的榮耀,比現代社會建立銅像,意義更大,因為有廟宇就有香火,地 下幽魂,還可享受。

劉禪批駁的理由是什麼,史書上不載。但我們可以推測:劉禪本年(二三四)已二十八歲,皇 帝的線條開始分明,可能早就不耐煩「權臣」對他的控制。皇宮自成一個體系,從以後黃皓的出現,

可知劉禪已有他自己的搖尾系統,即令劉禪自己甘願接受約束,搖尾系統也不准他接受,清王朝三 任帝福臨在他叔父兼義父多爾袞死後,立刻翻臉,歷史只不過提前一千四百年前上演而已。不同的 是,蜀漢政府仍在諸葛亮指定的繼承人之手,劉禪還不敢在大計方針上改變,但抓住小節,忍不住 仍要表表他對諸葛亮的反彈與厭倦之情。        (柏楊〈劉禪厭惡諸葛亮〉)

( ) 9.下列選項中,並非屬於本文內容的是:

(A)援引清王朝三任帝福臨為例,說明劉禪不耐煩權臣對他的控制 (B)探究劉禪不喜歡諸葛亮之事實

(C)說明建立廟宇在封建社會的意義

(D)記錄劉禪拒絕為諸葛亮建立廟宇的確切原因。

( )10. 根據上述文章的內容,劉禪不喜歡諸葛亮的原因可能是:

(A)諸葛亮不喜歡他的寵臣黃皓 (B)不耐煩諸葛亮對他的叮嚀與控制 (C)諸葛亮要求死後須為他建立廟宇

(D)認為諸葛亮過於出色,擔心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脅。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 5 分,共 10 分)

( )11.閱讀下列甲、乙二文,選出說明正確的選項:

甲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視之若舊。況將軍無昔人之 罪,而勳重於當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

吞舟是漏;將軍松柏不翦,親威安居,高臺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

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並刑馬作 誓,傳之子孫。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丘遲〈與陳伯之書〉)

乙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節也;仲尼不假蓋於子 夏,護其短也;近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此可謂能相 終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見直木必不可以為輪,曲者不可以為桷,蓋不欲以枉其天 才,令得其所也。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A)作者在文中皆自述心境,表明志向 (B)二者皆受時文影響,文章具有駢化特質 (C)二者創作之目的皆為勸說他人,歸順朝廷 (D)二者皆善舉歷史人物之例,以佐證自身論點

(E)二者在作法上皆具說理、抒情、威逼、利誘等特色。

( )12.閱讀下列甲、乙二文,選出說明正確的選項:

甲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以 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 恥。      (顧炎武〈廉恥〉)

乙 至於封建政治生活的正常需要,那還是馮道、杜周、費無忌他們。他們是真正的適 應者,把自身的人格結構踩個粉碎之後獲得了一種輕鬆,不管幹什麼事都不存在心理障 礙了,人性、道德、信譽、承諾、盟誓全被徹底丟棄,朋友之誼、骨肉之情、羞恥之感 、 惻隱之心都可一一拋開,這便是極不自由的封建專制所哺育出來的「自由人」。

(余秋雨〈歷史的暗角〉)

(A)杜周、費無忌為顧炎武所言之「獨醒之人」

(B)顧炎武、余秋雨皆於文中引用史料,並作出個人評述 (C)據余秋雨之論點,「行己有恥」並非自由人所需之特質 (D)顧炎武作〈廉恥〉一文,應屬「封建政治生活的正常需要」

(E)「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近似「把自身人格結構踩個粉碎」。

三、非選題( 50 分)

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禹不偪伯成子高,全其節也;仲尼不假蓋於子夏,護 其短也;近諸葛孔明不偪元直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此可謂能相終始,真相知者也。

足下見直木必不可以為輪,曲者不可以為桷,蓋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業,各 以得志為樂,唯達者為能通之,此足下度內耳。不可自見好章甫,強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

養鴛雛以死鼠也。吾頃學養生之術,方外榮華,去滋味,游心於寂寞,以無為為貴。縱無九患,

尚不顧足下所好者,又有心悶疾,頃轉增篤,私意自試,不能堪其所不樂。自卜已審,若道盡塗 窮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於溝壑也。       (稽康〈與山巨源絕交 書〉)

請仔細閱讀上述資料,說明作者之所以與好友絕交的原因為何?人生在世,常有些事與自己的 本性、價值觀相悖,總會萌生不吐不快之感。你是否也曾經有這樣的經驗?你是否曾如稽康般為自 己發聲?抑或為了他人或公眾之事而發聲?請以「為○○發聲」為題,作文一篇,內容須符合下列 要求:

(一)首段須說明稽康與好友絕交的原因。

(二)敘述一件自己最想為它發聲的事,並說明原因與個人體悟。

3-2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駿嘉鑑診教育機構 A04 崇耀國際 2 本文件僅提供SI培訓課程輔佐使用 二、多元智慧的定義及提升建議方案: 智慧名稱 定 義 提升智慧的參考方案 語文智慧 包含聽、說、讀、寫;語言的發展必須以溝通 為基礎。語文智慧在個人整體發展的重要性為:提 升學習、思考、組織、閱讀、寫作及解決問題的能 力,從而提升自信與自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總 分 實力評量 14 回 第 12 回 環境、海洋、戶外教 育 年 班 號 姓名 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40分) 1-3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引文,回答1─3題: 臺灣某座湖中黑色泥土裡兩道白色的沙塵,促使我開始研究過去的氣候。上面一道的 年代是十六—十七世紀,來自曾經是中國穀倉的黃土盆地。當時遠東地區寒冷乾旱,飢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