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DF 109 年學測 趨勢預測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DF 109 年學測 趨勢預測"

Copied!
16
0
0

Teks penuh

(1)

1 現行學測考題

108 年的學科能力測驗考試(簡稱學測),採取了選考參採的招考方式,並且調整考科應試 時間與節次安排。有非選擇題型的英文與國寫分列兩天,社會考科與自然考科移至各天最後一節

;國文(選擇題)維持80分鐘、英文及數學維持原來的100分鐘,國寫調整為90分鐘,社會考 科與自然考科均調整為 110 分鐘,較原來增加 10 分鐘。除了這些調整外,108 年學測的考題,

也有很大的變化。

(一)素養導向的試題

現行學測考題與以往考題差異很大,主要是因為目前學測是依據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

以及111年分科測驗地理考科測驗目標而設計的題型與題目(圖一)。在此之前,大考中心從 105年學測就逐漸以此為命題方向,到108年則更加落實。

() 精進素養導向試題的三元素 資料來源:大考中心

(二)由必考到選考

學科能力測驗側重評量考生進入大學的基本學科知能,成績主要作為繁星推薦與個人申請入 學的依據。從108年開始,學生可自由選考科目數量,大學校系可以依其性質與需要,以學測考 科(至多4科)成績作為檢定項目、倍率篩選與採計項目。

趨 勢 預 測

地理科

楊華曼老師、胡竣詠老師

109 年學測

(2)

配合108學年度起適用之大學多元入學方案,考生可以選考2至4科,共計有25種組合:

() 考科組合方式

組合方式 科目

二科組合 國英;國數;國社;國自;英數;英社;英自;數社;數自;社自

三科組合 國英數;國英社;國英自;國數社;國數自;國社自;英數社;英數自;英社自

;數社自

四科組合 國英數社;國英數自;國英社自;國數社自;英數社自

108年學測報考 5科人數最多為71.13%,其次為報考4科27.25%,報考3科的1.04%,報 考 2 科或 1 科均未達 0.50%。大考中心的選考設計,是想讓學生減輕壓力並有選擇的彈性;但 是實際上學生還是傾向保守,所以選擇5科的人數比例還是最高(表二)。

() 報考科目數人數百分比 表() 108學測各科選考人數與百分比

108 年學測共有 138,387 位考生報考,各科選考人數與百分比如表(三)。在國文、英文和數 學考科選考人數百分比都在 98%以上,社會考科選考人數百分比為 89.77%,自然考科選考人數 百分比最少,占 80.77%。國、英、數三科是各大學參採科目組合最多的,因此考生選考也最多

。其次社會科選考人數超過自然科,也就表示社會科的競爭>自然科。

從上述各統計,我們發現大部分的考生,還是偏向選考4或5科,沒有減少考科的情形出現

,並且選擇社會考科的學生,也不是最少。所以社會組的學生對於社會科的準備就更不能輕言放 棄。

2 歷屆考題分析

由於 108 年學測的重大改革,因此在分析歷屆考題方面,108 年學測採取不同的主題與單元 分類呈現。

() 主題單元比例

主題 通論地理 區域地理

單元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100學年題數(百分比) 7(29.2%) 5(20.8%) 9(37.5%) 3(12.5%)

101學年題數(百分比) 4(16.7%) 5(20.8%) 8(33.3%) 7(29.2%)

102學年題數(百分比) 7(29.2%) 3(12.5%) 7(29.2%) 7(29.2%)

報考科目數 報考人數 百分比

1 262 0.19%

2 538 0.39%

3 1,440 1.04%

4 37,708 27.25%

5 98,439 71.13%

合計 138,387 100.00%

資料來源:大考中心

考科 選考人數 百分比 國文 138,244 99.90%

英文 138,068 99.77%

數學 136,376 98.55%

社會 124,225 89.77%

自然 111,772 80.77%

資料來源:大考中心

(3)

103學年題數(百分比) 7(29.2%) 4(16.7%) 7(29.2%) 6(25.0%)

104學年題數(百分比) 8(33.3%) 5(20.8%) 9(37.5%) 2( 8.0%)

105學年題數(百分比) 8(33.3%) 7(29%) 1(4.2%) 8(33.3%)

106學年題數(百分比) 8(25.0%) 3(12.5%) 11(45.8%) 4(16.7%)

107學年題數(百分比) 4(16.7%) 3(12.5%) 6(25.0%) 11(45.8%)

資料來源:編者 表() 108學年學測地理科主題單元比例

分類 單元 題數 百分比(%)

通論地理

地理概說 0 0

地圖、地理資訊 3.5 14.6 自然地理 6 25.0

人文地理 2 8.3

地理實察 0.5 2.1

區域地理

世界地理 5 20.8

中國地理 2 8.3

臺灣地理 4 16.7

鄉土地理專題 1 4.2

資料來源:編者

從 108 年學測題目中,發現多數符合表(四)統計結果,區域地理方面的題目比例最高;也符 合表(五)自然地理與區域地理整合性的題目最多;當然更符合大考中心的要求:(1)試題多引用生 活情境或學術探究素材;(2)能整合並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如閱讀理解、邏輯推論、圖 表判讀與批判思考。上述情形以考題第33-35龜山島題組,最具代表性。

在表(六)試題型式中,圖表題與照片題,一直占有相當高的比例,除了是因為地理科的科目 特質,也符合大考中心核心素養導向的要求-非連續文本、多元情境、跨領域與情境化的題目特 徵。

() 試題型式

試題型式 文字題 長文題 圖表題 照片題 100學年題數(百分比) 1( 4.1%) 5(20.9%) 14(58.3%) 4(16.7%)

101學年題數(百分比) 4(16.7%) 3(12.5%) 11(45.8%) 6(25.0%)

102學年題數(百分比) 3(12.5%) 9(37.5%) 5(20.8%) 7(29.2%)

103學年題數(百分比) 3(12.5%) 7(29.2%) 6(25.0%) 8(33.3%)

104學年題數(百分比) 2( 8.3%) 9(37.5%) 6(25.0%) 7(29.2%)

105學年題數(百分比) 3(12.5%) 7(29.2%) 13(54.2%) 1( 4.2%)

106學年題數(百分比) 9(37.5%) 1( 4.1%) 12(50.0%) 2( 8.3%)

107學年題數(百分比) 5(21.0%) 6(25.0%) 8(33.0%) 5(21.0%)

108學年題數(百分比) 2( 8.3%) 10(41.7%) 11(45.8%) 1( 4.2%)

*長文題是指題目字數在100字以上 資料來源:編者

(4)

108年學測社會考科考題中,除了上述三個現象外,還有幾個特色值得注意:

1. 今年素養導向的題型明顯增加,其中又以擷取資訊能力的題型居多。

2. 今年題目難度較去年提高,試題難以透過單一概念解題,須融合地理科各概念方能解答。

3. 跨科考題成為命題常態,今年共有13個題組35題,跨史地的有41、47、52題,跨三科的 則有58、61、64、67、71題;另外今年首度出現第38題公民&地理的跨科題組。前兩年跨 科試題較易透過單科概念解題,今年則須同時具備歷史及公民的概念,以做為地理試題的答 題依據。

4. 以主題或情境串聯各知識的題目,數量較以往變多。也就是大考中心企圖利用基本知識,透 過閱讀力、圖表力與分析力,培養21世紀公民應具備的素養。

3 練習曲

學測於民國 83 年首次辦理,並用於申請第一階段之檢定或篩選。經過多年的調整與修改,

在108年學測社會考科地理試題中,除了原有的地理科全方位面向外,也出現了融合生活、時事

、議題等多元角度的題目

因此在因應未來考題方面,除了在地理科基本題1與圖表2的訓練外,建議同學還要 從下列各項著手:

一、素養題仍強調「先備知識」的重要性。所以在平時對於課文或者教材補充資料,務必確實閱 讀並回答問題,才能廣泛接觸不同議題及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二、長文題方面,考題的訊息量變多,如何擷取資料、分析資料及廣泛理解,並作出正確的反思 與評價。這些能力都不是一蹴可成,需要在平時就培養,才能在緊要關頭發揮實力。

三、歷、地、公三科首度融合,整體難易度中偏難,相對較有利於社會組學生回答。但是單科素 養不足以應付未來學測考題,若無法理解題幹文字敘述,即便地理知識足夠,也難以順利解 題;所以要從三科的歷屆考題練習起,養成學科熟悉度,才能應付跨科考題。

四、未來考題可能出現同一主題的選擇與非選合併考題,同學務必養成仔細看題目的習慣,不要 跳躍式的看題目。

五、目前級分設計下,第 15 級分分數區間,會是所有級分分數區間中最大的。因此,即使錯部 分試題也可獲 15 級分,同學不必執著於每一題都要答對,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不要留白,

爭取最大級分效果。

六、在課堂上大多數的老師,都盡可能的提到三科整合的概念、方向或題目,同學一定要把握上 課時的學習,如果要自行統整合科方面的題目,恐怕會較困難。另外在學校選修中,儘量選 擇與社會科相關的各主題教學,也不失一個好辦法。

註一:基本題方面:地理科傳統觀點、探討不同區域差異、全球性議題等方面的課程內容。技 能方面:如比例尺、TM2(二度分帶)、時區換算、方位、投影、GIS 等,這些地理學 科基本技能部分,最好在課堂上就學習清楚,並多加練習。

註二:地形圖與衛星影像的判讀、圖表照片資料呈現的內涵,甚至統計圖表的繪製等,同學們 可以透過歷屆考題,練習讀圖技巧,確實知道如何繪製與其間差別。

(5)

109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

地 理 科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50 分鐘

題型題數:單選題共 40 題

作答方式:請將答案填入後面之答案欄中

◎註:1. 選擇題答錯不倒扣

2. 此份試題本為模擬學科能力測驗之測驗型式,

作答方式仍以未來實際之測驗型式為準

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

教 師 用

(6)

☉ 單選題(占 100 分)

說明:第 1 題至第 40 題皆計分,每題有 4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

,請作答於「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 2.5 分;答錯、未作答或作答多於一個 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B 1. 荷蘭的經濟重心「蘭斯台德」區域如右圖所示,包括荷蘭的四 個大都市,成為荷蘭人口主要集中區域。這些都市的周邊都會 區域彼此相連,主要都市也有機能分工,包括航空中心、海河 轉運港、水陸轉運港、製造業發展等。這樣的區域發展與下列 何處較為相似?

(A)美國太平洋都會帶 (B)中國長三角都市群 (C)日本京濱工業地帶 (D)韓國首爾仁川京畿區域

B 2. 2019年7月起,臺灣開放「農業外勞」的引進,這項勞工與農業政策的重大變革為臺灣帶 來新的產業契機。請問:此項政策與過去哪項農業政策企圖解決的問題是相近或相同的?

(A)農業產銷班 (B)農業代耕隊 (C)農產專業區 (D)農業精緻化

B 3. 臺灣及香港一群關注環境議題的青年以手工打造一艘「綠舟」,希望能喚起世人對海洋廢 棄物議題的重視,2019年5月中他們打算以「綠舟」從恆春半島東側海岸渡海到達蘭嶼,

但不幸遭大浪翻覆,經拯救後,雖無人傷亡,但綠舟卻很快地被海水捲走。經過 41 天後

,綠舟竟奇蹟似地在鄰近國家的海岸邊被發現。請問:根據綠舟原先所行駛的路線判斷,

綠舟可能會在哪個地方被尋獲?

(A)朝鮮半島西南側海岸 (B)日本九州島東南海岸 (C)中國廣東沿海島嶼 (D)菲律賓呂宋島西側海岸

B 4. 許多大型都會區域都有發展出「睡城」區域,日文甚至稱之為「眠息鎮」,顧名思義睡城 是指部分都會區居民白天外出至他處工作購物,晚上才回來這個地方過夜居住,這是都市 發展在二十世紀後半以來的一項顯著現象。這個現象可能與都市發展的哪個過程有關?

(A)中心商業區機能的沒落 (B)交通革新與都市擴張 (C)郊區商業區的興起 (D)都市工業區域的外移

A 5. 三名比利時女子參加志工活動,遠赴某國進行服務,卻因為身上的穿著 ── 過短的短褲

── 引起當地人的議論,甚至激進反彈。請問:這三名女子前去從事志工服務的地方最有 可能是下列哪一個國家?

(A)摩洛哥 (B)印度 (C)辛巴威 (D)阿根廷

( 1.文中所提的都會地帶所具機能分工,只有 中國長三角都市群同時具備:上海、杭州

、太湖工業地帶等,故選(B)。(A)美國太 平洋都會帶沒有海河轉運港;(C)日本京濱 工業地帶為數個港口的串連分布;(D)韓國 京畿地帶只有首爾與外港仁川兩個主要都 市,缺乏都市分工的現象)

2.農業外勞要解決的是臺灣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故選

(B)。(A)降低經營成本、建立品牌;(C)打造品牌、擴大 經營規模;(D)農業生產成本過高,農戶收入低的問題)

3.臺灣東海岸為黑潮主流流經地區,

因此較有可能沿黑潮前往日本東南 海岸,故選(B))

4.文中所提的部分為「郊區化」的現象,在交通革新

之後便容易發生,進而形成都市向郊外擴張的現象

,故選(B)。(A)中心商業區的就業機能增強;(C)在 郊區化後才會形成郊區商業區的興起;(D)工業區域 外移與郊區化關係較小)

5.伊斯蘭教較重視保護女性,著重男女

生的界線分際)

(7)

C 6. 右圖為某國首都的氣候圖,近年來此國旅遊業相當發達,在位於的洲 別中可謂名列前茅,相較於該洲其他區域,此國在政治與社會較為安 定,因此成就經濟發展。然而許多到此國旅遊的遊客卻因為對其刻板 印象,往往沒有帶足夠保暖的衣物,成為至當地旅行的一項奇聞趣事

。請問:這個都市可能位在哪裡?

(A) 41°17′S,174°46′E (B) 41°53′N,12°28′E (C) 1°17′S,36°49′E (D) 34°35′S,58°22W 7-9題為題組

右圖為宜蘭平原在2019年8月2日中午12:00的PM 2.5分布 地圖,本地圖以數值方式繪製完成,圖中兩個地點為主要的大 氣測站,圖上標示有測站當時附近的風向。請回答下列題目:

A 7. 依圖中的特徵,請判斷本圖在資料處理及地圖的繪製過 程中具有下列哪項特徵?

(A)本地圖呈現地理現象分布的相對位置 (B)本地圖可以精準推斷各地空汙嚴重程度

(C)本地圖繪製的地理現象儲存資料量很大 (D)此地圖與道路系統是相同的繪製模式

D 8. 若要將此地圖改繪製為一般統計地圖,下列何者較為合適?

(A)點子圖 (B)圓餅圖 (C)面量圖 (D)等值線圖

C 9. 圖中可以明確看到當時宜蘭平原主要的風向為東風,若當時並無明確的天氣系統,請依季 節、日間、地理空間等條件判斷,此種風向的成因為何?

(A)西南季風受科氏力影響而偏向 (B)宜蘭近山日照強烈而吹谷風

(C)正午時分日照強烈而吹海風 (D)東北季風受地形影響而偏向

10-12題為題組

右圖為國道三號高速公路在桃園市至新竹縣之間的某路段,請依地圖 回答下列問題:

A10. 國道三號主要的行進方向雖為南北向,但實際上可能因受到 地形、工程及道路需求的規劃所影響,路徑並非筆直的南北 向。在地圖中,用路人在行進到哪一路段及方向時,若恰巧 為黃昏,會因為陽光色溫炫目而影響駕駛人視線,必須小心行 駛?

(A)龍潭到關西路段 (B)關西到芎林路段 (C)芎林到關西路段 (D)關西到龍潭路段

C11. 承上題,國道三號在此路段並非筆直前進,主要是因地形的限制,由圖中可以觀察出當初 路線選擇的地形考量可能為何?

(A)利用台地與丘陵近似高度而串連 (B)利用丘陵地形較高而減少水患衝擊

(C)利用河谷地形作為路線通道 (D)跨越河谷串連兩個台地

6.圖中可看得出來溫差較

小,可能位於赤道附近

,同時雨量與高溫集中 11月至隔年5月,

顯然是南半球低緯區,故選(C),東非高原於赤 道兩側,高地氣候溫度較低,符合條件。(A)紐 西蘭威靈頓;(B)羅馬;(D)阿根廷布宜諾)

7.圖中的地理現象分布以均等大小的格狀來表達,只是

表達此現象的相對位置,而非精確絕對位置的坐標,

故選(A)。(B)只是地理現象的大致分布位置;(C)網格 模式相對資料量較小;(D)相對的連續變化現象)

8.本圖呈現的是連續分布變化的

地理現象,因此適合用等值線 表達空氣汙染濃度的空間分布 及趨勢,故選(D))

9.資料為 8 月初,盛夏時節,若為季風影響下應為西

南季風;山谷風發生地點位在山中谷地,故選(C))

(10.可以從地圖中得知,只有(A)龍潭往關西會有面向西(西偏南)的路段)

(11.可由地圖判斷,國道三號雖然穿越台地,但仍然利用台地上的河谷做為穿越之用,故選(C))

(8)

B12. 圖中經過四個鄉鎮,其中哪一個鄉鎮的地名可能與「高雄」地名的形成過程是較為近似的?

(A)龍潭 (B)關西 (C)芎林 (D)竹東 13-14題為題組

由於政治與經濟的多重摩擦,美國宣布對中國進行關稅提高、限制部分產品出口等措施,中國也 以限制進口、提高關稅給予反制,「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進而影響世界經濟局勢。請問:

A13. 「你限制我的工業製品進口,我就限制你的大豆與豬肉進口。」這樣的寫照下,反映此二 國在經濟結構上的不同。以全世界的經濟發展角度觀之,美國與中國在製造業的主要角色 分別為何?

(A)美國為技術研發中心;中國為製造生產中心 (B)美國為重工業中心;中國為輕工業中心

(C)美國為高科技生產中心;中國為一般工業製造中心 (D)美國為零組件生產中心;中國為產品組裝中心

D14. 圖(一)為世界豬肉產量的占比,圖(二)、(三)分別為世界主要進口、出口豬肉的國家及其數 量從這些圖表中可以判斷出下列哪個事實?

(A)人口龐大的國家為主要豬肉進口國 (B)人口密度低的國家為主要豬肉出口國

(C)美國豬肉因出口量過大以致需進口補足缺額 (D)中國所產豬肉不足以自給而需進口

15-16題為題組

當中美貿易戰正在檯面上打得火熱,俄羅斯也擬對中國進行貿易限制。俄羅斯擬對中國限制「木 材」的出口,因為西伯利亞遠東區的森林砍伐太過快速,尤其是近年來更以倍數成長,導致相當 嚴重失衡問題。俄羅斯希望中國出資協助恢復森林,課徵「木材出口稅」進行樹苗復育,否則就 禁止木材出口至中國,引起中國的高度緊張。請問:

D15. 中國需要自俄羅斯大量進口木材,尤其是近年來幾乎以倍數成長,可能與中國的哪一項發 展課題有所關聯?

(A)加入區域整合 (B)沙漠化擴張最快 (C)世界人口最多 (D)發展成世界工廠

B16. 西伯利亞遠東區的森林在被破壞之前的自然景觀,具有下列哪種特徵?

(A)樹葉較小,表面具有蠟質 (B)混合四季多變及尖塔狀樹種

(C)樹木高大,動物分層覓食 (D)地表多草,動物夏季移入

(12.高雄的地名由來,是日本人將臺灣原有地名依 其唸法改寫為日本漢字;關西原本地名為碱菜 棚,音近日文「關西」的漢字唸法)

(13.中國雖然是製造業大國,但其關鍵技術

、上游研發技術仍以美國為首。美國等 已開發國家於近幾十年來,多是以產品 研發階段時在當地生產,之後便發生空 間移轉至其他開發中國家,如中國等,

故選(A))

(14.圖中可以表達各國的豬內生產與進出口狀態

:中國雖然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但卻 也要大量進口,因此可判定其生產量不足自 給,故選(D)。(A)美國為世界人口第三多的 國家,但卻為豬肉出口國;(B)歐盟的人口 密度僅次於亞洲,但仍大量出口豬肉;(C) 美國豬肉生產出口量遠大於進口量,因此並 非出口過多,而需進口補足數量)

(15.中國近年來由於發展工業成為世界工廠的緣 故,對全球各項物資的需求日益蓬勃,而非 人口數量龐大與人口增長)

(16.西伯利亞遠東區與中國東北相近,為溫帶季風氣候,主要自然景觀帶為混合林帶,混合溫帶闊葉林與針 葉林,故選(B)。(A)地中海灌木林;(C)熱帶雨林;(D)針葉林帶的動物為冬季移入)

圖(一) 圖(二) 圖(三)

(9)

17-18題為題組

臺灣曾經長達八十年左右是「警察國家」的狀態:由密集分布的警察單位及人員對社會嚴格的控 制,警察甚至擔任起許多與治安無關的事務,例如戶政管理、公共衛生等等。時至今日時空背景 的不同,雖然警察從過往「大人」的角色轉變為「人民保姆」,但在一般民眾的生活中警察仍然 相當重要,「凡事找警察」排解糾紛、尋找遺失物……,這樣的印象仍然深入人心。請問:

B17. 臺灣社會從嚴密的警察制度所控制、警察成為施政的觸手,再到警察轉變為民眾服務的公 僕角色,可以從哪兩個歷史事件說明警察之於臺灣社會的轉變過程?

(A)乙未抗日、八二三砲戰 (B)台人武裝抗日、解嚴

(C)朱一貴事件、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D)皇民化運動、終止動員勘亂

C18. 臺灣目前的警察機關的分布:縣市警察局之下,以「警察分局」管理一個至數個鄉鎮市區

,分局下轄派出所(或分駐所),以下表為例:

警察分局 分局管轄範圍 派出所(分駐所)

數量 管轄人口數 管轄面積

(㎢)

臺北市信義 分局

信義區 5 226916 11.2

新北市蘆洲 分局

蘆洲區、五股區、八里區

10 314571 82.5

新竹縣竹東 分局

竹東鎮、寶山鄉、北埔鄉

、峨眉鄉、五峰鄉 17 131023 252.6 南投縣草屯

分局

草屯鎮、中寮鄉

9 115170 250.6

嘉義市第一 分局

西區 5 146958 30.9

屏東縣恆春 分局

恆春鎮、車城鄉、滿州鄉

、牡丹鄉 10 53374 510.6

花蓮縣鳳林 分局

鳳林鎮、光復鄉、瑞穗鄉

、豐濱鄉 17 49396 1194.1

請問:從表中可以推得分局與派出所的分布規則可能是:

(A)派出所的數量與管轄範圍面積大小,呈現正相關 (B)分局轄區的劃設,大致依據行政區域的面積大小 (C)都市居民大多數在較短距離內便可使用警政服務 (D)派出所有較多的服務功能,故分布數量較分局多

B19. 在「警察國家」的年代裡,警察單位可直接關押留置嫌疑犯、治安虞犯、案件關係人,然 後今日在各警察單位皆已不再直接關押留置任何人民。這樣的轉變主要是法律上已日益重 視哪項人民基本權益?

(A)平等權 (B)自由權 (C)受益權 (D)審判權

(17.臺灣的警察制度建立於日治初期,當時抗日事件相當多,

殖民政府建立警察制度來控制社會安定,日治時期所建立 的警察制度至戰後戒嚴時期仍嚴密控臺灣社會,甚至兼管 戶口、兵役等民政事務,以防臺灣成為共產黨滲透的區域

。直到解嚴後,社會管理法規逐漸回歸憲法,許多影響人 民基本權益的警察職權才陸續解除,警察轉型為治安管理

、民眾服務的角色,故選(B))

(18.(A)派出所數量與面積、人口兩者皆有關聯

;(B)分局轄區的劃設同時參酌面積與人口 數量、人口密度的綜合考量;(C)都市區域 的警分局的管轄範圍小,但派出所數量因人 口眾多而與其他分局相當,因此平均一個派 出所的服務範圍也較小;(D)派出所數量多

,分局數量少,因此派出所的功能性應較低

,分局有較多的職權與功能。故選(C))

(19.未經法院裁定,是無法羈押任何人,這是憲法給人民自 由權(人身自由)的保障,故選(B))

(10)

20-23題為題組

綠島是臺灣島嶼中深具歷史、政治獨特發展的一座島嶼。島上特有的「綠島監獄」裡的「犯人」

,除了重大社會治安刑犯之外,還有不少是因「判亂罪(顛覆政府罪)、分裂國土罪」等而服刑

,如今轉型為「人權紀念園區」,成為臺灣當代歷史與政治課題當中轉變的見證。而近年來銳意 發展觀光,不僅是以綠島獨特的地理環境特色吸引遊客,更因上述的歷史見證讓觀光產業更上層 樓,成為臺東縣少數人口正成長的鄉鎮。請問:

C20. 綠島的觀光產業的發展,可說是見證臺灣政治社會的轉變歷史,由綠島監獄或地址位置流 麻溝十五號的「新生訓導處」(放棄過去思想宛若新生)等單位,轉型成為國家人權博物 館園區的一部分。請問:這些園區所紀念的人物與事蹟,大多發生在下列哪個時代中?

(A)1900~1930年代 (B)1920~1950年代 (C)1950~1980年代 (D)1980~2010年代

D21. 同若與其他離島相比,綠島擁有了哪些獨特的觀光資源吸引遊客前往遊憩?

(A)與蘭嶼相同為火山島嶼,但綠島有多元族群的文化景觀 (B)與澎湖相同為陸沉島嶼,但綠島還多了歷史見證的景觀 (C)與琉球嶼相同有珊瑚礁海岸,但綠島有較多平直海積地形 (D)與金門相同有人文史蹟,但綠島還多了珊瑚礁生態景觀

D22. 綠島為離島地區,政府為照顧當地民眾,委請臺電比照本島對民眾 服務,維持穩定供電。隨著綠島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自 1990 年 代起臺電公司必須不斷擴增發電設備以滿足觀光業所需,近二十年 內已擴建五次了。以供需曲線而言(如附圖所示),綠島的電力供 需如何達到平衡點?

(A)供給向左移,需求向右移,新Q點向上平移

(B)需求向右移,供給向右移,新Q點位置偏右移

(C)需求向左移,供給向右移,新Q點位置偏左移

(D)供給向右移,需求向右移,新Q點無法產生

B23. 承上題,由於綠島觀光產業的發展,進而產生新的問題,包括對電力需求的增加等,如此 應由哪一種地理觀點來研究這個課題?

(A)空間觀點 (B)生態觀點 (C)區域觀點 (D)景觀觀點 24-27題為題組

近年來,有許多健康食品大廠主打新商品 ── 「南極鱗蝦油」,廠商從南極較無汙染的環境捕獲 鱗蝦,並強調其含有豐富的營養,有助於健康促進。相關的生產業者以高技術打造的專業生產船 隻,在南極海域捕捉鱗蝦後,直接在船上進行初步提煉、生產產品,最後上岸再進行分裝,賺取 龐大利益。然而大量捕捉鱗蝦,已經造成南極周圍海域相當嚴重的生態浩劫,引起世人對這個產 業的高度關注。請回答下列問題:

C24. 依照遠洋漁業的發展,以及對南極附近海域的掌握技術,請問:下列哪個國家可能是鱗蝦 捕捉產業最為興盛者?

(A)紐西蘭 (B)加拿大 (C)挪威 (D)智利

(20.綠島監獄所關的犯人因「叛亂罪、分裂國土罪」

等罪名,主要是政治犯,為白色恐怖時期政府對 社會嚴密控制,清除可能的異己,大多數是在

1950~1980年代戒嚴時期發生的,故選(C))

(21.綠島為火山島嶼,但主要移民為 漢民族,同時又多了許多白色恐 怖時期所留下的歷史人文文化景 觀。(A)綠島較蘭嶼缺乏多元族群

;(B)澎湖為火山島;(C)綠島為 火山島嶼,海岸線較為曲折,故 選(D))

(22.綠島的電力供應與需求,兩者因為政府照 顧政策而非市場機制來決定價格,因此無 法適用供需曲線的解釋,故選(D))

(23.綠島因為觀光產業的發展而產生新的問題,為 環境因果論述,屬於生態觀點,故選(B))

(24.紐西蘭、加拿大、挪威、智利等四國,其中以峽灣地形發達,航運業

、遠洋漁業興盛,且富有極區航行經驗的挪威,為最有可能的主要南 極鱗蝦捕撈發展國。紐西蘭與智利雖然有地利之便,但紐西蘭人口稀 少,智利技術不佳,不具發展優勢。加拿大雖有極地的航行與漁業技 術,但其遠洋漁業未如挪威發達)

(11)

D25. 南極鱗蝦的捕捉深受南極附近洋流系統的影響,若要掌握鱗蝦的分布位置,則需要熟知洋 流的流動,因此船進的行進方向可能與下列哪一條洋流最為一致?

(A)秘魯洋流 (B)本吉拉洋流 (C)福克蘭洋流 (D)西風漂流

A26. 南極鱗蝦油是直接在船上進行生產,在其製成產品的過程中,所需要的條件或是考慮的因 素,可能是以下何者?

(A)投入高度科技,以節省人力資源 (B)產品品質齊一,以降低生產成本

(C)產品零件可互相換置,對消費者較有利 (D)合併相關產業,以擴大市占率並壓低成本

C27. 依南極鱗蝦油在船上直接加工的生產方式,其工業區位的選擇與下列何者相同?

(A)麵包產業 (B)煉鋁產業 (C)水泥產業 (D)成衣產業 28-30題為題組

國片「太陽的孩子」反映出國內的社會問題,故事描述一個在東部依山傍海的原住民鄉鎮,由於 政府的土地管理失能,加上農業的沒落,主角小時候的稻田已不復存在。主角跟家鄉其他同齡者 一樣,原本是在臺北等外地都市工作,留下一雙兒女請主角年邁父親代為照顧,但因感嘆家鄉的 變化,決心留下來為家鄉努力。中間經過阻止族人變賣土地,以及對抗外來勢力收購土地的風波 後,主角毅然推動「梯田復育」,冀希能找回小時候曾見過那些「巴奈」(族語:美麗的稻穗)

,讓土地能回復應有的「價值」。請問:

D28. 下列哪一張人口金字塔圖,較能表達電影故事中主角家鄉的人口結構?

(A) (B) (C) (D)

A29. 電影故事中,主角家鄉土地不斷被變賣,收購者主要希望開發土地用來發展觀光 ── 利用 依山傍海的景色蓋起觀光飯店,原有地主會同意將土地變賣,也主要是因為出售土地的利 益遠高於農業生產的收益。當地農業收益低,除了臺灣整體農業發展問題外,可能還深受 下列哪一個條件的影響?

(A)距市場遙遠 (B)地勢稍陡峭 (C)氣候較潮溼 (D)水源常缺乏

D30. 電影故事中,主角推動「梯田復育」,梯田在當地是依著原有地形順勢砌成的,不僅能讓 灌溉水源順流而下,又充分利用了原有較為平坦的地勢,相當順應其環境特質。請問:當 地的地形可能是?

(A)台地 (B)丘陵 (C)沖積扇 (D)海階

(25.離南極最近的洋流系統為繞行南極洲 一圈,並深受南半球盛行西風吹拂而 形成的西風漂流,故選(D))

(26.南極鱗蝦油是捕撈後,直接在船上生產

、製成產品的過程,故為(A)生產自動化 的特徵。(B)產品標準化;(C)產品規格化

;(D)水平整合)

(27.南極鱗蝦捕撈後直接加工生產,為原料區位的工業特徵

。(A)市場區位;(B)能源(動力)區位;(D)勞力區位,

故選(C))

(28.鄉村地區因就業機會少,壯年 人口外流,只留下幼年人口與 老年人口為主。(A)縮減型人 口金字塔;(B)戰爭結束後或 壯年男子移出類型;(C)增長 型人口金字塔,故選(D))

(29.臺灣東部相對因交通不便,農業發展相 較於鄰近都市地區或是有高速公路通過 的西部地區,還能以商業化農業發展,

東部更缺乏轉型的機會,故選(A))

(30.東部海岸線多海階地形,早年為許多當 地聚落發展的地點,也多將海階的階面 平坦處開發為農田,故選(D))

(12)

31-32題為題組

近日來臺北都會區出現房地產的大型廣告如右圖,請回答下列題組:

A31. 從這個房地產的廣告中,可能推敲出臺北都會及周邊的部分區 域發展轉變,下列何者最有可能?

(A)基隆市區發展成臺北都會外圍住宅的分布區域 (B)淡水地區發展成臺北都會郊區住宅的分布區域 (C)桃園市發展成臺北都會居民第二住宅的分布地點 (D)蘇澳鎮發展成為臺北都會居民的假日休憩空間

D32. 在這個廣告中的房地產計畫反映出臺北都會發展中哪一項都市問題?

(A)交通問題 (B)環境汙染 (C)貧富差距 (D)房價高漲 33-34題為題組

英國是全世界最早發展鐵路系統的國家,鐵路的分布密度在今日仍然可以算是名列前茅,除了一 般鐵路之外,都會區的地鐵系統也相當發達,倫敦地鐵甚至可稱為世界都市鐵路系統的標竿。但 二十世紀下半才發展出來的最新鐵道技術:高速鐵路,在英國卻是付之闕如,晚近只有因英法海 底隧道開通而有「歐洲之星」高速鐵路的連通,開設倫敦—巴黎—布魯塞爾高速鐵路列車,才讓 英國境內有了高速鐵路的分布。請問:

B33. 英國境內無高速鐵路,並非英國的鐵路技術落後,而是在英國境內已無建造高速鐵路的必 要,這並非是因為英國沒有高需求的主要交通動線,而是其早已分散在各個地區與首都倫 敦往來的交通上。此主要的原因與英國的都市及區域發展,具有下列哪一項特徵有所關聯?

(A)英國工業已然沒落,不復發展 (B)英國為首要型的都市分布

(C)英國為地方分權的國家 (D)英國金融業發達,不需鐵路運輸

A34. 英國唯一的高速鐵路主要是連結了倫敦與巴黎,近年來更發展出「倫敦是法國第五大城」

的現象,標誌著有越來越多的法國人前去倫敦工作,若以人口移動與區域發展來看,下列 何者是最有力的解釋?

(A)高鐵的通車降低了人口移動的中間障礙 (B)倫敦的通勤範圍已經擴大到了法國境內 (C)倫敦是世界都市,影響了法國的產業發展 (D)英國加入申根協定,而吸納法國人口移入 35-37題為題組

日本沖繩本島為琉球群島最大的島嶼,島上除了人口三十餘萬的那霸市外,全島的人口數亦達百 萬人,加上有美軍長期駐紮,故沖繩本島商業機能發達、消費力強,便利商店家的密集程度不亞 於日本本土,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請問:

C35. 相較於日本本土有至少六個以上的便利商店連鎖系統,沖繩本島僅有兩個連鎖業者開設商 店門市。請問:沖繩讓其他連鎖業者望之卻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何者?

(A)人口稀少 (B)所得高低 (C)貨運困難 (D)消費習慣

(31.文中提到國際港口,三十分鐘內到臺北市中心,只有基隆地區符合條件。(B)淡水沒有港灣

;(C)桃園地區與基隆、淡水等地,是許多在臺北市工作人口遷移居住的地方;臺北都會區 房價高昂,居民較少購買第二住宅;(D)宜蘭蘇澳鎮雖然有港灣,也有北宜高速公路經過,

但距離較遠,較不易發展成臺北都會區的住宅郊區,與題目圖示中所提示的部分相背)

(32.一字頭房價等字句,強調三十分鐘通勤時間到臺北市上班,即是反映臺北都會區域住宅價 格高昂,居民不得不向都市外圍區域購屋,以較長的通勤時間換取較便宜的房價)

(33.英國的都市分布類型為首要型,最重要的都市倫敦,其規模 遠較其他都市來得大,英國缺乏其他重要大型城市與倫敦 頻繁的往來需求,因而建造由倫敦出發的高鐵顯得不符合 經濟效益。反而倫敦與歐洲其他重要相當的世界都市:巴 黎、布魯塞爾等,往來密切程度更高,因此才有建造高鐵 連結的需求,故選(B))

(34.英法海底隧道與高鐵的通車,使得英國與法國之間 的往來更加容易與密切,加上同屬歐盟的開放政策

,英國與法國之間的往來便不具阻礙,降低人口遷 移的困難度。(B)倫敦通勤範圍仍在其都會區附近

;(C)倫敦為世界都市,主要只是強調其超越國界 的影響力,而非影響法國的產業發展;(D)英國未 加入申根協定,故選(A))

(35.沖繩為日本的離島

,相較於日本本土 主要島嶼,其運輸 成本較高)

(13)

B36. 沖繩島上的便利商店密度相較於日本本土部分地區還要來得高,下列何者是可能的原因?

(A)駐紮美軍人數多,讓商品圈縮小 (B)觀光客增多,讓商品圈擴大

(C)駐紮美軍人數多,讓商閾擴大 (D)觀光客增多,讓商閾縮小

A37. 較早進入沖繩本島設店的兩家連鎖便利商店業者,其所採取的開店策略是「遍地開花」,

使沖繩便利商店店家的密集程度不亞於日本本土。請問:此種開店策略的目的為何?

(A)讓商品圈接近商閾 (B)規模經濟壓低成本 (C)滿足高人口密度的需求 (D)促進當地的觀光客消費 38-40題為題組

下列四條公路隧道,皆是臺灣各區域中已通車且隧道長度最長的隧道(不包含跨區域),請參考 圖例並回答下列問題:

註:因雪山隧道過長,在此只呈現南、北兩側出口附近地圖

雪山隧道 八卦山隧道

中寮隧道 玉長隧道

C38. 這四條隧道中,哪一個所在的區域其平原比例為最高?

(A)雪山隧道 (B)八卦山隧道 (C)中寮隧道 (D)玉長隧道

A39. 隧道的建造,原本就是為了穿過地形變化複雜的山區,為了行車安全,隧道盡可能為直線

,兩端為相近高度,但有時因工程需求或地質因素,而無法達成上述條件。請問:在這四 條隧道當中,哪一條隧道坡度變化最為明顯?

(A)雪山隧道 (B)八卦山隧道 (C)中寮隧道 (D)玉長隧道 D40. 玉長隧道所穿越的區域,可能屬於臺灣哪一座主要的山脈?

(A)玉山山脈 (B)阿里山山脈 (C)中央山脈 (D)海岸山脈

(37.店家密集程度越高,商品圈便會縮 小,若商品圈規模大小與商閾相接 近,其他業者便沒有進入當地經營 的空間,故選(A))

(36.觀光客及駐紮美軍,會使得消費人口數增多,為商品圈擴大,故選(B)。(A)商品圈擴大;(C)(D)商閾不變)

(38.從四張圖的二度分帶坐標 判斷,雪山隧道應在北部

、八卦山隧道在中部、中 寮隧道在南部、玉長隧道 在東部。臺灣平原比例最 高的區域為南部,因此選 (C)中寮隧道)

(39.雪山隧道北口 200m 高,

南口 50m 高,坡度變化 最明顯;八卦山隧道西口 50-100m 之 間 , 東 口 100m; 中 寮 隧 道 出 口 兩 端的高度皆為 150m 左右

,坡度變化最不明顯;玉 長隧道西口為 400m 高,

東口為350m高)

(40.由二度分帶坐標判斷,玉長隧道的位置應在東部,主要山脈為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中央山脈主要為 東部與其他區域相接鄰的分界山脈,海岸山脈高度也相對低,位置更偏東,故選(D))

(14)

答 案

☉ 單選題

1. B 2. B 3. B 4. B 5. A 6. C 7. A 8. D 9. C 10. A 11. C 12. B 13. A 14. D 15. D 16. B 17. B 18. C 19. B 20. C 21. D 22. D 23. B 24. C 25. D 26. A 27. C 28. D 29. A 30. D 31. A 32. D 33. B 34. A 35. C 36. B 37. A 38. C 39. A 40. D

解 析

單選題 1. 答案 B

概念中心 中國都市發展、歐洲國家的發展

解析 文中所提的都會地帶所具機能分工,只有中 國長三角都市群同時具備:上海、杭州、太湖工業 地帶等,故選(B)。(A)美國太平洋都會帶沒有海河 轉運港;(C)日本京濱工業地帶為數個港口的串連分 布;(D)韓國京畿地帶只有首爾與外港仁川兩個主要 都市,缺乏都市分工的現象。

2. 答案 B

概念中心 臺灣農業發展問題

解析 農業外勞要解決的是臺灣農業勞動力不足的 問題,故選(B)。(A)降低經營成本、建立品牌;(C) 打造品牌、擴大經營規模;(D)農業生產成本過高,

農戶收入低的問題。

3. 答案 B

概念中心 臺灣的地理環境

解析 臺灣東海岸為黑潮主流流經地區,因此較有 可能沿黑潮前往日本東南海岸,故選(B)。

4. 答案 B

概念中心 都市發展

解析 文中所提的部分為「郊區化」的現象,在交

通革新之後便容易發生,進而形成都市向郊外擴張 的現象,故選(B)。(A)中心商業區的就業機能增強

;(C)在郊區化後才會形成郊區商業區的興起;(D) 工業區域外移與郊區化關係較小。

5. 答案 A

概念中心 伊斯蘭文化

解析 (A)主要信奉伊斯蘭教;(B)主要為印度教;

(C)主要為基督教;(D)主要為天主教,故選(A)。伊 斯蘭教較重視保護女性,著重男女生的界線分際。

6. 答案 C

概念中心 高地氣候、非洲氣候

解析 圖中可看得出來溫差較小,可能位於赤道附 近,同時雨量與高溫集中在11月至隔年5月,顯然 是南半球低緯區,故選(C),東非高原於赤道兩側,

高地氣候溫度較低,符合條件。(A)紐西蘭威靈頓;

(B)羅馬;(D)阿根廷布宜諾。

7. 答案 A

概念中心 GIS網格模式

解析 圖中的地理現象分布以均等大小的格狀來表 達,只是表達此現象的相對位置,而非精確絕對位 置的坐標,故選(A)。(B)只是地理現象的大致分布 位置;(C)網格模式相對資料量較小;(D)相對的連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 地理科

(15)

續變化現象。

8. 答案 D

概念中心 地理統計圖表

解析 本圖呈現的是連續分布變化的地理現象,因 此適合用等值線表達空氣汙染濃度的空間分布及趨 勢,故選(D)。

9. 答案 C

概念中心 海陸風

解析 資料為 8 月初,盛夏時節,若為季風影響下 應為西南季風;山谷風發生地點位在山中谷地,故 選(C)。

10. 答案 A

概念中心 地圖判釋

解析 可以從地圖中得知,只有(A)龍潭往關西會有 面向西(西偏南)的路段。

11. 答案 C

概念中心 地圖判釋

解析 可由地圖判斷,國道三號雖然穿越台地,但 仍然利用台地上的河谷做為穿越之用,故選(C)。

12. 答案 B

概念中心 臺灣的地名

解析 高雄的地名由來,是日本人將臺灣原有地名 依其唸法改寫為日本漢字;關西原本地名為碱菜棚

,音近日文「關西」的漢字唸法。

13. 答案 A

概念中心 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空間移轉

解析 中國雖然是製造業大國,但其關鍵技術、上 游研發技術仍以美國為首。美國等已開發國家於近 幾十年來,多是以產品研發階段時在當地生產,之 後便發生空間移轉至其他開發中國家,如中國等,

故選(A)。

14. 答案 D

概念中心 中國的農業

解析 圖中可以表達各國的豬內生產與進出口狀態

:中國雖然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但卻也要大 量進口,因此可判定其生產量不足自給,故選(D)。

(A)美國為世界人口第三多的國家,但卻為豬肉出口 國;(B)歐盟的人口密度僅次於亞洲,但仍大量出口 豬肉;(C)美國豬肉生產出口量遠大於進口量,因此 並非出口過多,而需進口補足數量。

15. 答案 D

概念中心 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解析 中國近年來由於發展工業成為世界工廠的緣 故,對全球各項物資的需求日益蓬勃,而非人口數 量龐大與人口增長。

16. 答案 B

概念中心 自然景觀帶

解析 西伯利亞遠東區與中國東北相近,為溫帶季 風氣候,主要自然景觀帶為混合林帶,混合溫帶闊 葉林與針葉林,故選(B)。(A)地中海灌木林;(C)熱 帶雨林;(D)針葉林帶的動物為冬季移入。

17. 答案 B

概念中心 日治時期的政治社會;戰後的政治社會

解析 臺灣的警察制度建立於日治初期,當時抗日 事件相當多,殖民政府建立警察制度來控制社會安 定,日治時期所建立的警察制度至戰後戒嚴時期仍 嚴密控臺灣社會,甚至兼管戶口、兵役等民政事務

,以防臺灣成為共產黨滲透的區域。直到解嚴後,

社會管理法規逐漸回歸憲法,許多影響人民基本權 益的警察職權才陸續解除,警察轉型為治安管理、

民眾服務的角色,故選(B)。

18. 答案 C

概念中心 中地理論

解析 (A)派出所數量與面積、人口兩者皆有關聯;

(B)分局轄區的劃設同時參酌面積與人口數量、人口 密度的綜合考量;(C)都市區域的警分局的管轄範圍 小,但派出所數量因人口眾多而與其他分局相當,

因此平均一個派出所的服務範圍也較小;(D)派出所 數量多,分局數量少,因此派出所的功能性應較低

,分局有較多的職權與功能。故選(C)。

19. 答案 B

概念中心 人民基本權益

解析 未經法院裁定,是無法羈押任何人,這是憲 法給人民自由權(人身自由)的保障,故選(B)。

20. 答案 C

概念中心 戰後政治發展

解析 綠島監獄所關的犯人因「叛亂罪、分裂國土 罪」等罪名,主要是政治犯,為白色恐怖時期政府 對社會嚴密控制,清除可能的異己,大多數是在

1950~1980年代戒嚴時期發生的,故選(C)。

21. 答案 D

概念中心 臺灣的海岸與離島

解析 綠島為火山島嶼,但主要移民為漢民族,同 時又多了許多白色恐怖時期所留下的歷史人文文化 景觀。(A)綠島較蘭嶼缺乏多元族群;(B)澎湖為火 山島;(C)綠島為火山島嶼,海岸線較為曲折,故選 (D)

22. 答案 D

概念中心 供需曲線

解析 綠島的電力供應與需求,兩者因為政府照顧 政策而非市場機制來決定價格,因此無法適用供需 曲線的解釋,故選(D)。

23. 答案 B

概念中心 地理研究觀點

解析 綠島因為觀光產業的發展而產生新的問題,

為環境因果論述,屬於生態觀點,故選(B)。

24. 答案 C

概念中心 北歐的經濟發展

解析 紐西蘭、加拿大、挪威、智利等四國,其中 以峽灣地形發達,航運業、遠洋漁業興盛,且富有 極區航行經驗的挪威,為最有可能的主要南極鱗蝦 捕撈發展國。紐西蘭與智利雖然有地利之便,但紐

(16)

西蘭人口稀少,智利技術不佳,不具發展優勢。加 拿大雖有極地的航行與漁業技術,但其遠洋漁業未 如挪威發達。

25. 答案 D

概念中心 洋流系統

解析 離南極最近的洋流系統為繞行南極洲一圈,

並深受南半球盛行西風吹拂而形成的西風漂流,故 選(D)

26. 答案 A

概念中心 現代工業生產特徵

解析 南極鱗蝦油是捕撈後,直接在船上生產、製 成產品的過程,故為(A)生產自動化的特徵。(B)產 品標準化;(C)產品規格化;(D)水平整合。

27. 答案 C

概念中心 工業區位

解析 南極鱗蝦捕撈後直接加工生產,為原料區位的 工業特徵。(A)市場區位;(B)能源(動力)區位;

(D)勞力區位,故選(C)。

28. 答案 D

概念中心 人口結構

解析 鄉村地區因就業機會少,壯年人口外流,只 留下幼年人口與老年人口為主。(A)縮減型人口金字 塔;(B)戰爭結束後或壯年男子移出類型;(C)增長 型人口金字塔,故選(D)。

29. 答案 A

概念中心 農業區位

解析 臺灣東部相對因交通不便,農業發展相較於 鄰近都市地區或是有高速公路通過的西部地區,還 能以商業化農業發展,東部更缺乏轉型的機會,故 選(A)。

30. 答案 D

概念中心 臺灣的海岸地形

解析 東 部 海 岸 線 多 海 階 地 形 , 早 年 為 許 多 當 地 聚落發展的地點,也多將海階的階面平坦處開發 為農田,故選(D)。

31. 答案 A

概念中心 臺灣的區域發展

解析 文中提到國際港口,三十分鐘內到臺北市中 心,只有基隆地區符合條件。(B)淡水沒有港灣;

(C)桃園地區與基隆、淡水等地,是許多在臺北市工 作人口遷移居住的地方;臺北都會區房價高昂,居 民較少購買第二住宅;(D)宜蘭蘇澳鎮雖然有港灣,

也有北宜高速公路經過,但距離較遠,較不易發展 成臺北都會區的住宅郊區,與題目圖示中所提示的 部分相背。

32. 答案 D

概念中心 都市問題

解析 一字頭房價等字句,強調三十分鐘通勤時間 到臺北市上班,即是反映臺北都會區域住宅價格高 昂,居民不得不向都市外圍區域購屋,以較長的通 勤時間換取較便宜的房價。

33. 答案 B

概念中心 都市分佈類型

解析 英國的都市分布類型為首要型,最重要的都 市倫敦,其規模遠較其他都市來得大,英國沒有其 他重要大型城市有與倫敦頻繁往來的需求,因而建 造由倫敦出發的高鐵顯得不符合經濟效益。反而倫 敦與歐洲其他重要相當的世界都市:巴黎、布魯塞 爾等,往來密切程度更高,因此才有建造高鐵連結 的需求,故選(B)。

34. 答案 A

概念中心 人口遷移

解析 英法海底隧道與高鐵的通車,使得英國與法 國之間的往來更加容易與密切,加上同屬歐盟的開 放政策,英國與法國之間的往來便不具阻礙,降低 人口遷移的困難度。(B)倫敦通勤範圍仍在其都會區 附近;(C)倫敦為世界都市,主要只是強調其超越國 界的影響力,而非影響法國的產業發展;(D)英國未 加入申根協定,故選(A)。

35. 答案 C

概念中心 零售業的分布

解析 沖繩為日本的離島,相較於日本本土主要島 嶼,其運輸成本較高。

36. 答案 B

概念中心 商品圈與商閾

解析 觀光客及駐紮美軍,會使得消費人口數增多

,為商品圈擴大,故選(B)。(A)商品圈擴大;(C)(D) 商閾不變。

37. 答案 A

概念中心 商品圈與商閾

解析 店家密集程度越高,商品圈便會縮小,若商 品圈規模大小與商閾相接近,其他業者便沒有進入 當地經營的空間,故選(A)。

38. 答案 C

概念中心 臺灣的地形

解析 從四張圖的二度分帶坐標判斷,雪山隧道應 在北部、八卦山隧道在中部、中寮隧道在南部、玉 長隧道在東部。臺灣平原比例最高的區域為南部,

因此選(C)中寮隧道。

39. 答案 A

概念中心 地圖與等高線判釋

解析 雪山隧道北口200m高,南口50m高,坡度變 化最明顯;八卦山隧道西口 50-100m 之間,東口

100m;中寮隧道出口兩端的高度皆為 150m 左右,

坡度變化最不明顯。玉長隧道西口為400m高,東口 350m高。

40. 答案 D

概念中心 臺灣的區域與地形

解析 由二度分帶坐標判斷,玉長隧道的位置應在 東部,主要山脈為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中央山脈 主要為東部與其他區域相接鄰的分界山脈,海岸山 脈高度也相對低,位置更偏東,故選(D)。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4 命題趨勢分析 一 高一(上冊): 可以將地球科學分成四大領域以及全球變遷、永續發展及地球物理,各領域學測命題 內容如下: 領域 項目 天文 恆星的周日運動與周年運動 太陽的周日運動與周年運動 太陽日與恆星日 月相變化與日月食 恆星的顏色與表面溫度 恆星的距離、星等 天文觀測 太陽的結構與太陽活動 太陽系及其天體 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 海洋

107年學測國寫題首次將作文從國文考科獨立施測,第一題的知性題,是所謂非連續文本的 圖表分析題,第二題的情意題,須掌握楊牧詩〈夭〉的多重詮釋可能,往詩歌意象探源闡發,以 說出個人的感受和體悟。我們先從目前這唯一一份公開施測的題目,一窺108學測國寫題的因應 之道、以及可能方向。 前者圖表題的閱讀和解釋,是當前跨領域素養學習方向之下應運而生的新型考題,跨領域的

答案 A 概念中心 一次大戰與俄國革命 解析 從時間條件來看,資料所指的戰爭最有可能 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地理條件(彼得格勒)則顯示 「我國」應為俄國,故答案應該是A二月革命後推 翻沙皇體制,俄羅斯共和國即二月革命後的臨時政 府,根據題幹判斷俄國應履行與其他國家結盟的義 務,亦即主張繼續作戰,此為革命後臨時政府的立 場。B1917

答案 C 概念中心 多元性別關係 解析 A當同工不同酬現象發生,冰島可使用公權 力介入;B優惠性差別待遇係指國家法律對於弱勢 給予差別待遇之保障;C正解;D法案應是強調 實質平等:相同事件相同處理,不同事件依其性質 而給予不同的待遇。 3.. 答案 C 概念中心 媒體識讀能力 解析 A各報社考量到本身的立場,便會對新聞進

二 試題性質分析 今年起於高一新生實施之108課綱中,強調素養導向的教學及評量,故近年來之學測、甚至 指考,都有增加素養導向評量試題數量之趨勢。所謂的素養結合了知識、能力和態度,是一種持 續的自我學習改變的能力。而核心素養是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需具備的能力, 並不侷限於單一科目內,而要能應用在各種情境當中。

答案 A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八章 量子現象-原子光譜 第九章 宇宙學簡介-星體觀測與哈伯定律 解析 仙女座星系與銀河系在高速接近,故根據都卜 勒效應,在地球上觀察仙女座星系所發出的光譜, 會有頻率增加、波長減少的現象。 7.. 答案 A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六章 波-光的反射與折射 第八章 量子現象-原子光譜

4 命題趨勢分析 一 高一(上冊): 可以將地球科學分成四大領域以及全球變遷、永續發展及地球物理,各領域學測命題內容 如下: 領域 項目 天文 恆星的周日運動與周年運動 太陽的周日運動與周年運動 太陽日與恆星日 月相變化與日月食 恆星的顏色與表面溫度 恆星的距離、星等 天文觀測 太陽的結構與太陽活動 太陽系及其天體 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 海洋

傳達學科知識的內容,生物老師們可能要開始傷腦筋了。 109學測的生物科內容仍然是依據103年微調的課綱,將原本基礎生物(上)占約七成的主要 命題範圍:細胞、遺傳、演化,調整成細胞、植物、動物。原本課綱委員的考量是認為遺傳及演化 兩單元比較艱深,植物及動物的單元內容相對簡單,學生比較能理解,希望藉由單元調整,可以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