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
李沛
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 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 的慢性过程为特征。发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
,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加,吸烟患 者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常于气候变冷时发作。
病情若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 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
病因病理
慢支的病因较复杂,迄今尚未明了。大气中的刺激性烟雾、
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对支气管粘 膜造成损伤,纤毛清除功能下降,分泌增加,为细菌入侵创 造条件。吸烟与慢支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有利于细菌移植到 支气管。感染是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病因多为 病毒和细菌。喘息型慢支往往有过敏史,对多种抗原激发的 皮肤试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在患者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 量与组胺含量都有增高。过敏反应可使支气管收缩或痉挛、
组织损害和炎症反应,继而发生慢支。另外,尚有机体内在 因素参与慢支的发生,如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营养因素如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常与外邪 的反复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若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每易遭受外邪侵袭
,以致咳嗽反复发作;或因年老体虚,脾肺 肾气虚,水津不布,痰饮内停,阻遏于肺,
引起长期咳喘;或因吸烟、饮酒等因素伤及 于肺,进而逐渐形成本病。
临床表现
多缓慢起病,病程较长,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主 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开始症状较微,
如吸烟、接触有害气体、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或受 凉感冒后,则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或由上呼吸道 感染迁延不愈,演变发展为慢支,到夏天气候转暖 时多可自然缓解。咳嗽程度视病情而定,一般晨间 咳嗽较重,白天较轻,晚间睡前有阵咳或抖卜痰。
起床后或体位改变引起刺激排痰,常以清晨排痰较
临床表现
急性发作佯有细菌感染时,则变为粘液脓性,咳嗽和痰量亦随之增加。部分患者有支气 管痉挛而出现喘息,常伴有哮鸣音。早期无 气促现象,反复发作多年,并发阻塞性肺气 肿时,可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气促,先有劳 动或活动后气喘,严重时则喘甚,生活难以 自理。多数患者于发病时肺部听诊有湿性和 干性啰音,咳嗽或咯痰后可消失;伴有喘息 者,可听到哮鸣音。晚期病例可出现肺气肿
诊断要点
患者常有长期吸烟或经常吸入刺激性气体及尘埃的病史,发 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逐渐加重。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多为大量粘液泡沫痰,早晚较甚
,人冬尤剧。常有下呼吸道感染,恶寒、发热,咳嗽加剧,
痰呈脓性,甚则气喘。
进行痰培养.可有流感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等致病 菌。
X 线裣查,早期无异常,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肺纹理增多、
紊乱、扭曲、变形,呈条索和网状,以下肺野明显。
针灸治疗
亳针法
电针法
耳针法
穴位注射法
穴位埋线法
穴位敷贴法
拔罐法
灸法毫针法
处方一:肺俞、璇玑、膻中、心俞、神阙。
操作:背部穴位与腹部穴位可交替针剌,背 俞穴均直刺0.5
寸,胸部穴位均向下平刺0.
2
寸,均施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
次,10
次为1
疗程。毫针法
处方二:肺俞、尺泽、内关、合谷。
操作: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针剌得气后用 泻法,每日1
次,10
次为1
疗程。本方 适用于燥热伤肺型。毫针法
处方三:肺俞、肾俞、太溪、天突、尺泽、膏肓俞。
操作:将以上穴分成2
组,每日选取1
组,交替轮用。穴位常规消毒,进行针刺,
用补法,每日
1
次,10
次为1
疗程。本 方适用于肺肾阴虚型。毫针法
处方四:肺俞、太渊、脾俞、足三里、丰隆。
操作: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进行针剌,肺 俞、脾俞、足三里施用补法,丰隆施用泻法,可适当配用灸法,每日
1
次,10
次为1
疗程。本方适用于痰湿阻肺型。毫针法
处方五:身柱、丰隆、肺俞、中府、脾俞、膏肓俞。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进行针刺,中府向外 斜刺0.3
寸,丰隆直刺1
,5
寸,余穴均直 刺0.5
寸。均施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
次,10
次为1
疗程。电针法
处方一:陶道、大椎。
操作:病人取坐位,头稍低下,选督脉之大椎、陶 道等穴,进行常规消毒后,用
28
号毫针约呈45°
角斜向头部方向深剌,深度一般在
1.8
~2
寸,针 刺时不要求在驱干、四肢出现放射性针感,以通电 胸部有电麻样感为针感满意,如针感未达胸部应以 手法调整。治疗机用国产G68O5
治疔仪,频率为8 0Hz
,电流强度3
~2OmA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隔日
1
次,10
次为l
疗程。电针法
处方二:合谷、肺俞、大椎、风门。
操作:每次选2
~4
穴,各穴交替使用。针刺得气后接
G68O5
电针仪,用弱刺激强 度,疏密波,10
分钟后增至中等刺激强度。每日
1
次,10
次为1
疗程。耳针法
处方一:肝、肺、气管、神门、支气管、咽 喉。
操作:严格消毒耳郭,先用2
%的碘酊擦拭,再用
75
%的酒精脱碘,然后用耳毫针刺人 穴位,用中等刺激,留针10
~20
分钟,隔 日1
次,10
次为1
疗程。并可用王留行籽贴 压耳穴。耳针法
处方二:肺、神门、气管、大肠、平喘、肾、脾。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每次选3
~4
穴,可 用揿针留针2
日,或用王不留行籽压贴一侧 耳穴,嘱患者不时用手按压所贴穴位以加强 剌激,3
日后除去,改贴另一侧耳穴。耳针法
处方三:咽喉、气管、肺、肾、大肠、内分 泌。
操作:先将耳郭皮肤消毒.再用耳穴探测仪 或探棒于耳郭寻找阳性反应点,然后将预备 好的0.6cm×0.6cm
胶布中心放置一枚王不留 行籽,准确地贴于阳性反应点处,轻轻用手 指压,使患者感到耳郭发热、胀痛等反应为 宜。并嘱患者每日轻轻按压3
~5
次,每次5
分钟,每周1
次,5
次1
疗程。穴位注射法
处方一:天突。
操作:令病人仰卧,颈下稍垫高或端正坐位头向后 仰,使胸锁间隙充分显示。用
5ml
注射器一具,抽 取0.5
%利多卡因3
~5ml
,常规消毒后,于天突 穴稍上向后下方呈40°
斜行剌入深约3
~4cm
,待 患者有胸闷或胀感后,即将药液直接注入,出针时 要迅速,全过程约半分钟左右。间日1
次,3
~5
穴位注射法
处方二:尺泽、足三里。
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后,用5ml
注射器抽取 当归注射液1ml
,快速进针,回抽无血后,将药液注入同侧足三里、尺泽,两侧交替使 用。
8
周为1
疗程,分为3
个阶段,第1
阶 段每2
日1
次,共2
周;第2
阶段每3
日1
次,共2
周;第三阶段每周1
次,共4
周。穴位注射法
处方三:肺俞、大杼、定喘、中府。
操作:将25
%胎盘注射液与1
%维生素B
1
注射液等量混合,每次每穴注射0.5
~1
ml
,1
日1
次,10
次为1
疗程。穴位埋线法
处方一:丰隆、定喘、足三里。
操作:将备好的羊肠线装人穿剌针内,在局 麻下将针刺入穴位下肌层,待病人有酸、麻、胀感,将针管内的肠线送入穴位,边推针 芯边抽针管,不使肠线外露,外敷无菌敷料
,胶布固定,
30
日埋1
次为1
疗程。穴位埋线法
处方二:肺俞、脾俞、膻中、肾俞。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铺洞巾,局部浸 润麻醉,取“0”
号羊肠线用三角缝针穿埋于 穴位下肌肉层,每月2
次,3
个月为1
疗 程,可连续2
个疗程。穴位敷贴法
处方一:定喘、心俞、肺俞。
操作:首先用磁圆针在穴位上叩打20
次左右,再用艾条灸
30
分钟。用1
寸见方纱布,放 上药膏(白芥子、甘遂、细辛等药,共研细 末,用姜汁调制膏状)3g
左右。贴敷在穴位 上.用胶布固定即可。每年入伏开始治疗,每隔
10
日治疗1
次,每次保留2
~3
日,3
次为1
疗程。穴位敷贴法
处方二:心俞、膈俞、定喘、天突。
操作:用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皂 角、乌头、南星、降香、肉桂、川椒、白芥 子等制成膏药,贴于穴位,3
日换膏药1
次,
10
次为1
疗程。拔罐法
处方一:膏肓、大杼、风门、肺俞。
操作:用闪火法将火罐吸住,至皮肤充血发 红时取罐。或按走罐法操作,沿足太阳膀胱 经自大杼至膈俞往返推罐,至皮肤充血潮红 为度。拔罐法
处方二:背部自T
1 ~T
12 两侧,足太阳膀 胱经背部第1
侧线上。
操作:两侧各拔火罐5
~6
只,至皮肤瘀 血为度,隔2
~3
日拔罐1
次。艾灸法
处方:大椎、身柱、肺俞、肾俞、膏肓俞。
操作:患者俯卧位,穴位消毒后,将麦粒大 的艾炷放在穴位上,点燃艾炷的上端,燃尽 为止,或隔药灸(如生姜、白芥子等),每 次每穴灸3
~5
壮,隔日1
次,10
次为1
疗程。按语
慢性支气管炎早期预防是关键。在秋末冬初做到 未病先防,加强耐寒锻炼,如冷水擦身、擦睑、
洗鼻。坚持冬季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减少 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这不仅是预防手 段,也是减少慢性支气管炎复发,促进康复的必 要手段。
如遇天气突变或预知慢支要发作,可用隔姜灸或 隔蒜灸膻中、天突、肺俞、大椎等穴,对防止慢
按语
消除致病因素,戒烟,保暖,注意通风,避免有害刺激气体,消除烟尘。
老年人患者护理时尤需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往往合并有肺炎和心脏病。患者应配合 医生跟踪观察病情变化,准确了解病情,
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
现代临床资料精选
田氏等针刺为主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 炎
取穴: I 型取肺俞、膏肓俞、脾俞配尺泽、足三里、丰隆
;Ⅱ型取大杼、肺俞、脾俞配丰隆、曲池、合谷;Ⅲ型取 百劳、肺俞、膈俞配太溪、孔最、列缺;Ⅳ型取风门、肺 俞、膏肓俞配天突、尺泽、列缺。
操作: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不留针。配合穴位注射、
穴位贴敷等其他疗法治疗。
结果: 234 例患者经过 2 ~ 3 疗程治疗后,临床治愈 130 例,占 55.5 %;显效 57 例,占 24.3 %;有效 39 例,占 16.7 %;无效 8 例,占 3 . 4 %,总有效率为 96 . 6 % —— 田永萍,侯春英,齐瑞 . 针刺为主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234 例疗效观察.新
中医, 2003 , 35( 10 ): 44
王氏等隔药饼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取穴:定喘、肺俞、膏肓俞、至阳。
操作:药饼:黄芪、白芥子、细辛、麻黄、鱼腥 草、甘遂等以
4 3 1 1 4
∶ ∶ ∶ ∶ :1
的比例制成药粉,加 麝香0
.1g
,用鲜生姜汁调和后做成直径lcm
的 药饼。穴位常规消毒后将药饼贴敷在上述穴位上,施艾灸至局部皮肤发热、红润,用胶布固定,
24
小时后取下。治疗在每年夏天7
~9
月进行,每周贴
1
次,连续贴6
次,共治3
年。陆氏“三伏灸”防治慢性支气管炎
取穴:初伏取天突、大椎、肺俞(双)、膏肓俞(双);中 伏取定喘(双)、风门(双)、脾俞(双);末伏取膻中、
百劳(双)、命门、肾俞(双)。
操作:药饼:生甘遂、白芥子、延胡索各 1 份,细辛半份,
烘干磨粉,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苴径约为 1cm 、厚约 0.3cm 大小之饼状。把做好的药饼置于穴位上,用 3cm×3cm 橡皮膏固定。 15 周岁以下者贴 4 ~ 6 小时, 15 周岁以上者 贴 6 ~ 8 小时。于每年夏季三伏的第 1 天开始,初、中、末 伏各贴药 1 次, 3 年为 1 疗程。
结果: 317 例中,临床治愈 38 例,显效 168 例,好转 66 例
,无效 45 例,总有效率为 85.8 %
戈氏等针药并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取穴:肺俞(双)、足三里(双)、膻中。
操作:初伏每日针灸1
次,中伏隔日1
次,末伏隔
2
日1
次。内服补土固金汤。
结果:168
例患者,治愈54
例,好转107
例,无效7
例,总有效率96
%韩氏平喘宁嗽散贴敷涌泉穴治疗慢性 支气管炎
药物:细辛 15g ,麻黄 12g ,紫苏子 15g ,白芥子 15g
,黑白丑 12g ,葶苈子 10g ,半夏 15g ,延胡索 9g 。
方法:将上药共研粗末装瓶密封备用。治疗时取上药适量 姜酊调和,以药物成团不散为度,睡前贴敷于双侧涌泉穴
,外用纱布或胶布固定, 4 ~ 6 小时去除,每日 1 次, 7 日为 1 疗程。发作期可治疗 2 ~ 3 个疗程,每疗程间隔 3 ~ 5 日,次年秋冬之交再贴敷 1 ~ 2 个疗程,以预防复 发。
结果: 100 例患者,显效 42 例,有效 45 例,无效 13 例
陈氏用针刺加中药贴敷治疗慢性支气 管炎
穴位选择: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喘促 明显加定喘(双)、年老体弱者加肾俞(双)。
药物配制:麝香 1g ,白芷 20g ,细辛 20g ,甘遂 20g , 白芥子 20g ,洋金花 20g ,延胡索 20g 。以上药物均磨 细封存,用时均用生姜汁调至软膏状。
操作方法:病人取坐位,针刺上述穴位,得气后用捻转补 泻法 16 次出针,用小木板将 5g 左右药糊置于橡皮膏中央 的薄布上,贴穴位处 6 ~ 12 小时后取下,个别病人痒甚 或灼痛,可提前取下,喘促甚者加贴定喘穴,年老体弱者 加灸肾俞后贴敷。治疗时间:每年入伏后开始治疗,每伏 贴治 1 次。在发作期连续治疗 4 ~ 5 次为佳。
雷氏用针刺配合 TDP 照射治疗慢性 支气管炎
针剌治疗:主穴取天突、大椎、肺俞(双)、膏肓俞(双)、定喘
(双)、脾俞(双)、肾俞(双)。急性发作期配天突、列缺:合谷
、丰隆(双);慢性迁延期配足三里(双)、三阴交(双);临床缓 解期配足三里(双)、太溪(双)、气海、关元。用 1.5 寸毫针针刺 以上诸穴,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针刺得气后,继续捻转行针,
直到病人感觉喘咳渐缓,胸中舒适为度,留针 40 分钟后出针。每日 1 次, 10 次为 1 个疗程。
TDP 照射治疗:留针期间,用 TDP 治疗仪以肺俞和膏肓为中心,在患 者背部两侧照射,以患者感觉温热尚可耐受为度。每次照射 40 分钟 左右。
结果:共治 85 例,临床治愈 13 例,显效 58 例,好转 11 例,无效 3 例
张氏等用胸腺肽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 气管炎
取穴:以肺俞、定喘、大稚为主穴。咳甚配尺泽、太渊;
痰多配丰隆、足三里。每次选用 3 ~ 5 个穴位,左右交替。
药物:胸腺肽、灭菌注射用水。
操作:用 10ml 注射器, 5 号针头,抽取 loml 灭菌注射用 水,溶解胸腺肽 8mg 。注射穴位常规消毒后,直刺或斜 刺入穴,行提插或捻转手法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即可缓 缓注入药液,每穴位注入 1 ~ 2ml 。每日治疗 1 次, 10 次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3 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 3 ~ 5 日
。
石氏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穴位注射:取穴:急性发作期取大椎、风门(双)、肺俞
(双);慢性迁延期取肺俞(双)、脾俞(双)、肾俞
(双)。药物:急性发作期用鱼腥草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
、维生素 B1 射液各 2ml ;慢性迁延期用黄芪注射液 斯奇康 注射液、维生素 B1 射液各 2ml 。每穴得气后注入 1ml 。急 性发作期:每日 1 次, 7 次为 1 个疗程. 1 个疗程做 1 次统 计;慢性迁延期:隔日 1 次, 15 次为 1 个疗程, 2 个疗程 做 1 次统计。
结果:急性发作期 41 例中治愈 24 例,好转 12 例,未愈 5 例,总有效率 87.80 %。慢性迁延期 43 例中,治愈 28 例,
好转 11 例,未愈 4 例,总有效率 90.70 %
—— 石红 . 穴位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4 , 4
宋氏用穴位药物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 炎
穴位注射:取穴:定喘、肺俞、脾俞。药物:确炎 舒松一
A 50ng
、林可霉素0.6g
、维生素B120.5m g
。操作方法:先用2
%碘酒消毒注射穴位。再用75
%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后,取确炎舒松-A 50mg
、林可霉素
0.6g
、维生素B120.5mg
混合后吸入注 射器内,分别注射在双侧定喘穴、肺俞穴、脾俞穴。隔日
1
次,5
次为1
疗程。 结果:共治
102
例,临床控制率54.2
%,显效率1
7.4
%,有效率14.2
%,总有效率为85.8
%马氏等用背俞穴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 气管炎
背俞穴穴位注射:取背俞穴:肺俞(双)、心俞(双)、脾 俞(双)共 6 个穴位。痰热型用鱼腥草注射液;肺虚型用核 酪注射液。用 5ml 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鱼腥草注射液(或核酪 注射液) 2ml , 2 %利多卡因 lml ,备用。患者俯卧于床上
,双臂置体侧,使背部肌肉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局部皮肤常 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斜向脊柱方向剌人皮下 组织 1 寸许,然后提插捻转,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 抽无血,将药液缓慢推人(患者诉胀甚),每穴 3ml ,隔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
结果:共治 42 例,治愈 30 例,好转 11 例,无效 1 例
—— 马玉平,董云强.背俞穴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 42 例。中医外治杂志, 2001
,10 ( 1 )∶ 17
李氏用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药物:核酪注射液
4ml
,用于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核酪注射液
4ml
加人地塞米松注射液5ml
,用于喘 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取穴:膻中、肺俞、风门。患 者取坐位,穴位皮肤严格消毒,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抽取药液,针头准确剌人穴位适当深度,如无回血,将药液缓缓注入。每穴注入
1ml
,膻中平刺入0.3
寸,风门、肺俞斜刺人0.5
~0.8
寸。隔5
日1
次,6
次为1
疗程。 结果:共治
74
例,显效44
例,好转24
例,无效6
徐氏等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方药组成:取白芥子、细辛、甘遂、莪术、玄胡、硫磺,比例为 6 : 5∶6 : 4∶3∶1 ,诸药混合研末(过 60 目筛),每 100g 药末另加麝香 0.9g ,逐次和匀。贴敷前先绞生姜取汁,取冰片溶入 75 %的酒精制 成饱和溶液,把姜汁与冰片酒精溶液按 5 : 1 的比例混合,随即以此 混合液调药末(每 100g 药末约需 120ml 姜汁冰片混合液),制成药 糊密封备用。具体操作:取大椎、定喘(双)、肺俞(双)、膏肓
(双)、心俞(双),共 9 个穴位,以酒精棉球擦除皮肤汗垢,擦至 皮肤微红,使毛孔充分舒张,取药糊置于穴位上,呈直径 2cm 、厚 约 0.5cm 的圆饼状,上覆盖以 1 寸见方的塑料薄膜,以防药物挥发
,并用胶布封贴固定。每次贴敷时间为 4 ~ 6 小时,小儿为 2 小时。
贴敷后患者背部即有不同程度的烘热及烧灼感,揭除药饼后可见穴位 表皮形成红斑或为水泡,此为正常的穴位反 应。若水泡较大,可用 消毒针头刺破放水,注意勿令感染,以免影响下 1 次贴敷治疗。共治 56 例,总有效率为 91.07 %
张氏等用穴位贴敷发泡治疗慢性支气 管炎
每年人伏后开始,每 10 日贴敷 1 次, 3 次为 1 疗程。将 轻粉 10g ,细辛 20g ,白芥子 100g ,斑蝥(去翅) 25g 混合研成细末,用姜汁 80ml 、二甲基亚砜 80ml ,调成稠 糊状备用。穴位选择:第 1 组:天突,定喘,肺俞。第 2 组:大杼,身柱,膻中,命门。第 3 组:身柱,肾俞,足 三里。第 4 组:膻中,中府,列缺。其中第 4 组为备用组。
咯痰多者加丰隆穴。将调好的药糊用药勺取出约 0.5g 摊于 2cm×2cm 塑料薄膜上,贴于上述 1 组穴位,胶布固定 3 小 时,起泡时,酒精消毒,刺破,流出渗出液,外涂甲紫,
7 ~ 9 日自行结痂后脱落。发作期加用抗生素,较重者同 时给解痉平喘处理。远期效果:共治 326 例中,临床控制
李氏用穴位注射加药罐疗法治疗慢性 支气管炎
穴位注射:取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采用斯奇康注射液。每次取 1 穴
(双侧), ̄ 4 穴交替,常规消毒穴位皮肤,以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斯奇康 0.5 mg ( 1ml ),对准穴位快进针后稍作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缓慢推药,每 侧 0.5ml 。隔日 1 次。
药罐疗法∶施治于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区域及夹脊穴)和胸部(任 脉和足阳明胃经循行区域及肺募中府)。采用万应止痛膏。将药物均匀涂擦 在施治部位,用中号玻璃火罐在涂药部位拔罐,先闪罐、走罐,再在大椎、
定喘、大杼、风门、肺俞、膏肓俞、肩井或膻中、中府等穴处留罐, 5 ~ 10 分钟后取下。注意操作手法轻巧,防止烫伤皮肤。隔日 1 次,背部和胸部交 替。上述两法同步进行, 5 次为 1 疗程,连续治疗 2 ~ 3 个疗程。
结果:共治 50 例,临床控制 17 例,显效 18 例,有效 9 例,无效 6 例,总 有效率 %
顾氏等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取穴:发作期取肺俞、风门、定喘、天突、丰隆、膻中;缓解期取肺 俞、膏肓、脾俞、肾俞;痰热型均按发作期取穴。外敷药物:白芥子
、炙庥黄、细辛、洋金花、冰片、甘遂以 2∶1∶1∶1∶1∶1 的比例配制。
即将药物粉碎后用姜汁调和成稠糊状备用。操作方法:将中药糊做成 lcm×1cm 大小药饼,贴敷在上述穴位上,用油纸隔离,胶布固定,一 般 1 ~ 2 小时后取下,如有烧灼感可提前取下,无烧灼感可延迟取下
,在贴药的局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水泡、麻痒现象,嘱病人留 意感觉,随时报告,以预防感染,对破溃者或痒甚者用湿润烧伤膏调 止痒粉外敷及 TDP 局部照射,至疮面干结。共治 472 例,临床控制 109 例,显效 148 例,有效 161 例,无效 54 例
王氏用 He - Ne 激光穴位照射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
激光治疗仪的输出功率为 20mW ,波长为 6328A ,光纤末端输出功率 为 3 ~ 4mW 。取穴: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以循经取穴为主辨证论治。
①寒邪袭肺,肺气壅塞不通者,取体穴天突、肺俞、列缺、外关,配耳 穴脾、肺、大肠。②痰热犯肺,肺失清肃者,取体穴大椎、肺俞、天突
、曲池、尺泽,配耳穴肺、大肠、三焦。③痰湿蕴肺,肺气壅遏者,取 体穴膻中、天突、肺俞、孔最、丰隆,配耳穴肺、脾、大肠。④脾肾阳 虚,肾不纳气者,取体穴定喘、肾俞、天突、太渊、足三里,配耳穴脾
、肾、内分泌。操作:以光代针,用 He - Ne 激光治疗仪光纤末端对 准穴位照射,每个穴位 5 分钟,能量密度 12.9J / cm2 。每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疔程间隔 7 日,一般治疗 2 个疗程,慢性久病 3 ~ 4 个疗程。共治 388 例, 1 个疗程症状消失 48 例。 2 个疗程症状消失 9 6 例,显效 140 例,好转 94 例,无效 10 例,总有效率 97.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