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对应西方的社会状态

第四章 论语》辜译本的浪漫主义内容的表述

一、 对应西方的社会状态

如前文(第二章)所述,西方社会变革是催生浪漫主义思潮的主 因。承袭浪漫主义精神的辜鸿铭便在《中国人的精神》里嘲讽西方的物 质主义及信仰的缺失:

— —你信仰上帝吗?是的,当我上教堂的时候。

— —你不在教堂时信仰什么?

我信仰利益,你给我什么报酬。

— —工作的当然目的是什么?

挣钱装腰包。

那时候的人,以赚钱为志业,其“资本的逻辑”成为支配社会体制的

“逻辑”,而物质主义价值观便成为了主流价值观。他与其他浪漫派大 师一样,常抨击西方社会因物欲而起的各种乱象。因此,他的翻译里也

76

同样出现对应译入语社会的内容,如〈泰伯第八〉:危邦不入,乱邦不 居:

Such a man should not serve in a country where the government is in a state of revolution nor live in a country where the government is in an actual state of anarchy. (Chapter 8.13)

回译为中文则是“不应该在一个政治正处于革命状态的国家任职,也不 应在一个政治实际上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国家生活。”(王京涛,168)革

命(revolution)及无政府状态(anarchy)都是浪漫派大师经常批评及形

容的无秩序国家的状态。因而,浪漫派大师常主张国家政治应该常处于

“ 有 序 ” 之 中 , 如 译 文 中 多 次 出 现 表 示 社 会 秩 序 的 “order” ,

“Government means order……who will dare to be disorderly.” 34,辜鸿铭 在《中国人的精神》的导论中便认为欧洲是以警察或物质力量维持社会 秩序,而中国文明则依靠道德力量——他称之为良民宗教,维持社会秩 序。

此外,除社会秩序方面的乱象,还有有关生态方面的破坏。自“牛 顿定律”被发现后,西方科学在 17 世纪开始蓬勃发展,18 世纪的理性 主义认为世界是由上帝设计的一部机器,人以智能主宰世界,征服“野 蛮”——即大自然,将人与自然置于对立的关系。而直到浪漫主义时期 则反对这种机械论,提出自然是一种自发的有机体,并非依照一定规律 运转,人类不应该随意破坏自然。因此,作为浪漫主义门徒的辜鸿铭,

34原文: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颜渊十二(17)

77

其译文中才会出现对应机械及自然的内容,如〈为政第二〉“子曰:

‘君子不器。’”译文是:

Confucius remarked, “A wise man will not make himself into a mere machine fit only to do one kind of work.” (Chapter 2.12) 原文中的“器”本来指盛装祭品的器皿,译入语中的“mere machine”

则是指“纯粹的机器”,符合浪漫主义所关注的命题,典型的归化翻译 手法,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取得对等。而有关自然的翻译 则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第十七),译文是“…… at the same time makes us acquainted with the animate and inanimate objects in nature.”回译是“让我们了解自然界中的有生命及无生命的事物。”

回归自然是浪漫派的主要命题之一,其道德理想,便是追求人与自 然的和谐。中国自古文明是以农业为基础,人民的丰收与否必须依靠气 候环境的变化而定。因此,儒家讲究“天人合一”,透过观察自然悟出 天道的自然规律,从而认识道理。此意正如孔子说的:“天何言哉。四 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述而第七〉

Look at the Heaven there,” answered Confucius, “Does it speak?

And yet the seasons run their appointed course and all things in nature grow up in their time. Look at the Heaven there: does it speak? (Chapter 7.19)

浪漫主义认为自然是不断与人积极互动的有机整体,而非一架按照物理 定律运作的机器。华兹华斯便认为,自然作为有机整体与人类机体存在 深刻的相似性,“自然事物的无限的意义感这种无限意义感是一种朴素

78

的道德意义的东西。 ”而在爱默生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通 过回归自然,与自然交流,达到与“超灵”的融合,从而达到一种精神 上的完美境界或认识到更高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