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六節 台灣言語清晰度評量之目前概況
35
故構音速率較快(陳玫霖,2009;Chakraborty, Goffman, & Smith, 2008),因此,可以 預期說華語者與英語慣用說話者的口腔輪替動作速率(以英語為測驗材料),會有不同 結果。
36
示範的方式誘發兒童仿說,句子的部分則完全以仿說方式進行,因此與成人的測驗方 式較不相同。在成人方面,張婉柔(2010)、王麗美(2000)和陳怡仁等人(2011)皆 以口腔癌或舌癌之舌切除患者為對象,皆選用自編雙字詞、短句或自發性語句為材料,
除了調查舌切除患者的言語清晰度之外,並另外考量其口語的接受度(acceptability)。
然而以上這些學者的測驗材料皆是根據研究目的而自編,材料內容可能難以適用 於所有族群。除此之外,為研究目的而設計的測驗材料題數不足也是另項考量因素,
且為了避免評分者對測驗材料的熟悉度,影響了測量結果,測驗題本的題目需要有足 夠的項目與內容,才可以減少評分者分析時所產生的偏差(Yorkston & Beukelman,
1984)。然而,目前台灣臨床仍缺乏一致性的華語語詞清晰度的評量可供施行與作評量
結果的參考,對語言治療師者或研究人員而言,實為現下臨床之當要首務,也是本研 究選擇施測一般成人言語清晰度,於多方調查與歸納上述研究報告結果後,慎選施測 工具的迫切考量之主因。
37
表2-1
台灣華語言語清晰度之相關研究整理列表
作者 研究對象 年齡 評分者 評分方式 測驗材料 研究結果 鄭靜宜
(2003) CP (n= 30) 17-25歲 無 Cspeech 單音節(n= 8) 去掉基頻後使清晰度下降 鄭靜宜
(2004) 健康者(n= 4) 20-22歲 無 OR 雙字詞(n= 45)
句子(n= 8) 去聲調後使清晰度下降 劉惠美
(2004)
CP (n= 20)
3 SLP OR
元音清晰度
[元音對比]
雙字詞 (n= 18)
元音空間:健康者優於CP 元音空間與清晰度相關 楊青燕等人
(2007) CP (n= 16) 10-16歲 前測:?
後測:35 slp
前測:DEM
後測:OR(句子) DEM(短文)
雙字詞(n= 9) [/i/、/a/、/u/開頭]
短文(n= 65字)
調整說話速度使短文清晰度增加、元音空間 增加、元音時長增加
張曉涵等人
(2012) CP (n= 30) 16歲 18 Slp 前測:DEM(1-100)
後測:OR(句子)
句子(n= 9) 短文(n= 11句)
延長言語時長、刻意停頓使清晰度增加
楊 惠 美 等 人
(2003)
CI (n= 26)
5.94歲 15 Slp OR
清晰度(子音、母音、聲 調、單字詞)
[仿說]
單字詞 聽常者單字詞、子音清晰度優於CI者 聽常者母音清晰度優於子音清晰度 張蓓莉
(2000)
(n= 98) 國小、
國中 196 Slp OR [語音對比]
雙字詞(n= 25) 聲調、字詞、短句清晰度之間相關性高 黃 國 祐 等 人
(2008)
新住民子女(n= 58)
本土幼兒(n= 63) 4-6歲 240 Slp OR
DEM(0-100)
[語音對比]
雙字詞[仿說] (n= 50) 句子(n= 2)
本土清晰度優於新住民清晰度
王麗美
(2000) 舌切除(n= 20) 50歲 1 SLP
6 Slp OR
[語音對比]
雙音節(n= 50) 句子(n= 11)、對話
構音方法錯誤、構音正確率皆與清晰度相關
張婉柔
(2010)
舌切除 (n= 3)
? Slp OR
DEM(1-5) 雙字詞(n= 74) 子音、手術切除範圍、皮瓣重建方式皆與清 晰度相關
陳 怡 仁 等 人
(2011)
舌癌大腿皮瓣移植
術後(n=20) 48歲
2 SLP 2 slp 2 一般
OR
雙字詞(n= 17) 短句(n= 8) 自發性言語
字詞清晰度較句子、自發性清晰度差 皮瓣重建完整性與清晰度相關 陳 怡 仁 等 人
(2002)
全喉切除
(n= 8) 40-64歲 2一般 OR 單、雙、三、七字詞、
短文、自發性、對話
最低清晰度:詞、句子
最高清晰度:短文、自發、對話 註:n =個數; CP =腦性麻痺; CI =人工耳蝸植入; (數字) slp =聽語學生人數; (數字) SLP =語言治療師人數; OR =逐字轉錄; DEM =量尺估計法;?=內文未提。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