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字詞清晰度、說話速率及口腔輪替動作速率之相關性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字詞清晰度、說話速率及口腔輪替動作速率之相關性分析

81

82

四、字詞清晰度、說話速率及口腔輪替動作速率與年齡之相關

字詞清晰度、說話速率及口腔輪替動作速率皆與年齡之間呈現負相關,且達顯著 水準(p< .001),如表4-6,即隨年齡增長,字詞清晰度、說話速率及口腔輪替動作速 率逐漸下降。

83

表4-6

字詞清晰度、說話速率與口腔輪替動作速率之相關係數矩陣表

:表內數字表示相關係數r;表中數字未有其他標號者為正相關,負號「-」表示負相關;

顯著水準均為p< .05;***表示p< .001。

研究變項 年齡 字詞清晰度 說話速率 /pa/ /ta/ /ka/ /pataka/

年齡

字詞清晰度 - .50***

說話速率 - .64*** .52***

/pa/ - .39*** .33*** .51***

/ta/ - .42*** .35*** .53*** .89***

/ka/ - .40*** .36*** .52*** .86*** .92***

/pataka/ - .40*** .38*** .55*** .76*** .78*** .81***

84

第三節 字詞清晰度、說話速率及口腔輪替動作速率之多元迴歸分析

多元迴歸預測變項為說話速率及口腔輪替動作速率共五個變項,效標變項為字詞 清晰度,以多元迴歸法分析五個預測變項()對字詞清晰度()的影響,進行四 種多元迴歸分析方式,分別為強迫進入法(all-possible)、往後消去法(backward)、多 元逐步迴歸法(stepwise)及向前選入法(forward)。

強迫進入法結果如表4-7顯示,同時投入所有預測變項的聯合解釋量為30.3%(F=

18.06, p< .001),方程式為:

= 0.05X說話速率-0.37X/pa/重複速率+1.22X/ta/重複速率-0.64X/ka/重複速率+0.38X/pataka/重複速率+82.19

往後消去法如表4-8所示,刪去/pa/、/ka/、/pataka/後,以/ta/重複速率及說話速率 的聯合解釋量為30.9%(F= 44.92, p< .001),方程式為:

= 0.05說話速率+0.62/ta/重複速率+81.84

向前選入法結果與逐步迴歸法分析法之結果相同,如表4-9及4-10所示,顯示說 話速率對字詞清晰度的解釋量為30.1%(F= 85.20, p< .001),方程式為:

= 0.06說話速率+83.66

根據上述程序,顯示不論是強迫進入法、往後消去法、向前選入法或逐步回歸分 析法,得到的結果皆相同,最佳方程式僅有說話速率一個自變項,可以解釋依變項字

85

詞清晰度變異量的30.1%,得到最終方程式為:

= 0.06說話速率+83.66

86

表4-7

字詞清晰度、說話速率及口腔輪替動作速率多元迴歸之強迫進入法(all-possible)

投入變項 B 調整後R2 F值(p值) β t值 (p值) .303 18.06 ( .00)

(常數) 82.19 47.56 ( .00) 說話速率 0.05 .48 6.56 ( .00)

/pa/ -0.37 - .08 -0.60 ( .55)

/ta/ 1.22 .26 1.46 ( .15)

/ka/ -0.64 - .13 -0.76 ( .45)

/pataka/ 0.38 .08 0.77 ( .44)

:顯著水準為p< .05

87

表4-8

字詞清晰度、說話速率及口腔輪替動作速率多元迴歸之往後消去法(backward)

:顯著水準為p< .05

刪除變項 投入變項 B 調整後R2 F值 (p值) β t (p值)

pa .306 22.56 ( .00) .57

(常數) 81.98 48.59 ( .00) 說話速率 0.05 .48 6.55 ( .00)

ta 0.99 .21 1.33 ( .18)

ka -0.72 - .14 -0.86 ( .39)

pataka 0.34 .07 0.70 ( .49)

pa, pataka .307 30.00 .56

(常數) 82.07 48.87 ( .00) 說話速率 0.05 .49 6.90 ( .00)

ta 1.05 .22 1.42 ( .16)

ka -0.51 - .10 -0.65( .51)

pa, ka,

pataka .309 44.92 .56

(常數) 81.84 49.94 ( .00) 說話速率 0.05 .48 6.88 ( .00)

ta 0.62 .13 1.88 ( .06)

88

表4-9

字詞清晰度、說話速率及口腔輪替動作速率多元迴歸之向前選入法(forward)

投入順序 B 調整後R2 F值 (p值) β t (p值) .301 85.20 ( .00) .55

(常數) 83.66 62.80 ( .00) 說話速率 0.06 9.23 ( .00) :顯著水準為p< .05

89

表4-10

說話速率、口腔輪替動作速率與字詞清晰度之多元逐步迴歸(stepwise)摘要 投入變項 B 調整後R2 F值 (p值) β t (p值)

.301 85.20 ( .00) .55

(常數) 83.66 62.80 ( .00) 說話速率 0.06 9.23 ( .00) :顯著水準為p< .05

90

91

第五章 討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健康成人字詞清晰度、說話速率及口腔輪替動作速率的表現,

並假設各變項除性別之外,在人口、地區及社經地位之間存在差異,且字詞清晰度會 受到說話速率及口腔輪替動作速率的影響,尤以說話速率對字詞清晰度的影響較大,

三者之間並會呈現顯著相關。結果顯示性別因素在台灣健康成人字詞清晰度、說話速 率及口腔輪替動作速率變項上並未呈現差異,但卻有年齡之間的差異,另外,僅字詞 清晰度呈現居住地的差異,說話速率及口腔輪替動作速率並未呈現居住地及社經地位 的差異。而字詞清晰度與說話速率、口腔輪替動作速率之間皆有顯著的中度正相關,

且以說話速率預測字詞清晰度的解釋力最佳。上述結果將於本節中進行討論。

92

第一節 字詞清晰度、說話速率與口腔輪替動作速率的表現與差異

健康成人的字詞清晰度除性別及社經地位外,在年齡組及居住地上皆呈現差異,

顯示出青壯年者的字詞清晰度較年長者為佳,而北部及中部居民的字詞清晰度較南部 為佳。

一、字詞清晰度的表現與差異

本研究結果顯示台灣華語成人字詞清晰度平均約95.41%(n =198;M年齡= 56.33歲,

年齡範圍20-88歲),和Barreto與Ortiz(2010)調查母語為葡萄牙語的巴西成人(n =30;

M年齡=40.4歲)之平均字詞清晰度一致(M字詞清晰度= 95%,SD = 4.25)以及Haley、Wertz

與Ohde(1998)的10位控制組健康美國英語說話者控制組(M年齡= 62.1歲,年齡範

圍50-72歲)之字詞清晰度(M字詞清晰度= 95.2%,SD = 3.0)一致,但與Chen(2008)

研究所納入之澳洲健康成人控制組(n =19;M年齡= 53.26歲,SD = 15.22)的平均字詞 清晰度(M字詞清晰度= 98.33%,SD = 1.57)相對變異性較大,這是由於本研究納入的受試 者年齡層範圍較廣(20歲以上)的緣故,由此可知,不論哪個國家的說話者,皆顯示

健康成人字詞清晰度平可達95%以上,範圍介於89.45%至 100%之間,言語異常者的 字詞清晰度則因病程的發展,可能介於3%至97%之間(Kim et al., 2011; Liu et al., 2005;

Turner et al., 1995; Whitehill & Ciocca, 2000; Yorkston & Beukelman, 1981),根據上述學

93

者們所提出,言語異常者的字詞清晰度則因病程的發展,呈現不一致的表限,範圍介

於3%至97%之間,也因此證實,本研究所納入健康說話者的字詞清晰度大多分佈在接

近滿分的區塊(見圖 4-1),支持 Yorkston 等人(2010)所言,健康說話者的字詞清 晰度變異性較小,且具天花板效應(Yorkston et al., 2010)。字詞清晰度僅代表字詞輸 出的清晰程度(Tjaden & Wilding, 2004; Yorkston et al., 2010),個人整體的言語表現仍 需要更多面向的輔助(Duffy, 2013; Nishio & Niimi, 2006),如:說話速率、口腔輪替動 作速率等,後續將依序探討。

在性別方面,本研究的字詞清晰度結果顯示並無性別差異,然而,過去部分研究 顯示女性說話者相較於男性有較佳的字詞清晰度(Bradlow et al., 1996; Kwon, 2010;

Markham & Hazan, 2002),但這些研究的樣本數較小(n = 20-45),另外,也有研究方 法不同的差異,例如:Bradlow等人(1996)是以聲學方式比較男女性別之母音聲學空 間;Kwon(2010)和Markham與Hazan(2002)則以量尺法評分字詞清晰度的性別差 異;而本研究與上述研究之測量方式不同,乃以逐字轉錄字詞的方式計算語音正確率,

以代表字詞清晰度的分析方式,因此,受限於各研究之測量法與研究變項上的差異,

或許這也是造成字詞清晰度的性別分析難以有一致性的原因之一,此結果仍有待進一 步探討。

在年齡變化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長者的平均字詞清晰度(M字詞清晰度= 92.68%,

SD = 7.31)顯著較年輕者(M字詞清晰度= 97.94%,SD = 2.43)為低,符合研究假設。此結

94

果可呼應過去研究所證實呼吸系統(Hixon & Hoit, 2005; Huber & Spruill, 2008)、喉部 發聲系統(Stemple, Glaze, & Klaben, 2009)、嗓音音質會影響言語清晰度的結果,而其 中嗓音音質更是普遍用來評估言語清晰度的項目(Wang, Kent, Duffy, Thomas, &

Weismer, 2004; Tjaden & Wilding, 2004),而在本研究施測過程中觀察到年長說話者嗓 音音質出現氣息聲或音量減弱等現象,並未在青壯年組出現。除此之外,又由於本研

究的納入對象皆為聽力正常者,可流暢應對,因此可排除Smiljanic(2013)提出年長 說話者的言語型態及清晰度會受聽力或認知改變所影響的因素,故本研究中,僅能就 施測過程中所觀察的另項現象,推測年長說話者之字詞清晰度亦可能受上一代台灣歷 史的影響,而部分存在教育程度的因素所干擾。原因探討如下文所述。

由於教育部於民國二年甫正式制定39個注音字母(後改稱注音符號),台灣光復 之後(民國34年),國小國語科將注音符號教學視為重要課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 音教材編輯委員會,2008),而本研究之字詞測驗材料雖然標有注音符號,但部分研究 對象因為未曾學過此拼音系統,故可能因此而影響字詞構音之精確度,如:捲舌音/

不捲舌音,而華語的捲舌與否是決定字詞語意的關鍵,如:姿勢/知識、桑葉/商業。

除此之外,本研究年長組的教育程度分佈由表3-3得知,教育程度在國小以下皆為年

長者(佔7.4%),且多數落在國小至大學程度(91.1%),青壯年組則多為高中至大學

以上(90.3%),且於收案過程中,研究者觀察到對注音符號不熟悉者僅出現在老年族 群,故注音符號的標示,以及是否學習過注音符號拼音法推估皆可能是影響字詞清晰 度的因素之一。

95

此外,本研究亦發現台語口音是另項可能影響字詞清晰度的因素之一,本研究顯

示居住於台灣地區的年長者,以國語和台語為慣用語者佔約52.6%(青壯年約66.0%),

完全以台語為慣用語者僅分布在老年組(佔14.7%),完全以國語為慣用語者為14.7%

(青壯年為21.4%),由上述可知,本土化台語的使用受台語語音系統不同和語碼轉換 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2008;Brice, Chen, Ryalls, & Ratusnik, 2004),可能是造成年長者字詞清晰度降低的促因,此部分將於本章第三節再作探討。

由上述結果得知,本研究健康成人使用國、台語者皆超過半數以上,顯示台灣目前已 趨向國、台語雙語化的語言環境(洪維仁,2002;蔡淑鈴,2001;賴文英,2013),且 同時披露出青壯年只說台語的情形式微。

除了年齡之外,字詞清晰度亦在不同居住地上呈現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其中符合 研究所假設的明顯差異出現在北部地區及中部地區居民之字詞清晰度顯著較南部為佳

(見表4-5)。如表3-4所示,在本研究納入對象中,雖然北、中、南部受試者使用國

台語的情形類似,但相較於北部及中部,完全講台語的說者只出現在南部(佔18.4%),

北、中部納入的受試者中沒有完全以台語為慣用語者,顯示北部及中部的字詞清晰度 較南部為佳的原因之一,可能與慣用語有關,說明以國語為慣用語者,接受本測驗材 料施測較具優勢,字詞清晰度表現會較以台語為慣用語者佳。然而,本研究所呈現字 詞清晰度在居住地上的差異,帶有台語口音的「台灣國語」仍具有相當的清晰度及接 受度,但言語接受度變項不在本研究探討中,故不再多加闡述,未來研究可朝此方向 再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