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言語清晰度的評量方式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言語清晰度的評量方式

28

29

度評量(Assessment of Intelligibility of Dysarthric Speech[ASSIDS])中,除了計算字詞 清晰度之外,另將「可清晰辨識字數」及「不可清晰辨識字數」列入紀錄中,可藉此 了解個案整體的構音情形。

二、字詞材料與其他測驗材料之比較

言語清晰度的測量根據不同的測驗材料或評量方式而有不同結果,如:單音節、

多音節、片語、句子、短文或自發性言語(Yorkston et al., 2010)。一般而言,字詞長 度越長,其語言訊息越豐富完整,聽者越能從上下文中推敲語意,因此,短文或句子 的清晰度分數通常較字詞為佳,如:Barreto與Ortiz(2008)的研究顯示,健康成人的 句子清晰度平均約97.6%,優於字詞清晰度(M字詞清晰度= 95.0%);學者調查吶語症者、

頭頸部癌症術後患者及腦性麻痺患者的言語清晰度也有相同結果(陳怡仁等人,2002;

陳怡仁等人,2011; Yorkston & Beukelman, 1981)。相對的,因為字詞的語言線索較 少,較能客觀的呈現個案的清晰度表現,且能真實紀錄其語音錯誤的情形(Meyer et al., 2004; Yorkston & Beukelman, 1984; Yorkston et al., 2010),因此,Yorkston與Beukelman

(1984)在編製「吶語症言語清晰度評量(ASSIDS)」的過程中,為了避免上下文的 語言訊息影響,而將單音節納入,並且同時考量日常溝通的實用性,也將句子納入測 驗材料中。

三、以字詞為測驗材料之考量因素

根據上述所言,雖然字詞較句子或短文缺乏上下文脈絡,可客觀評量言語清晰度,

30

但以句子或短文為材料的測驗方法,仍有其考量的因素。因此,依據測量目的的不同,

臨床工作者或研究人員應根據不同測驗材料單位的原則,選用適當的測驗工具。例如:

合併失語症(aphasia)的吶語症患者受限於語言功能的受損,對句子的複誦或短文的 唸讀產生困難,因此無法以句子或短文作為測驗材料(Haley & Martin, 2011; Haley et al., 2011);吶語症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之呼吸協調受損,因此無法產生較長的語句(Freed, 2012)。Yorkston等人(2010)也 提到,雖然大部分的說話者在一般溝通中皆使用超過一個字詞(words)以上的單位,

但對於嚴重的吶語症者而言,他們無法說太長的字詞,反而是簡短字詞較能反應本身 的能力,因此,障礙類型、呼吸協調、障礙嚴重度等皆是評量者在選用測驗材料時應 考量的因素。在本研究中,考量字詞較能客觀呈現言語之構音情形(Meyer et al., 2004), 以及根據中央研究院語言所收集自然口語語料的統計,以雙字詞的種類佔最多,而最 常用的字詞也以單字詞及雙字詞居多(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2009),故本研究將 主要使用雙字詞作為言語清晰度的測驗材料。除此之外,為了瞭解個案的構音情形,

言語清晰度的測驗材料應考慮語音平衡(phonetic balancing),即應該盡量包含該語言 系統中的所有語音(鄭靜宜,2002)。然而,語言系統中並非所有語音皆為常見語音,

罕見語音的錯誤並沒有立即接受治療矯正的必要。有鑒於此,測驗材料所選用的字詞 必須為常見的字詞或語音,以符合日常溝通實用性的原則,對個案而言才具意義。

四、評量工具的選擇

目前國外較廣泛使用的言語清晰度測驗為Yorkston與Beukelman(1984)所編製 的「吶語症言語清晰度評量(ASSIDS)」,其測驗內容包含單字詞及句子,根據受試者

31

障礙嚴重度,以逐字轉錄或圈選作為計分方式。而台灣各醫療單位或研究人員目前仍 大多以自編字詞、句子或國小短文作為測驗工具(鄭靜宜,2004;楊青燕、劉惠美,

2007;張曉涵、劉惠美,2012;陳怡仁等人,2011),在評分標準及適用對象上缺乏普

遍性,若利用兒童構音測驗來評量成人言語清晰度並不適切,尤其是運動性言語障礙 者,因為運動性言語障礙是由於調控言語動作的神經或肌肉出現問題,導致言語動作 的活動和控制不佳(Duffy, 2013; Yorkston et al., 2010),而兒童構音錯誤的音韻歷程是 一種語言發展的歷程,因自然發展狀態而出現(錡寶香,2009),故後天性成人言語障 礙之表現須以適切的評量工具進行評估,以呈現客觀的評量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