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52

53

一遇到假字的時候書寫方向變成不固定。筆畫方向可能會影響之後筆順的表現

(Law, 1998)。

在筆畫數量的得分上,4歲組與5歲組有顯著差異,5歲組和6歲組無顯著 差異。不同於張菀真(2014)的研究中,中班及大班幼兒兩者在筆畫數量上有顯 著差異(F=11.45, p< .05),但在該研究中全部的仿寫目標字,都是筆畫數量相對 較多假字或非字,而本研究有半數的仿寫題目是筆畫數量較少的獨體字,兩者難 易度上不同,可能造成結果差異。

從書寫樣本中觀察到筆畫數的主要錯誤來自於以下情況。部分幼兒在書寫完 成字的其中一個部件後,沒注意到該字由兩個部件組成,就直接跳下一題書寫,

導致筆畫數量少了許多畫。此類錯誤部分與幼兒在仿寫時有無注意到字的細節有 關(McBride-Chang et al., 2011)。另一部分幼兒之所以筆畫數量錯誤主要發生在 原本應該是一筆畫可以完成的字,而幼兒將其分為兩畫如圖9,此方式最常出現 在4歲幼兒,可能對於筆畫的形式和規則尚未了解。

圖9 仿寫字一畫分成兩畫

筆畫數量錯誤還常出現在另一種錯誤是幼兒在仿寫時其中筆畫沒有寫好,而 重新在旁邊寫了一畫如圖10,造成在附近的位置有兩筆相同的筆畫,這類錯誤 可能動作控制有關,使得幼兒在書寫時筆畫軌跡未如預期。在過去研究也顯示書 寫表現與視覺動作控制有顯著相關(張菀真,2014;Ho, 2011)。高佩茹(2017)

討論到補筆畫的動作是書寫過程的一種正向策略,表示能夠偵測錯誤並修補。

圖10 「田」補筆畫

54

在書寫測驗中,筆順是唯一平均分數未隨著年齡增加的書寫特徵。就算在6 歲組,筆順的平均也只有3.6分。過去研究中,筆順研究主要以學齡兒童為主,

較少探討學齡前兒童的筆順表現,因此能夠對照的研究較少。Lam與McBride

(2018)讓香港的大班幼兒仿寫8個字,滿分為33分,幼兒平均得分是24.61。

雖然此研究的計分方式是以筆畫為單位與本研究以字為單位計分不相同,但從接 近滿分的表現,香港幼兒在大班應該已經有正確筆順的概念。在本研究結果中,

學齡前的兒童在筆順的得分都很低分。發現就算是僅有兩畫的「十」,70%以上 的幼兒仍是先寫豎,再寫橫畫,不符合先橫後豎的規則。可能是漢字的筆順屬於 在組字規則屬於需要較多經驗累積和教學的部分。Law等人(1998)的研究中提 到,漢字筆順規則相當的複雜,儘管有其規則,但是實際書寫時會出現許多的可 能性,例如:筆順規則上是先橫後豎,但是以「土」字來說,是先一筆橫畫後,

再一筆豎畫,最後才是橫畫,非單純的只要符合「先橫後豎」就正確。

在書寫過程中,許多幼兒仿寫「土」時,會先將兩畫的橫畫完成後再完成豎 畫;在「口」的筆順部分,大多數的幼兒都是錯誤的,觀察書寫過程,主是是幼 兒直接將口寫以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式直接寫出;在「田」的部分,幼兒則會以 先將外部的「口」寫出,再寫出裡面的「十」。雖然以上的書寫方式皆不符合筆 順規則,但是觀察到大多數的幼兒會以相似的錯誤筆順書寫,這可能是漢字書寫 發展的歷程之一。Law等人(1998)認為筆順主要是被教導出來的,幼兒本身並 不瞭解其規則。總結以上討論,許多幼兒能夠以正確的部件字形、位置、筆畫方 向進行仿寫,唯獨筆順規則的正確率遠低於其他書寫規則,主要原因可能是筆順 規則會產生許多不同的組合可能性,需要正式的書寫教育才能習得。在書寫特徵 的題目中分為真字和假字,真字的仿寫表現明顯優於假字。原因可能便是與筆順 規則有關,有固定的筆順規則有助於書寫複雜字形的漢字(Lam & McBride, 2018)。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