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師生關係對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的影響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師生關係對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的影響

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幼兒所表現出來的自律(discipline),源自幼兒所被給予 的自由(liberty),及教師所給予幼兒的尊重及示範(Montessori, 1912)。在蒙特 梭利教室中,教師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尊重幼兒的選擇,透過環境的設計,讓 幼兒重複自我調節情緒的練習;同時,教師在每天與幼兒的相處中,示範適當的 情緒表達及調節,讓幼兒學習並模仿合宜的情緒表達方式,展現幼兒自律的行為;

又由於幼兒可以感受到充分的自由,及被尊重的感受,因此幼兒對於這樣的自律 行為,絲毫不會感受到被強迫,而是自然而然讓自律成為生活的規律,也就是所 謂正常化的兒童,也是我們所觀察到具備情緒調節能力的幼兒。

78

蒙特梭利博士的自律概念,及蒙特梭利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與Hamrer的研 究結果互相呼應。Hamrer認為培養幼兒情緒調節能力,需有良好的師生互動,

而好的師生互動來自有反應的教學,教學氣氛、教師敏感度、尊重學生、行為管 理、教學方式、概念發展、回饋品質、及語言的模範,都會影響師生互動的品質,

進而影響幼兒的情緒調節能力(Hamre et al., 2014)。研究中所觀察到小熊班二位

教師T1及T2,與心心及小帕的關係,可以看到在蒙特梭利教學脈絡中,師生互

動的狀況,及對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的影響。

1. 正向、負向的氣氛:

小熊班教師所營造的教室環境及氛圍,都是會讓幼兒覺得很愉快的。每天早 上入班時,都可以聽到幼兒主動與教師道早安,離開教室的時候,也會聽到幼兒 與教師道別,除了心心與小帕之外,其他的幼兒每天都是帶著笑容入班的,並且 主動地開始收拾書包,找自己的想做的工作做(觀1051007)。小熊班教師給予 幼兒充分的自由選擇,決定自己想要做的工作,當幼兒什麼工作也不想做的時候,

也尊重幼兒,給予他們遊走的時間(觀1051012);但是當幼兒需要幫助的時候,

教師也會靠近給予協助(觀1051004)。

小彬彬今天入園的時候,顯得有點懶懶的,晃來晃去的,但是什麼也沒有做。

T2老師過去問小彬彬:「小彬彬,你怎麼了?」小彬彬頭低低的,沒有說話。

T2老師又說:「要不要找個工作做呢?」小彬彬還是沒有說話。

T2老師說:「那你自己想想看要做什麼。待會兒老師再來找你喔!」

小彬彬自己在工作區晃來晃去,過了20分鐘,還沒有找到想做的工作做。

T2老師再走過來跟小彬彬說話:「小彬彬,還沒找到想做的工作嗎?」小小彬

79

不想說話。T2老師說:「沒關係,如果有想做什麼工作需要幫忙的時候,記 得找我喔!」小小彬沒有說話。

小小彬又想了10分鐘,走過去櫃子上拿了自己的畫本,及選了三支架上的 色鉛筆,開始畫畫(觀1051012)。

2. 教師的敏感度:

小熊班教師在幼兒入班之前,都會從家長手中接過幼兒,走入教室,因此對 於幼兒當天的心情,都是會給予回應,有些幼兒進來的時候心情不好,教師也會 主動詢問為什麼心情不好,並且給予及時的回饋(觀1051021)。

小安低聲啜泣,默默地換鞋子,準備進教室。

T2教師聽到小聲的哭聲,走出來說:「小安,你怎麼了?」

小安靜靜地沒有說話,換著鞋子。

T2教師說:「小安你換好鞋子以後來找我聊天喔!」 (觀1051021)

3. 尊重學生的角度:

小熊班教師鼓勵幼兒選擇自己今天想做的工作,如果年齡較小的幼兒,或是 剛剛入園的幼兒,也不會強迫選擇工作,會給他們遊走的時間,讓他們觀察其他 幼兒的行為,決定自己想要做的事。

心心收好書包,站在日常生活區發呆。

T1教師說:「心心,書包收好了嗎?」

心心點點頭。

80

T1教師說:「那現在想做什麼呢?」

心心說:「我想媽媽。」

T1教師說:「媽媽晚一點就來接心心了。心心現在要不要先找一個工作呢?」

心心搖搖頭。

T1教師說:「好,那你先坐在這裡想想看,教師待會再來喔!」

心心坐在椅子上,看著其他的幼兒,大概五分鐘以後,教師回到心心的身邊,

拿著一個釣魚的工作,問心心說:「心心要不要試試這一個?」

心心點點頭,開始操作。 (觀C21051024)

4. 行為控制:

小熊班教師很少使用獎勵的方式,與幼兒互動,只有在第一階段結束,心心 仍然沒有意願調節情緒時使用。T1教師與心心協調,如果媽媽離開的時候沒有 大哭,教師就會給心心一張貼紙(觀C21051102)。其實這個方式並沒有很快地 有效,心心雖然希望可以拿到貼紙,但是想要貼紙的欲望,並沒有比讓媽媽注意 她的欲望更強,因此雖然行為改變的目標明確,方式也是心心喜歡的,但是心心 並沒有改變其行為模式及情緒表達方式(思1051104)。

小熊班內的新生只有二位,且入園時間前後差2周,因此教師對幼兒的情緒 期望,雖沒有在課堂中討論,並且以語言的方式表達,但是透過環境展現、規律 的作息、及同儕間行為相互學習及模仿,幼兒清楚教師對於他們行為的期望。若 幼兒出現與教師行為期望不同的行為時,教師不會處罰學生,她會用單獨說明的 方式,讓幼兒了解錯誤的地方,並且知道下次該怎麼做(觀1051017)。在訪談 中,T1教師很堅持就算幼兒行為不符合自己的期望,也要維持幼兒的自尊,不 在同學的前面說他。小熊班教師的行為管理,是透過全體幼兒的行為表現,具體

81

地影響新入學的幼兒,使其行為符合班級行為的期望。

T1教師說:「小孩其實很敏感。他們也很在意其他人的看法,所以我喜歡在 私下找孩子過來,告訴他們那裡不對,比較不喜歡在其他的小孩面前,批評 他的行為,以避免別的孩子對他的負面感受,他也比較不會因為沒面子,而 故意做一些搗蛋的事。」(訪T11051014)

5. 有效教學:

蒙特梭利教室重視秩序感及次序性,因此小熊班教師在經營班級的時候,每 日的作息時間及例行活動都是固定的,教師也會在每日課程開始之前,告訴幼兒 今天要做的活動。小組的幼兒對於每日作息比較不清楚,特別是像心心或小帕這 樣的新生,他們並不瞭解每天應該做的事,所以在活動轉銜的時候,可以看得到 他們顯現出不安的表情。T2教師會在T1教師引導小熊班幼兒轉換活動的時候,

特別照顧心心與小帕,告訴他們現在要做什麼事了,降低他們心理的恐懼(思 1051007)。

T2教師說:「心心,過來換鞋子喔! 我們要去感統教室活動了!」(觀C21051003)

6. 教學-學習的方式:

蒙特梭利的教學方式,是依據幼兒的發展狀況,以一系列模組的方式實施個 人化的課程,提高幼兒的能力。小熊班教師會在蒙特梭利工作時間,引導幼兒操 作工作,特別是數學區的工作,會從具體到抽象,由淺到深的方式,讓幼兒了解 數與量的概念,進而可以做加減乘除的運算。小組的幼兒很少會主動碰數學區的

82

工作,因此小熊班教師由日常生活區開始引導。幼兒習慣操作並且喜歡操作工作,

從五指的抓握,一直到二指的操控自如,小熊班教師會以一系列的方式,引導小 組的幼兒,練習精細動作,以發展小肌肉(訪T11051007)。當心心沒辦法選擇 工作時,T1老師就會建議心心到日常區找喜歡的工作,像是釣魚(觀C21051024), 是很受小組幼兒喜愛的工作(訪T11051007)。

7. 概念發展:

以Piaget的兒童認知發展中,幼兒園的幼兒是在感官動作期(sensory-motor

period),及前操作期(preoperational period),他認為知識的本質是操作(operation),

而思想及推理是內化的操作能力,透過感官動作期的外在操作能力,或動作智慧 發展而來,因此操作是在整個認知發展中重要的媒介,幫助幼兒發展認知。布魯 姆(Bloom)等人在1960年將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類別,由簡單到複雜,具體到抽 象,從低到高列了六個層次,依序為知識(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

應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綜合(Synthesis)與評鑑(Evaluation)。蒙特梭利 的教學中,建立幼兒概念及發展認知,也是透過操作來達成,每個不同概念的形 成,都是由簡單到複雜,具體到抽象,螺旋式的學習及操作,循序建立的。小熊 班的教師依循蒙特梭利教學法,架構幼兒的認知概念,在為示範幼兒示範工作的 時候,建立幼兒的事實知識(Factual knowledge),然後透過幼兒反覆的練習,架 構幼兒的概念知識(Conceptual knowledge),進而理解知識,建立認知概念(訪 T11051007)。

T1教師對小帕單獨機會教育時,她先讓小帕看到自己的表情,覺察自己的 情緒,然後才提供情緒調節的策略,讓小帕試著去做,架構小帕情緒領域的認知 概念,讓他可以在意識及意願的狀況下,調整自己的情緒(思C11051018)。

83

T1教師說:「你剛剛丟玩具,所以好像是在生氣;但是現在在哭,好像是 在難過喔! 你現在的感覺是什麼?」

小帕抿著嘴沒有答話。

T1教師說:「小帕,你要不要去情緒區看看自己的表情,想一想,然後告 訴我你是什麼感覺呢?」

小帕愣了一下,走過去情緒區,坐著,好像在想事情。

過了一會兒,T1教師叫孩子們進教室睡午覺,小帕從情緒區的椅子站起來,

平靜地跟大家一起進教室。(觀C11051017)

8. 有效的回饋:

小熊班教師與幼兒單獨或小組互動時,一般不會有太多指令式的語言,因為 T1教師很尊重幼兒(訪T11051014),T2教師在意幼兒的感受(觀T21051021),

所以互動時,可以聽到教師用很多的例子,來引導幼兒思考自己或他人行為背後 的意思,也理解要改進的原因(觀C11051017)。

T1教師問小帕說:「小帕,你搶了承承的玩具嗎?」

小帕說:「我沒有,這是我的玩具。」

T1教師說:「為什麼這是你的玩具?」

小帕想了一下,很快就接著說。

小帕說:「因為我正在玩。」

T1教師說:「這是學校的玩具喔!」

小帕說:「不是,這是我的玩具。」

小帕說甚麼都不肯把玩具還給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