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發展的軌跡
1. 小帕
小帕一開始的情緒困擾是難過的情緒,當爸爸或媽媽要離開教室的時候,都 會大聲哭泣,特別是媽媽送小帕入園,要離開教室的時候,他會哭得很激動(觀
88
C11051003,觀C11051004,觀C11051005,觀C11051007)。
老師看小帕跟媽媽在教室外面待很久了,就靠近他們,想要把小帕帶進教室,
小帕一看到老師靠近,就開始大聲地哭起來。
老師牽起小帕的另外一隻手,跟他說:「媽媽要去辦事, 待會才能來接小帕 喔!」
小帕把老師的手甩開,抱著媽媽的腳大哭:「我要媽媽,我要媽媽!」
媽媽蹲下來跟他說:「媽媽真的要走了,掰掰!」
媽媽離開教室,小帕又開始大哭了(觀C11051005)。
大概二周左右,小帕逐漸調節難過的情緒,開始與小熊班其他的幼兒互動,
於是出現與其他幼兒搶工作、玩具的狀況,小帕不願意等待,也不願意輪流,因 此用丟東西、大哭、來表達拿不到想要的東西的生氣情緒(觀C11051017,觀 C11051019,觀C11051021)。
小帕走過去,把桌上的玩具拿起來,就表示說這是我的玩具。
承承說:「我們正在玩耶!」
小帕說:「這是我的玩具,你們不能玩。」
承承說:「誰說這是你的玩具,為什麼我們不能玩?」
小帕說:「這就是我的玩具,你們不能通通不能玩。」
承承跑過去告訴教師說:「小帕不給我們玩玩具。」
教師告訴小帕說:「這是大家的玩具喔!玩具要跟同學分享 。」
小帕開始生氣,抱著玩具大哭。(觀C11051021)
在第一階段的情緒課程中,小帕與同學經常因為玩具的問題產生衝突,但是
89
在情緒課程進行當中,很明顯地的可以看到,小帕在處理自己生氣情緒狀況的改 變,他從完全不知道自己在生氣,進步到知道自己生氣,然後告訴教師說我生氣 了,最後到自己主動地走到情緒區,找到可以調節自己情緒的工作,開始操作,
情緒恢復正常後,自己再平靜地走回教室;小帕使用了情緒課程中所教的調節策 略,及示範過的情緒調節工具,在第一階段的情緒課程後,就很明顯地看到他在 情緒能力上的進步。
小帕對自己生氣情緒的覺察
小帕很生氣地把玩具甩到承承的面前,開始哭。
教師說:「你現在是在生氣嗎? 還是在難過?」
小帕沒有說話。
教師說:「你剛剛丟玩具,所以好像是在生氣;但是現在在哭,好像是在難 過喔! 你現在的感覺是什麼?」
小帕抿著嘴沒有答話。
教師說:「小帕,你要不要去情緒區看看自己的表情,想一想,然後告訴我 你是什麼感覺呢?」
小帕愣了一下,走過去情緒區,坐著,好像在想事情。(觀C11051017)
小帕主動地調節生氣的情緒
小帕走過去跟教師說:「教師,小柏都不輪流。」
教師說:「小柏工作還沒做完啊! 待會才換你喔!」
小帕很生氣,跟教師說:「為什麼要等一下?」
教師說:「因為工作要輪流啊! 小柏做完了就換你了啊!」
小帕開始哭說:「為什麼我都不行?」然後就自己走出教室,邊念著:「我 生氣了」向著情緒區走過去。
90
小帕走到情緒區坐下來,邊生氣邊哭,但就是坐在那裏,沒有找工作做。
教室裡的承承跑去跟教師說:「小帕生氣了,所以到外面去坐了。」
幾個孩子聚在一起,看著外面坐在情緒區的小帕。
小帕原來在哭,大概2分鐘以後,哭泣停止了,他看著教室裡的人,沒有什 麼表情。
然後,他開始跟教室裡的同學揮揮手,那些原來在看他的同學也跟他揮揮手,
他開始笑了,好像覺得坐在情緒區與教室裡的同學打招呼,是一件很有趣的 事。
就這樣玩了2分鐘後,教師走出去,坐在小帕的對面,問小帕說:「現在感 覺怎麼樣?」
小帕說:「他們好好笑喔!」然後就呵呵地笑了起來。(觀C11051019)
2. 心心
心心是因為分離焦慮而有情緒,在第一階段的情緒課程的時候,心心每天早 上都會因為想媽媽,而在媽媽離開的時候大哭,特別是在前二週的時候,心心有 的時候會在午睡結束前,突然坐起來哭,但是在後二週的時候就沒有出現中午哭 泣的狀況,不過早上分離焦慮的情緒仍然每天出現。
小熊班教師在處理心心因分離焦慮導致的難過情緒,多採取分散注意力的情 緒調節策略,她曾讓心心照顧一個年齡較小的幼兒(觀C21051003),或是請心 心去收書包(觀C21051005,觀C21051012,觀C21051019),做工作(觀 C21051004),都可以讓心心暫時停止哭泣,但是一旦停下來,心心就會又想到 媽媽,然後開始哭,直到又找到心心可以分散注意力的東西或事情,哭泣才會再 度停止(觀C21051003,觀C21051004,觀C21051005,觀C21051012,觀
91
C21051019)。
心心無法區別她的分離焦慮是因為害怕或是難過所引起的。研究者曾經試著 幫她區別害怕及難過的感覺,但是對心心來說,就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她統稱 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就是難過。害怕是一個比較不容易發現的感覺,心心不喜歡媽 媽不在身邊的感覺,她會覺得難過,但是是不是因為害怕所造成的難過,心心其 實並不知道,也很難透過繪本讓心心了解這二種感覺的不同,可能入園的頭幾天 對幼兒園環境不熟悉,會感覺害怕,但是之後的分離焦慮所造成的情緒表現,應 該是單純難過所造成的(思C21051014)。
心心分離焦慮的情緒轉移
心心走進教室,教室裡傳來教師的聲音說:「心心要開始收書包囉!」但是心 心沒有動,從教室的窗戶看出來,好像想跟我說話。
我走進去問心心:「心心怎麼了?」
心心開始哭。
我問心心:「心心想媽媽?」
心心說:「我想媽媽,我想媽媽。」
我問心心:「上次我們說的故事裡,小蘋果想媽媽她怎麼做呢?」
心心想了一下。
我問心心:「你想想看嘛! 小蘋果上學也會想媽媽,他應該不是用哭的吧!」
心心說:「媽媽心。」
我說:「小蘋果做了媽媽心,對不對?」
心心點點頭。
我說:「心心在學校有沒有媽媽心?」心心搖搖頭。
我牽著心心到情緒區,問她說:「上次我們說想媽媽的時候可以怎麼做?」
92
心心愣了一下,沒有動作。
我牽著心心到情緒區工作的地方,跟他說:「我們有說可以做一個媽媽心喔!
記得是哪個工作嗎?」
心心不哭了,開始找工作,他說:「這個工作,可以做媽媽心。」
我說:「對耶! 心心好棒都記得。那你現在想媽媽,想要做一個媽媽心陪你 嗎?」心心點點頭,把椅子拉開,開始做工作。
心心很小心地將小圓貼紙貼在印有心型的學習單。
貼好了以後,心心很開心地拿給我看。我說:「這是心心的媽媽心嗎?」心 心點點頭。
我說:「那看到這顆心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
心心說:「想到媽媽。」
我說:「這顆心就像媽媽一樣,一直看著你,所以就不用哭了喔!」
心心點點頭。
我牽著心心把媽媽心貼在布告欄上,心心很開心,看著自己的媽媽心。
我問心心說:「那現在可以進教室了嗎?」
心心點點頭,跟著我進教室,開始收書包。(觀C21051018)
在觀察期間,心心使用過一些情緒調節策略來調節難過的情緒,雖然都是透 過成人引導,但是心心會接受引導,使用策略調整自己的情緒;這些情緒策略包 含在教室內使用教具及照顧他人分散注意力(觀C21051003、觀C21051007,)、 在情緒區說故事(觀C21051004、觀C21051012)、或是做媽媽心(觀C21051018),
也是可使用的策略。心心很喜歡媽媽心的貼工,這是一個情緒繪本的衍生性活動,
方素珍的《媽媽心•媽媽樹》,是一本幼兒很喜歡的情緒繪本,也是唯一一本幼 兒要求研究者分享二次的繪本(觀 C21051012),由於在書中就有製作媽媽心,
所以研究者也讓幼兒自己準備一個媽媽心,掛在布告欄上,讓想媽媽的時候,可
93
以有具體的東西可以看得到(觀 C21051018)。心心在聽完故事的時候,就說她 要去做一顆心,真的完成之後,她也經常會去布告欄上看她的媽媽心,是一個將 媽媽形象具體化的方式,對於紓解幼兒對媽媽的想念,是有一定的幫助(思 1051021)。
然而在第一階段課程結束之後,心心在每天早上與媽媽分開的時候,還是很 有情緒,哭得很傷心。由於情緒課程是由研究者所實施的,因此心心在媽媽離開 之後,並不會自己在教室中恢復情緒正常,而是轉移至研究者身上,希望研究者 可以陪她(思1051028)。心心經常是看著研究者靠近才開始哭的,然後當研究 者開始與心心互動之後,心心的情緒其實很快的可以穩定,並且持續一整天,我 們甚至在第一階段後發現,心心其實可以在媽媽轉身時,瞬間停止哭泣(觀 C21051024);因此我們決定進行第二階段的情緒課程。
第二階段中,我們增加心心與同儕的互動,並與媽媽溝通,請她與心心交流 幼兒園的朋友,並向心心表達喜歡她交新朋友,而且鼓勵她多跟朋友互動。根據 社會領域的指標,第一週的活動的教學目的,是讓心心學會交朋友的方式,第二 週活動的教學目的,則是讓媽媽跟心心談朋友,透過親子學習單,讓媽媽融入心 心的小團體中,也讓心心因為有媽媽在其中,更喜歡這個小團體,第三週活動的 教學目的,是讓心心了解她的好朋友,期待她可以早上就是一個笑臉,很開心地 跟好朋友一起玩。
在第二階段的第一週開始,小熊班教師幫心心安排了一位大組幼兒惠惠,每 天早上從心心媽媽手中牽過心心,陪她換鞋子、收書包,惠惠伸出手的時候,心 心是不想牽的,但是如果媽媽是把手直接交給惠惠,心心會看著媽媽,然後含著 淚說再見(觀C21051107)。從第二階段的第一天開始,心心早上就沒有哭了,
94
雖然還是沒有笑著入班,但是會乖乖地跟著姐姐換鞋子及收書包,不曾再出現情 緒崩潰的情形(思1051111)。
在第二階段的第一週活動結束時,心心找到了她的好朋友,是小組的小紫,
並不是每天帶她進班的惠惠,我們請心心的媽媽跟心心談小紫,還有每天一件與 小紫一起做的事。小熊班教師每天都把活動學習單夾在聯絡簿上,讓心心帶回家,
心心媽媽就照著學習單上的問題,與心心討論。心心雖然是小組的幼兒,但是透 過與媽媽討論,心心越講越多,媽媽會對心心說,好喜歡心心與小紫一起玩,有 的時候也會特別對心心說,好想跟她們一起玩,到後來不用媽媽引導,心心就會 一直說她與小紫之間發生的事(訪P21051118)。
第三週的星期一的早上,我們請心心媽媽來幼兒園跟小紫見面,然後請小紫 帶心心進教室,那是第一次我們看到心心笑著進教室(觀C21051121)。第三週 的活動,小熊班教師與小熊班的幼兒,一起討論同學們期待的情緒表達,討論過 後,請幼兒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們,討論如果難過或生氣的時候,要怎麼讓自己呈 現同學喜歡看到的樣子。
研究者加入心心與小紫的小組討論
我問小紫說:「你喜歡心心笑的時候,還是哭的時候?」
小紫說:「你喜歡心心笑。」
我問心心說:「你喜歡小紫笑的時候,還是哭的時候?」
心心說:「你喜歡小紫笑。」
小紫回頭對心心說:「可是你很喜歡哭耶。」
心心說:「我現在沒有哭啊!」
我問心心說:「那如果你難過想哭怎麼辦?」心心說:「我可以坐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