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資料收集
57
定課程目標,決定學習指標所設計的。情緒教學策略以情緒繪本、團體討論、情 緒工作為主要結構,所設計的情緒教育課程。
58
本研究的蒙特梭利幼兒園新生為安排特定時間個別入學,而非集體於幼兒園 開學日入學,因此研究對象不限新生及舊生,研究的觀察也不受時間限制。教師 的觀察記錄採事件取樣法,是在研究對象出現情緒行為的時候,依據情緒調節檢 核表的分類方式,以敘事描述法記錄下來;當幼兒情緒平靜下來後,教師引導幼 兒表達情緒調節策略的使用,也同時記錄在幼兒情緒調節策略行為事件取樣記錄 表中,做為參考。
研究中所使用的觀察表是由Pianta的師生互動理論所衍生出來的,研究者進 班後,以理論中的十個向度進行觀察,以了解教師與幼兒互動的狀況,紀錄當幼 兒出現情緒行為時,教師與幼兒互動的狀況,及引導幼兒情緒調節的方式,根據 師生互動各向度的定義,觀察教師及幼兒在班級內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及樣貌。
表3-4-1 影響幼兒發展的二因素師生互動模型
向度 定義 一般要素 領域特殊要素 正向的氣氛 感情的連結、關係、及
師生間正向的溝通
有回應的教學 有眼神溝通;進行 社會化的對話
鼓勵的支持 使用正向的溝通
負向的氣氛 教室中教師與學生互動 的負向程度
低反應 展現出負向情感或 是不尊重
教師敏感度 教師對學生的認知、社 會、情緒及心智發展需 求的反應
預期問題;提供幫 助
覺察情緒
尊重學生的 角度
師生互動及教室活動強 調學生的興趣及想法
注意學生的自主需 求
允許選擇;鼓勵學 生表達及移動
59
行為管理 教師使用有效的方式避 免及導正學生的不良行 為
展現低反應;監控 學生
設定清楚的、一致 的行為期望
生產力 教師時間管理能力以最 大化學生的學習機會
使用有效率的速度 提供清楚的作息;
充分備課 教學的學習
方式
教師利用有趣的活動、
教導、及材料幫助學生 投入學習
主動地參與、擴大 學生的投入
使用一系列的模 組;詳列學習目標
概念發展 教師教學活動的使用可 以促使學生進行較高階 層的思考技巧
分辨學生認知功能 的階層
認知的協助整合概 念、與真實世界連 結
回饋的品質 教師使用專注在增加學 生的學習及了解的回饋
鷹架;使用回饋迴 路
要求學生解釋思考 的過程
語言的模範 當與學生互動時,教師 使用語言誘導及語言協 助技巧
教師使用因情況而 異的反應方式
提出開放式的問 題;使用較深的語 彙
Hamre B., Hatfield, B, Pianta, R. & Jamil, F. (2014). Child Development, 85(3), 1257-1274.
二、 訪談
訪談可以瞭解受訪者的想法、行為背後的涵義、生活背景經驗、及情緒反應 的原因;本研究使用正式訪談的方式,對研究對象的教師及家長進行訪談。訪談 的時間訂在情緒教學計畫開始前、期中、及結束時,以了解教師及家長對幼兒情 緒改變狀況的評估。
60
三、 會議資料
本研究研究對象的個別化教學課程計畫開始之前,及結束之後,都會進行親 師會議,就個別幼兒的情緒調節能力狀況,及可行的個別化教學課程計畫進行討 論及檢討。同時,在情緒課程開始之後二個星期,研究者會與園長、帶班教師,
進行教學反思,以針對在蒙特梭利環境下,所設計的情緒教學課程及活動的成效,
也提供下一階段的情緒課程設計的調整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