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癌症病人之生活品質 癌症病人之生活品質 癌症病人之生活品質 癌症病人之生活品質

Dalam dokumen PDF 第一鄓 緒論 (Halaman 40-46)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癌症病人之生活品質 癌症病人之生活品質 癌症病人之生活品質 癌症病人之生活品質

生活品質的測量的興起,乃因為健康照護者意識到照顧措施對於個人的影響 除生理方面,亦應包括心理層面,以及對於整體生活包括社交方面的影響,尤其 是對於慢性疾病、失能、或對生命造成威脅卻沒有辦法完全治癒的疾病更顯重要 (Addington-Hall & Kalra, 2001),其中也包括癌症病人,尤其是在治癒疾病已是不 可能的狀態下,如何維持病人生活品質更顯重要(Bottomley,Vanvoorden, Flechtner, & Therasse, 2003),因此在癌症的治療目標中,如何維持一定的生活 品質就成為醫療照護非常重要的議題(Pinquart & Duberstein, 2004),因此,找 出可能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重要因素是很迫切的,本節將描述生活品質之概念,

常用之測量工具,以及癌症患者使用CAM與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

一 一 一

一、、、、生活品質概念生活品質概念生活品質概念生活品質概念

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 QOL)的提升,已成為21世紀醫療照護最重要的議 題之ㄧ,世界衛生組織(The WHOQOL Group,1998),對於生活品質的定義則包括 個人對在所生活的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感受程度,與個人的目標、期望、標準、關 心等方面的感受程度,包括一個人在生理健康、心理狀態、獨立程度、社會關係、

個人信念以及環境等六大方面的主觀感受,強調生活品質是個人在自己文化生活 及所處環境中主觀感受的重要性,是多層面的概念。

學者Fayers 與Machin(2000)提及生活品質之概念可以追溯到希臘的哲學家 Aristotle,他最早是從幸福(happiness)角度提出所謂的「生活品質」,認為快 樂是上帝恩賜給人類的,善的生活與快樂並存。

大部分的學者都認同生活品質概念應包括生理、心理及社會三大層面,學者

Ferrans 與 Power認為(1985)生活品質是指個人對於幸福的感受,包括個人對於

生活中自覺重要的各部份之滿意程度;Farguhar(1995)則認為應以全面性的定義 來看生活品質,必須包括個體對於生活的滿足以及個人感受到快樂與舒適,是與 個人認知及情緒有關聯,因此可以視為個人關心自己生活的主觀經驗;其他學者 (Goodinson & Singleton ,1989)則認為生活品質與快樂、舒適及生活狀態的滿足概 念有相關;其他學者(Meyer, Gage, & Hendricks, 2000)則指出生活品質是指有能力

41

從事來自於社會或精神上有意義的思想與行為,且可以從中獲得滿足,它是疾病 或外傷與醫療照護的成效,甚至是一種預測罹病率與死亡率有利的工具;而學者 陳(2001)則認為生活品質應該是個人對於外在環境的主觀經驗,在安全與安定的 生活環境中,有能力從事滿足自己生理、心理、精神與社會各方面需求的行為與 狀態,是個人主觀認知的層面和身心健康的角度來評估整體的生活情形。

除了一般性的生活品質概念之外,其他學者(Patrick &Erickson,1993)則進一 步闡述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強調因為疾病損傷、治療狀態、個人知覺、社會 機能與政策間交互的影響,進而改變個人的生活價值;學者姚(2002)則認為健康 相關的生活品質(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QOL)是因為疾病、意外或是治療導 致的個人健康功能改變,進而影響生理、心理、社會、疾病症狀、功能損失等相 關功能之改變;而針對癌症病人,學者們(Carolyn,Schwartz &Mirjam,2002)則認 為癌症相關的生活品質應包括五個層面:生物或生理層面(biological or

physiological);症狀層面(symptoms);功能層面(functioning);一般健康感受層面 (general health perceptions);以及整體性生活品質(overall quality of life)。

二二

二二、、、、生活品質之測量生活品質之測量生活品質之測量生活品質之測量

由以上文獻得知,「生活品質」是個相當複雜的概念,評量方式也趨多樣化,

針對一般性生活品質測量,常用的量表有Ferrans 和Powers(1985)的生活品質指 標(Quality of Life Index, QLI),Short-Form-36(SF-36)(盧、曾、蔡,2003)。其中

SF-36 共分成 8 個量表,共有 36 項問題,涵蓋有生理及心理健康層面,在生理

健康層面包括:身體功能、角色功能、身體疼痛及整體健康狀態;而心理健康層 面則有:活力狀態、社會功能、因情緒問題而使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受限,以及一 般心理健康狀態,可適用於一般疾病及一般人口族群之自覺健康評估。

由於癌症本身及相關治療會對個人及家庭帶來極大的衝擊,因此一般性的生 活品質量表仍不足以評估與癌症有關的症狀及治療所帶來的影響,過去數十年間,

許多學者專注於癌症病人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包括個人因為疾病或治療所影 響的生理功能、情緒及社會安寧狀態(Cella et al., 1993),因此學者們在健康相關 生活品質的概念下,陸續發展出針對癌症治療相關的生活品質,而目前常用以評 估癌症患者生活品質的問卷,包括歐洲癌症研究及治療組織的核心生活品質問卷 30題(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Cancer Quality of

42

Life Questionnaire Core-30, EORTC QLQ-C30) (Aaronson, Ahmedzai, &

Bergman,1993); Rotterdam症狀清單(the Rotterdam Symptom Checklist);癌症之 功能性生活指數(The Functional Living Index-Cancer) (Hjermstad, Fossa, Bjordal,

& Kaasa, 1995)以及華盛頓大學生活品質評分等級(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Scale)等,上述各量表均是具有信效度之測量工具(D’Antonio, Zimmerman, Cella, & Long, 1996)。此外,美國的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hronic Illness Therapy (FACIT)所 發 展 出 的 癌 症 治 療 功 能 性 評 估 量 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FACT)亦廣為研究者所使用。以下將介紹針對癌症 患者測量生活品質常用的EORTC QLQ-C30以及FACT-G。

(一) EORTC-QLQ- C30

EORTC-QLQ- C30 此問卷是1987年由歐洲癌症研究及治療組織(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Cancer (EORTC)提出,經由學者專家們針 對所有癌症病人所發展用以測量生活品質之工具,主要是評估癌症病人一般性的 生活品質問卷,量表共有30題的核心問卷,包括五大功能性題組以及癌症病人 常見症狀或問題,可以適用於重複測量;而針對不同癌症診斷的病人,可以在癌 症相關症狀再加入不同題目,此量表已被翻成多國語言,廣為各國使用於測量癌 症病人的生活品質(Fayers & Bottomley, 2002),包括香港大學所翻譯的中文版 (Aaronson et al., 1993)。問卷內容包括30項問題,其中29和30題有七個等級,

分數為1到7分,其他問題皆為四個等級,分數為1到4分(1代表完全沒有;

2代表有一點;3代表較多;4代表很多)。總量表最後區分成十五個領域,分 別有五個功能領域(身體、角色、認知、情緒和社會功能)、三個症狀領域(疲 倦、疼痛及噁心嘔吐)、一個總體健康狀況/生活品質領域、經濟困難領域,及 五個單一症狀領域。功能領域部份分數愈高,代表生活品質愈好; 在症狀領域,

若分數愈低,則代表病人的生活品質越好。所測量的分數等級經過標準化計算後,

分數換算成0至100分。台灣版的生活品質量表已經普遍使用在許多癌症病患的 研究中,並具有良好之信效度(Chie, Chang,Huang, & Kuo, 2003; Huang, Lien, Sung, Liu, & Chie,2007),在學者黃和林(2009)針對肝癌病患之研究中,所得之 各次量表內在一致性信度之Cronbach’s alpha值為0.70~0.90,支持該量表具有 良好之信度。

43

(二)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al Scale (FACT-G) 癌症治療 功能性評估:一般性量表

此量表是由Dr. Cella等人於1987年所發展,現已被廣泛用於測量成人癌症患 者之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包括第I、 II 和第III期臨床試驗,以及其他醫療評估研 究(Cella, 1997; Cella et al., 1993),此量表已經應用在數千位癌症病人以及不同癌 症診斷,研究結果皆支持量表的信效度(Cella, Yost, Lai, & Zagari, 2003),量表經 過不斷的修訂,而學者Cella 於1997年(1997)所修訂的第四版是目前最新版,更 適合於各種不同癌症,包括乳癌、肝癌、肺癌、直腸癌等病人生活品質之測量。

FACT分為一般性癌症治療一般性功能性評估(FACT-G)及特定性癌症次量 表,第四版的 FACT-G共有27題,包含身體、社會/家庭、情緒以及功能安適等 四個層面,採5分法計分,從0代表完全沒有到4代表非常多。FACT-G涵蓋了四個 次量表,分別為:生理健康狀況(例如我因病要被迫臥床休息,共有7題);功能 健全狀況(例如我能夠工作(包含在家的工作) 共有7題);社會/家庭健全狀況(例 如我從我家人獲得情感上的支持,共有7題);情緒穩定狀況(例如我擔心死亡,

共有6題);負向題必須反向計分,加總所有生活品質的題項,當分數越高表示其 對生活品質越滿意。特定性癌症次量表乃針對特殊部位的癌症所產生的問題或是 症狀而擬定。許多研究支持此問卷的效度,該量表也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包括中 文版 (Victorson, Barocas, Song, & Cella, 2008) ,該量表與Functonal Living Index-Cancer 二者的相關係數達0.79。

學者們(Poon et al., 2001)以FACT-G評估66位肝癌病人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後 的縱貫性研究,結果發現病人於手術後三個月的生活品質比手術前較佳。而國內 學者賴、林和葉(2007)等人在門診進行110位肝癌患者之研究,以FACT-G評估病 人生活品質與不確定感之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生活品質與不確定感之間有顯著負 相關存在(p<.05);學者們(Overcash, Extermann, Parr, Perry, & Balducci, 2001)使用 FACT-G比較630位不同疾病期別癌症病人之生活品質,研究結果顯示FACT-G能 顯著的區分不同癌症期別病人生活品質之差異(p<.05),支持量表具有良好之區辨 效度。此外,FACT-G與其他量表相比較亦有很好的信度,學者Victorson等人(2008) 以文獻回顧方式,綜合分析使用FACT作為研工具的文章,在78篇文章中有報告 量表的內在一致性,得到的結果FACT-G平均內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 reliability coefficients)為0.88,次量表的信度Cronbach’s alpha係數則介於.71-.83),

44

綜合文獻所得到的結論為:FACT-G及其次量表在不同的研究中呈現可被接受的 信度,而且並沒有因為量表本身或因人口學特質的不同而出現持續性的變異。

由以上文獻可以支持FACT-G具有良好之內在一致性信度以及區分出不同期 別生活品質之差異性之區辨效度,不會因不同診斷、疾病期別或文化差異而影響,

本研究所選取之對象,包含任一期別及不同診斷的癌症病人,因此本研究將使用 此量表作為測量生活品質之工具。

三三

三三、、、、影響影響影響影響癌症癌症癌症癌症病人病人病人病人生活品質因生活品質因生活品質因生活品質因素素素素

許多文獻( Peterman, Fitchett, & Brady, 2002)指出,宗教信仰及靈性療法 與生活品質有顯著相關,有虔誠宗教信仰者,生活品質高於沒有宗教信仰者 (p<.05),此外,文化上的差異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學者們(Lim & Yi, 2009) 在婦 癌存活者的研究,比較韓裔美國人及韓國病人,研究結果指出韓裔美國人因為面 臨移民壓力,會尋求更多的宗教信仰,研究結果也顯示個人的宗教信仰與憂鬱有 顯著負相關(r=-.352, p<.05),個人宗教信仰與焦慮也有顯著負相關(r=-.367, p<.01),

而靈性療法與生活品質(SF-36 QOL)則有顯著正相關 (r=.332, p<.05),代表個人宗 教信仰及其靈性會影響生活品質,而此結果並未出現在韓國的病人,代表文化差 異對生活品質也具有其影響力。

學者們(Heidrich, Egan, Hengudomsub, & Randolph, 2006) 比較老年女性乳癌 存活者和沒有癌症者之生理症狀困擾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研究結果為:與乳癌 相關症狀困擾與角色功能及心理層面的生活品質有顯著負相關(p<.05),當個案有 更多的生理症狀困擾時,其生活品質顯著的下降;學者Sun等人(2008)探討症狀 困擾與生活品質之關係,也得到相近的結果,該研究結果顯示有更多症狀困擾者,

生活品質明顯的較低,而且會隨著疾病進展的惡化而更嚴重下降。

文獻也指出,個人情緒也會影響本身的生活品質,學者(Rabin, Heldt, Hirakata,

& Fleck, 2008)探討乳癌病人憂鬱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研究顯示較低的生活品質 與個案出現憂鬱症狀之間有顯著相關。此外,個人對癌症的感受也會影響其生活 品質,學者Foley等人(2006)以質性研究比較不同癌症、種族、性別及年齡與生活 品質之相關,結果顯示若將癌症視為生命中每個人都可能發生的事,或將癌症視 為一種對自己的警訊者,較易坦然接受疾病及治療,所以個人並不認為癌症對自 身生活會造成重大影響者,其生活品質較高。

Dalam dokumen PDF 第一鄓 緒論 (Halaman 40-46)

Garis besar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