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癌症 癌症 癌症 癌症病人 病人 病人 病人基本特質與 基本特質與 基本特質與 基本特質與疾病特性 疾病特性 疾病特性 疾病特性相關 相關 相關 相關

Dalam dokumen PDF 第一鄓 緒論 (Halaman 156-175)

第三節 第三節 癌症 癌症 癌症 癌症病人 病人 病人 病人基本特質與 基本特質與 基本特質與 基本特質與疾病特性 疾病特性 疾病特性 疾病特性相關 相關 相關 相關

本節將針對癌症病人之人口學特質以及疾病特性兩部份進行討論:

一 一 一

一、、、、癌症病人之人口學癌症病人之人口學癌症病人之人口學癌症病人之人口學特質特質特質特質

本研究中共有200位曾經被診斷為癌症且於過去一年曾經/或正在使用一種 以上CAM療法的病人,由研究結果得知,受訪病人以女性居多,共有113人(56.5%),

男性87人(43.5%),女性多於男性,此結果與學者陳(2006)研究結果相同;研究對 象其中以乳癌佔較高比例,有69人(34.5%),與Chang與 Li (2004)結果相近,其 次為大腸直腸癌共36人(18%),肝癌患者23人(11.5%),胃癌12人(6%)與衛生署( 行 政院衛生署,2010 )公告國人十大常見癌症相符合;雖然與林(1998)研究的個案 屬性不同,但該研究設定為放射線治療,且選定診斷為頭頸部癌症病人,在疾病 發生率而言,該診斷傾向於男性,所以二者無法比較;研究對象年齡介於24至84 歲,平均53.97歲(SD=12.02),年齡層分佈以中年期(40-65歲)的 134人(67%)為多 數,與林(1998)平均年齡51歲 (SD=13)相近,與張(2000)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51.9 歲(SD=15.76),及陳(2006)研究結果41-60歲個案居多相符合;本研究病人教育程 度以高中學業者居多(61人,30.5%),雖然與陳(2006)不相同,該研究的對象是以 國小居多,可能受限於取樣的地區,而有所不同;與楊(2006)的研究對象教育程 度以大專以上居多,雖然看似不盡相同,但是因為本研究細分成五專、大學、碩 士、博士,所以在教育程度上,有些微不同,以楊(2006)為例,若以三分法,高 中以下,高中及高中以上,其研究160 位化療病人,教育程度則為高中以下72 人(45%)、高中畢業者有37人(23.1%)以及高中以上學歷有51人(31.9%),本研究若 採三分法,則病人教育程度高中以下為75人(37.5%)、高中畢業者61人(30.5%)以 及高中以上64人(32%),與楊(2006)結果相近。在宗教信仰方面,約75%以上有信 仰,以佛教居多(85人,42.5%),與國內研究結果(陳,2006;楊,2006;Chang &

Li, 2004)相近似,張(200 0)的研究,居家癌症病人其信仰以佛教及民間信仰佔主 要比例;陳(2006)的研究對象,佛教加上道教佔84.3%;楊研究 (2006)則以信仰 佛教最多(54.1%),道教次之(19.11%)。在工作方面,本研究多數病人仍有工作(110 人,55.5%),與Chang與 Li(2004)研究不同,但是也可能是因為選樣的關係,以 及本研究中職業項目有一欄設為自由業,在本研究中有44人(22%),自由業包括

157

地攤、小販等,職業分級不同,因而結果亦不盡相同;本研究多數病人已婚(135 人,67.5%),在家庭收入方面多數為小康家庭,每月收入3-5萬新台幣者有63人 (31.5%),與Chang與 Li(2004)之研究,多數病人已婚家庭收入約在五萬左右相雷 同。

二二

二二、、、、疾病特性疾病特性疾病特性疾病特性

在疾病特性方面,比較特別的是本研究在乳癌及肺癌病人並未出現所謂0期 的期別,可能原因是0期的病人,以手術局部切除腫瘤即可,而且5年存活率高達 90%以上,在疾病認定上手術後即可痊癒,第一階段訪談對象中即出現病人表示:

「因為我是

0

期的個案,基本上我覺得就像把多餘的東西切掉而已,我不會再認 為我是癌症病患,那我會練氣功,只是朋友好心介紹,很積極很積極,反正也不 用花錢,就當健身

………

」,

因為本研究設定必須在過去一年內曾使用或正在使 用任何一種型式的CAM加上個案對於自己的認定,認為自己已經不再是癌症患 者,所以出現研究對象沒有屬於0期個案。

在因為癌症接受西醫治療方面,不同治療方式組合中,以單純接受手術者居 多68(34%),其次為接受手術後合併化學療法,共有65人(32.5%),與學者(楊,2006) 研究結果雖不同但近似,該研究有160位癌症病人,以手術合併化學療法者 (56.88%)居多,但是也可能是因為該研究場所設定為化學療法門診,而本研究在 社區中取樣,所以不盡完全相同;在疾病嚴重度癌症分期中,本研究雖然以第二 期病患居多(72, 36%),但是,在癌症各期別皆有病人參與,所以,本研究對象選 樣,依據研究設計研究目的應是具有代表性。

158

第 第 第

第四 四 四 四節 節 節 節 癌症 癌症病人 癌症 癌症 病人 病人 病人使用 使用 使用 使用CAM現況 現況 現況 現況、 、 、 、對 對 對 對CAM所抱持信念 所抱持信念 所抱持信念 所抱持信念、 、 、疾病感受 、 疾病感受 疾病感受、 疾病感受 、 、 、 憂鬱與生活品質現況分析

憂鬱與生活品質現況分析 憂鬱與生活品質現況分析 憂鬱與生活品質現況分析

本節將針對癌症病人使用CAM現況、人口學特質疾病特性對於使用CAM及 之影響加以討論。

一 一 一

一、、、、 癌症癌症病人癌症癌症病人病人使用病人使用使用CAM現況使用 現況現況 現況

在亞洲國家,約有45%的日本癌症病人使用CAM(Hyodo et al., 2005),在 台灣地區則介於侯等人(2006)針對外科病房癌症病人的42.7%,以及學者陳

(2006) 針對338 位接受放射治療之癌症病人的46.1%患者會使用CAM,大腸

直腸癌患者約有 80.5%使用民俗療法(林等,1996),以及辛等人(1996)針對癌末 病人進行的調查,結果發現有81.9% 的患者使用至少一種以上的CAM。國外 的文獻(Balneaves et al., 2006; Henderson & Donatelle, 2004)指出,估計約有7% to

79.9% 不同癌症患者曾經或正在使用CAM;學者Salmenpera等人(2001)針對

190位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約有54.9%的研究參與者表示曾經或是正在使用 CAM;在澳洲學者所完成的研究(Markovic et al., 2006),結果指出婦癌病人約有 三分之ㄧ的患者使用CAM,整體而言,在澳州癌症病人使用CAM的盛行率介 於22-52%之間(Begbie et al., 1996; Miller et al., 1998),此種高的CAM使用盛行 率,顯示癌症病人使用CAM是一常見現象,也突顯此研究對此族群此議題知 識累積及實務幫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值得一提的事,本研究所設定之目的並 非著重在盛行率調查,所以在選樣對象必須是使用過或正在使用CAM癌症患 者,所以在盛行率此結果上無法與其他文獻做進一步比較。

本研究癌症病人在過去的一年內,使用CAM的種類由一種到11種,平均 2.78(SD=1.70) (Table 4-9),其中以使用2種方法的個案居多(55人,27.5%),其次 為使用3種方法者,共53人(26.5%),使用1種方法者則有45人(22.5%),使用4種方 法者則有27人,佔全體樣本13.5%,此結果與學者辛等人(1996)研究癌症末期約 有58.4%病人使用兩種以上療法相類似,與林(1998)針對頭頸部癌症接受放射線 治療之研究,該研究指出約55%以上病人使用2種以上的療法,約90%左右的病 人使用1-3種不同療法結果很相近,也與學者(Chang & Li,2004)針對137位居家癌 症病人之研究,該研究結果約61.31%癌症病人合併CAM於正統醫療中,平均使

159

用種類為2.54種相近,也與國外學者(Kozachik et al., 2006; Patterson, et al., 2002) 的研究,約70.2%-83%的病人使用一種以上的不同療法相近,以及Wyatt等人(2010) 的研究,在222 位乳癌病人中,約有56.8%病人使用1種以上的CAM結果相近。

在使用的CAM療法方面,研究結果(Table 4-10)顯示,以飲食療法居第一位,

共有89人(44.5%)曾經使用此類療法,其次為草藥/草本植物共67人(33.5%),此 結果與美國(Patterson, et al., 2002)研究,在使用CAM者當中,約有64.6%的病人 會使用飲食補充品相同。雖與辛等人(1996)的研究,該研究結果病人最常使用

(51.4%)的療法是中醫師所開立的中藥、草藥或祕方;以及學者們(林,1998;侯,

2006;陳,2006)的研究,癌症病人以使用中藥/草藥/祕方居多,結果有所差 異,也與非洲學者(Ezeome& Anarado, 2007)所完成之研究,病人最常用的方式為 草藥 (51.9%)有所不同,探討造成其中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本研究將合格中 醫師所開立的藥方及所提供的診治,不計入所謂的CAM療法所致。

不同CAM分類療法的使用會有所差異,在本研究中將所選定的21種療法依 據NCCAM(2010)的五大分類,則病人使用CAM的種類,以自然產品療法為首,

身心調和法第二,其他三種類別的CAM療法使用頻率則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 多數病人認為自身癌症導因為飲食所導致有關,尤其是乳癌病人,超過一半以上 的研究對象將乳癌發生原因歸咎於飲食造成,所以,在接受西醫治療後,首要的 選擇即是改變飲食習慣,也傾向於使用較經濟、方便的方式,與學者楊(2006)研 究,病人所使用的種類以「生物基礎療法」「身心調和法」分居第一、二位相符 合。此結果與Wyatt等人(2010)的研究結果相同,該研究論述乳癌病人傾向使用這 兩大類別的療法,很可能是這些女性對於這兩種類別的療法的觀點,包括維他命 以及冥想等,與健康照護提供者的用以治療症狀或減輕壓力建議較符合,此論點 也與非洲學者(Ezeome & Anarado, 2007)所完成之研究結果雷同,該研究結果陳述 非洲癌症病人最常用的方式為草藥 (51.9%),其次為屬於信仰之靈性治療(49.4%) 相近。本研究的結果亦與伊朗的研究(Montazeri et al., 2007)相近,該研究指出病 人常用的CAM是祈禱及靈性療法,但是,也可能考慮到文化差異,伊朗是回教 國家,宗教對人民而言是生活的一部份,如果在罹癌前即已經是虔誠教徒,在計 算頻率時也許有所誤差,所以,在探討各項研究結果並進行比較分析時,個案在 罹患某一疾病之前已使用的CAM總類及頻率應加以收集相關資料,此外,本研 究病人在自然產品療法中,主要是使用補品或飲食補充品,更突顯飲食在在中國

160

文化中所占重要比重,因此,在探討相關議題時,文化的差異應加以考量。

在資訊來源方面,本研究以親友提供訊息最高,在五大最常使用療法中,分 別佔重要比例,飲食方面有79.8%訊息來源是親友,在草本植物/草藥、祈禱/念 經維他命方面高達89.6%、98.2%及80%,僅在第4項的加入支持團體(60%),主要 資訊來源是病友介紹,而在使用頻率最高的前10項中,僅有第7項的按摩療法,

消息來源約31%來自於醫護人員,此結果與多位學者(陳,2006;楊2006)研究有 關CAM主要訊息來自於家屬與親戚的介紹相符合,也與學者(Chang & Li, 2004) 所提及的,癌症病人使用CAM以「環境中人際互動」的影響較多,可以顯示社 會支持對於病人是否會使用CAM佔很重要的影響,現今已將癌症歸入「慢性病」, 如同其他不可逆的慢性疾病,主要照顧者在疾病照顧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

在未來相關照護中,如何將主要照顧者以及社會支持力量納入共同照護體系,也 是醫療照護專業可以考量之重點。

在使用時機方面,多數癌症病人是與傳統西醫治療併用,比較特別的是草本 植物/草藥使用時機,此類療法使用者67人中,有19人(28%)是當癌症惡化時使用,

而有12人(17.9%)是在接受所謂的西醫治療前,使用這些方法,較讓人憂心的是 多數病人對於在接受西醫治療前所使用的草藥,並不知其真確效果,純粹是聽從 家人或朋友的建議,有些病人因此讓癌症更快速惡化,如一位乳癌病人,自我檢 查時觸摸到小硬塊,聽從母親建議,局部敷用及食用不知名草藥,後來因腫瘤潰 爛入院時,已有遠處轉移現象,終因疾病進展快速,失去大好治療機會,對於同 樣情境的病人應更深入了解其想法及做治療時的抉擇;本研究的對象,雖然有出 現西醫治療前企圖以草藥治癌症,但是,隨後仍接受西醫治療,並未能找到具有 代表性的案例,如何發現這些病人,並了解其需要,並提供相關建議,也許也是 以後值得努力研究之方向。

有關CAM使用頻率,不同的方法其使用頻率不盡相同,在自然產品療法包 括飲食療法、草本植物及服用維他命等,病人每週或每天使用佔多數,與學者 Balneaves等人( 2006)研究,大部分病人所使用的CAM是在日常情況使用相同,

此外,乳癌病人傾向於使用較不耗費體力也不需要花太多錢的療法,也與本研究 第一階段質性研究相符合,病人傾向於使用較經濟方便的療法。

癌症病人因為使用CAM所產生的相關費用,因不同療法而有所差異,五大 類療法中以使用自然產品療法所產生額外的花費最高,41.6%使用者每月額外的

Dalam dokumen PDF 第一鄓 緒論 (Halaman 156-175)

Garis besar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