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癌症 癌症病人 癌症 癌症 病人 病人生活品質 病人 生活品質 生活品質 生活品質

Dalam dokumen PDF 第一鄓 緒論 (Halaman 118-1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第六節 癌症 癌症病人 癌症 癌症 病人 病人生活品質 病人 生活品質 生活品質 生活品質

118

用西醫治療癌症時之疾病感受,但是僅有個人可控制構面成對樣本的檢定t(199)

-12.61,達顯著性差異( p=.000);治療可控制構面成對樣本的檢定t(199)為-5.33,達

顯著性差異(p=.000);對疾病關切構面成對樣本的檢定t(199)為-4.11,達顯著性差 異(p=.000);情緒詮釋構面成對樣本的檢定t(199)為-32.24,達顯著性差異(p=.000) 以及疾病感受總分成對樣本的檢定t(199)為-20.66,達顯著性差異(p=.000)。

Table 4-20

The Paired Samples t-test of BIPQ Scores of Cancer Patients (n

200)

Variable Mean SD t df p

With CAMconsequences - IPQ1 -0.06 0.44 -1.91 199 .058 With CAMtimeline - IPQ2 -0.06 0.40 -1.93 199 .055 With CAM personal control - IPQ3 -0.92 1.03 -12.61*** 199 .000 With CAM treatment control - IPQ4 -0.20 0.53 -5.33*** 199 .000 With CAM identity - IPQ5 -0.07 0.54 -1.85 199 .066 With CAM Illness concern -IPQ6 -0.14 0.48 -4.11*** 199 .000 With CAM coherence - IPQ7 -0.03 0.41 -.87 199 .385 With CAM emotional representation - IPQ8 -1.62 0.67 -34.24*** 199 .000 With CAM total IPQ1-8 -3.09 2.11 -20.66*** 199 .000 Note:BIPQ=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Scores;* p<.05, ** p<.01 (2-tailed). *** p<.000

疾病感受第9項,調查個人自認為罹病原因 (the causal item),請個人依照表 列18項可能原因,寫下自認為導致癌症三個最主要原因,經過統計分析後,本研 究對象對於自覺罹癌原因,第一至第十位依序為:「因為食物或飲食習慣」、「壓 力或煩惱」、「由於個人自己的行為所造成」、「遺傳因素」、「工作過勞」、

「環境汙染」、「純粹個人運氣,可能是我倒楣」、「飲酒」、「抽煙」以及「由 於我情緒不好,比如說我常感覺沮喪、寂寞、焦慮或空虛」。

119

狀況(GP1-7)、社會/家庭健全狀況(GS1-7)、情緒穩定狀況(GE1-6)以及功能健全 狀況(GF1-7)。量表為0-4分Likert Scale,請個案依過去7天自覺狀況填入對應的分 數內,GP1-7,以及GE1,3,4,5,6,為反向題,必須反向計分,以4減對應分數即為 得到的分數,最後加總可以分別測出4個不同面向的生活品質,4個不同面向加總 即為生活品質之得分,分數愈高代表生活品質愈佳。本研究癌症病人生活品質得 分情況如下(Table 4-21),每一題項得分在「有些」以上為多數。

將各次量分數加總後得到結果(Table 4-22):整體生活品質平均值62.25 (SD=21.21, range =7- 105);各次量表其中生理健康狀況平均值16.69(SD=7, range=0-28);社會/家庭健全狀況,平均值為15.9(SD=6.13, range=1-28);情緒穩 定狀況,平均得分為14.86(SD=5.45, range=1-24);功能健全狀況,平均得分為 14.80(SD=6.86, range=0-28)。以生理健康狀況最高(Mean=16.69),其次為社會/

家庭健全狀況(Mean=15.9),第三位為情緒穩定狀況(Mean=14.86),而功能健全狀 況得分最低(Mean=14.80)。

FACT-G量表計分為0-4,以2為切點,則在27題中有3題低於中位數,包括「GS7

我對我的性生活感到滿意」平均值為1.68(SD=1.15);「GF4我已接受我的疾病」

平均值1.91(SD=1.38)以及「GF5我睡得很好」平均值1.96(SD=1.07)

120

Table 4-21

The Descriptive Analyze of FACT-G (n200)

變項 0一點

也不 n(%)

1有一點 n(%)

2有些 n(%)

3相當 n(%)

4非常多 n(%)

GP1我精神不好 15(7.5) 23(11.5) 71(35.5) 57(28.5) 34(17)

GP2我有反胃噁心的情況 11(5.5) 13(6.5) 63(31.5) 43(21.5) 70(35)

GP3因為我的身體狀況,我有困 難達到家人的需求

11(5.5) 35(17.5) 64(32) 53(26.5) 37(18.5)

GP4我有疼痛 13(6.5) 28(14) 54(27) 58(29) 47(23.5)

GP5我對治療的副作用感到困 擾

22(11) 28(14) 64(32) 49(24.5) 37(18.5)

GP6我覺得身體不適 19(9.5) 31(15.5) 55(27.5) 64(32) 31(15.5)

GP7我因病被迫要休息 22(11) 34(17) 59(29.5) 50(25) 35(17.5)

GS1我覺得與我的朋友親近 14(7) 41(20.5) 78(39) 50(25) 17(8.5)

GS2我從我家人獲得情感上的 支持

2(1) 25(12.5) 70(35) 63(31.5) 40(20)

GS3我從我朋友獲得支持 12(6) 33(16.5) 70(35) 51(25.5) 34(17)

GS4我家人已接受我的疾病 28(14) 27(13.5) 54(27) 47(23.5) 44(22)

GS5我滿意家人之間對我疾病 溝通的方式

7(3.5) 24(12) 73(36.5) 53(26.5) 43(21.5)

GS6我覺得與我的伴侶(或我主 要支持者)親近

11(5.5) 23(11.5) 67(33.5) 54(27) 45(22.5)

GS7我對我的性生活感到滿意 43(21.5) 33(16.5) 81(40.5) 31(15.5) 12(6)

GE1我感到悲傷 16(8) 31(15.5) 63(31.5) 48(24) 42(21)

GE2我滿意自己處理疾病的方 式

11(5.5) 33(16.5) 45(22.5) 73(36.5) 38(19)

GE3我逐漸失去對抗我的疾病 的希望

3(1.5) 16(8) 31(15.5) 55(27.5) 95(47.5)

GE4我覺得緊張 10(5) 30(15) 64(32) 54(27) 42(21)

GE5我擔心死亡 23(11.5) 26(13) 50(25) 59(29.5) 42(21)

GE6我擔心我的狀況會惡化 27(13.5) 29(14.5) 64(32) 50(25) 30(15)

GF1我能夠工作(包括在家的工 作)

11(5.5) 34(17) 76(38) 52(26) 27(13.5)

GF2我滿意我的工作(包括在家 的工作)

18(9) 31(15.5) 77(38.5) 52(26) 22(11)

GF3我能夠享受生活 12(6) 42(21) 60(30) 56(28) 30(15)

GF4我已接受我的疾病 47(23.5) 31(15.5) 43(21.5) 51(25.5) 28(14)

GF5我睡得很好 14(7) 58(29) 68(34) 42(21) 18(9)

GF6我依然享受我以前常做的 有趣的事

12(6) 46(23) 68(34) 42(21) 32 (16)

GF7我滿足我現在的生活品質 23(11.5) 43(21.5) 56(28) 46(23) 32 (16)

121

Table 4-22

The Scores of FACT-G (n

200)

Variable 範圍 平均值 標準差 排序

生理健康狀況次量表分數 0-28 16.69 7.00

GP1我精神不好 0-4 2.36 1.12 3 GP2我有反胃噁心的情況 0-4 2.74 1.17 1 GP3因為我的身體狀況,我有困難達到家人的需求 0-4 2.35 1.13 4 GP4我有疼痛 0-4 2.49 1.18 2 GP5我對治療的副作用感到困擾 0-4 2.26 1.23 6 GP6我覺得身體不適 0-4 2.29 1.18 5 GP7我因病被迫要休息 0-4 2.21 1.23 7 社會/家庭健全狀況次量表分數 1-28 15.90 6.13

GS1我覺得與我的朋友親近 0-4 2.08 1.04 6 GS2我從我家人獲得情感上的支持 0-4 2.57 .98 1 GS3我從我朋友獲得支持 0-4 2.31 1.12 4 GS4我家人已接受我的疾病 0-4 2.26 1.32 5 GS5我滿意家人之間對我疾病溝通的方式 0-4 2.51 1.07 2 GS6我覺得與我的伴侶(或我主要支持者)親近 0-4 2.50 1.13 3 GS7我對我的性生活感到滿意 0-4 1.68 1.15 7 情緒穩定狀況次量表分數 1-24 14.86 5.45

GE1我感到悲傷 0-4 2.35 1.20 5 GE2我滿意自己處理疾病的方式 0-4 2.47 1.14 2 GE3我逐漸失去對抗我的疾病的希望 0-4 3.12 1.04 1 GE4我覺得緊張 0-4 2.44 1.13 3 GE5我擔心死亡 0-4 2.36 1.27 4 GE6我擔心我的狀況會惡化 0-4 2.14 1.24 6 功能健全狀況次量表分數 0-28 14.80 6.86

GF1我能夠工作(包括在家的工作) 0-4 2.25 1.07 1 GF2我滿意我的工作(包括在家的工作) 0-4 2.15 1.10 4 GF3我能夠享受生活 0-4 2.25 1.13 2 GF4我已接受我的疾病 0-4 1.91 1.38 7 GF5我睡得很好 0-4 1.96 1.07 6 GF6我依然享受我以前常做的有趣的事 0-4 2.18 1.147 3 GF7我滿足我現在的生活品質 0-4 2.11 1.24 5 生活品質總分 7-105 62.25 21.21

122

第七節 第七節 第七節

第七節 癌症 癌症 癌症 癌症病人之 病人之 病人之 病人之人口學特質 人口學特質 人口學特質 人口學特質、 、 、疾病特性 、 疾病特性 疾病特性、 疾病特性 、 、 、 使用

使用 使用

使用 CAM 與 與各變項 與 與 各變項 各變項之 各變項 之 之 之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

分別針對癌症病人人口學特質、疾病特性,與使用CAM種類及CAMBI信 念總量表及三個次量表相關性,分別依照資料的特性,採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One way ANOVA) 及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或Spearman correlation 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下:

一、癌症病人癌症病人癌症病人癌症病人人口學特質與人口學特質與人口學特質與人口學特質與CAM使用使用使用使用

將本研究癌症病人使用的CAM依照NCCAM分類,分成自然產品療法、能 量療法、操作與身體基礎療法、身心調合法及另類醫療體系,分析人口學特質與 CAM使用相關性,結果如下(Table 4-23):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在自然產品療法、能量療法以及身心調合法,皆有顯 著差異(p<.05);男性及女性在自然產品療法使用平均數分別為1.161及0.885

(t(198)=2.395, p=.018);在能量療法使用上,男性平均數為0.529,女性為0.310,

(t(198)=2.534 p=.012),在此二類療法上,男性使用的量顯著的高於女性;但在身

心調合法使用數量女性平均數為1.124,男性為0.563,女性的使用量則顯著高於 男性(t(198)=4.197, p=.000)。

將宗教信仰分成有或無,結果顯示有宗教信仰者,在CAM使用總量以及能 量療法的使用明顯的高於無宗教信仰者(p<.05),二者在CAM使用總量平均數分 別為2.926及2.240(t(64)=2.723, p=.008);能量療法使用方面,有無宗教信仰二者 在平均數分別為0.434及0.200 (t(42)=2.488, p=.017),有宗教信仰者顯著的高於無 宗教信仰者。

檢視是否有工作對於CAM使用是否有差異,結果病人是否有工作者,在 CAM使用總量以及能量療法使用上有顯著的差異(p<.05),有工作者在CAM使 用總量平均數為3.155,無工作者為2.456 (t(198)=2.455, p=.015);在能量療法使用 方面,二者平均數分別為0.500及0.289 (t(195)=2.49, p=.013),有工作者CAM使 用的總量以及能量療法使用顯著的高於無工作者。

因為資料非常態分布,以Spearman correlation法檢定個人年齡、教育年數與

123

CAM使用數量之及各類療法相關性,分析結果,年齡在總量及各類的療法相關 上,僅與自然產品療法使用有顯著負相關(r= -.143 ,p=.043),年齡愈輕者,傾 向使用更多的自然產品療法,年齡與CAM總量及其他類的療法使用相關係數介 於-.035至-.134之間,彼此間並無顯著性相關(p>.05);而教育年數與使用CAM的 總量及各類的療法的使用相關係數介於-.089至.123之間,彼此間並無顯著性相關

p>.05)。

若將教育程度分成高中以上及以下兩組,以獨立樣本t檢定的結果,較高教 育程度組在CAM使用總量與身心調合療法顯著高於較低教育程度組(p<.05);

二者在CAM使用總量平均數分別為3.088及2.427 (t(198)=2.545, p=.012);在能量療 法使用方面,二者平均數分別為1.000及0.680 (t(198)=2.271, p=.024),較高教育程 度組顯著高於較低教育程度組。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 way ANOVA)檢視婚姻狀態及家庭收入對於CAM 使用的影響,分析結果,CAM使用總量(F=5.493, p=.005)、能量療法(F=4.201, p=.016)及另類醫療體系療法(F=3.26, p=.040),不同型式婚姻狀況之間有顯著 不同(p<.05);進一步以Scheffe事後檢定, 已婚者在CAM使用總量顯著高於其 他形式的共同生活形態者,二者平均差為.977 (標準誤為0.364, p=.029);已婚者 顯著高於單身者,二者平均差為1.562 (標準誤為0.499, p=.008);已婚者在能量療 法使用上,顯著高於單身者,二者平均差為0.409 (標準誤為0.149, p=.025);已 婚者在另類醫療體系療法,顯著高於其他形式的共同生活形態者,二者平均差 為.715 (標準誤為0.028, p=.044)。

家庭收入不同在CAM使用總量(F=3.581, p=.030)以及自然產品療法使用也 有顯著的不同(F=4.706, p=.010);每月家庭收入超過100,000元組,其使用CAM 總量明顯高於收入低於30,000元者,二者平均差為1.263 (標準誤為0.483, p=.034); 每月收入超過100,000元組在自然產品療法使用也明顯高於收入低於30,000元者,

二者平均差為0.581 (標準誤為0.193, p=.012);但在其他療法上F值 介於0.126至 2.653之間,不同家庭收入之間,在能量療法、操作與身體基礎療法、身心調合 法及另類醫療體系療法的使用上,並無顯著的不同(p>.05)。

124

Table 4-23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CAM Used (n

200)

Variable Total of CAM used

Natural products therapies

Energy therapies

Manipulative and Body – based methods

Mind- body medicine

Alterative Medical system

Folk therapies

Sex F vs M

t= -0.212 p=.838

t= -2.395* p=.018

t= -2.534* p=.012

t= -.331 p=.741

t=4.197***

p=.000

t=.159 p=.874

t= -1.636 p=.098

age r= -.134

p=.058

r= -.143* p=.043

r= -.110 p=.121

r= -.035 p=.619

r= -.094 p=.186

r= -.031 p=.659

r= -.011 p=.878

Education(yrs) r= -.089 p=.209

r=.123 p=.083

r= .119 p=.094

r= .021 p=.765

r= .040 p=.574

r= -.039 p=.579

r= -.031 p=.664

Education High school vs below

t=2.545* p=.012

t=0.602 p=.548

t=1.579 p=.122.

t=1.010 p=.314

t=2.271* p=.024

t= -0.116 p=.907

t=0.21 p=.834

Religion Yes vs No

t=2.723* p=.008

t=1.875 p=.062

t=2.488* p=.017

t=0.59 p=.556

t=0.219 p=.827

t=0.853 p=.395

t= -1.440 p=.162

Occupation Yes vs No

t=2.455* p=.015

t=1.122 p=.263

t=2.520* p=.013

t=0.275 p=.784

t=1.789 p=.075

t= -1.494 p=.138

t=1.171 p=.243

Marital status F=5.493**

p=.005

>*

>**

F=1.978 p=.141

F=4.201* p=.016

>*

F=1.88 p=.154

F=1.248 p=.289

F=3.26* p=.040

>*

F=0.027 p=.973

Household income

F=3.581* p=.030 3>1*

F=4.706**

p=.010 3>1*

F=2.653 p=.073

F=1.428 p=.242

F=0.684 p=.506

F=0.126 p=.881

F=1.163 p=.315

Note: * p<.05, ** p<.01 (2-tailed). *** p<.000, F=female, M=male, ①=married②other ③single;

1=household income <30,000NT$/per month ; 2=household income30,000-99,999NT$/per month;3=

household income>100,000NT$/per month

125

由以上的分析所得到結論為:病人宗教信仰、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

是否有工作及家庭收入高低,與個人在CAM使用的總量,具有統計學上顯著相 關(p<.05);本身有宗教信仰、有工作、高中以上程度、已婚者,以及家庭收入每 月超過10萬元者,傾向使用更多的CAM療法;男性、年齡越輕以及家庭收入每 月超過10萬元者,使用自然產品療法愈多;男性、已婚者,使用能量療法較多;

而高中以上教育程度及女性,在身心靈調和療法使用多於高中以下程度及男性;

已婚者比其他婚姻型態者,在另類醫療體系療法使用較多。

二、疾病特性與疾病特性與疾病特性與疾病特性與CAM 使用使用使用使用

本研究欲探討病人疾病特性及不同西醫治療其癌症的方式是否會影響病人 使用CAM數量或CAM類別,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得到的結果如下(Table 4-24),

不同癌症期別病人在自然產品療法使用上有顯著不同(F=9.71, p=.000);癌症第四 期病人使用自然產品療法顯著的多於第一期病人(p=.001);第四期使用顯著的多 於第二期(p=.000);以及第三期病人(p=.019);但是癌症第一、二及三期之間在自 然產品療法使用上則並無顯著差異 (p>.05)。

不同癌症期別在民俗療法上也有顯著不同(F=5.58, p=.001),第四期癌症病人 在民俗療法使用上顯著多於第一期病人(p=.018)以及第二期的病人(p=.005),但 是癌症分期屬於第一、二及三期的病人,在民俗療法使用總量上,三組之間則並 無顯著差異 (p>.05)。

不同西醫治療其癌症的方式結果僅有在自然產品療法上有顯著差異(F=4.54, p=.000),病人單純使用化學療法組,使用自然產品療法明顯的高於手術合併化 療組(p<.05)以及手術合併化療及放射線治療組(p<.05);

因為資料非常態分佈,以Spearman correlation來檢定被診斷為癌症後月數與 CAM使用數量之相關性,結果顯示被診斷時間與CAM使用總量有顯著負相關 (r= -.14,p=.049);與自然產品療法有顯著負相關(r= -.22,p=.002);與民俗療法的使 用也有顯著負相關(r= -.14,p=.042),病人被診斷後時間愈短,會傾向使用更多的 CAM量,也會使用更多自然產品療法以及民俗療法。

根據以上的結論:病人的癌症期別越末期、被診斷為癌症後時間越短及因癌 症所接受西醫的治療方式,病人單純使用化學療法組使用產品療法高於合併療法 組,上述因素皆可能會影響病人使用CAM總量及其類別。

Dalam dokumen PDF 第一鄓 緒論 (Halaman 118-150)

Garis besar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