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研究限制及研究 研究限制及研究 研究限制及研究 研究限制及研究建議 建議 建議 建議

Dalam dokumen PDF 第一鄓 緒論 (Halaman 179-200)

第六章 結論 結論與建議 結論 結論 與建議 與建議 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限制及研究 研究限制及研究 研究限制及研究 研究限制及研究建議 建議 建議 建議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限制及研究 研究限制及研究 研究限制及研究 研究限制及研究建議 建議 建議 建議

本研究為國內針對癌症病人使用CAM相關研究中,少數合併質量性研究之 ㄧ,以下將依據本研究之結果,就護理臨床實務、護理研究及護理教育提出研究 過程之限制及相關建議,並就未來研究之建議提出說明:

一 一 一

一、、、、護理護理護理護理臨床臨床臨床臨床實務實務實務實務

本研究結果可以提供臨床護理人員在照護癌症病人時,有不同層面的關懷點,

應了解癌症病人使用CAM是普遍存在現象,在第一階段質性訪談與病人會談中,

有超過半數病人都未與專業照護人員討論,但表達想要聽聽看醫護人員的意見之 渴望,此外,第三階段量性研究結果,病人使用CAM時,超過90%的訊息來源為 親友,僅在按摩此療法中有30%來自醫護人員的建議,有些病人服用的草藥連名 稱都不清楚,僅靠口耳相傳,而且有些費用不貲,更無法了解是否會與西醫藥物 有交互作用,此外,本研究也指出有些病人罹病後來自其他親友提供之資訊甚至 壓力,而面臨是否應該使用CAM的困境,因此,建議未來也許可以將有關使用 CAM評估置入癌症療護的一環,由主護護士或是個案管理師進行相關評估,對 於有需要之病人提供諮商,以免病人因為不當的使用,例如食用不知名及其作用

180

之草藥,而造成身心的傷害,或是財物的損失,惟有醫護專業人員擁有更開放,

更同理的了解病人之感受,才能更具體提供建議,提供癌症病人必要的協助。

本研究癌症病人在使用CAM之後,在8個疾病感受次量表中,個人可控制、

治療可控制、對疾病關切及疾病情緒詮釋感受顯著的低於接受西醫治療時,可以 呼應學者們(Lengacher et al, 2006)的論述,使用CAM可增加個人的可控制感受、

治療可控制,甚至減輕心理壓力;此外,本研究得到的結論是病人疾病感受可以 中介憂鬱對於生活品質的負向影響,因此,此結果可以提供有關癌症病人需要諮 商者一些訊息。

儘管有些學者認為使用CAM療法也許可以些效果,但是仍然有時無法真正 的達到症狀的緩解,而是其他因素包括安慰劑效果讓病人自覺有效,但是,若能 夠協助癌症病人在面對癌症時能尋求一線生機 (Ernst et al., 1995),增加希望感,

則所有的可能性應該使病人能夠了解,且進一步的協助他們作適當的選擇。因此,

如何提供適當的安全的CAM咨詢,尤其是在護理專業中被認可的療法,包括改 變生活型式,適當的均衡的飲食,以及壓力的減輕技巧等,應是可行之方向。

二 二 二

二、、、、護理研究護理研究護理研究護理研究

本研究第一階段所完成的質性研究,以親自訪談了解台灣地區癌症病人使用 CAM的經驗及感受,對於此現象的了解,以及知識的累積有其助益,將可以作 為後續研究的參考資料。在訪談中及其他文獻(張,2000)得到的結論,社會支持 及家屬的支持,對於病人是否使用CAM以及使用哪些療法,扮演很重要的影響 因素,而相關探討癌症病人家屬對於病人使用CAM的感受及關切仍較缺乏,因 此,未來研究應可以探討此相關議題,由不同角度探討此現象。

本研究第二階段翻譯及測試CAMBI中文版,適用於一般民眾對於CAM的信 念測量,該量表已由原始英文翻成中文,應可以廣泛被應用於不同疾病族群;但 是,因為該研究是以網路填答的方式,參與者必須會使用網路,因此,對於樣本 的代表性有其限制,未來的研究若能廣泛的以紙筆施測,且使用於不同的族群,

則對於該量表測量有關CAM信念的適用性,應可以有多的結果。

針對第三階段量性研究,在研究設計方面,本研究係採橫斷性相關研究,僅 收集一次資料,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關係並不密切,而且邀請加入時,病人要填寫

181

參與研究同意書,雖然在研究問卷只使用代碼不會顯示任何真實身分,但是相信 有些病人仍會覺並非匿名,加上研究是調查除西醫之外的療法,可能會使病人有 所顧忌,而無法真實告知使用CAM種類及詳細情形,因此,若能採縱貫性追蹤 研究,在病人罹患癌症初期即與病人建立關係,並採追蹤重複測量,應可以對於 癌症病人使用CAM此現象,能有更深層的認識及了解。本研究侷限於台灣北部 地區,對於研究結果的推論有其限制。

針對選樣方法之討論,本研究採滾雪球及立意取樣,並非系統性抽樣或是全 面性的調查,因此對於未加入本研究的病人,是否他們的資料與參與本研究對象 為同質性,無法驗證,若將來能設計系統性抽樣的相關研究,應可補充本研究尚 未探討之範疇;此外,本研究病人皆曾接受西醫治療其癌症,無法知道完全未接 受西醫治療僅使用CAM者相關情形,如何發現此類病人,了解其對於使用CAM 經驗、感受,及需求,應可以更豐富此相關議題,而期望研究結果可以造福更多 癌症病人。有關癌症病人對CAM信念,因為本研究選定曾經使用或正在使用CAM 癌症病人為研究對象,未使用CAM病人並未納入此次研究,因此,是否使用CAM 及未使用者之間,在CAM信念上及其他變項,包括疾病感受、憂鬱及生活品質 是否有差異無法論述,但是,因為本研究僅為初探,相關結果應可以作為後續研 究之基礎。

針對研究樣本,本研究並未設定特定癌症,因此,共包含14種不同診斷,且 並非所有不同癌症診斷都為相同的樣本數,部份癌症診斷甚至低於10人,也成為 本研究限制之ㄧ,不同的癌症診斷,因為疾病特性造成的生理受限程度不同,例 如口腔癌與子宮頸癌,二者因為癌症接受治療後所造成的生理功能改變或影響完 全不同,例如口腔癌病人術後會牽涉到進食、語言及外貌改變,而子宮頸癌會牽 涉到生殖,二者的生活品質可能會出現不同面向的改變,甚至二者所使用的CAM 也不儘相同,後續研究若是每一種癌症的病人都能選取足夠樣本,研究結果應更 具推論及普遍性。

在理論選擇方面,本研究選用了Leventhal’s (1984)CSM常識模式,研究結果 支持該模式,癌症病人對於癌症的刺激會加以解釋,並做出因應,選擇接受不同 的療法,在過程中會自我加以評值,進行回饋,是個持續動態過程,未來也許可 以持續使用此模式,累積更多知識。

在使用CAM之後的評量為生活品質,本研究使用FACT-G於使用CAM的病

182

人除可以得到量化的資料,了解癌症病人的生活品質,因為FACT-G已被翻成多 國語言,也曾經使用於不同癌症病人的研究,因此,使用此量表所得到的資料,

也可以與其他研究相比較。但是,本研究僅為橫斷相關性研究,較無法追蹤病人 罹患癌症後隨著疾病進展使用CAM的情況,而且在主要研究變項「生活品質」,

是針對病人過去7天內的自覺感受,較無法看出病人在使用CAM前、中、後的變 化,或者是否會隨著不同疾病療程而有所變動,也無法比較CAM使用者與未使 用者在各變項的表現,包括對CAM信念、疾病感受、憂鬱及生活品質之相關。

因此,建議未來之研究可以在病人開始接受正統西醫療法前,收集各變項相關資 料,並做縱貫性的追蹤,觀察病人使用CAM的時機及各主要變項之變化,則對 於整體面貌應可以有更清晰深入的了解。基於實證的概念,對於有關使用CAM 之後的療效,本研究僅以生活品質為評量指標,似嫌薄弱,在量化研究的過程中,

病人主訴的感覺應該也要納入考量,如何將病人主訴加入所謂量化的研究,而又 能更敏感的捕捉此族群在生活品質的變化,應是值得努力,值得後續的研究加以 琢磨之處。此外,本研究包含五大類共21種療法,若能針對不同療法分別進行研 究,除生活品質之外,加上其他更客觀的評量指標,應更有助於知識的累積。

有關CAM分類主要是依據國際間常被引用的NCCAM分類,因此本研究結果,

應可以進行國際學術上知識的交流。但是,對於有些無法歸入NCCAM的分類的 療法,例如國人的改運、風水、喝神明給的符水等,都只能歸入所謂的「民俗療 法」,而且許多的研究對於CAM定義不同,例如辛(1996)的定義是傳統西醫以外 的治療方法,包括中醫及民俗療法,該研究未設定使用CAM期間,與本研究設 定為過去一年內的經驗,所以在比較上也有困難。本研究將中醫師提供的草藥及 治療排除在CAM之外,也會影響所謂是否有使用CAM之比率,另外,有些病人 被診斷為癌症已經超過20年,當初因為癌症改變的生活型式及飲食,現在已經成 為生活一部份,所以,病人們也不會覺得這些是屬於額外的療法,所以也許在 CAM使用總量上也許會有低估的情形。因此,建議對於所謂CAM的定義及分類,

應有更明確的依據,以期能在相同的基礎上做研究結果的交流。

根據以上之論述以及提出的研究限制及相關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以將本研 究初步結果為基礎,並做進一步的探討,以期更了解癌症病人使用CAM現象,

並進一步測試另類療法信念(CAMBI)中文量表之適用性。

Dalam dokumen PDF 第一鄓 緒論 (Halaman 179-200)

Garis besar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