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實施流程

50

析流程並同意過後,簽署「協同研究參與同意書」才可以開始進行研究分析,詳 見附錄五。

柒、訪談日誌

每次訪談後,研究須照實記錄與受訪者互動情形,研究者本身從中收穫與感 受,不僅可記錄訪談時的非口語反應,更可作為下一次訪談改進或拓展之依據,

在後續資料分析時,可作為分析佐證的資料,詳見附錄六。

捌、研究檢核函

研究者將訪談內容撰寫成故事文本後,邀請受訪者進行檢核、修改與建議,

並針對文本內容貼近程度打分數並針對不符合之處進行標示與修改,以確認受訪 者的故事脈絡之精準度,詳見附錄七。

題所有的疑問,讓受訪者在進入研究前可以放心,以利於後面研究進行。

肆、資料整理與分析 一、資料整理

本研究將焦點放在個人內在心理歷程與現象的理解,在資料收集上,以半結 構式訪談為主,透過研究者和受訪者間誠信的對話與互動,以達到對經驗理解的 可能性。透過訪談過程中,研究者以受訪同校應屆諮研生的過去的生命經驗、學 習經驗、同校光環與學習歷程中影響其專業認同關鍵事件之影響的過程為主,藉 由彼此的對話與分享,更理解受訪者對其所經歷之情境、當下的互動觀察、理解。

在進行每次訪談後,研究者會將訪談內容進行摘要,並且重覆聽錄音檔、並記錄 訪談記錄,另外閱讀相關文獻,思考與反思在訪談中的內容及歷程,作為下次訪 談時的參考方向與修正。

訪談後,研究者針對研究參與者敘說的內容,依照訪談次數、對話順序與段 落與主題編碼,利於後續的文分理解與分析,編碼方式與含意如下表:

3-4-1資料分析編碼表

含 義

研究參與者

(編號)

訪談次數 對話順序 段落與主題

代 碼

B:小高 C:小亮 D:小勇士 E:小樹苗

數字1-3

(分別代表第一、二 和三次訪談)

數字001-999

(代表研究參與者 與受訪者來回一段 對話之順序)

數字1-4

(代表一段中明 顯出現的主題或 事件)

例如:編碼B2-100-1表示(參與者B小高)第二次訪談的第100句對話中的第 一個明顯主題或段落。

二、資料分析方法與程序 () 資料分析的程序

訪談後,研究者將訪談之錄音檔謄寫成逐字稿,在文本整理上依照下面步驟 進行(紐文英,2017):

1. 反覆地聆聽與理解:透過反覆閱讀的過程,研究者沈浸在逐字稿內,達到 更深入且理解受訪者之敘說脈絡。

52

2. 辨認文本產生的情境脈絡:研究者會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關注受訪者所 處之脈絡,包括個人背景脈絡、社會文化脈絡以及訪談情境等,以求能更 深入地體會其敘說與背景脈絡之間的關係。

3. 形成故事線與重要主題:研究者反覆閱讀文本後,試著找出受訪者故事的 重要核心與重覆出現之主題,並根據研究主題進行分類與編碼,建構出初 步的主題,找出主題與主題之間的關係後找出小脈絡,再深入細節,再寫 出大脈絡,再反思細節在脈絡中之意義。最後進行各個類別之整合,按照 時間先後次序為參考架構,書寫成敘事文本,並將研究參與者的話以新細 明體呈現。

4. 研究的檢核與回饋:在文本初稿的撰寫完畢後,研究者會與受訪者會共同 討論文本的適切性,以檢核文本是否適當是否真實貼近受訪者,透過文本 檢核函的方式邀請受訪者給予檢核與修正,若有不適切之處也會共同對話、

澄清與討論,以達到真實性。討論過後,最後邀請受訪者分享參與研究過 程裡的心得感受或對研究者的觀察與建議,以檢核受訪者的感受和想法,

並促進研究者的檢討與反思。

3-4-2研究參與者的研究檢核評分與回饋

研究參與 者

符合文本的程度

(1完全不符合 -10分完全符合)

研究受訪者的回饋與建議

小高 9分 看完昱榕整理的故事文本覺得非常細膩與用心,也更 深刻地呈現了我的內在感受。非常感謝妳這麼誠摯與用心 地對待我的生命故事,也祝福你論文與未來一切順利!

小樹苗 8分 很用心整理過去經驗,而研究者寫的詮釋和反思也提供不 同的思維,辛苦了!你很能夠用文字表達出同理的感受,所以 讀起來不會有太大的衝突,又好像是在讓我有機會再一次整理 我的經驗,現在看起來感覺收穫又不一樣了~時間久了,就很

像在讀別人的故事,覺得那時候雖然壓力大,但現在看起來好 像又還好(就是因為有了這些經驗,所以讓我成了更好的自己)

XD(雖然是自己的故事)謝謝妳,很榮幸能成為你的訪談對

象!

小亮 8分 言簡意賅,有掌握到生涯抉擇時的內在狀態的變化,

及核心議題。

小勇士 9分 覺得重新看過自己在討論課與人際方面的反應,有種 在看不成熟的小孩在抱怨的感覺,心情上覺得滿微妙的,

或許我當時真的是有太多的期待或假設吧,現在看起來覺 得有滿多的一廂情願,或是過高的期許,但那真的就是我 的課題,而不是別人必須回應我的部分。如果時間重新來 過,我大概會想告訴過去的自己,我可以不用緊抓著那些 不回應我的人,而是好好的去與身邊更重要的人連結在一 起。也從文本中重新感覺到自己是相當幸運的,有足夠的 資源去提早準備,也有足夠的資源在我墜落時接起我,或 是提供我改變的機會。

對我而言,文本中不斷提及人際關係對我的影響,是 因為我需要透過他人的反映與肯定,來建立我自己的專業 自我認同,但現在想想,有提早做心理準備也不錯。透過 這次訪談,也重新回憶與整理過往的學習經驗,看到人際 與他人肯定對自己的影響,我覺得是很難能可貴的經驗,

也謝謝研究者將每個段落的標題都描述的很貼切,也整理 得很仔細,像是看到自己的學習自傳一樣,也透過這個歷 程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學習的初衷與對自己的期待。

54

() 資料分析步驟與示範 5. 分析方法介紹

Lieblich、Tuval-Mashiach 和 Zilber(1998)將閱讀、詮釋與分析資料的方

法,分為整體與類別、內容與形式,兩個組織向度(林美珠,2000):

(1)「整體」與「類別」:兩者的分析的單位不同。整體是指將分析的文本視 為一個整體,透過對故事部分情節的分析,理解整體故事的意義,以探討從 過去到現在的發展歷程;類別是將完整的故事切割形成有意義的段落或句子,

並加以定義分類。

(2)「內容」與「形式」:兩者對於文本閱讀的焦點不同。內容的焦點在於故 事的內容,了解敘事者在個人扮演的角色、特質、動機來獲得隱含的內容與 意義;形式焦點在故事的形式,如:情節的結構、事件的順序、時間軸的相 關、故事的複雜性與連貫性,敘說者的風格或隱喻,以及故事所引發的感受 等。這兩個組織向度又可以交叉形成四種分析方法如下:

3-4-3敘事研究四種分析方法介紹

整體-內容

關注於個體完整的故事內容,不將故事 加以分割,將所抓取到的部份意義放到 整個故事脈絡中來理解。

整體-形式

關注於故事情結的分析、結構、風格,

有時須抓取故事中的轉折點或亮點,以 顯現出故事的發展脈絡。

類別-內容

與「內容分析法」相似,只是研究主題 的類別早有清楚的界定,透過文本擷取 分段、歸類、聚集到形成類別。

類別-形式

關注於故事的形式,特別重視故事的風 格、敘述者的語言特徵與有無使用隱 喻。

本研究分析過程是先「整體-內容」的分析法,先對研究參與者的整個生命 史進行統整性的敘說,並特別關注與其諮商發展上的生涯決定經驗與學期轉換期 間經驗,進而了解事件對於研究參與者個人的影響。此外,再以「類別-內容」

的分析方式,整理出研究參與者的在研究問題中的特定主題,並進行跨研究參與

者的類別分析。

6. 資料分析步驟與示範

(1)反覆閱讀敘說文本與理解後,整理重要概念形成初步理解:在透過反覆閱 讀的過程,研究者沈浸在逐字稿內,不斷咀嚼文本同時理解小亮在故事中想表達 的是什麼?在經驗中是否受到過往經驗的影響?研究者從小亮逐字稿中,整理出 其對敘說內容中浮現的重要概念之理解,以下表格呈現研究者對小亮敘說文本的 初步理解,理解後加以彙整:

3-4-4訪談文本內容理解之範例

訪談述說文本 文本內容之理解

……我在想只能困在這裡的感覺,應該是指說研究所又在同 一個地方,就出不去的感覺,就一直會覺得說一直在自己的 舒適圈裡面,然後好像就不會知道說自己在這一個諮商界當 中的能力怎麼樣?(C2-098)

在同校待久了,不 確 定 自 己 的 能 力 如 何 的 不 安 與 焦 慮。

(2)辨認文本產生的情境脈絡:根據研究者與小亮的接觸,對其進入諮商領域 與家庭背景脈絡的瞭解,以及訪談過程中的敘說文本,形成對小亮的初步整體印 象並加以命名,如:稱為「小亮」是因為她認為諮商像是幫助案主點燈,很容易 看見他人的亮點與希望,並將此回應在自己的生命中,點亮自己的生命。

(3)形成故事線與重要主題:研究者依照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將類似的經驗或 段落概念加以集合,並反覆理解,重複此步驟,將四位研究參與者經驗中所凝聚 出來的主題加以整理。

56

3-4-5文本理解後形成主題命名之範例

訪談述說文本 文本內容之理 解

主題命名

……我在想只能困在這裡的感覺,應該是指 說研究所又在同一個地方,就出不去的感 覺,就一直會覺得說一直在自己的舒適圈裡 面,然後好像就不會知道說自己在這一個諮 商界當中的能力怎麼樣?(C2-098)

在 同 校 待 久 了,不確定自 己的能力如何 的 不 安 與 焦 慮。

重要內函:小亮對 自 己 諮 商 能 力 的 不確定,遇到自己 不懂得理論時,會 覺 得 他 人 比 較 厲 害而月暈。

形成主題:

月 暈 效 應 使 對 外 校 不 熟 悉 或 不 認 識的專業,變得很 厲害

(說著)我沒有聽過,或者是我不熟悉的想 法或是理論的時候,我就是會把他擴大成這 個人他就是很厲害,然後就會覺得整個我都 不知道這樣子,然後就會覺得其實周圍的人 其實都是很厲害,對就是不會覺得找某些人 來比較,就是會因為他做的一件事情,或者 是說他的說法,我就是會有月暈效應這樣 子!對。」(C2-060)

小亮覺得外校 的人懂得比自 己多,感到沒 自信,產生月 暈效應。

(4)形成整體故事文本:根據研究者對整體故事脈絡的發展理解,以第一人稱 的方式呈現出整體故事,採用第一人稱主要是希望研究者更加身歷其境理 解研究參與者,另外也可以讓讀者閱讀時身臨其境,與研究者一起觀看、

傾聽和感受(陳向明,2002;引自紐文英2017,p369)。

(5)以類別-內容的觀點形成潛在文本:根據三個研究問題,從研究參與者的 整體故事脈絡中,擷取相關連的敘說文本進行歸類,形成本研究的潛在文本。

(6)分析潛在文本形成主題概念:從潛在文本中,透過由下而上的集合脈絡的 過程突顯出重要的主題概念,同時,研究者反覆閱讀第四章的整體故事,拓展研 究參與者在整體脈絡中浮現的主題,並針對研究問題的類別主題加以命名。

(7)進行跨研究參與者的比較與分析:針對各個研究問題下的類別主題進行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