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諮商專業自我認同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諮商專業自我認同相關研究

壹、從自我到諮商專業認同

「諮商」是協助個體自我探索與成長,整理生活目標與生命意義。」(臺北 市諮商心理師公會,2019)。呂艾珉(2007)認為要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須具備 個人諮商專業能力。而梁文鴻(2012)認為有知識與技巧兩部分。劉曉東(2006)

認為諮商專業學習可從研究所、對自我探索與覺察、實習經驗、工作坊等來學習。

有學者認為在成為諮商心理師之前,需先了解個人對自己多方面知覺的整合,包 含個性、能力、興趣、認知、與他人和環境的關係,自我對處事經驗與生活目標 的理解與評價等(張春興,2007)。而另外一位學者也提到類似概念,需要先對 自我與專業自我有所了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適合當諮商心理師。而自我是指「個 人考慮到個人表現與他人的表現,以及他人對自己在領域中的表現成功或失敗的 看法而形成。」(Greene,2018)。

了解自我之後可更進一步了解自我在專業中的樣子。廖振安(2014)根據

Super與其他學者提出的職業自我為基礎來定義專業自我,職業自我是指「個人

在成長、學習與環境過程互動中,知覺到與職業有關的興趣、能力、人格特質、

價值觀、態度的知覺與看法。」後來他對專業自我的定義為「在專業領域時,專 業各項活動的自我相關基模所構成專業自我概念。」其中提到自我概念是由複雜 動態的自我基模所組成,這些自我基模來自於過去的社會經驗組織成自我信念系 統,它提供個體知覺、評價與計劃行動的基礎,有個別差異性。」研究者認為要 形成專業自我之前,必須要先對自我概念有所覺察,而擁有專業自我覺察亦十分 重要。專業自我覺察是指「個體的自我覺察如何影響個體於工作上的行為表現。」

32

個體會自發性或經由他人提醒後,在當下或追溯特定事件而產生,但因自我經驗、

家庭、文化社會等對專業自我覺察而產生不同的影響(盧宜芬,2014)。

在認識自我概念與專業自我過後,必須要去面對與思考自己是否適合心理諮 商相關工作很重要問題,此時認同就成為關鍵要素。認同是指「個人如何去界定 他/她自己是誰」。Erikson(1968)提出認同是「ego」心理意識到自我主動的過 程,以及「self」意識到他人對自己看法的歷程所組成(羅玉蓉,2005)。而專業 自我認同是指「個體學習諮商從模糊到逐漸清楚後,統整內化的歷程」。此外,

李佳儒(2005)也提到在專業認同歷程中,有一段時間會有模仿督導到認同的過 程。管珮君(2013)研究發現專業認同是「工作者在與社會互動中,塑造出自己 是一個怎樣的專業工作者,包含對專業角色、專業承諾、專業歸屬感,並透過專 業實踐後,再強化其專業認同。」Brott、Myers與Gerig認為專業認同是指「個 人在專業自我概念化的歷程,一種對自我整體感、個人態度和專業系統互動下轉 變的過程。」(引自管珮君,2013,p8)。因此諮商專業持續且統整信念或價值,

才有辦法支持自我投入諮商專業中(王韋翔,2012)。另外,黃禎慧(2011)也 發現工作滿意度與專業認同有顯著相關。

不同理論亦提供不同角度來理解各種專業發展歷程,有些學者探討學習因素、

學習關鍵因素與關鍵事件等說明諮商專業發展歷程,另外有學者提倡諮商專業工 作與其個人生活經驗為交互影響,實習諮商師專業表現受到其過去的專業經驗、

個人議題、情緒、理論基礎、實習環境、與生活重大事件等因素影響(呂艾珉,

2007)。而且諮商專業認同除了是對諮商專業本身的認識與理解外,更要將其內

化成自我的內在態度,包括:投入度、承諾與榮耀感等,更重要的是回到諮商學 習者本身,這些個人經驗將回過頭來與專業參照是在諮商專業和個人生活經驗上 交互影響而形成(許暉儒,2018)。

貳、諮商專業發展相關理論 一、階段論

Stolenberg和Delworth(1987)提出「諮商專業發展三結構八層面」以自我

覺察、動機和依賴-自主的三項結構與專業發展八項層面,藉由處理技術、評估 技術、概念形成、人際評估、個別差異、理論取向、處理目標和計劃與專業倫理 來檢視,共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諮商學習者有強烈的動機對自我專業的提 升,但缺乏專業能力,通常努力學習、模仿並且依賴督導;第二層次諮商學習者 的同理與自覺的能力增加,發現自我與諮商環境的限制,希望成為諮商心理師的 信念有所動搖;第三層次對自我的限制與諮商的期待更加合理,也更敏銳於個案 的互動關係,發展個人諮商風格。而 Hogan 提出單一模式理論也有許多相似的 看法(引自曾信熹,2007,p17)。

Hogan(1964)的單一模式理論,提及諮商學習者的發展階段有四個階段,

發展到越後期諮商學習者能夠覺察自我問題與專業問題的能力越好,各階段在專 業上也有不同的狀態:階段一為諮商學習者容易焦慮與依賴、缺乏自我覺察力較,

但高學習動機,透過模仿、教導、支持、覺察訓練來學習;階段二處在自治與自 主間掙扎間,是釐清自我疑惑與認同的重要過程;階段三為專業自信較高,對自 我覺察能力提升,能理解分享與面質的必須性;階段四是個人自主且較熟練,對 個人與專業問題可不斷被挑戰(引自曾信熹,2007,p16-17)。

同樣的陳曉蕾(2014)在訪談三位全職實習生後發現專業認同發展歷程有四 個階段,分別為:「準備與萌芽階段」是研究所期間開始認識與發展對專業的看 法,但未形成明確的專業認同;「初步認同形成階段」是從專業訓練後,逐步形 成的初步認同;「認同實踐階段」是在實務中透過實踐而漸漸統整出專業認同;「認 同確定並承諾」是確定與承諾這是自己未來要走的職業。而李花環(2000)也有 相似的看法,只是將專業發展歷程分為渾沌、探索、認同、整合及自主等五個階 段,諮商學習者透過持續學習、不斷接受實務經驗的挑戰,在生活中驗證其理論,

直到理論整合與個人有所成長,進而融合更多不同的專業於諮商領域中。而在發

34

展過程從嘗試→疑惑→成長→進一步認定→展望未來(李華璋,2001),這是一 個不容易的過程,諮商學習者在自我評價上,需依賴外在的評價到部分依賴,直 到內化成自我評估;心態上從依賴督導與自主間擺盪,到獨立自主;在情緒上由 單純的學習與懷疑、焦慮、部分自信,到具有專業自信(李佳儒,2005)。

而從學習方式來看不同,Fleming(1953)認為諮商師的專業發展並非以階 段來看,並提出「心理分析學習模式」將諮商師的養成分為三個部份:1.模仿學 習:以模仿督導為學習重點;2.修正學習;漸有信心,透過督導修正自己表現:3.

創造學習:由依賴督導中,漸漸期許自己能夠發展創造力(引自曾信熹,2007,

p16)。

由上述文獻可以看得出來有許多學者認同諮商專業發展歷程是具有階段性,

從一開始缺乏自信逐漸認同發展出自主性,過程中從模仿督導到逐漸長出自我風 格,懷疑與模糊都一再考驗諮商學習者,而研究者也認為若這些經驗能加以統整,

將來會內化到諮商學習者身上而成為他專業自我認同的養分。

二、循環發展論

李佳儒(2005)整理出幾位學者所認為的循環發展論:Sawatzky、Jevene和 Clark(1994)提及諮商學習者的專業發展圍繞在四個主題上循環,包括經驗到 不一致、對不一致作出回應、與督導的關係與感到具有權能感。Loganbill、Hardy

和HardDelworth在1982年的研究中發現諮商專業發展會經歷三階段循環的歷程:

第一階段:停滯期,諮商學習者對自我覺察的敏感度較弱,思考較為兩極且與督 導關係也因自我概念的不同而過度依賴或是過度自信。第二階段:混亂期,諮商 學習者在專業上的能力感上不穩定,在情緒、情感以及態度易產生衝突與混淆狀 態,可能造成與督導關係的衝擊,但這是諮商學習者成長的黃金時刻。第三階段:

整合期,諮商學習者較為穩定與安全感,在專業上能有所統整以及有彈性,且在 目標上也較符合現實,能客觀的看待督導關係(引自曾信熹,2007,p17)。

三、分離-個體化

目前就讀心理師諮商相關科系研究生,彷彿處於「專業的嬰兒期」透過研究 所的訓練從依賴到逐漸脫離到獨立出去實習的過程,類似 Mahler、Pine 和

Bergman(1975)提到的「分離-個體化」歷程,這是由許多階段組成,每個階段

皆暗示往獨立之路上的一種獨特移動形式。(引自林秀慧、林明雄譯,p18)。此 外諮商學習者會因處於專業發展的轉變期而遭遇到壓力〈Kaslow & Rice,1985),

而 Erikson(1963)認為「個人生命中青春期為最主要的發展任務,此階段也是

認同危機的解決。」而諮商學習者在研究所訓練就像青春期的延伸,實習更是專 業發展從青春期過渡到成人期的轉變期,隨著不同階段會面臨到不同的挑戰,其 發展不只是在專業能力與專業知識上精進,也是人格的轉變、培養與創造,透過 實習的實務經驗與支持到最後認同督導,專業認同形塑的過程是個體對其專業角 色的負責,需要符合專業倫理與行為規範的承諾,且對此專業發展有榮耀感,而 專業認同為個人認同的延伸(Bruss&Kopala,1993)。而各種經驗與危機都考驗 著諮商學習者對諮商領域與自我認同,若順利走過,會使諮商學習者建立清楚的 自我界限、穩定的專業認同與自主性(引自李佳儒,2005,p9)。

由以上文獻得知專業認同的歷程是逐漸形成的,各階段有不同的狀態,而關 鍵事件與因素也造成諸多影響我們在第二部分與大家說明,Bruss與Kopala(1993)

提及專業認同為個人認同的延伸。而研究者也認為諮商學習者彷彿是青少年期轉 換到成人階段,許多價值觀、性格或專業上都需要逐漸長出自主性,這需要透過 經驗累積與督導認可後,逐漸長出對諮商專業產生認同。

參、影響諮商專業認同的關鍵因素或關鍵事件

陳彥君(2005)認為在專業過程的認同當中,有許多複雜且多元的因素共同 作用與交互影響,包括客觀的文化體制或環境因素、諮商員主觀的生活經驗與其 個人內在因素等,皆會對諮商認同過程產生影響。而藍寬驊(2016)認為文化衝 擊與整合、工作角色壓力與衝突適應、專業倫理、移情與反移情、性別、與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