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結構式問卷取得資料,欲探討急診室醫師衝突處理行為與病患滿意度之影
響,本研究共計使用三份量表,第一部份為衝突處理行為量表共28題,內容將衝突處 理行為分為整合、支配、逃避、順應與妥協共五種衝突處理行為;第二部份為急診室病 患滿意度量表共36題,內容分為環境設施、等候時間、工作人員服務態度、醫療過程、
醫療結果與忠誠度共六種滿意度;第三部份為醫院基本資料調查表。
衝突處理行為量表
。此量表內容分兩部份,第一部份為醫師的個人基本資料,包含醫師性別、教育程度、年齡、本單位工作年資(即到該單位報到起迄今總年資)、臨床 工作年資(即畢業後在任何醫療單位臨床實務工作總年資)、急診工作年資(即畢業後 在任何醫療單位急診室臨床實務工作總年資)與職務(包含主治醫師、總醫師與住院醫 師)。第二部份則為醫師衝突處理行為其操作型定義於表6,而測量工具採用Rahim所 編制的組織衝突問卷ROCI-II包含五大構面(整合、支配、逃避、順應與妥協共五種衝 突處理行為)共計28題,分別為7題整合衝突處理行為、5題支配衝突處理行為、6 題逃避衝突處理行為、6題順應衝突處理行為與4題妥協衝突處理行為。採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5分法計分,「非常不同意」為「1分」;「不同意」為「2分」;「尚可」為「3 分」;「同意」為「4分」;「非常同意」為「5分」。分數越高代表越傾向使用該衝突處理 行為。
急診病患滿意度量表。
本研究採用急診病患滿意度量表其操作型定義於表6,評估醫療照護結果面,問卷是採用台灣醫療照護指標系列(THIS),屬於結果面之急診醫療服 務品質指標,由就醫病患或其陪同家屬接受填答。內容包含三個部份,第一個部份為就 醫背景,了解病患就醫原因、就醫科別與初診與否;第二個部份為醫療服務品質的滿意 度,包含六個構面分別為8題環境設施、7題等候時間、10題工作人員服務態度、5題 醫療過程、4題醫療結果與2題忠誠度,共計36題,採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5分法 計分,「很不滿意」為「1分」;「不滿意」為「2分」;「可接受」為「3分」;「滿意」為
「4分」;「很滿意」為「5分」,分數越高代表病患或其家屬的知覺滿意程度越好。第三 部份為病患本身的基本資料,包含病患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檢傷分類與是否初診等,
其操作型定義於表6。
表6
研究變項之操作型定義
研究變項 操作型定義 變項屬性
自變項
醫師衝突處理行為 分別為整合、支配、逃避、順應與妥協共 五種衝突處理行為,以受訪者表示「非常 不同意」為「1分」;「不同意」為「2分」;
「尚可」為「3分」;「同意」為「4分」;「非 常同意」為「5分」的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5分法測量。
連續變項
依變項
病患滿意度 分別為環境設施、等候時間、工作人員服 務態度、醫療過程、醫療結果與忠誠度共 六個構面,以受訪者表示「很不滿意」為
「1分」;「不滿意」為「2分」;「可接受」
為「3分」;「滿意」為「4分」;「很滿意」
為「5分」的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5分 法測量。
連續變項
控制變項
性別 依照病患性別分為男女 類別變項
年齡 病患年齡 連續變項
教育程度 依照病患教育程度,分為大專以上、高中、
初中、小學與不識字共五種教育程度。
類別變項 檢傷分類 依照病患所受檢查分為1~4級 類別變項 初診 病患是否第一次來院看診 類別變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