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聲學測量結果與嗓音自覺的關係

第五章 研究討論

第三節 聲學測量結果與嗓音自覺的關係

影響,如:面對多人時溝通困難、嗓音負荷承受度變低、教學方式受限或教學品質下 降等,許多教師因此考慮換工作或想提早退休(Roy et al., 2004; Smith, Lemke et al.

1998; Thomas et al., 2006)。因此,實習教師自覺有嗓音問題時,可能因其工作時間或

教學方式不容易改變,使自覺嗓音問題對工作能力的影響容易顯現,故Thomas等人 比較有嗓音抱怨與無嗓音抱怨實習教師之VHI-F時,能顯示出兩組之差異性。

2009; Yiu & Chan, 2003)。所以,最高說話基頻的下降為反映自覺嗓音問題的聲學指 標。

本研究與國內學者林峯全(2009)的結果不同。該學者發現,嗓音聲學參數中,

頻率變動率、振幅變動率及噪音諧音比能反映教師自覺嗓音異常的風險,當jitter、

shimmer或NHR愈高,自覺嗓音異常的風險也愈高。而本研究未發現上述聲學參數對 有氧運動教練自覺有嗓音問題的風險。探討其原因,可能因為jitter、shimmer或NHR 能反映嗓音音質的退化,當jitter、shimmer或NHR愈高時,嗓音音質愈差(林峯全,

2009; Laukkanen et al., 2008; Preciado et al., 2005)。有氧運動教練可能對於嗓音問題 的警覺度不足,使嗓音音質不佳者可能自覺無嗓音問題,所以自覺無嗓音問題者也可 能嗓音音質不佳,使其jitter、shimmer或NHR與自覺有嗓音問題者無明顯差異,難以 顯著呈現自覺有嗓音問題的風險(Grillo & Fugowski, 2011)。此外,有氧運動教練在 自覺有嗓音問題時可能使用嗓音代償行為改善嗓音音質,此時嗓音變動率與噪音諧音 比會降低,使自覺有嗓音問題的風險不易顯現於jitter、shimmer或NHR(Emerich et al., 2005; Gelfer & Fendel, 1995; Grillo & Fugowski, 2011; Preciado et al., 2005)。學者指出,

有些職業用聲者對嗓音問題的警覺度不足是因為時常在晚間或假日工作,生活作息不 規律,容易低估可能損傷嗓音的因素,如嗓音誤用、嗓音濫用或胃食道逆流等(Emerich et al., 2005; Timmermans et al., 2002)。又有學者指出,職業用聲者可能藉由嗓音代償 行為將音量與音調提高以改善嗓音音質,如此用聲行為更容易造成嗓音問題的惡性循 環(Gelfer & Fendel, 1995; Stemple et al., 2010; Williams &Carding, 2005)。

總括上述,本研究在討論聲學參數對於自覺有嗓音問題的風險時,發現最高說 話基頻下降能反映有氧運動教練自覺嗓音問題的風險,可能因為最高說話基頻能顯示 嗓音疲勞的程度。然而,本研究未發現頻率變動率、振幅變動率及噪音諧音比反映自 覺有嗓音問題之風險,可能導因於有氧運動教練對於嗓音問題的警覺度不足,或因工 作時以嗓音代償行為提升嗓音音質,使jitter、shimmer或NHR未能顯著呈現自覺有嗓 音問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