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研究討論
第一節 自覺有嗓音問題與自覺無嗓音問題教練聲學測量結果之比較
本節分為三部份,分別依據自覺有嗓音問題(VP)與自覺無嗓音問題(NVP)
兩組有氧運動教練之說話基頻、說話音強與嗓音變動率之結果,探討其原因,並與相 關研究結果比較。
一、說話基頻
以下就平均說話基頻與說話基頻範圍進行討論:
(一)平均說話基頻
本研究發現,女性有氧運動教練中,NVP與VP之平均說話基頻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與國內學者林峯全(2009)的研究結果相同。該學者發現,自覺嗓音正 常與自覺嗓音異常教師之平均說話基頻無顯著差異。將本研究結果與國外研究 相比,本研究與Rantala及Vilkman(1999)的研究結果相同。該學者發現,嗓音 抱怨少與嗓音抱怨多教師之平均說話基頻無顯著差異。然而,本研究與Wolfe等 人(2002)的研究結果不同。該學者發現,女性有氧運動教練中,自覺有嗓音 問題教練之平均基頻顯著低於自覺無嗓音問題教練。本研究與林峯全和Rantala 與Vilkman的研究結果相同,可能因為研究者收錄每位受試者嗓音樣本的時間在 上課中或下課後收錄,說話基頻均容易上升(Rantala & Vilkman, 1999; Vilkman, 1999; Södersten, Granqvist, Hammarberg, & Szabo, 2002)。學者發現,有氧運動教 練或教師在上課時皆有提高音調授課的用聲習慣(董貞吟,2000; Heidel &
Torgerson, 1993; Rantala &Vilkman, 2002; Wolfe et al., 2002),聲帶及喉內肌的張 力變大且聲帶振動頻率變高,使說話基頻上升(Colton et al., 2006; Rantala
&Vilkman, 2002;Wolfe et al., 2002)。下課後因為授課用聲剛結束,喉部肌肉張力 仍高,聲帶處於高度活動狀態,會產生暖聲(warm-up)現象,此時一般說話基 頻較平時說話基頻高(Rantala et al., 2002; Stemple et al., 1995)。學者認為,授課 用聲的嗓音負荷程度大,無論自覺是否有嗓音問題,課後說話基頻均容易上升
(Rantala & Vilkman, 2002; Vilkman et al., 1999)。因此,受試者中無論是否自覺 有嗓音問題,研究者在上課中或下課後收錄嗓音測得的平均說話基頻均可能上 升,所以無法顯示出兩組之差異性。本研究與Wolfe等人(2002)的研究結果不
同,可能因兩者收錄嗓音樣本的時間點不同,反映之嗓音狀況不同所致(Rantala
& Vilkman, 1999; Vilkman, 1999)。本研究大部分在有氧運動教練下課後錄製嗓 音,學者指出,嗓音受到授課用聲的影響,喉部肌肉張力高,平均嗓音基頻容 易上升(Rantala et al., 2002; Södersten et al., 2002; Williams & Carding, 2005)。然
而,Wolfe等人皆於上課前錄製有氧運動教練嗓音。上課前由於未經歷授課用聲,
反映之嗓音狀況較接近平時嗓音之狀況(Hunter & Titze, 2010; Titze et al., 2007)。 學者指出,自覺有嗓音問題者的平時說話基頻較自覺無嗓音問題者低(Colton et al., 2006; Stemple et al., 2010)。因此,Wolfe等人上課前測量自覺有嗓音問題與 自覺無嗓音問題的有氧運動教練的嗓音平均基頻有顯著差異。
(二)說話基頻範圍
本研究發現,女性有氧運動教練中,NVP與VP之最高說話基頻、最低說話 基頻及說話基頻範圍無顯著差異,與國內學者林峯全(2009)的研究結果相同。
該學者發現自覺嗓音正常與自覺嗓音異常教師之說話基頻範圍無顯著差異。國 外目前尚無相關文獻以作比較。本研究與林峯全的研究結果相同,可能因為兩 者收錄每位受試者嗓音大多在下課後,最低說話基頻容易上升,或最高發聲基 頻下降,使說話基頻範圍變窄(Stemple et al., 1995; Titze, 2009)。學者指出,授 課用聲結束後,嗓音受持續負荷造成的喉部肌肉疲勞或聲帶組織損傷尚未修復,
使聲帶肌肉張力疲乏,容易造成最低說話基頻上升或最高發聲基頻下降,使說 話基頻範圍變窄(Stemple et al., 1995; Titze, 2009)。因此,受試者中無論是否自
覺有嗓音問題,研究者在課後收錄嗓音測得的說話基頻範圍可能均變窄,所以 無法顯示出兩組之差異性。
將本研究女性有氧運動教練的說話基頻範圍結果與國內學者Chen(2007)
調查的嗓音正常的一般成年女性相比,結果發現本研究有氧運動教練受試者的 說話基頻範圍較窄。Chen測得21-29歲一般成年女性說話基頻範圍為15ST,而本 研究NVP與VP的說話基頻範圍分別為12.27ST與11.83ST。兩者相較之下,本研 究兩組有氧運動教練受試者的說話基頻範圍均較窄,均較Chen的研究結果少約 3ST。推究其原因可能是有氧運動教練工作時經常使用過高的音調說話,使聲帶 肌肉張力高,聲帶振動頻率增加,產生嗓音誤用,容易使聲帶組織受損,在尚 未修復的情況下,過度用聲容易造成喉部與聲帶肌肉疲勞,導致聲帶肌肉張力 疲乏,使說話基頻範圍變窄(McCabe & Titze, 2002; Stemple et al., 1995; Titze,
2009)。此外,當有氧運動教練吶喊或大聲說話時,聲帶須要緊密閉合以累積足
夠聲門下壓,容易使聲帶過度用力碰撞,可能產生聲帶損傷,如黏稠度改變、
血管擴張、Reinke’s space水腫、表皮角化或纖維化等,使聲帶的質量增加或是 柔軟度降低,形成不良的黏膜波振動,造成說話基頻範圍變窄(Colton et al., 2006;
Sataloff, 2005; Stemple et al., 1995; Titze, 2009)。這些聲帶損傷症狀可能使有氧運 動教練常抱怨說話唱歌音調範圍變窄、高音發不出或是發高音時吃力(Case, 2002; Long et al., 1998; Newman & Kersner, 1998; Williams & Carding, 2005)。 二、說話音強
以下就平均說話音強與說話音強範圍進行討論:
(一)平均說話音強
本研究發現,女性有氧運動教練中,NVP與VP之平均說話音強無顯著差異,
與國內學者林峯全(2009)的研究結果相同。該學者發現自覺嗓音正常與自覺 嗓音異常教師之平均說話音強無顯著差異。本研究與國外學者Rantala及Vilkman
(1999)結果相同,該學者發現嗓音抱怨少與嗓音抱怨多的學校教師平均說話 音強無顯著差異。本研究與林峯全和Rantala與Vilkman的研究結果相同,可能因 為研究者收錄每位受試者嗓音樣本的時間在上課中或下課後收錄,平均說話音 強均容易上升(Vilkman, 1999; Södersten et al., 2002)。學者發現,學校教師或有 氧運動教練在背景噪音高的教室內上課,皆提高音量說話(董貞吟,2000; Heidel
& Torgerson, 1993; Wolfe et al., 2002; Rantala &Vilkman, 2002)。授課時聲帶及喉 內肌的張力變大且聲帶振動頻率變高,需要更多的肌肉作用與聲門阻抗以累積 聲門下壓,此時測得說話音強上升(Colton et al., 2006; Södersten et al., 2002)。 下課後由於授課用聲產生的暖聲現象(warm-up),聲帶仍處於高度活動狀態,
此時測得一般說話音強較平時說話音強高(Colton et al., 2006; Vilkman et al.,
1999; Wolfe et al., 2002)。學者認為,授課用聲的嗓音負荷程度大,無論自覺是
否有嗓音問題,上課中或下課後的嗓音音強均容易上升(Rantala &Vilkman, 2002;
Vilkman et al., 1999; Wolfe et al., 2002)。所以,無論受試者是否自覺嗓音有問題,
受試者授課時與授課後可能均因音量提高,故無法顯示出兩組平均說話音強之
差異性。
(二)說話音強範圍
本研究發現,女性有氧運動教練中,NVP與VP之最高說話音強、最低說話 音強及說話音強範圍無顯著差異,與國內學者林峯全(2009)的研究結果相同。
該學者發現自覺嗓音正常與自覺嗓音異常教師之說話音強範圍無顯著差異。國 外目前無其他相關文獻以作比較。本研究與林峯全的研究結果相同,可能因為 兩者收錄每位受試者嗓音大多在下課後,聲帶組織黏彈力因持續授課用聲而容 易下降,造成發聲閾值(phonation threshold pressure, PTP)上升,使發聲音強 範圍的最低處不穩定,難以發出平時最小音量,導致發聲時最低說話音強上升,
說話音強範圍變窄(Remacle, Finck, Roche, & Morsomme, 2012; Vilkman, 1999;
Wolfe et al., 2002)。因此,受試者中無論是否自覺有嗓音問題,課後測量嗓音可
能均因聲帶組織改變而影響聲帶振動特性,使最低說話音強上升,在最高說話 音強不變的情況下,說話音強範圍均可能變窄,故兩組說話音強範圍之差異不 顯著。
將本研究女性有氧運動教練的說話音強範圍結果與國內學者Chen(2007)
調查的嗓音正常的一般成年女性相比,發現本研究有氧運動教練受試者的說話 音強範圍較Chen研究的一般成年女性窄。Chen測得21-29歲的一般成年女性說話 音強範圍為30.68dB,本研究NVP與VP的說話音強範圍分別為19.64dB和18.65dB,
均較Chen的研究結果少約11dB。推究其原因,可能有氧運動教練工作時常用過
高的音量與音調說話,長時間產生的嗓音濫用或誤用使聲帶疲勞或是聲帶組織 受損,導致聲帶黏彈力不佳,使聲門下壓提高,造成發聲音強範圍最低處不穩 定,使最低說話音強容易上升,說話音強範圍變窄(McCabe & Titze, 2002;
Remacle et al., 2012; Vilkman, 1999; Wolfe et al., 2002)。 三、頻率變動率、振幅變動率與噪音諧音比
本研究發現,女性有氧運動教練中,VP之頻率變動率、振幅變動率與噪音諧音
比皆顯著大於NVP。此研究結果與國內外學者林峯全(2009)、Preciado等人(2005)
及Wolfe等人(2002)的研究結果相同,該學者發現,有氧運動教練或學校教師中,
自覺有嗓音問題者發聲之頻率變動率、振幅變動率與噪音諧音比均顯著大於自覺無嗓 音問題者。推究此結果的原因為,多數有嗓音問題的受試者可能因嗓音機能異常,或 是授課用聲量的比例高,產生慢性嗓音疲勞或是病理變化,導致發聲時音質變差,使 嗓音變動率與噪音諧音比上升(Preciado et al., 2005; Wolfe et al., 2002)。Preciado等 人(2005)發現自覺及他覺嗓音異常教師,其嗓音機能異常行為如:硬起聲發聲、說 話呼吸急促、發聲時聲音中斷或音調改變等情形較嗓音正常教師多。學者指出,有氧 運動教練在經常邊運動邊說話的情況下,呼吸與氣流量之控制不穩定,為了提供更多 氣流通過以維持較大的音量,聲帶肌肉張力高,且必須形成適當的聲門組態
(configuration)產生阻抗以累積聲門下壓,讓氣流快速通過,容易造成聲帶碰撞力 道過度,使聲帶受損或疲勞,甚至形成病理變化(Colton et al., 2006; Perez & Sussman, 1999; Stemple et al., 2010; Williams & Carding, 2005),嗓音問題出現時,說話呼吸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