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使用「聽我打」軟體在iPad上製作AAC溝通版面,聽我打為AAC 中的打字溝通軟體,使用者可設定不同的情境以及相應的溝通詞彙,以表達個 人需求和感受,也可直接使用預設的15個版面(包括繁體中文、簡體中文及英 文)快速地與別人溝通。同時,語言治療師或特殊教育教師也可以將編製好的 版面複製到新的版面,再依據需求進行修改。
聽我打除了可以幫助無法用言語溝通的複雜溝通需求者表達需求和想法,
其自建詞庫和文字預測功能,也可幫助寫作困難者來提升寫作的內容和速度。
此外,本軟體也有溝通歷史記錄功能,使用者可以將表達過的訊息,直接從歷 史的選單中重複向溝通夥伴再表達一次,而不需重新建構句子;另外,使用者 也可利用「我的最愛」功能,依照溝通情境,自行編輯溝通的內容;它的文字
75
轉向功能,可以在吵雜的環境中,讓溝通夥伴從文字溝通中,瞭解AAC使用者 所傳達的訊息。圖3-13、圖3-14及圖3-15為聽我打使用狀態和功能之截圖。
圖3-13 聽我打使用狀態截圖
圖3-14 聽我打功能說明
76 圖3-15 聽我打情境設定說明
77
腳本治療介入方案與教學流程之設計
腳本治療介入方案
研究者依照本研究之失語症個案的喜好、需求及能力設計腳本治療介入方 案,以提升其日常對話之表現,為提升情境感,介入前會先播放該腳本情境之 影片,在介入過程中並以AAC輔助個案表達,個案可以視個人需要自行決定以 口語或AAC表達。本研究使用之AAC系統內容如下:
一、溝通符號
由於個案經過了先備能力訓練,皆可辨識研究中所使用之文字,因此本研 究使用文字作為介入方案之溝通符號。
二、溝通輔具
本研究依個案能力選擇非專門性的溝通輔具,主要將「聽我打」安裝在 iPad上,目前該項輔具屬於衛生福利部(2012)《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基準 表》之F款的語音溝通輔具。
三、溝通技術
雖然本研究中兩位失語症個案均因左大腦受損,使得右側肢體較無力,但 左側肢體仍可正常活動,因此在溝通技術上採用左手按壓的直接選擇方式,個 案可直接在溝通版面上點選目標語彙。
78
四、溝通策略
研究者評估個案的需求與能力後,依照腳本內容為個案設計合適的AAC介 入方案,目標為協助個案順暢地表達腳本內容。
腳本治療介入方案設計過程
一、評估個案能力
研究者先以臨床常用之中文失語症評估工具CCAT評估個案之語言能力,
再以MCST-A評估個案使用AAC多管道溝通的能力,以了解個案目前整體能
力之優勢與劣勢。
二、設計腳本治療介入方案
(一)瞭解個案的溝通需求
以失語症功能性溝通活動量表瞭解失語症個案自覺之各項溝通獨立性與重 要性,並參考蔡呈穗(2013)編製的「個案生活調查表」訪談個案與家屬,以 了解個案的日常活動,譬如個案最常去的地方、個案喜愛吃的食物、個案會主 動提出那些請求、個案最常做的活動、個案最常接觸到的人,以及個案一週之 行程等。
(二)選擇溝通語彙
研究者經由訪談,整合兩位個案經常進行的活動和常去的地方,以及其溝 通需求等,再根據個案生活調查表的訪談結果,對照「中文口語詞頻表」
79
(Tseng, 2013),根據日常對話之情境,選出1個常用主詞、3個表示意願的語
詞、6個常用動詞及4個社交語詞,每個動詞再搭配3個語詞,共選出32個語 詞;S2則因為能力較弱,測試後為其簡化至15個語詞。
(三)撰寫溝通句構
決定溝通語彙後,研究者便據此撰寫介入用之溝通語句。溝通語句由易至 難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皆為10句。第一階段介入句子為「日常需求簡單 句」和「感覺簡單句」,如「我要吃飯」和「我覺得很難過」,此階段句子MLU 為4,AAC按鍵按壓次數控制為3至4次;第二階段句式則為「社交用語+日 常需求簡單句」和「感覺簡單句+日常需求簡單句」,如「請等一下,我要回 家」和「我覺得很開心,要去公園」,此階段句子MLU為5至7,AAC按壓次 數則為4至6次;第三階段句式為「社交語句+日常需求複合句」,如「請幫 忙,我要吃藥,還要喝水,謝謝」,句子MLU為9至11,AAC按壓次數則為7 至10次。
由於參與句構訓練的兩位個案能力不同,研究者另針對S2能力和需求,調 整介入之內容。研究者將句子簡化,仍分為三階段句子介入,每階段為6句,
第一階段介入句式為「日常需求簡單句」,如「我要吃飯」,句子MLU為4, AAC按鍵次數為2;第二階段為「日常需求簡單句+社交用語」,MLU為5, AAC按鍵次數為3,如:「我要吃飯,謝謝」、「再說一次,我要上廁所」;第三 階段句式為「感覺簡單句+日常需求簡單句+社交語句」,如「我很開心,我要 去公園,謝謝」,MLU為7,AAC按鍵次數為4。
80
(四)撰寫類化腳本
溝通語彙和句子編製完成後,再據之編制類化腳本,類化腳本共有兩個情 境,分別為「吃飯」和「表達情緒與日常需求」,S3的每份腳本有兩個輪替,
S2的腳本則有一個輪替,類化腳本中的句子均取自介入期使用之句子,語彙、
句子及腳本編製完成後,再請專家檢閱、給予建議並修改。完整介入用語彙、
句構及腳本請見附錄二,專家名單請見附錄五。
(五)拍攝影片
腳本編寫完成後,研究者再依據腳本拍攝相應之影片,以於類化測試前先 給予個案觀看,營造情境感,影片拍攝地點為研究者家中,影片中演出腳本的 對話者則由研究者的家人擔任。研究者於影片拍攝前三天給予演出人員腳本,
以利提早準備,由於演出人員均非專業演員,因此於演出時給予大字報提示對 白,避免因台詞記不熟使得對話不流暢。影片拍攝完成後,研究者以Windows
movie maker來剪輯影片並搭配字幕。最後請專家觀看影片並給予建議。專家名
單請見附錄五。
(六)AAC版面設計
本研究設計之AAC版面為4x8共32格,S2的版面則簡化為15格,詞彙 編排位置則按照句子中詞彙出現的順序和頻率調整,並根據Fitzgerald key,為 不同詞性的語彙設定不同的單格底色,表3-5為本研究AAC版面顏色編碼的規 則和範例。完整AAC版面請見附錄二。
81 表3-5
AAC版面顏色編碼規則和範例
詞性 對應顏色 中文範例
代名詞 黃色 你、我、他們
動詞 綠色 回家、上廁所
形容詞 藍色 冷、熱、難過
一般名詞 橘色 飯、水、湯
地方 紫色 公園、醫院
表示意願 紅色 要、不要、還要
社交用語 粉紅色 請幫忙
其他(介詞、限定
詞、疑問詞) 白色 和、或、那個、妳呢
(七)撰寫腳本治療介入方案
腳本撰寫完成、拍攝影片及設計AAC版面後,研究者依照介入媒材和歷年 文獻,撰寫腳本治療介入方案,並請專家參閱和給予建議,以符合使用者實際 的需求。專家名單見附錄五。
(八)資料蒐集與分析
個案的前測、介入和後測過程均會錄音或錄影,並以附錄四的表單作文字 紀錄。結果將以繪圖分析、視覺分析、C統計和觀察者信度一致性考驗進行資 料分析。
82
三、腳本治療介入方案內容與教學說明
本研究之腳本治療以影片和句構版面為主要介入材料,腳本治療介入流程 如圖3-16。
圖3-16 腳本治療方案介入流程圖
如圖3-16所示,正式介入前,先進行先備能力訓練,亦即詞彙辨識測驗和 詞彙訓練,原因是AAC介入版面均以文字呈現,需先確認個案是否能夠辨識版 面文字,以詞彙辨識測驗篩選出個案無法辨識之詞彙後,即針對這些詞彙進行 詞彙訓練,以確保個案於正式介入前,能夠認得介入所需之所有詞彙。先備能 力訓練進行完成後,即進行正式之構句教學,每次教學活動為時約40分鐘,研 究者於每次課節結束前10分鐘,以附錄三的檢核表為個案該課節的表現進行評
先備能力訓練:詞彙辨識測驗、詞彙訓練(3-5次)
構句教學(12-15次)
構句教學成效評估
腳本類化(3次)
正式教學階段,教學時間約 40 分鐘
教學成效評估,約 10 分鐘
83
分,若符合該階段的通過標準才進行至下個階段的教學活動。結束教學活動 後,即進行1次腳本類化測試。以下詳細說明先備能力訓練、教學及類化活動 的活動內容和評估標準。
(一)先備能力訓練:詞彙辨識測驗與詞彙訓練
以四組詞彙為一單位(相同字數成一組),研究者說出字詞後,由個案選擇 相應字詞。共測試三次,若個案僅最後兩次連續選對某字詞,則再測驗一次作 為確認,若個案能夠連續三次正確聽選出某字詞,視為個案已認得該字詞,未 通過連續三次選對的字詞則進行詞彙訓練。
詞彙訓練之目標為訓練個案聽到字詞時,能夠獨立按壓相應字詞之AAC版 面,確保個案在正式接受介入前,能夠認得介入所需之字詞,詞彙訓練分為配 對、指認及唸讀(命名)三個項目,訓練步驟如圖3-17。
圖3-17 詞彙訓練教學步驟
如圖3-17所示,教學者先針對目標字詞進行教學示範,教學方式為以iPad 版面同時呈現目標字詞、相應圖片及聲音,並請個案覆誦之;接著由教學者詢 問目標字詞相關問題,再由個案以按壓AAC版面或口語回答問題,並自行決定 練習的次數和時間;若個案回答正確,教學者便以口語增強,若回答錯誤,則 由教學者再示範一次;最後十分鐘則為成果測驗,成果測驗分為配對、指認及 唸讀三項,由於本研究之參與者皆有詞彙提取困難,故唸讀與命名表現僅作為 參考,不作為進入正式介入與否的標準。以下針對此三個項目作進一步說明:
教學 示範
個案 練習
增強 回饋
成果 測驗
目標行為達到標準後 進入正式教學階段 回答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