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1學年)學測試題選材廣泛,古典、現代,散文、韻文,兼而有之。文 言、白話各占一半,符合課綱文白均衡的精神。
今年的國文科試題,題型分佈均勻,選擇題方面,試題長度不再冗贅囉唆,題目取 材多樣,題幹語義清晰,測驗目標具體,平易近人不刁鑽,是今年學測的特點。非選擇 題部分,今年考題維持往例,短文文白各一。文言節錄自《桃花源記》,屬四十篇選文
(A級),對考生而言,熟悉度高,應不具難度,但此舉頗能引領日後教學方向。長文 結合《老子》「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的觀念,以「自勝者強」為題,要求考生寫一 篇文章。引導說明中已經點出文章重點:「其實,只有改進自我,才能強化自我、成就 自我」,所以本題並不難書寫。敘寫此一文章只要具備條理性,能獨立思考進而提出與 眾不同的觀點,就能拿到不錯的分數。
整張考卷,並無明顯的難度,筆者預估今年國文分數會提高,而作文分數拿高分的 人數可能會增多。
壹 試題分析
一、配分分析
今年學測選擇與非選擇題占分比例為54:54。每個題型的題數與占分,也是94年來的定調。
參考附表。
101 年
100 年
99年 98年 97年 96年
第一部分:選擇題
單選題 題數 15
占分 30
多選題 題數 8
占分 24
合計 54
第二部分:非選擇 題
簡答 題數 2
占分 27
作文 題數 1
占分 27
合計 54
二、試題式樣
以文字敘述為主,題幹簡潔,無過多情境敘述。
三、文白題數
前 言
今
10 1
年
國文考科
學測試題
關鍵解析
今年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約各半,沒有明顯的難題。國文選擇題的文白比例相當,約1: 1.55(文言文占22分,白話文占32分)。參考附表。
今年試題中選擇題的文白分配如下:
文 言 白 話
詩歌 散文 小說 詩歌 散文 小說
單
選 1 4 0 1 8 1
占
分 2 8 0 2 16 2
多
選 2 2 0 1 3 0
占
分 6 6 0 3 9 0
● 選擇題文白所占整體配分比例如下
● 細分比例如下
四、題型概述
今年國文題目可視為六年來最簡單的考題,記憶性題目不多,大多為閱讀理解題,可見命題 者鼓勵閱讀文學作品的用心。但課內教材題目較去年多,對國文教學具有正向的引領,再加上非 選題難度不高,今年成績可能比往年較高,預計滿級分人數會增加。
1. 文言文部分:文言文部分:今年題目在95課綱40篇文言文選文中,有十一篇入題,包括:〈
師說〉、〈出師表〉、〈訓儉示康〉、〈臺灣通史序〉、〈項脊軒志〉、〈左忠毅公軼事〉、
〈岳陽樓記〉、〈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馮諼客孟嘗君〉、〈廉恥〉、〈桃花源記〉,
相對往年,比例大幅提高。不過,光是〈項脊軒志〉就出現三次,〈左忠毅公軼事〉、〈師 說〉也都各出現了兩次,減少了其他課次出現的機會,這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2. 白話文部分:近代與現代文學作家皆有,包括:張 疆、李黎、陳義芝、金庸、鄭語謙、楊 牧、鄭愁予、琦君、張曉風、白先勇等名家,閱讀多樣且豐富。可惜,老師們最常強調的簡 媜、余光中沒有出現。
3. 非選部分:
第一大題的引文,往年以「文章解讀」為主,今年也不例外。考題取自金耀基《劍橋語 絲》,要求考生閱讀後解讀:為什麼作者認為「心教」才是劍橋教育真正的精華?並加以評 論。此篇短文內容不難,考生容易理解內文,亦能有所發揮。
第二大題的「文章分析」,今年則選了考生較為熟悉的〈桃花源記〉為題,此篇文章為 A級選文,考生應不陌生,題目分別為: (一 )「漁人甚異之」的「異」和漁人發現桃花源 有何關聯? (二 )陶潛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桃花源? (三 )從中可看出陶潛嚮往什麼樣的理想 世界?這些問題,其實在課文的「問題與討論」處都見過,考生應可好好加以發揮。
第三大題則為「引導寫作」,題目是「自勝者強」,屬於超越自我的勵志型文章,對考 生而言,應該不是難題。關鍵在於,如何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卻不濫情,讓人心有同感而非 心生厭惡。
貳 概念中心
一、測驗目標與試題取材分布
與往年相較,今年試題取材並無明顯特色,但題目設計相當簡潔,顯得平易近人,非常值得 稱許。筆者以為,學測只是一種具有門檻性的鑑別考試,實在無須刁鑽。像今年這樣的題目,不 僅有益於考生,也有益於老師的正常教學。我們期許來年也應如此。相關資訊,請參考附表。
1. 測驗目標與試題取材分布雙向細目表
古典文學 現代文學
文化 典籍
應 用 文
語文 資訊 詩歌 散
文 小說 詩 歌
散 文
小 說 一、測驗學生的語文理解與應用能力
A1.字形之辨識與應用 能力
2
A2.字音之辨識與應用 能力
1
A3.字義之辨識與應用 能力
14
、2 0 A4.詞語、成語意義之
辨識與應用能力
4
、5 A5.詞性之辨識與應用
能力
3
A6.修辭與文學技巧之 16
辨識與應用能力 A7.文法結構之辨識與
應用能力
A8.閱讀與理解作品的 能力
9、 21、
22
8、 11、
15、
23
17 12
、1 3
10
二、測驗學生的文學知識與鑑賞能力 B1. 重要文學流派的常
識
B2. 重要文學體裁的特 質
B3. 重要作家的地位與 成就
18
B4. 重要作品的內涵與 價值
6 19
B5. 重要作品的鑑賞與 評析
非 選 一
、 非 選 二 三、測驗學生的文化知識與體悟能力
C1. 重要學術思想的形 成、內涵、特質及影 響
C2. 重要國學及文化常 識
7
四、語文表達與應用能 力
非 選 三 2. 測驗目標占分比
測驗目標 占分
一、測驗學生的語文理解與應用能力 41%
二、測驗學生的文學知識與鑑賞能力 32%
三、測驗學生的文化知識與體悟能力 2% 四、測驗學生的語文表達與應用能力 25%
3. 測驗題型與試題取材分布
古典文學 現代文學 文
化 典 籍
應 用 文
語文 資訊
詩歌 散
文 小說 詩歌 散文 小說 詩 詞 曲
字音 1
字形 2
字義
14
、2 0
修辭 16
詞語成語 4、5
閱讀理解 22 9
11
、1 5
、2 3
6、
17 12、13 10
文學鑑賞 21
非選一
、非選 二
語法 3
重組 8
文學知識 18、
19
文化知識 7
語文表達 非選三
● 各題型的占分比例
從本圖也可看出今年考題與往年相同,偏重非選擇題「語文表達」及選擇題「閱讀理解」兩方面。
● 單就選擇題部分來看,各題型題數多寡如下:
從本圖可明顯看出選擇題的題型以「閱讀理解」為主。
● 選擇題各題型配分比例如下:
由本圖可知選擇題的配分亦以「閱讀理解」占大多分數。
第壹部分:選擇題
(占 54 分)一、單選題
(占30分)說明︰第1題至第15題,每題有4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畫記在答 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2分;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
該題以零分計算。
1.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相同的選項是:
(A)「佚」名/瓜「瓞」綿綿 (B) 「岈」然/驚「訝」不已 (C) 「鵪」鶉/「閹」然媚世 (D)地「氈」/「饘」粥糊口
【答 案】 (D) 【概念中心】字音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命題出處】 (A) 南一版課本 ( 一 ) 第12課。 (B) 南一版課本 ( 五 ) 第8課。南一版全貫通 第壹篇第一單元。 (C) 南一版課本 ( 一 ) 第13課/南一版課本 ( 一 ) 第8課。南 一版全貫通第壹篇第一單元。 (D)南一版課本 ( 三 ) 第1課。南一版全貫通第壹 篇第一單元。南一版學測復習卷第18回。
【試題解析】 (A) ㄧ ˋ /ㄉㄧㄝ ˊ 。 (B) ㄒㄧㄚ/ㄧㄚ ˋ 。 (C) ㄢ/
ㄧㄢ。 (D) ㄓㄢ。
2. 下列文句中,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A)教育下一代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要以身作責 (B) 不肖商人利慾薰心,竟將塑化劑摻入果汁中販售 (C) 在老師提綱切領的說明之後,所有問題都獲得解答
(D)公司仍在草創階段,人力短缺,經費不足,只好因漏就簡
【答 案】 (B) 【概念中心】字形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全貫通第壹篇第二單元。
【試題解析】 (A) 以身作「則」。 (C) 提綱「挈」領。 (D) 因「陋」就簡。
3. 詞語中有一種結構是「名詞+名詞」,其中前者用來說明後者的功用,如「垃圾車」。
下列具有此種修飾方式的選項是:
(A)牛肉麵 (B) 水果刀 (C) 老爺車 (D)鵝蛋臉
【答 案】 (B) 【概念中心】詞性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全貫通第壹篇第六單元。
【試題解析】本題均為「名詞+名詞」的結構,因此解題關鍵在於「前者用來說明後者的功用
」。 (A) 「牛肉」是說明「麵」的內容。 (B) 「水果」是說明「刀」的 功用。 (C) 「老爺」是說明「車」的狀況。 (D) 「鵝蛋」是說明「臉」
試題 詳解與分析
的形狀。
4. 下列文句「 」內成語的運用,正確的選項是:
(A) 下課鐘聲一響,小朋友就如「新鶯出谷」般地衝出教室 (B) 縱有「鬼斧神工」的本領,也無法改變人生無常的事實
(C) 社區居民來自不同省分,說起話來猶如「郢書燕說」,南腔北調 (D) 閱讀古籍如碰到「郭公夏五」的情況,必須多方查考,力求正確
【答 案】(D) 【命題出處】詞語、成語意義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全貫通第壹篇第四單元。(A) 南一版課本 ( 一 ) 第4課。 (C) 南一版課本 ( 四 ) 第2課。(D) 南一版課本 ( 四 ) 第2課。
【試題解析】(A) 新鶯出谷:比喻人的歌聲婉轉清脆、悅耳動聽。 (B) 鬼斧神工:形容 技藝精巧,非人力所能及。 (C) 郢書燕說:形容穿鑿附會,扭曲原意。
(D) 郭公夏五:比喻缺漏的文字。
5. 閱讀下文,依序選出最適合填入□□內的選項:
甲、小個子繼續跑,我繼續追;激湍的河面□□著一線白光,很像是球,在另一端與我 競
速賽跑。(張啟疆〈消失的球〉)
乙、那段日子裡,每當我的思念□□得將要潰堤時,竟是書中許多句子和意象安慰我、
幫
助我平靜下來。(李黎〈星沉海底〉)
丙、此刻,我獨自一人,□□對望雨洗過的蒼翠山巒與牛奶般柔細的煙嵐,四顧茫茫,
樹
下哪裡還有花格子衣的人影?(陳義芝〈為了下一次的重逢〉)
(A) 浮滾/洶湧/蕭索 (B) 映照/沖刷/悠然 (C) 浮滾/沖刷/蕭索 (D) 映照/洶湧/悠然
【答 案】(A) 【概念中心】詞語、成語意義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學測王第1回、南一版學測王第4回。
【試題解析】甲、從「激湍的河面」、「很像是球」可推測空格應填「浮滾」。乙、唯有「洶 湧」才能導致「潰堤」。丙、從「我獨自一人」研判,缺空應該填「蕭索」。所 以本題答案為 (A) 。
6. 甲、咬牙切齒/就代表我和你的親密關係
乙、我擁有各式大小橫直的數字/電腦計算機總算不清這筆賬/我沒有生命/但/收拾 生命
丙、美味是早夭的原罪/肉身卸甲之後/無防備地讓蒜泥調情調味/下酒/並且消化/
在
人體裡留下膽固醇的伏筆/以在對方無可抵禦的老年/溫柔地報復 上述三首詩所描寫的對象依序是:
(A)拉鍊/電話/扇貝 (B) 鋸子/日曆/扇貝 (C) 拉鍊/日曆/螃蟹 (D)鋸子/電話/螃蟹
【答 案】 (C) 【概念中心】重要作品的內涵與價值
【命題出處】南一版全貫通第貳篇第一單元。南一版學測王第16回。
【試題解析】甲、從「咬牙切齒」研判,應為「拉鍊」。乙、從「各式大小橫直的數字」、
「收拾生命」研判,應為「日曆」。丙、從「美味」、「肉身卸甲」、「膽固醇
」研判,應為「螃蟹」。所以本題答案為 (C) 。 7. 下列□□中的詞語,依序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甲、近自海外旅遊歸來,特選購當地名產乙盒,敬希□□
乙、來訪未晤,因有要事相商,明早十時再趨拜,務請□□為幸 丙、茲訂於元月十七日下午六時,敬備□□,恭候光臨
(A)哂納/賜見/菲酌 (B) 拜收/稍待/嘉禮 (C) 笑納/曲留/華筵 (D)惠存/恭候/賀儀
【答 案】 (A) 【概念中心】重要國學及文化常識
【命題出處】南一版全貫通第伍篇第二單元。
【試題解析】 (A) 哂納,餽贈禮物時,請對方收下的客氣話;賜見,恭請對方惠賜見面機會 的客氣話;菲酌,指粗劣的酒肴,常用為款待對方的謙詞。 (B) 拜收,只能用 於己方;嘉禮,專指婚禮。 (C) 曲留,委屈對方留下等候,這是表敬的用詞;
華筵,只能用於對方的款待。 (D) 惠存,以物贈人,望人留存的謙詞;恭候, 只能用於己方;賀儀,慶賀他人喜慶所致贈的禮物、禮金。
8. 下列是一段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蓋自天降生民,
甲、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 乙、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 丙、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 丁、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於其間 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使之治而教之,以復其性。(朱熹〈大學章句序〉)
(A)甲戊丙乙丁 (B) 乙丁丙甲戊 (C) 丙甲戊丁乙
(D) 丁乙甲戊丙
【答 案】 (C) 【概念中心】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學測王第16回。南一版學測復習卷第9回。
【試題解析】原文:《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蓋自天降生民,則既莫不與 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 全之也。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於其間,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 治而教之,以復其性。〔譯文〕《大學》這本書,是古代大學用來教導學子的方 法。自從老天生育萬民以來,就已賦予萬民仁義禮智的本性。但其氣質秉性有的 無法一致,因此不能全都了解這種天性而成全德行。一旦有個聰明睿智、能夠竭 盡善性的人出現,那麼上天就會賦予他統帥億兆生民的君師之責,讓他來管理、
教導生民,恢復其本性。
9. 下列文句所描寫的景色,依一年時序的先後,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甲、梅英疏淡,冰澌溶洩,東風暗換年華
乙、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丙、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
丁、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乾。風前橫笛斜吹雨,醉裡簪花倒著冠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丙甲乙丁 (D) 丙丁乙甲
【答 案】 (B) 【概念中心】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全貫通第貳篇第一單元。南一版學測復習卷第18回。
【試題解析】甲、從「梅英」、「東風暗換年華」研判,應為初春。乙、從「菡萏香銷翠葉 殘」、「西風愁起」,應為夏末進入初秋。丙、從「柳絲裊娜春無力」、「草 萋萋」研判,應為晚春。丁、從「黃菊枝頭生曉寒」研判,應為深秋。所以本 題答案為 (B) 。
10. 閱讀以下金庸《射鵰英雄傳》文字,根據文意、情境,依序選出最適合填入____的選項:
黃蓉道:「做這篇文章的范文正公,當年威震西夏,文才武略,可說得上並世無雙。
」郭靖央她將范仲淹的事跡說了一些,聽她說到他幼年家貧、父親早死、母親改嫁種種 苦況,富貴後儉樸異常,處處為百姓著想,不禁油然起敬,在飯碗中滿滿斟了一碗酒,
仰脖子一飲而盡,說道:「____,大英雄大豪傑固當如此胸懷!」(第 26 回)
黃蓉道:「當面撒謊!你有這許多女人陪你,還寂寞甚麼?」歐陽克張開摺扇,搧 了兩搧,雙眼凝視著她,微笑吟道:「____。」黃蓉向他做個鬼臉,笑道:「我不用你 討好,更加不用你思念。」(第 12 回)
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乙、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丙、悠悠我心,豈無他人?唯君之故,沉吟至今
丁、日暮長江裏,相邀歸渡頭。落花如有意,來去逐船流 (A)甲丙 (B) 甲丁 (C) 乙丙 (D)乙丁
【答 案】 (C) 【概念中心】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課本 ( 三 ) 第1課
【試題解析】甲、乙二句,是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句子,從文中「富貴後儉樸異常,處處 為百姓著想」研判,缺空應填:「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丙是 曹操《短歌行》的句子,丁是儲光羲的《江南曲》,從文中「我不用你討好,
更加不用你思念」研判,缺空處應填「悠悠我心,豈無他人?唯君之故,沉吟至 今」,比較妥適,因為丁句表達的是邀約的行為,而非「思念」。所以本題答案 為 (C) 。
11.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 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鬬牛也。牛鬬,力在角,尾搐 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 ,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鬬 。
」不可改也。(蘇軾〈書戴嵩畫牛〉)
下列文句與上文主旨最不相關的選項是:
(A)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B) 學無常師,有一業勝己者,便從學焉 (C) 使言之而是,雖在褐夫芻蕘,猶不可棄也
(D)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 案】 (D) 【概念中心】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國文好粥到。
【試題解析】 (A)(B)(C) 三者,均強調「專業」的道理。 (D)強調從師問學之理,意謂不論好 壞,都有值得學習、借鑑之處。〔譯文〕蜀地有個杜姓隱士,喜愛書畫,珍藏的 以百計算。有一幅戴嵩所畫的〈牛〉,他特別喜愛,用錦囊玉軸仔細包裝,經常 隨身攜帶。有天正在曝曬書畫,有個牧童經過,看了後拍手大笑,說:「這畫的 是鬥牛。牛相鬥時,力氣用在頭角上,尾巴會收入兩腿之間。畫上的牛卻搖動尾 巴來相鬥,這是錯誤的。」杜隱士笑著認同他的說法。古語說過:「耕種的事要 問僕人,編織的事要問婢女。」這是無法改變的真理。
12-13為題組
下文是一則記者對林懷民演講內容的報導,閱讀後回答 12-13 題。
林懷民回憶,當初回國到雲門才開始學編舞,一開始就遇到最大的挑戰「如何跳自己的舞。
」歐美舞者手一伸、腳一跳,你就能立刻認出背後的文化符號;跳舞和藝術一樣,從來不是中性 的,需要歷史和文化長久的涵養。
「就像巴黎的印象畫,陽光是透明的。南臺灣的陽光卻是炙熱的,把萬物都曬到模糊;我們 卻從來只認得義大利的文化復興、法國的印象派、安迪沃荷的瑪麗蓮夢露。」
林懷民指著畫家廖繼春作品「有香蕉樹的院子」,畫中展現南臺灣獨有的陽光、溫度。「就 像侯孝賢的悲情城市,空鏡頭裡都是濕氣,把海島國家才有的面貌呈現。」他說,這是技法在服
務畫作和生活,「這才是屬於臺灣的藝術。」(鄭語謙〈肉身解嚴〉)
12. 依據上文來看,最切合林懷民創作觀點的選項是:
(A) 藝術無國界
(B) 美感素養影響美感體驗
(C) 藝術創作要與土地結合以呈現特有風貌 (D) 歷史文化長久的涵養才能孕育藝術創作
【答 案】 (C) 【概念中心】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國文好粥到。南一版學測王第10回、南一版學測王第16回。
【試題解析】文中,林懷民強調「歐美舞者手一伸、腳一跳,你就能立刻認出背後的文化符 號;跳舞和藝術一樣,從來不是中性的,需要歷史和文化長久的涵養」、「我 們卻從來只認得義大利的文化復興、法國的印象派、安迪沃荷的瑪麗蓮夢露」,
並舉廖繼春作品「有香蕉樹的院子」與侯孝賢的「悲情城市」為例,強調藝術 的技法應「服務畫作和生活」,可見本文的創作觀點是 (C) 「藝術創作要與 土地結合以呈現特有風貌」。
13. 這則報導內容包括四個重點,按其文中呈現的次序,排列最適當的選項是:
甲、期許自我創作的獨特 乙、反省藝術教育的限制 丙、連結其他藝術的創作 丁、確立藝術發展的方向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丁丙 (C) 丙丁甲乙 (D) 丁丙乙甲
【答 案】(A) 【概念中心】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國文好粥到。南一版學測王第10回、南一版學測王第16回。
【試題解析】文中,先提出林懷民編舞時所遇到的最大挑戰:「如何跳自己的舞」,這是「
甲、期許自我創作的獨特」;接著,強調「跳舞和藝術一樣,從來不是中性的,
需要歷史和文化長久的涵養」,這是「乙、反省藝術教育的限制」;第三,林 懷民舉「廖繼春的畫」和「侯孝賢的電影」為例,來說明舞蹈也應該展現臺灣 應有的特色,這是「丙、連結其他藝術的創作」;最後,結語強調要表現出「
屬於臺灣的藝術」,這是「丁、確立藝術發展的方向」。因此,本題答案為
(A) 。
14-15為題組
閱讀方孝孺〈越車〉,回答 14-15 題。
越無車,有遊者得車於晉、楚之郊,輻朽而輪敗,輗折而轅毀,無所可用。然以其鄉之未嘗 有也,舟載以歸,而誇諸人。觀者聞其誇而信之,以為車固若是,效而為之者相屬。他日,晉、
楚之人見而笑其拙,越人以為紿己,不顧。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車禦之。車壞,大敗,終不知 其車也。
14. 依據上文,下列各句「之」字指「越國遊者所說的話」的選項是:
(A)然以其鄉「之」未嘗有也 (B) 觀者聞其誇而信「之」
(C) 效而為「之」者相屬 (D)越率敝車禦「之」
【答 案】 (B) 【概念中心】字義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國文好粥到。
【試題解析】 (A) 助詞,無義。 (B) 指「越國遊者所說的話」。 (C) 指車子。
(D) 指晉、楚之兵。〔譯文〕南方越國沒有車子,有個到晉、楚郊野間遊歷 的人獲得了一部車子,車輻、輪子都已經腐朽了,車輗和車轅都已折斷毀損,已 經毫無用處了。但他認為故鄉不曾看過車子,於是用船載回去,並向鄉人誇耀。
圍觀的人聽他誇大之詞後相信他所說的話,大家都覺得車子就是這樣,因此有許 多人仿效他也製作了車子。後來,晉、楚的人看了之後譏笑這些車子拙劣,越國 人以為是在欺騙自己,就不理會這些說法。等到敵寇軍隊入侵國境,越國人駕著 破敗的車子前往防禦。一上戰場,車子都壞了,越國大敗,他們始終不知道車子 是什麼。
15. 依據上文,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越人以為晉、楚之人所言不實,故對其譏笑不予理睬 (B) 越國遊者改造的晉、楚戰車不夠精良,因此被敵寇打敗 (C) 越人故意用殘破的戰車與寇兵作戰,使其輕敵,終獲勝利 (D)越國遊者將晉、楚大軍的戰車毀壞,成功地阻止晉、楚入侵
【答 案】 (A) 【概念中心】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國文好粥到。
【試題解析】 (A) 說法正確。 (B) 並未改造。 (C) 不是故意。 (D) 慘遭大敗。
二、多選題
(占24分)說明︰第16題至第23題,每題有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項畫記 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3分;答 錯1個選項者,得 1.8 分;答錯2個選項者,得 0.6 分;答錯多於2個選項或所有選項 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6. 「人怕出名,豬怕肥」是「人怕出名就好像豬怕肥」的意思。有些日常用語,在表達上 也具有這樣的比喻意涵。下列屬於相同用法的選項是:
(A)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B)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C)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D)善惡不同途,冰炭不同爐
(E) 強求的愛情不美,強摘的果實不甜
【答 案】(D)(E) 【概念中心】修辭與文學技巧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全貫通第壹篇第七單元。南一版學測復習卷第4回。南一版玩修辭。
【試題解析】「人怕出名,豬怕肥」是「人怕出名就好像豬怕肥」的意思,這是「略喻」的修 辭技巧。本題只要把喻詞「就好像」帶入兩句之間,順暢的即是答案。〔解析〕
(A) 三天打魚,「卻」兩天曬網。 (B) 一朝被蛇咬,「導致」十年怕草繩。
(C) 千里送鵝毛,「雖然」禮輕「卻是」情意重。(D) 善惡不同途,「就好 像」冰炭不同爐,略喻。 (E) 強求的愛情不美,「就好像」強摘的果實不甜,略 喻。
17. 下列關於白靈詩句的解說,正確的選項是:
(A) 「鐘/因謙虛而被敲響」,「謙虛」是形容鐘的中空
(B) 「落日──掉在大海的波浪上/彈 了兩下」,表現夕陽沉落時的空間動感
(C) 「黃昏時,天空焚為一座/燦爛的廢墟/落日自高處倒塌」,描寫日全蝕的荒涼景 象
(D) 「白蛇似的小溪逐雨聲/一路嬌喘爬來/碰到撐黑傘的松/躲進傘影不見了」,描 寫
白蛇躲進樹叢的生動情景
(E) 「沙灘上浪花來回印刷了半世紀/那條船再不曾踩上來/斷槳一般成了大海的野餐
/
老婦人坐在門前,眼裏有一張帆/日日糾纏著遠方」,描寫老婦人等待遠方未歸人 的
執著
【答 案】(A)(B)(E) 【概念中心】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 i 閱讀 ( 四 ) 第7課。南一版國文好粥到。南一版學測王第15回。
【試題解析】(A) 正確。 (B) 正確。 (C) 描繪黃昏夕照之美。 (D) 描繪白色小 溪蜿蜒流過松樹下。 (E) 正確。
18. 臺灣近五十年來名作家輩出,其中不少作家吸收古典文學之美,融會貫通後,創造出個 人獨特的風格。例如詩人 甲 將文化中國當作母親,表現濃厚的鄉愁,在現代詩、現 代散文、文學批評及翻譯上也都有相當成就。而 乙 將古典詩詞的語彙和意象融入現 代詩的情境當中,一首〈錯誤〉有著典雅細膩的浪漫情調,被人廣為傳誦。至於女作家 丙 、
丁 均善用古典詞語寫出精緻動人的散文,前者多以懷舊憶往的題材為主,在平凡無 奇中涵蘊至理,充滿中國倫理色彩;後者寫作風格以多樣著稱,有時細膩溫柔,有時辛 辣諷刺,並曾將古典故事改編為現代戲劇。另外, 戊 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又嫻熟西 方現代主義,曾將崑曲〈牡丹亭〉融入小說〈遊園驚夢〉中。
上文 中,依序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A)甲、楊牧 (B) 乙、鄭愁予 (C) 丙、琦君 (D)丁、張曉風 (E) 戊、白先勇
【答 案】 (B)(C)(D)(E) 【命題出處】重要作家的地位與成就
【命題出處】南一版課本 ( 一 ) 第5課、南一版課本 ( 一 ) 第7課、南一版課本 ( 三 ) 第7課、
南一版課本 ( 三 ) 第8課、南一版課本 ( 四 ) 第1課、南一版課本 ( 六 ) 第11課。
南一版全貫通第參篇第四單元。
【試題解析】本題測驗對作家寫作風格的認識。 (A) 從「將文化中國當作母親,表現濃 厚的鄉愁」、「在現代詩、現代散文、文學批評及翻譯上也都有相當成就」來 看,應為「余光中」。 (B) 正確。 (C) 正確。 (D) 正確。 (E) 正 確。
19. 下列有關文化知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資治通鑑》為司馬光所撰,以人物傳記為主,屬於「紀傳體」
(B) 〈項脊軒志〉的「志」即「記」,該篇重點在記錄書齋建造的原因及過程
(C) 〈左忠毅公軼事〉中的「軼事」又稱「逸事」,多屬史傳沒有記載且不為人知之事 (D)《儒林外史》揭露儒林群相的醜態,是一部詳細記載中國科舉制度的重要史書 (E) 《臺灣通史》起自隋代,終於割讓,是研究臺灣歷史的重要典籍
【答 案】(C)(E) 【概念中心】重要作品的內涵與價值
【命題出處】 (A)南一版課本 ( 三 ) 第6課。南一版全貫通第肆篇第二單元。 (B) 南一版課本 ( 三 ) 第5課。南一版全貫通第參篇第二單元。南一版學測王第1回。 (C) 南一 版課本
( 一 ) 第8課。南一版全貫通第參篇第二單元。 (D)南一版課本 ( 三 ) 第11課。
南一版全貫通第參篇第一單元。 (E) 南一版課本 ( 四 ) 第2課。南一版全貫通第 參篇第二單元。
【試題解析】 (A) 《資治通鑑》為編年體。 (B) 〈項脊軒志〉重點在記錄項脊軒的環境變 化以及與之有關的人事變遷,表達出對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深切懷念。 (C) 正 確。 (D) 《儒林外史》並非以「詳細記載中國科舉制度」為重點,亦非史書。
(E) 正確。
20. 下列各組文句,「 」內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B) 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C)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願「假」東壁輝,餘光照貧女 (D) 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E) 「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答 案】(A)(C) 【概念中心】字義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命題出處】(A) 南一版課本 ( 二 ) 第6課。 (B) 南一版課本 ( 三 ) 第5課。南一版全貫通第 壹篇第三單元。 (C) 南一版課本 ( 二 ) 附錄一。(D) 南一版課本 ( 五 ) 第3課/
南一版課本 ( 二 ) 第2課。南一版學測復習卷第8回。南一版全貫通第壹篇第三 單元。 (E) 南一版課本 ( 一 ) 第8課/南一版課本 ( 一 ) 第2課。南一版全貫通 第壹篇第三單元。
【試題解析】(A) 遇到、正逢。 (B) 大概/危險。 (C) 提供、借予。 (D) 堅持
/本來。 (E) 愚蠢/豈。
21. 文學作品中,常採用「由大而小」及「由遠而近」的手法,逐漸聚焦到所要描寫的重點 對象。下列同時使用此兩種手法的選項是:
(A)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B)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C)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D) 畫閣魂銷,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E) 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答 案】(A)(E) 【概念中心】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學測王第8回、南一版學測復習卷第16回。
【試題解析】(A) 由天際「平林」、「寒山」寫到「樓上人」,是「由大而小」、「由遠而 近」的寫法。 (B) 前三句是眼前景,末兩句寫遠處行人,是「由小而大」、
「由近而遠」的寫法。 (C) 由相思流淚,到莫倚危欄,然後寫到春山外的行 人,是「由小而大」、「由近而遠」的寫法。 (D) 由相思登樓,寫到天涯地 角,是「由小而大」、「由近而遠」的寫法。 (E) 由「河邊草」、「園中柳」
寫到女子的形象,是「由大而小」、「由遠而近」的寫法。
22. 古典詩中的「月亮」在不同情境之下,有不同的意涵。下列詩句藉「月」來抒發「思婦 懷人」之情的選項是:
(A)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B) 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
(C)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家住秦城鄰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D)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捲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E)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答 案】(C)(D)(E) 【概念中心】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學測王第9回。
【試題解析】(A) 月亮,是「思鄉」的象徵。 (B) 月亮,是「思鄉」的象徵。
23.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余昔少年讀書,竊嘗怪顏子以簞食瓢飲,居於陋巷,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
私以為雖不欲仕,然抱關擊柝尚可自養,而不害於學,何至困辱貧窶自苦如此?及來筠 州,勤勞鹽米之間,無一日之休,雖欲棄塵垢,解羈縶,自放於道德之場,而事每劫而 留之。然後知顏子之所以甘心貧賤,不肯求斗升之祿以自給者,良以其害於學故也。(
蘇轍〈東軒記〉)
(A)作者來到筠州之後,生活和顏回一樣貧窮艱困 (B) 俗世塵垢使作者深受羈絆,因而渴望擺脫俗務干擾 (C) 作者年少時認為:從事抱關擊柝的工作並不妨礙學習
(D)由於親身經驗,作者終於明瞭顏回之所以不仕,是想全心致力為學
(E) 作者從小對顏回「簞食瓢飲,居於陋巷」而「不改其樂」的生活,就頗為欣賞
【答 案】 (B)(C)(D) 【概念中心】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國文好粥到。南一版學測復習卷第2回。
【試題解析】 (A)無此訊息。 (E) 起初是懷疑的。〔譯文〕我從前年輕讀書的時候,私下曾經 對顏回只用一簞食、一瓢水,住在偏僻巷內,別人不能忍受那種憂苦,顏淵卻始 終覺得快樂,而感到奇怪。我私下認為,即便不願意做官,但做個像守門、更夫 那樣的小官,還是可以維持自己的生活,而且也不會妨害自己的學習,為什麼一 定要困苦卑賤貧窮讓自己窮苦成這樣呢?等來到筠州,在日常所需中勞苦,沒有 片刻的休息。雖然也想拋棄塵俗瑣碎之事,放情修養道德品性,解除無謂的繫絆,
可是許多事卻往往就強迫羈絆著自己。此後我才了解,顏淵為什麼心甘情願過著 貧窮卑賤的生活,而不肯去擔任小小的官吏以維持生活,實在是因為一旦做了官,
就會妨害了進修向學的緣故啊!
第貳部分:非選擇題
(共三大題,占 54 分)說明︰請依各題指示作答,答案務必寫在「答案卷」上,並標明題號一、二、三。
一、文章解讀
(占9分)閱讀框內文章之後,請解讀:為什麼作者認為「心教」才是劍橋教育真正的精華?並加以評 論。文長約150—200字(約7—9行)。
劍橋的教育,最有作用的恐怕不在「言教」。其導修制,是在「言教」之外,還有「身 教」,這一向被視為劍橋的特色。這點是真,但也不可太過誇張,依我想,劍橋的「心教」
也許才是真正的精華。「心教」是每個人對景物的孤寂中的晤對,是每個人對永恆的剎那間 的捕捉。劍橋的偉大之子,不論是大詩人或大科學家,對宇宙人生都有那種晤對與捕捉。劍 橋的教育似乎特別重視一景一物的營造,在他們看來,教室、實驗室固然是教育的場所,但 一石之擺置、一花之鋪展,也都與「悟道」有關。在根本上,劍橋人相信人的真正成長必須 來自自我的心靈的躍越。劍橋的教育,不像西洋油畫,畫得滿滿的;反倒像中國的文人畫:
有有筆之筆,有無筆之筆。真正的趣致,還在那片空白。空白可以詠詩,可以飛墨,可以任
想像馳遊,當然也可以是一片無意義的白。劍橋不把三年的課程填得滿滿的,一年三學期,
每學期只有九個星期,它是要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想,去涵泳,去自我尋覓。
(改寫自金耀基《劍橋語絲》)
【參考答案】
作者認為,劍橋之所以與眾不同,關鍵是「心教」。心教,是讓人面對自我,捕捉永恆的剎 那間美好。就像中國的文人畫,真正的趣致,是那片刻意留下的「空白」。的確,生命就像一個 水杯,一旦裝滿了水,就不具有涵容他物的功用。把心放空,各種細緻的感受就有機會進入心中,
進而觸發思考、涵泳,更進一步去了解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命之所以能不斷變化,多姿多 彩,關鍵在於人能接受「無常」,把心打開,與廣闊的天地「心心相印」。
【概念中心】重要作品的鑑賞與評析
【命題出處】南一版順理成章
二、文章分析
(占 18 分)閱讀框內文章之後,請分析: ( 一 ) 「漁人甚異之」的「異」和漁人發現桃花源有何關聯?
( 二 ) 陶潛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桃花源? ( 三 ) 從中可看出陶潛嚮往什麼樣的理想世界?答案必須 標明 ( 一 )
( 二)(三 ) ,分列書寫。 ( 一)(二)(三 ) 合計文長約250—300字(約11—14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 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小口,彷彿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 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陶潛〈桃花源記〉)
【參考答案】
( 一 ) 甚「異」之,意謂著驚訝與不解。漁人捕魚是每天例行的工作,他走著固定的路線,卻在 無意間發現一個從未見過的地方。因此,「異」字除了表現出漁人的驚訝之情外,也透露出 桃花源的發現是無意中而來的。
( 二 ) 文中從「食、衣、住、行」四個角度,介紹了桃花源的景物與當地的人情。
( 三 ) 面對濁世的紛亂,陶淵明構建「桃花源」以作為精神樂土,展現出他對民情純樸、安樂祥 和的社會的企慕之情。在這裡,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帝王的管轄,沒有人為 制度的破壞,人人平等,安享天倫之樂。桃花源裡一派遠古風俗,是陶淵明對理想世界的憧 憬,也是人人追求嚮往的樂園。
【概念中心】重要作品的鑑賞與評析
【命題出處】南一版課本 ( 一 ) 第6課。
三、引導寫作
(占 27 分)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所謂「自勝者強」,是指真正的強者,不在於贏過別 人;而在於戰勝自己。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喜歡跟別人競爭,卻不願好好面對自己,克服自己的 弱點。其實,只有改進自我,才能強化自我、成就自我。請根據親身感受或所見所聞,以「自勝 者強」為題,寫一篇文章。論說、記敘、抒情皆可,文長不限。
【思路引導】
1. 所謂「自勝」,意謂克服自己的缺點,改進自我、強化自我、成就自我,進而超越自己。
2. 俗語說:「解鈴還須繫鈴人」,生命中無法避免挫折、打擊,人唯一能做的,不是怨懟,而 是調整自己的心態,建立起勇於面對的信心。
3. 每個人面對挫折、打擊的方式並不相同。有的人像鴕鳥,只是埋首沙中,以眼不見為淨;有 的人像烏賊,放出煙幕,然後盡速逃離現場;有的人像河豚,鼓起肚子,不發一語生著悶氣。
這些方式對於問題的解決一點幫助也沒有。
4. 看看李斯,面對逐客令,他勇敢的表達不滿,最後贏得尊重;看看柳宗元,面對遷謫,他寄 情於山水,開創了山水文學;看看蘇東坡,面對污衊、打擊,他灑脫的看淡一切,人生變得 更加美好。「月有陰 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本來就有缺憾,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調 整心態去面對它。這是「自勝」的消極意義。
5. 許多有成就的人,之所以能不斷攀登自己人生的高峰,關鍵不在於他擁有過人的天賦,而是 他清楚了解自己的侷限性,而能專心全力於自己擅長的領域。「當人們駐足欣賞腳下美景,
我應當 程往下一個山峰邁進」,這是「自勝」的積極意義。
總之,「自勝者強」,這個「強」字,不是侵略、壓迫、戰勝他人的意思,而是一種穩健的 自信、從容的應對態度。
【概念中心】語文表達與應用的能力
【命題出處】南一版課本 ( 五 ) 第10課。南一版順理成章。南一版語文新樂園 ( 五 ) 第2課寫作 練功房。南一版語文新樂園 ( 六 ) 第2課寫作練功房。
今年學測選擇與非選擇題占分比例為54:54,試題敘述簡潔,無過多情境敘述,避免 了過去文字敘述冗長的缺點,這是這幾年的趨勢,值得作為日後命題參考。對於這幾年學 測試題,筆者有以下幾點觀察:
1. 命題上,重視四十篇選文的延伸應用。如果只是一味注意四十篇選文出現多少次,並以 此定奪考卷優劣,這種想法無異是畫地自限。如果其他學科可以在課綱要求下任意揮 灑,國語文一樣也可以。國語文和其他學科一樣,都具有科學性。我們應該在課綱範 圍內,重視四十篇選文的延伸應用,而非簡單的記憶能力。
2. 選材上,古今中外的文章都可能入題。很明顯的,重視閱讀理解是既定的測驗主軸。因 此,未來的教學,仍得著重培養學生閱讀與理解的能力。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
歷年考題經常出現科際整合的課題,閱讀文本經常涵蓋文化、經濟、環保、藝術等諸 多課題,閱讀必須強調多元化,結合時事,讓學生在為學業打拚之際,又不失對生命、
對人群的關心。
3. 寫作上,強調解讀、分析後的表達能力。傳統作文,通常是命題作文,是一種「選擇材 料來印證自己觀點」的過程。命題作文的難,在於「題目」無法事先揣測;但命題作 文的易,也在於此。只要知道了題目,接下來就是彙整資料、印證觀點的過程了。然 而,如何解讀、分析一段文字,並且有條理的說明出來,才是目前學生最欠缺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每年固定佔有27分,不能不留意!筆者以為,強化每課「問題與討論」
的練習,可以增進這種能力。
考試是教學的指揮棒。大考怎麼考,老師就怎麼教,這是天經地義的事。筆者期盼,
大考中心的命題諸公能了解這一點,好好的、用心的設計考題,用考試來引導教學,讓教 學者更有信心,讓學習者更加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