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高等数学建设组
高等数学 A
4.1.1 常数项级数
4.1.2 常数项级数的基本性质 收敛的必要条件 4.1.3 正项级数及其收敛性
4.1 4.1 正项级数 正项级数
第 第 4 4 章 无 穷 级 数 章 无 穷 级 数
4.1 正项级数
4.1.3 正项级数及其收敛性
4.1.1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常 数 项 级 数 与 正 项 级 数
4.1.2 常数项级数的基本性
质
级数的概念
级数的收敛与发散 习例 1-4
性质 1~5 习例 5-9
正项级数收敛的充要条件 比较法
习例 10-11
比较法的极限形式 习例 12
小结与思考题
常数项级数概念及性质的小结
n
n
n
u u u u
u
1 2 31
设有数列 {un}: u1 , u2 , …, un , …
为一个无穷级数 , 简称为级数 .
称 un 为级数的一般项或通项 . 则称表达式
1. 级数的定义 :
一、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
,
1
数 则称该级数为常数项级
均为常数 的每一项
若级数 n
n
n u
u
.
) (
), (
:
1
数项级数
为函 则称级数
函数
一个变量的 若级数的每一项均为同
n
n n
n u x u x
u
; 2
1 4
1 2
1 2
1
1
n
n n 1 2 ;
1
n n
n
2 ,
2 1
0 0
n n n
n
nx a a x a x a x
a | x | 1.
, sin
2 sin sin
sin
1
nx x
x nx
n
. R x
2 、问题的提出
n10 3 1000
3 100
3 10
33333 3 .
3 0 1
其结果是一个确定的数 .
1
0, 2 ( 1) 1 1 ( 1) 1 ( 1)
1, 2 1
n n
n k
n k
又
其结果是不是一个确定的数 .
再看一个例子 :
)
1 1 (1
4) 1 3
(1 3)
1 2
(1 2)
1 1
( n n
其结果多少 ?
2 , 1 2
1 1
1
s 3
1 1 3 )
1 2
( 1 2 )
1 1
2
(
s
1 1 1
n
s
n,
,
( 1 )
1 3
2 1 2
1 1 )
1 (
1
1
n n n n
n
3. 级数的敛散性定义 无穷级数
1 n
un 的前 n 项之和:
2 ,
1 1
n n
k
k
n u u u u
S
称为级数的部分和 . 若 n Sn S
lim 存在 , 则称级数
1 n
un 收敛 . S 称为级数的和: .
1
S u
n
n
,
lim 不存在
若 n
n S
则称无穷级数发散 .
? ,
. 2
? .
1
: ,
1
1
和为多少 若收敛
是否收敛
关心两个问题 讨论无穷级数
n
n
n
n
u
u
.
1
收敛的方法 下面我们讨论判断级数
n
u
n方法一 : 利用部分和数列的敛散性判断
常数项级数概念习例 例 1
) . 2 )(
1 (
1
, ,
,
3 0 3
s n u
n s s
u
n
n n
与 中的
写出
的意义及它们的关系 试述
例 2 .
) 1 2
)(
1 2
(
1
1
的敛散性 判别级数
n n n
例 3
. )
0
2 (
0
的收敛性
a aq
aq aq
a
aq n
n
n
讨论等比级数 ( 几何级数 )
例 4 ( 1 ) .
1
的敛散性 判别级数
n
n n
例 1
) . 2 )(
1 (
1
, ,
,
3 0 3
s n u
n s s
u
n
n n
与 中的
写出
的意义及它们的关系 试述
解 lim sn s,
n
un sn sn1. 4 ,
3 1
3
u .
4 3
1 3
2 1 2
1 1
3
s
例 2 . )
1 2
)(
1 2
(
1
1
的敛散性 判别级数
n n n
解 (2 1)(2 1) 1
n un n
),
1 2
1 1
2 ( 1 2 1
n n
) 1 2
( ) 1 2
(
1 5
3 1 3
1 1
sn n n
1) 2
1 1
2 ( 1 2 ) 1
5 1 3
(1 2 ) 1
3 1 1
2( 1
n n
1) 2
1 1 2( lim 1
lim
s n
n n n
1) 2
1 1 2( 1
n
2,
1
2. , 和为 1
级数收敛
技巧 :
利用 “拆项相消” 求和
例 3
. )
0
2 (
0
的收敛性
a aq
aq aq
a
aq n
n
n
讨论等比级数 ( 几何级数 )
解
如果 q 1 时
1
2
n
n a aq aq aq
s
q aq
a n
1 1 1 q ,
aq q
a n
,
1时
当q lim 0
n
n q
nlim sn 1a q ,
1时
当q
n
n q
lim
n
n s
lim
级数收敛 级数发散
时 如果 q 1
, 1时 当q
, 1时 当q
na
sn 级数发散
a a a 级数变为a
n不存在
n s
lim 级数发散
述综上所
. ,
1
, 1
1 1
0
当 时 发散
收敛于 时
当 q
q q a
aq
n
n
例 4 ( 1 ) .
1
的敛散性 判别级数
n
n n
解 sn ( 2 1) ( 3 2) ( n 1 n) 1
1
n
lim ( 1 1)
lim s n
n n
n 原级数发散.
注意 : (1) .
1 1
不同 与
n i i
n un u
. lim
) 2 (
1
是否存在有关 是否收敛与 n
n un n s
. ,
) 3 (
1
的近似值 是
收敛
若 u sn s
n
n
利用部分和数列和敛散性判断无穷 级数的敛散性 , 一般不易求得数列 和 , 此法应用范围较小 .
下面给出利用级数性质判断的方法 .
二、 常数项级数的基本性质 性质 1. 若级数
1
n un 收敛于 S , ,
1
n
un
S 则各项
乘以常数 c 所得级
数
1 n
un
c 也收敛 , 证 : 令 ,
1
n
k k
n u
S 则
n
k
k
n cu
1
c Sn ,n
n
lim c S 这说明
1 n
un
c 收敛 , 其和为 c S .
n Sn
c
lim
说明 : 级数各项乘以非零常数后其敛散性不变 .
即
其和为 c S .
性质 2. 设有两个收敛级数 ,
1
n un
S
1 n vn
则级数 ( )
1 n
n
un v
也收敛 , 其和为S
.证 : 令 ,
1
n
k k
n u
S ,
1
n
k k
n v
则) (
1
k n
k
k
n
u v
Sn
n S
(n ) 这说明级数 ( )1 n
n
un v 也收敛 , 其和为S
. 结论 : 收敛级数可以逐项相加与逐项相减 .说明 :
(2) 若两级数中一个收敛一个发散 , 则 ( )
1
n n
n v
u
必发散 .
但若二级数都发散 , ( )
1
n n
n v
u
不一定发散 . 例如 , 取 un (1)2n, vn (1)2n1,
0
n
n v
而u
(1) 性质 2 表明收敛级数可逐项相加或减
.
( 用反证法可证 )
性质 3. 在级数前面加上或去掉有限项 , 不会影响级 的敛散性数.
证 : 将级数
1
n un 的前 k 项去掉 ,
1
n uk n
的部分和为
n
l
l k
n u
1
Skn Skn k n 与S ,
时 由于n 数敛散性相同 .
当级数收敛时 , 其和的关系为
S Sk . 类似可证前面加上有限项的情况 .极限状况相同 , 故新旧两级 所得新级数
性质 4. 收敛级数加括弧后所成的级数仍收敛于原级数 的和 .
证 : 设收敛级数 ,
1
n un
S 若按某一规律加括弧 ,
) ( )
(u1 u2 u3 u4 u5
则新级数的部分和序列
m (m 1,2,)为原级数部分和 序列 Sn ( n 1, 2 , )的一个子序列 ,n n
m m S
lim
lim
S因此必有
例如
推论 : 若加括弧后的级数发散 , 则原级数必发 散 .
注意 : 收敛级数去括弧后所成的级数不一定收敛
. (11) (11) 0 , 但 1111 发散 . 例如,
用反证法可证
性质 5 , lim 0.
1
nn un收敛 则n u 若级数
级数收敛的 必要条件 证 lim sn s,
n
且 u
n s
n s
n1,
lim 1lim
lim
n
n n n n
n u s s
0
s s
注意 :
. ,
0 lim
) 1 (
1
发散 则
若
n n
n un u
判别级数发散 的充分条件
. ,
0 lim
) 2 (
1
不一定收敛 则
若
n n
n un u
注意 : lim 0
n
n u 并非级数收敛的充分条件 . 例 5 调和级数
n n
n
1 3
1 2
1 1 1
1
虽然 1 0又 lim
lim
u n
n n
n 但此级数发散 .
事实上 , 假设调和级数收敛于 S , 则 lim ( 2 ) 0
n n
n S S
n n
2 n n
n
n 2
1 3
1 2
1 1
1
但 S2n Sn
矛盾 ! 所以假设不真 .
2
1
例 6 . 6
1 5
10
0
收敛 证明级数
n n
n
例 7 .
3 2
5
1
的敛散性 判别级数
n n
n
例 9 , :
1
下列级数是否收敛 收敛
设
n un
1 . )
3 (
; )
2 (
; ) 0001 .
0 (
) 1 (
1 1 1000
1
n n
n n
n n
u u u
例 8 .
10 1 2
1 20
1 4
1 10
1 2
1 的敛散性
判别级数
n n
常数项级数的基本性质习例
例 6 . 6
1 5
10
0
收敛 证明级数
n n
n
证
0 0
6) (1 6)
(5 6 10
1 5
10
n
n n
n n
n
, 6)
(1 6)
(5 10
0 0
收敛 与
而
n
n n
n
由级数性质可知原级数收敛 .
例 7 . 3
2 5
1
的敛散性 判别级数
n n
n
解 0,
2 5 3
2
lim 5
n
n
n
所以原级数发散 .
例 8 . 10
1 2
1 20
1 4
1 10
1 2
1 的敛散性
判别级数
n n
解
1
10 ) 1 2
( 1 10
1 2
1 20
1 4
1 10
1 2
1
n n
n n n
2 , 1
1
收敛 又
n n ,
10 1
1
发散
n n
由级数性质可知原级数发散 .
例 9 , :
1
下列级数是否收敛 收敛
设
n un
1 . )
3 (
; )
2 (
; ) 0001 .
0 (
) 1 (
1 1 1000
1
n n
n n
n n
u u u
解 (1) lim ( 0.0001) 0.0001 0,
n
n u
. )
0001 .
0 (
1
发散
n un
, )
2 (
1
1 1000与
同时敛散
n n
n un u
.
1 1000收敛
n un
1 , lim )
3
(
n
n u
1 .
1
发散
n un
常数项级数概念及性质的小结
1.由定义,若sns,则级数收敛; 2.当
lim 0
n
n
u
,则级数发散;3. 按基本性质. 常数项级数的基本概念
基本审敛法
1 9
1
0
5 , 1
3 1 1 . .
2
, 1
, ) 1
( .
1
n n
n
n
n
n n
n
q aq q
发散 等都
由性质还有
发散的 是
调和级数
发散 时
当
收敛 时
等比级数 当 几何级数
记住
三、正项级数及其审敛法
1. 定义 :如果级数 中各项均有 0,
1
n
n un u
这种级数称为正项级数 .
. ,
0
1
散性 与正项级数有相同的敛
则级数 如果
n n
n u
u
s s
ns
1 22. 正项级数收敛的充要条件 : 部分和数列 为单调增加数列 .{sn}
正项级数的部分和数列是单调增加的 单调有界的数列必有极限
理由 理由
在某极限过程中有极限的量必界 定理 1( 收敛准则 )
有界. 部分和所成的数列
正项级数收敛 sn
级数
是否收敛?1 2 1 1
n n
该级数为正项级数 , 又有 n n
2 1 1
2
1
(n =1, 2, …)
故 当 n 1 时 , 有
n
k k
n
k k
Sn
1
1 2
1 1
2 1
即其部分和数列 {Sn} 有界 , 从而 , 级数2 1 1 .
1
收敛
n n
解
2 1 1
2 1 1
2 1
n
2 1
1 1
n
例 1
3. 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
定理 2 ,
1
1
n n
n un与 v 设有两个正项级数
; ,
), ,
2 , 1 (
) 1 (
1 1
收敛 则
收敛 且
若
n n
n n
n
n v n v u
u
. ,
), ,
2 , 1 (
) 2 (
1 1
发散 则
发散 且
若
n n
n n
n
n v n v u
u
证 (1) , .
1
收敛于 的部分和为
设 n
n
vn
n n
un sn u u u 1 2
1
的部分和
则 v1 v2 vn n
n n n
nlim s lim
大收则小收 , 小发则大发 .
1 sn ,
即u 故sn有界. .
1
收敛
n un
, )
2 (
1
收敛 反设
n un (1) , .
1
与已知矛盾 收敛
可得 由
n vn
.
1
发散
n un
注意(1): 比收敛级数还小的级数收敛,
比发散级数还大的级数发散 .
. ,
), 0 ,
( )
2 (
1 1
收敛 则
收敛 且
若
n n
n n
n
n kv n N k v u
u
. ,
), 0 ,
( )
3 (
1 1
发散 则
发散 且
若
n n
n n
n
n kv n N k v u
u
正项级数比较法习例
例 11判别级数的敛散性:
).
0 1 (
) 1 4 ( 2 ;
sin )
3 (
1 ) 1
2 ( );
1 (
) 1 1 (
1 1
1 2
1
a a n n
n
n n
n n
n n
解 当 p 1时, 1 1 ,
np n 则p 级数发散. ,
1时
当 p 1 1 ,
1 p p
x n n
x
n 有
nn p nn p
p x
dx n
dx
n 1 1
则 1 1 ]
) 1 (
[ 1 1 1
1
1
p p
n p n
(*) 1 ]
) 1 (
[ 1 1 1
2
p pn n n
考虑级数
) ] 1 (
1 [ 1
3 ) 1 2
( 1 2 )
1 1
( 1 1 1 1 1
p p p p p
n n n
s
) 1
1 (
1 1
p
n , 1
lim
n
n s 从而级数 (*) 收敛 . 故p 级数收敛.
, . 1
, 1 1
1
当 时 发散
收敛 时
级数 当
p p p n
n p
例 11判别级数的敛散性:
). 0 1 (
) 1 4 ( 2 ;
sin )
3 (
1 ) 1
2 ( );
1 (
) 1 1 (
1 1
1 2
1
a a n n
n
n n
n n
n n
解 ,
1 1 )
1 (
) 1 1
(
n
n
n
1 , 1
1
n n 发散
而级数 所以原级数发散 . 1 ,
1 ) 1
2
( 2 2
n n
1 ,
1 2收敛 而级数
n n 所以原级数收敛 .
n
n 2
sin 2 )
3
(
2 ,
1
收敛 而
n n
所以原级数收敛 .
, 0 1 1
lim 1 ,
1 )
4
(
n
n a
a 时
当 所以原级数发散 .
, 2 0
1 1
lim 1 ,
1
n
n a
a 时
当 所以原级数发散 .
1 , 1
, 1
1 n n
a
a a
时
当 1) ,
(
1
收敛 而
n
n
a 所以原级数收敛 . 比较审敛法的不便 : 须有参考级数 .
通常是 p- 级数和几何级数,调和级数 .
4. 比较审敛法的极限形式 : 定理 3.
设
1 n
u
n 与
1 n
v
n 都是正项级数 ,如果则(1) 当 时,两级数有相同的敛散性 ; (2) 当 时,若 收敛,则 收敛;
(3) 当 时 , 若
1 n
v
n 发散,则
1 n
u
n 发散;,
lim l
v u
n n
n
l 0
0 l
l
1 n
vn
1 n
un
证
l v
u
n n
n
lim
) 1
( 由 0 ,
2
l 对于
,
N 当n N时,
2 2
l l v
u l l
n
n
) 2 (
3
2 l v n N
u l v
n n
n
即
由比较审敛法的推论 , 得证 . .
, 1 )
2
( 取 可得结论
, lim
) 3
(
n n
n v
u 则un vn, . ,
1 1
发散 则
发散
若
n n
n vn u
正项级数比较法的极限形式习例
解
n n n
n 3
3 1 1 lim
) 2
(
n n
n 1
sin 1 lim
) 1
(
故原级数发散 .
n
n
n
1 3 lim 1
13 , 1
1
收敛
n n
故原级数收敛 .1 ,
1
发散 而
n n
,
0 ,
0 1
un ,
vn lim l,v u
n n
n
是两个正项级数 ,
(1) 当 时 ,
l
0 两个级数同时收敛或发散 ;
特别取 1 ,
n p
v n 对正项级数
un, 可得如下结论 : ,1
p 0 l
lim
nn
u l
n p
p 1, 0 l
un 发散 (2) 当 且 收敛时 ,
0
l
vn(3) 当 且 发散 时 ,
l
vn也收敛 ;
un也发散
un .
un 收敛的敛散性 . 例 13. 判别级
数
1 2
1 1 ln
n n
解 :
nlim
2 12
lim n n
n
1
根据比较审敛法的极限形式知
1 1
.ln
1 2 又 又
n n
) 1
ln( 12
n ~ 12
n
n2 ln
1 12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