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持名念佛與「心理」療癒及轉變之關係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持名念佛與「心理」療癒及轉變之關係

壹、信菩薩「心理」療癒及轉變

一、念佛戒除惡習,信心啟動內心清涼。

信菩薩在初入門學佛時,對法的好要心念非常強烈,因為百千萬劫難遭遇,能 夠聽聞佛法,又在實修實證的老和尚攝受指導下,對外在事物的捨離,更發起對佛 堅定的心來念佛,戒除過往不好的習慣,相信老和尚是過來人能有今天的境地,自 己一定也能做到,以老和尚為學習的榜樣。

…先意識,就南無阿彌陀佛抵住你,第一戒掉香菸信心有了(D104)。…打牌、

雞鴉魚肉酒戒掉…一失有一得…失去物質得到內在清涼,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信 心十足了(D105)。

二、念佛忘記有煩惱

信菩薩認為培養正念很重要,心是建立一切的根本,能宰制、驅使一切的力量,

既然心具有如此重要地位,我們若有正確的心念、想法,那麼在面對事情上就能更 順心、順暢,因為當正報(主體的正念意識心念)轉動時,依附主體的依報(色身、

人事物)也會跟著轉變,讓世界更美好、人心更美麗。信菩薩相信心念的影響力,

所以將心安在憶念佛號上,培養自己具有正確的心念,面對外在的一切。

…師父看來煩惱很少…阿彌陀佛我念一念就忘記了…不知道在煩惱…不理會 他!心一轉正報就轉,正報轉依報就跟著轉(D115)。

三、心安定生法喜,不求外在五欲之樂。

其實快樂的建築方式有許多種,是外在身心放鬆的歡樂,還是深藏內心真實發 出的快樂,信菩薩從過去的經驗裡,訴說著世間的快樂是不真實的,永遠無法滿足 充飽空虛的心靈,唯有從內心尋找、建立清淨、安心的法喜才是穩當的。此刻就要 往內尋找自己,喚回那顆忘了回家路的心。

86

…世間的快樂有漏樂不究竟,念佛心很安定…叫法喜;佛法的滋潤內心產生喜 悅(D123)。…一句阿彌陀佛來抵住所有的妄想,達到內心的一種清淨,自性智慧 慢慢流露…心常安定不需借助外面的東西(D124)。

四、念佛除妄念,成為覺者。

「妄念是凡夫,即念佛心是佛」我們經常為煩惱所苦,因為妄念或惡念不斷,

所以我們稱為凡夫,佛是覺悟者,我們經常憶念佛與佛相應,自然漸漸當下沒有妄 念,我們也就是佛,其實念佛就是念覺者,也就是念這顆心,好讓我們的心跟覺者 一樣,所以當我們在求安心、淨心時,就是在向佛學習,如何轉變與佛一樣。

…我們有煩惱…從妄想生…念南無阿彌陀佛抵住妄想達到一心(D126)。起一 善念能破萬惡…怕起惡念…念佛制止治他,不令他成惡念(D135)。

五、貪嗔癡煩惱的解脫法,當下西方勝境。

常聽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就是說明要精煉純熟,為台上幾分鐘作準備,

信菩薩也說明平常念佛功夫若要能入心,就能破除我們生活之中所起的貪嗔癡,如 若煩惱都漸除時,當下就是自心淨土的實現,再來談來生歸去極樂國土,是比較踏 實的實踐方法,所以說持名念佛,可以破除心裡的貪嗔癡煩惱;念佛法門就是解脫 法。

…平常要念入心…夢中裡面…給你死ㄚ!平常專心在念…才喊的出來…貪嗔 癡煩惱…沒了煩惱…就是解脫法,當下西方境(D131)!

貳、願菩薩「心理」療癒及轉變

一、念佛轉心念,破五毒,改變沒脾氣了。

願菩薩說自己因為奉行廣公教導,如何念佛用心念而不是口念,漸漸形成心 念的功夫之後,更體驗到何謂晝夜不間斷念佛,在他的心中會有如同念佛機一般

87

的佛號聲出現,無時無刻不分白天或晚上,都會一直聽到念佛的音聲。當這個心 念練成就後,內心起的煩惱如貪嗔癡等出現,都會在念佛聲中一一破除化解,漸 漸地一個人的性情、脾氣、喜怒哀樂的心識狀態會被消融、淡化掉,所以信菩薩 藉由他持名念佛的經歷,一再希望大家要老實念佛,試著尋找自救的解脫方法。

嘴念、心想、耳聽…一段時後自然轉心念(E201)。…專精且晝夜不間斷…

五毒…戒定慧在音聲裡面…自然會破掉…得到智慧(E202)。…內心出現貪瞋痴 慢疑…念到貪沒了就停…(E109)。脾氣…全部都會改變(E337)。

願菩薩發現自己念佛在消今生與過去世的業,當這些破除後整個人似乎改變 了,變得沒有脾氣,內心一直處於平靜,對外在人事物的反應較為淡然。

…帶來的業要破掉再破今世,破掉後改變、整個人不一樣沒脾氣了(E310)。

二、念佛開智慧,一法通萬法通。

念佛過程中,看廣公啟示錄體悟不少,廣公教導許多,但要去思維、了悟才 能夠明白裡面的涵義,其中說到,當念佛智慧開啟時,很多事是一法通萬法通。

漸漸也發現自己怎麼變聰明了,遇到許多事情,心中自然都會有解答。願菩薩心 想也許這就是智慧,念佛與佛相應所得到的。

…不要刻意去學,智慧一開…自己不曉得…人家問你…很多事情自己都知道

(E314)。從心而來,聽廣公講一理通萬理徹…心裡覺得是智慧…不用人家教就 自然念佛相應(E119)。

世尊在夜睹明星那個夜晚,開悟之前說了一句名言:「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

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即可印證願菩薩所說,相信人人本具 如來智慧得相,我們每個人,其實內心裡有無盡的寶藏,也有著與佛一樣的智慧,

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只要去除妄想、執著就可以了。願菩薩也說這 些智慧都是念佛而來的,因為念佛屏除妄念,達到一心,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念佛本生起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宇宙間的智慧(E321)。念佛自然開的智慧…

88

心裡會出來教你 (E322)。 三、遇到困境,心中自有答案。

念佛時也是戒定慧的次第,讓自己屏除外緣,戒除、放下一切事務,心專注 當下就是培養定力,定力熟練後智慧就會現前,所以說念佛能讓我們的心一直保 持清明、平靜、愉悅的狀態,外在事物就看得更清楚明瞭,用這個智慧去處理這 些事情。

遇到困境…告訴你怎麼處理…指引你…心裡有答案(E354)。…好好念南無 阿彌陀佛,自然時間到…智慧一開什麼事情都知道…好好念佛就對了(E365)。

四、心具有覺照力、懺悔力、制止力量的存在。

持名念佛經歷一段時間之後,願菩薩也發現更了解自己心念的起伏,觀察當 念頭起時,清楚看見它的樣貌、狀態,覺照的能力似乎也變強了,同時還可以當 下判斷是非善惡,有制止的作用,在一些心念狀態和身外之間,達到轉化、溝通 的能力。所以說宗教修行,因為專注力的呈現,生活壓力的解除,對於情緒的狀 態是能獲得安適,因此心靈上具有很大的療癒效果。

…脾氣會沒有?…起那個心…不能…有制止作用(E338)。貪…心會縮起…

都沒用(E339)。心靜下來不會貪那些(E341)。某種程度心裡會起作用(E342)。 脾氣、情緒會平靜、做錯內心馬上起懺悔。

…忽然間做錯了…心裡馬上會懺悔(E343)。

五、生歡喜心,心慢慢穩下來,心情變好,療癒恐慌症。

願菩薩當時影響最大的,是因租屋出問題,所以引起憂鬱、恐慌的症狀相當 困擾,就醫吃藥、皈依,這個症狀仍然持續並沒有得到改善,直到念佛經過一陣 子之後才漸漸得到緩解,心情會影響身體,願菩薩說身體也慢慢好轉,那眾生仍 然在,所以可以理解是願菩薩因專心持名念佛,超越了內心的最大障礙,得到安

89

心、歡喜心。

念佛真的會出一種歡喜心來(E111)。身體的疾病還沒…有改善恐慌(E115)。

身體就開始一直好,本來感覺會怕慢慢就不會怕(E311)。

六、安住在當下,內心平靜喜悅。

念佛在當下的狀態,是要將自己的心念拉回到現今、此時此刻的當下,在稱 念佛的名號這件事情上,沒有過去、未來的念頭進來,是忘我地全然投入,也會 忘記別人的存在。那時候的心就是平靜、喜悅的;所以願菩薩說念佛要在當下,

他的心是安在六字洪名上,當下時便能與佛相應;接上佛的頻率,一旦念力與佛 快速接軌時,內心清清楚楚所有繫念的人、事、物、乃至觀念,都會因而轉變,

對世間一切不生貪戀。

心很靜很靜,世間要拋開…對你都沒用(E340)。心安在六字洪名,我念佛 在當下,沒有過去未來…當下佛就在(E344)。

七、心安住現狀,不會想要去哪裡。

…你到某種程度不會喜歡…要去哪裡玩,心還是念佛比較好(E345)。

世尊說世間的一切都緣起和合的,互為共生,所以它的體性無常變化,沒有 一個是真實的實體可言,有生滅所以暫時存在,終究是空沒有的,要我們能夠體 悟這一點才不會有煩惱。願菩薩也深刻體會這一點,當念佛一段時日後就會明白 這個道理,不是語言概念,而是化為實踐的準則,遠離煩惱的良藥。

內心平靜,會有喜悅,生老病死…世法無常、無自性、皆空,空的體性就是 互依,互依就是沒有自性;沒有恆久、沒有個體(E346)。

90

八、對世間的一切,心不起貪戀。

漸漸地在親朋好友間,大家若遇到任何問題疑難雜症,都會請信菩薩協助處理,

如果是不如法事情,例如:偷機取巧、貪求名利等等,他一律拒絕回應,願菩薩對 於世間的一切不貪著名利、起嬌慢之心,背道而馳的行為不是他的為人,學習諸佛 菩薩的悲心願力才是這輩子的目標與任務。

…疑難雜症…問股票…不要問(E363)。…念佛那生活呢?…什麼都懂去賺 錢…不會貪這…就沒來了…大師兄…頭有光圈…不會高興(E138)。貪錢…氣功就 去賺…為什麼要教你帶來…今世的業消掉(E144)。

叁、行菩薩「心理」療癒及轉變 一、念佛後,寫作如詩湧現。

我們內心有無限寶藏與潛能,是有待我們去開發,倘若能將心安定下來,就 能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行菩薩念佛時間沒有很久,但以至誠懇切的心專注 持名念佛,就發現這麼一個好處,行菩薩喜歡寫作,預備出書但有些地方一直卡 住,寫的沒有很順,後來發現當念佛後在寫作,心裡的狀態就好像電腦升級一樣,

思緒不斷,非常有效率、速度之快完成。

…念佛後腦袋變清楚了(F109)。以前…簡單篇章…要寫一兩個禮拜…念佛 後一天就寫出來(F110)。…像電腦升級…從486直升到XP那種感覺(F111)。

二、學會與自己(心)共處

念佛的過程都必會經過許多階段,在初接觸念佛時,無聊不知道自己在念什 麼或是念不下去等等,這些都屬正常現象,也是必須經歷的階段。所謂初發心容 易,恆常心難持。需要經歷一段時日,去探索內心,找心、淨心、安心,漸漸體 會一些法味才算真正上路。行菩薩描述自己一開始念佛覺得好無聊,難熬的時間 總不知何時結束,從中也領悟到念佛這件事,如果成為負擔,則有失去原來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