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

58

59

此篇論文中,研究參與者的逐字稿,皆以英文為代號;論文之研究參與者 亦以化名稱之。

表3-3 文本分析範例

檔案名稱:1080216 D01

訪談日期:2019年2月16日星期日,早上9:30至11:30 約120分鐘 訪談地點:新竹寺院

標 楷 體:研究者和訪談者談話內容 斜 體:第三者說話內容

符號意義:...較短停頓/...較長停頓/()內表示受訪者表情、動作、音調、情境/

【】形容當時環境狀況、補充說明。

研究參與者化名:信菩薩 代 號:D 第一次訪談 研究者:侑芯 代號:Q

逐 字 稿 摘 要 意義單元

(概念)

主題

(類別)

對佛法一竅不通,以往惡習性一大票,香煙、

酒、打麻將我統統會,我是做海鮮你叫我吃 素,那是不可能的,活魚我還不一定要吃,要 對季節,所以說我到寺廟聞到香的味道、素食 的味道我要嘔吐,聞到那個血淋淋的魚類,這 個香,唯識裡面這就是一水四見,現在想起來 我以前如廁中蟲。(D101)

經營海產

惡習難改

一水四見

基本資料

接觸佛法 與念佛 我叔叔帶我到承天禪寺找上廣下欽老和尚, 的因緣

看老人家打坐很歡喜,請教要如何坐禪?他 說先誦經,看不懂怎誦經?然後指著你開車 也可以,你唸佛就好,所以一念就是幾十年通 通沒有變的(D102)。

參訪拜師

請示修持

宗教信仰 的開端

60

二、資料分析的五步曲

第一步:將訪談整理成Q&A形式的「逐字稿」

整理逐字稿時,務必盡量衷於研究參與者所提供的資料,切勿主觀 的修改或詮釋,以免影響研究的真實性與可信度;需要以「客觀」的 角度去整理「逐字稿」資料。

第二步:將逐字稿轉化「意義單元」

•仔細閱讀逐字稿數次

•以畫線、訂關鍵字的方式反覆閱讀逐字稿

•試著將Q&A形式的「逐字稿」

•分段落並改寫成為可閱讀的「意義單元」

我們依然得保持一個原則盡量依照研究參與者的資料順序進行整理,

以便還原或重現出整篇訪談稿的全貌。

第三步:將「意義單元」整理為「受訪者文本」

•根據意義單元歸納及重新組織(organizing)

•「片斷形式」的意義單元重組

•「故事文本」

•主軸的「故事」

•依照時間順序整理事件、類別、人際關係、型態或過程的方式呈現「故 事文本」。

此篇論文以時間、身心靈類別呈現故事文本。

第四步:將「受訪者文本」發展為「研究者文本」

•將受訪者文本(故事文本)發展為研究者文本。

•此時我們會將「理論角度」帶入故事情節當中,將受訪者文本呈現 為「蘊含理論意義」的故事文本。

•根據理論角度重新改寫故事文本,以便讀者理解、感受真實資料背

61

後的意義,成為以研究者為主軸的「故事文本」。

第五步:從「研究者文本」擷取出「研究發現」

•研究者文本 –研究發現

–論點及討論前後能符合一致性

•「研究發現」可能是現象背後關鍵因素型態(what)、過程(how)、

以及底層結構的因果關連(why)。

因此,本研究遵循怡懋‧蘇米(2017)質性資料分析之步驟,慢慢地去鋪陳 故事的情節與脈絡,呈現故事的真實性,讓讀者能夠清楚地知道,研究者想要表 達的真實故事內容;也能夠明瞭、體驗、領悟研究參與者的心態、見解與生命療 癒之旅。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