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本研究工具採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包括基本屬性問卷、課業壓力量表 以及近視防治行為量表,完整問卷內容詳見附錄5,問卷與量表的詳細內容及信 效度分別敘述如下:

一、基本屬性問卷

此基本屬性問卷為研究者自擬問卷,其內容除基本人口學變項:性別、年齡、

近視起始年齡、配戴眼鏡起始年齡及左右眼近視度數、父母親近視與否、近視是 否是一種疾病,一年內是否更換鏡片,鏡片是否經醫師建議後更換之外,尚且包 括自覺高度近視嚴重性、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自覺高度近視威脅,後三者以

Likert scale十分量表計分,由0到10分,0分代表自覺感受程度最低,10分代

表自覺感受程度最高,分數越高代表該感受程度越大。

二、課業壓力量表

本研究採用黃湘玲(2008)之課業壓力量表,其參考Abouserie (1994)、Kohn &

Frazer (1986)、Kouzma & Kennedy (2004) 之 Academic Stress Questionnaire (ASQ) 所編製之課業壓力量表,原始量表共34題。作者於預試共發出160份問卷,刪 除答題不全或隨意填答的廢卷6份,有效問卷共計154份,有效率為96.3%,黃 湘玲以 Cronbach’s α信度係數考驗量表的內部一致性,預試Cronbach’s α值為 0.89;此外該作者將所有受試者在預試量表之得分平均數,以各題與平均數的相 關求各題之鑑別力,根據其結果,刪除鑑別力較差之題目。此量表除第15題未 達顯著水準,其餘題目均達p < .001,故將該題刪除,其餘33題皆顯示均具鑑別 力,保留題目修改為正式問卷內容。

正式問卷擬定後,作者以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式進行建構效度檢測,此問卷 的取樣適當性量數(Kaiser -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KMO 值)為0.88,表示適合進行因素分析,並以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分析法及 最大變異數(varimax)轉軸法進行因素分析,設定特徵值(Eigenvalues)大於1,因 素負荷量大於0.40。結果顯示累積解釋變異量為56.673%,但因第9題之因素負

23

荷量過低(0.346),刪除該題後,剩餘之題數因素負荷量介於.406與.805之間,且 整體量表累積解釋變異量上升至57.346%,最終總量表之Cronbach’s α值為 0.93,表示此量表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及內部一致性。由於此量表施測的研究對 象與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相同,皆為台北市國中生,故此量表適合用來進行本研究 之課業壓力測量。

此量表經信效度檢定後,確定最終題數共有32題,採五點式Likert量表計 分方式,分別為「從不」、「很少」、「偶爾」、「經常」、「總是」等5種選 項,依序給予1分、2分、3分、4分、5分,得分代表其感受課業壓力的程度,

分數越高,表示課業壓力越高;且透過項目分析結果可將量表進一步區分為七大 面向,包括「家庭/時間因素」:第7、8、15、16、21、24、25題,「課業/考試 因素」:第3、4、6題,「缺乏自信因素」:第1、5、12、17、18題,「人際 互動因素」:第19、27、28、29題,「作業/補習因素」:第2、9、10、11、13、

14題,「人際衝突因素」:第23、26、30、31、32題,以及「課業枯燥因素」:

第20、22題等七大面向。

三、學生視力保健行為自評表

本研究使用研究者自擬之學生視力保健行為自評表,其內容設計主要參考依 據來自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民國推動之「103年度學(幼)童視力保健執行計 畫」、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視力保健護理指導以及彭秀英(2010)授權之家長防治 幼童近視行為量表,並經由三位學童視力保健工作推動專家進行專家內容效度審 查且三位專家皆具博士學位,並曾有指導或發展量表之經驗,三位分別專家分別 為教育部視力保健推動委員、臺大醫院小兒眼科醫師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 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

本問卷「學生視力保健行為自評表」採用兩階段德菲法(Delphi methods)專家 效度審查。第一階段先行與三位專家聯繫,郵寄問卷、審查說明函及內容效度鑑 定表。邀請專家針對問卷個題項之合適性、代表性及明確性進行評分,評分方式

以Likert scale 5分量表計分,1分代表此題目應該完全修改或予以刪除、2分代

表此題目應作大幅修改、3分代表此題目可保留,但須部分修改、4分代表此題 目之內容需要且適用、5分則代表此題目之內容不需修改,且為不可省略之項目。

原始問卷題目共19題(含16題結構式題項及3題開放式問答),題項內容效度指

24

標(Item-level content validity index;I-CVI)介於0.67到1之間,整體量表內容效 度指數(Scale-level content validity;S-CVI)則為0.81。根據Polit、Beck跟Owen(2007) 之標準,若為三位以上之專家進行審查,建議I-CVI值要達0.78,而S-CVI在 0.8以上則可被視為良好的內容效度。基於此標準,少數題項I-CVI偏低,故將

I-CVI低於0.78之題項刪除,共刪除原始題目第5題與第11題,其他題項則採

納專家之建議進行修改,修改內容如明確標示睡眠8小時以取代睡眠足夠、以刻 意攝取有助改善視力之營養素取代均衡攝取五大營養素、強調每近距離用眼30 分鐘,抬頭望遠休息10分鐘而非僅休息10分鐘,以及假日能到戶外活動取代假 日能向戶外遠處看…等項目(見附錄6)。而第14題與三題開放式問答題雖I-CVI

值僅0.67,但與指導教授討論過後,考量其結果仍有助理解學生視力保健行為,

且能反應學生平時採取視力保健行為的狀況,從而決定參考專家之建議,將向戶 外遠處看改成刻意望向遠處,舒緩眼睛壓力,並於修改後納入問卷中使用,故經 第一階段專家審查及修改過後「學生視力保健行為自評表」共17題,題目之合 適性、代表性、明確性皆介於3.3至5分。第二階段專家效度審查則將第一階段 確立之「學生視力保健行為自評表」題項,再次檢視與確認問卷題目皆依專家之 建議進行修改後定題,最終「學生視力保健行為自評表」共17題(內含14題結 構式問卷與3題開放式問答),具良好專家內容效度之問卷。

本問卷除經專家效度審查外,另於132位研究參與者填答問卷後,進行信度 檢測,最終總量表之Cronbach’s α值為0.75。依據Cronbach(1951)提出之標準,

當α<0.35時,幾乎不具有信效度,而當α介於0.35到0.7之間,則屬於可接受

之標準,若α≧0.7時,則具有高度的信度。故基於Cronbach之信度標準,可被 視為不錯信度之問卷,故使用於本研究較無疑慮。

此量表經信效度檢定後,正式問卷共17題,包含14題結構式填答以及3題 開放式問答,前14題採五點式Likert量表計分方式,分別為「從不」、「很少」、

「偶爾」、「經常」、「總是」等5種選項,依序給予1分、2分、3分、4分、

5分,得分代表其視力保健行為的執行程度,分數越高,表示視力保健行為越佳。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