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此研究將所收集之問卷資料編碼後,以Windows版本之SPSS 19電腦套裝 軟體進行建檔及資料統計分析,依據本研究問題及目的選擇合適的描述性統計及 推論性統計進行研究分析,詳見表1,詳細內容描述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

(一)本研究中類別變項分別為性別(男、女)、父母親近視與否、近視是一種疾病 與否、近一年內是否更換過眼鏡、近一年內是否經醫師建議後更換眼鏡,此 變項將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呈現結果。

(二)本研究中連續變項如下:年齡、近視起始年齡、配戴眼鏡起始年齡、左眼近

27

視度數、右眼近視度數、自覺高度近視嚴重度、自覺高度近視威脅、自覺視 力保健行為利益以及課業壓力程度與視力保健行為,此變項將以平均值、標 準差、最大值與最小值呈現。

透過上述方式,以檢視與描述高度近視學生基本屬性、自覺高度近視嚴重 度、自覺高度近視威脅以及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等變項分布情形。

二、推論性統計

(一)、獨立樣本T檢定:

1.比較性別在課業壓力、自覺視力保健行為、自覺高度近視威脅性以及視力保健 行為等變項中有無差異。

2.比較雙親近視與否在課業壓力、自覺視力保健行為、自覺高度近視威脅性以及 視力保健行為等變項中有無差異。

3.比較近視疾病認知與否在、自覺視力保健行為、自覺高度近視威脅性及視力保 健行為三變項中有無差異。

(二)變異數分析:

1.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不同年級在課業壓力的差異性。

2.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不同年級在學生視力保健行為各題項的差異性。

(三)、皮爾森積差相關:

1.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基本屬性(包括年齡、近視起始年齡、配戴眼鏡起始年 齡、左眼近視度數、右眼近視度數等) 與課業壓力的相關性。

2.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基本屬性(包括年齡、近視起始年齡、配戴眼鏡起始年 齡、左眼近視度數、右眼近視度數等) 與自覺高度近視威脅的相關性。

3.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基本屬性(包括年齡、近視起始年齡、配戴眼鏡起始年 齡、左眼近視度數、右眼近視度數等) 與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的相關性。

4.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基本屬性(包括年齡、近視起始年齡、配戴眼鏡起始年 齡、左眼近視度數、右眼近視度數等) 與視力保健行為的相關性。

5.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自覺高度近視嚴重性及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與課 業壓力的相關性。

6.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自覺高度近視嚴重性及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與其 自覺高度近視威脅的相關性。

28

7.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自覺高度近視嚴重性及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與其 視力保健行為的相關性。

8.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自覺高度近視嚴重性及自覺高度近視威脅與課業壓 力的相關性。

9.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自覺高度近視嚴重性及自覺高度近視威脅與自覺視 力保健行為利益的相關性。

10.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自覺高度近視嚴重性及自覺高度近視威脅與其視力 保健行為的相關性。

11.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課業壓力程度與自覺高度近視威脅的相關性。

12.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課業壓力程度與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的相關性。

13.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課業壓力程度與視力保健行為的相關性。

14.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自覺高度近視威脅與視力保健行為的相關性。

15.探討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與視力保健行為的相關性。

(四)、多元迴歸分析

1.將基本屬性之類別變項轉換具連續特性之虛擬變項(Dummy Variable),並針對 虛擬變項置入自覺高度近視威脅性與視力保健行為兩變項進行迴歸分析前,先 行殘差診斷檢定(Residual Tests and Diagnostic),檢測有無多元共線性。

2.針對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自覺高度近視威脅性進行迴歸分析,探討性別、雙親 近視與否、近視疾病認知、年齡、近視起始年齡、配戴眼鏡起始年齡、左眼近 視度數、右眼近視度數、自覺高度近視嚴重度、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以及 課業壓力等變項是否為影響其自覺高度近視威脅程度之預測因子。

3.針對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自覺高度近視威脅性進行迴歸分析,探討性別、雙親 近視與否、近視疾病認知、年齡、近視起始年齡、配戴眼鏡起始年齡、左眼近 視度數、右眼近視度數、自覺高度近視嚴重度、自覺高度近視威脅性、以及課 業壓力等變項是否為影響其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之預測因子。

4.針對高度近視國中學生之視力保健行為進行迴歸分析,探討性別、雙親近視與 否、近視疾病認知與否、年齡、近視起始年齡、配戴眼鏡起始年齡、左眼近視 度數、右眼近視度數、自覺高度近視嚴重度、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課業壓 力以及自覺高度近視威脅性等變項是否為影響其視力保健行為之預測因子。

29

表1研究資料分析項目與方法

分析項目 統計方法

1.基本屬性、自覺高度近視嚴重度、自覺高度近視 威脅、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以及課業壓力程度 與視力保健行為的分布狀況。

描述性統計:次數分配、百 分比、平均值、標準差、最 大值、最小值

2.比較性別在課業壓力、自覺高度近視威脅性以及 視力保健行為等變項之差異性。

獨立樣本T檢定 (Independent T test) 3.比較雙親近視與否在課業壓力、自覺高度近視威

脅性以及視力保健行為等變項之差異性。

4.比較近視疾病認知在課業壓力、自覺高度近視威 脅性以及視力保健行為等變項之差異性。

5.比較不同年級在基本屬性、課業壓力、自覺高度 近視威脅性以及視力保健行為等變項之差異性

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6.探討基本屬性與課業壓力、自覺高度近視威脅性

以及視力保健行為之相關性。

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s Correlation)

7.探討學生自覺高度近視嚴重性及自覺視力保健 行為利益與課業壓力、自覺高度近視威脅性以及 視力保健行為之相關性。

8.探討課業壓力程度與學生自覺高度近視威脅性 以及視力保健行為之相關性。

9.探討學生自覺高度近視威脅與視力保健行為之 相關性。

10.探討學生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與視力保健行 為之相關性。

11.基本屬性之類別變項轉換具連續特性之虛擬變 項,並檢測變項間有無多元共線性。

迴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殘差診斷檢定 (Residual Tests and Diagnostic)

12.基本屬性、課業壓力、自覺高度近視嚴重度以 及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等變項對於學生自覺高 度近視威脅之預測。

階層合併逐步迴歸分析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with Stepwise Methods) 13.基本屬性、課業壓力、自覺高度近視嚴重度以

30

及自覺高度近視威脅等變項對於學生自覺視力保 健行為利益之預測。

14.基本屬性、課業壓力、自覺高度近視嚴重度以 及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以及自覺高度近視威脅 對於視力保健行為之預測。

31

第肆章 研究結果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研究架構以及收案對象,呈現所收集之資料的結果及分 析,全章共分5節,分別為:(一)研究對象之人口學特性及視力相關健康資料分 布情形、(二)研究對象視力健康之自覺認知情形、(三)研究對象之課業壓力分佈 情形、(四)高度近視國中學生視力保健行為之現況、(五)課業壓力、自覺高度近 視威脅與視力保健行為的相關性分析,及(六)自覺高度近視威脅與視力保健行為 之迴歸分析,內容陳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