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研究對象身體活動量與壓力知覺、睡眠品質的現況,以及 不同的人口學變項之身體活動量、壓力知覺、睡眠品質是否有差異;及探討身體 活動量與睡眠品質的關係,老人身體活動量與壓力知覺的關係,及壓力知覺與睡 眠品質的關係;並探討人口學變項及身體活動量,對壓力知覺及睡眠品質的預測 作用。本章針對研究結果、討論,提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七成二,最大的壓力與失落來源前四項,依序為身體逐漸退化、經濟問 題、要照顧子女或孫子女、要照顧生病的親人,都是老人目前最切身面 臨的處境。
二、老人身體活動情形
(一)不同性別、不同教育程度的老人其身體活動未有顯著不同;已婚配偶健 在者、有子女者、三代同堂及與配偶同住者、有加入社區活動或課程者、
有規律性運動者,及有實際參與宗教活動者,其身體活動量較高。
(二)身體活動量與參加宗教活動種類、休閒活動種類呈正相關,顯示參加宗 教活動種類愈多、休閒活動種類愈多者,身體活動量將愈高。
(三)身體活動量與老人的年齡、壓力與失落來源,及慢性病種類、自覺健康 狀況呈負相關;亦即年齡愈大身體活動量愈低,有壓力與失落來源及慢 性病種類愈多,自覺健康狀況愈不好的老人,其身體活動量愈低。
三、老人壓力知覺情形
(一)不同性別、年齡層、教育程度及婚姻狀況,休閒活動種類多寡其壓力知 覺無顯著不同;沒有子女者、與其他人(非親人或非直系親屬)同住者、
沒有規律性運動者、經濟狀況不足者,其壓力知覺較高。
(二)壓力知覺與參加宗教活動種類、休閒活動種類呈負相關;即參加宗教活 動種類愈多、休閒活動種類愈多者,其壓力知覺愈低。
(三)壓力知覺與有壓力與失落來源、罹患慢性病種類、自覺健康狀況呈正相 關;即壓力與失落來源愈多、罹患慢性病種類愈多、自覺健康狀況愈不 好的老人,其壓力知覺愈高。
四、老人睡眠品質情形
(一)不同性別、年齡層、教育程度及婚姻狀況,以及有無子女者、不同的居 住狀況、有否加入社區活動或課程、休閒活動有無或不同的休閒活動種 類,及不同的身體質量指數、有無宗教信仰、參加宗教活動及不同經濟 來源,其睡眠品質均未發現有顯著不同。
(二)老人睡眠品質與有壓力與失落來源、罹患慢性病種類,及自覺健康狀況 呈正相關;即壓力與失落來源愈多、罹患慢性病種類及自覺健康狀況愈 不好的老人,其睡眠品質愈不好。
五、老人身體活動量、壓力知覺及睡眠品質的關係
(一)身體活動量與壓力知覺呈負相關,即身體活動量愈高者壓力知覺愈低。
(二)身體活動量與睡眠品質呈負相關,即身體活動量愈高者睡眠品質愈好。
(三)壓力知覺與睡眠品質呈正相關,即壓力知覺愈低者睡眠品質愈好。
六、相關變項對壓力知覺的預測情形
以多元迴歸分析(逐步迴歸變數法)進行檢驗,顯示參加宗教活動種類、
休閒活動種類、壓力與失落來源、自覺健康狀況及睡眠品質五個自變項共可 解釋壓力知覺變異量的 23%,即:
y 參加宗教活動種類愈多者壓力知覺愈低。
y 休閒活動種類愈多者壓力知覺愈低。
y 壓力與失落來源愈多者壓力知覺愈高。
y 自覺健康狀況愈不好者壓力知覺愈高。
y 睡眠品質愈不好者壓力知覺愈高。
七、相關變項對睡眠品質的預測情形
以多元迴歸分析(逐步迴歸變數法)檢驗,顯示慢性病種類、自覺健康狀 況及壓力知覺三個變項可解釋睡眠品質變異量的 21%,即:
y 罹患慢性病種類愈多項者睡眠品質愈不好。
y 自覺健康狀況愈不好者睡眠品質愈不好。
y 壓力知覺愈高者睡眠品質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