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討論
第六節 線上情境模擬互動教材教學設計滿意度得分之分析
89
90
有高度的認可與接受。以下研究與本研究結果類似,Windt (2016)開發提供重症護 理人員兒童 CRRT 結構化線上互動學習模組,有效提升其在兒童 CRRT 照護知 識與能力,確實線上互動學習模組是有效且廉價的教育方式;其對教材滿意度第 三高的項目為「我認為教材能協助讓我與實務連結較容易」,分析可能原因為教材 提供模擬真實CRRT警報處理臨床情境,從中引導如何正確排除警報並找出真正原 因,讓CRRT繼續進行,可以讓學習者思考平日在臨床中該如何發現問題和正確警 報處理,因此協助學習者與實務連結較容易。以下研究與本研究類似,Cook等(2012)
設計線上互動式心肺復甦術遊戲,運用線上模擬病人互動視頻進行遊戲考驗,結 果護理學生具高度滿意度,其57.1%認為可以模擬真實情境可以幫助在實務上運 用,產生有效的學習;其對教材滿意度第四高的項目為「線上情境模擬互動教材 能讓我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行為」,分析原因為學習者從教材中所學的知識與技能,
反思自己在實際照護中如何提升 CRRT 警報處理之應變能力,與以下研究論點類
似,Cant 和 Cooper(2014)指出模擬的真實度也能引導護理學生反思,讓新手
能在安全的環境中培養技能,其能引發學習者積極學習。
另外針對本研究線上情境模擬互動教材教學設計滿意度雖然最低分的平均分數 皆有達4分以上,針對分布較低分項目進行討論,包括「從線上情境模擬互動教 學中我能激發我探索學習的動機」平均分數為4.11(SD = 0.70) 、「線上情境模擬 互動教材符合我的學習需求」平均分數為4.12(SD = 0.71),在學習動機與滿足需 求分數較為低的可能原因為此教材設計教學內容需從頭到結束且內容一致,當經 過多次學習時,對於護理人員學習動機可能會下降,甚至影響學習需求滿足感,
也有些護理人員認為須配合實際操作課程,會達到更好的學習成效,加上護理人 員對科技接受度不完全相同,導致評分較低,另外本研究針對研究對象皆有進行 研究說明及教材使用示範,但有些護理人員仍會比較急的想盡快完成測驗,導致 出現一次點太快或一次點很多項目,教學程式會一次跳出所有項目的內容,導致 學習者會認為教材無法提供清晰內容,因此護理人員若對於教材操作不熟悉時,
會引發學習者對於教材的學習動機和需求會下降,研究者也在學習者反應操作疑 慮時,建立操作說明檔案,提供給學習者參考。針對學習動機與本研究相異的文 獻為Liaw等(2016)研究指出護理人員參與線上情境模擬對於惡化病人照護訓 練有高度積極動機,證明護理人員對線上情境模擬的可接受高。分析原因為護理
91
人員加護病房年資的範圍廣,包括資淺到資深護理人員,其對科技接受度不同,
加上學習過程認為教材使用流暢度不佳及教材相容性問題,因此本研究少部分護 理人員對本教材認為學習動機與接受度評分較低。綜合上述,建議未來需要提早 建立線上學習操作說明,另外教材可以設計多樣性,提供功能鍵讓學習者能更便 利學習,引發學習者學習動機,並可以針對不熟悉的地方加強練習即可。教材滿 意度平均第三低分的項目為「線上情境模擬互動教材為我提供清晰的內容,教材 程式設計淺顯易懂」平均分數為4.15(SD = 0.67),分析可能原因為Scratch軟體 目前程式設計中文字無法輸入繁體中文,因此中文教材採用小畫家拍下成圖的方 式呈現,因此有部分教材會因解析度的關係,呈現較模糊,因此護理人員若對於 教材認為教材呈較模糊時,會影響學習者學習滿意度,加上學習者第一次使用線 上情境模擬互動教材,對於教材操作需要熟悉和親自用點選方式進行學習,對於 創新學習方式,尤其對於資深護理人員學習會較為吃力,因此對此項目的評分較 低,也期望未來Scratch能提供增加文字中文繁體之選擇。
綜合上述,本研究在CRRT警報處理照護線上情境模擬互動教材之教材教學 設計滿意度量表的正向回饋中,顯示此自學線上情境模擬教材內容符合學習者滿 意程度,線上情境模擬互動教材是一個有效學習工具,學習者滿意教材能提供不 影響病人傷害的練習機會,能協助與實務連結較容易,也能讓其分析和反思自己 的行為,更推薦本教材適用於臨床技能與學理教學上,線上模擬能提供真實臨床 情境,能透過實際線上互動練習而減少臨床實際照護的緊張害怕感,進而減少醫 療照護錯誤發生。另外也發現線上情境模擬互動教材不一定能提升每位護理人員 的學習動機和學習需求,若護理人員因對新興科技不熟悉、學習介面操作不熟悉 或臨床忙碌而會降低使用意願,教材若無法提供清晰的內容,也會讓學習者無法 順利學習,也會導致教學策略推展困難,因此,建議線上情境模擬互動教材說明、
內容清晰、順暢性也需要考量,教學方式可結合實際情境模擬教學,讓兩者結合 教學更能達到學習成效。
92
第七節 線上情境模擬互動教學之學習經驗分析
根據本研究透過 CRRT 警報處理照護虛線上情境模擬互動教學教材使用情 形,在學習者操作過程中,會進行自我學習記錄每次完成各項關卡程序所需花費 的學習時間及答題錯誤次數。線上情境模擬互動教學結果顯示,所有研究對象都 於開放期限內,進入院內數位學習網或大醫雲,進行CRRT警報處理照護之線上 情境模擬互動教學學習,每位平均花費47.58分鐘完成課程,82位護理人員平均
練習12.08次,隨者練習次數增加,練習人次、學習總平均時間與各單元錯誤次
數而下降,學習者需透過不斷練習,最終達成錯誤次數為0次,分析可能原因為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透過教材互動給予適切回饋,了解自己正確與錯誤,經過 多次練習會更正自己過去錯誤或者不熟悉的概念與警報處理順序操作,讓學習者 加深印象,所以會隨練習次數增加熟練度上升,給予正增強,進而錯誤次數下降 及學習花費時間能減少,最後能提升護理人員在CRRT警報處理的專業能力。此 結果與建構學習理論相同,知識之產生建立於學習者、知識及環境間的互動,建 構主義強調情境學習,強調知識應在情境中建構,知識的獲得應與環境互動,學 生要由觀察模仿中學習,從活動中引發學生思考能力,藉由實際體驗之過程以建 構知識概念,連結現實情境中去發現困難與解答,強化學生認知發展,藉此提升 多數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讓所學知識與實務連結更容易(宋曜廷、廖楷民,2011;
張春興,2013;Schunk, 2016)。
本研究同時請護理人員填寫學習紀錄單與回饋,分析學習者於線上情境模擬 互動教學之學習過程的真實感受,將資料分析共歸類出六大主題:一、增進重症 臨床知識,包含提升CRRT基礎學理概念、熟知CRRT警報處理發生原因與順序;
二、培養重症臨床技能,包含增進CRRT緊急警報處理步驟與技能、過濾結束後 處理步驟與技能;三、培育臨床重症照護信心,包含增加CRRT警報處理熟練感、
增進CRRT警報處理信心;四、數位學習優點,包含有趣創新、互動與圖像增加 印象、符合臨床情境,提供安全環境練習、易連結臨床實務,減少執行困難度、
能自主反覆學習,簡易便利彈性學習、解決輪三班無法如期上課的問題、符合學 習者需求,能透過教材反思、能依據個人程度進行學習調整;五、數位學習建議 與限制,包含增加數位學習教材流暢度、增加功能快捷鍵、各項主題及測驗結束 增加提醒結束畫面、改善互動軟體的相容性與限制、增加臨床情境應對學習內
93
容、搭配實體課室教學,混合教學增加學習成效、各章節結束增加回溯該章節重 點、增加各單位題目答對與答錯內容解說等;六、推薦數位學習成為未來在職教 育教材,包含建議此教材成為新人CRRT數位學習教材、數位互動教材成為未來 護理臨床技能培訓有效之教學策略等。其分析結果與以下研究類似,Terry 等 (2016)開發線上靜脈幫浦模擬器,80%護理學生對於教材回饋為教材學習頁面是 有幫助的,82%學生回饋圖像是有幫助的,另外學習者回饋線上真實感、可近性 和易用性,真實感的回饋。Cook等(2012)指出護理人員接受互動CPR遊戲,
78.6%學生表示模擬幫助理解及理解緊急事件過程中團隊合作的重要性,57.1%
認為可以幫助在實務上運用,許可錯誤激勵學習,能加強知識和能力保留。分析 可能原因為從重症護理人員經由教材學習後在 CRRT 警報處理知識和自評能力 有顯著提升,因此在學習回饋中也發現學習者寫出對於教材學習印象深刻的學 習,在知識層面包括基礎學理概念、警報處理發生原因與順序提升,在技能方面 提升緊急警報處理及過濾結束後步驟與技能,進而提升對CRRT警報處理熟練感 和信心,顯示證實此教材具有良好的學習成效。分析教材是複製臨床實際情境 CRRT儀器視覺外觀,功能和聲音,透過情境模擬臨床設備,給予學習者實際參 與者感受,另外允許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重複實踐臨床技能,透過學習可以幫 助其在實務上的運用,以及知識與技能的保留。也從學習者對於數位學習的回 饋,包括有趣創新、互動與圖像增加印象、符合臨床情境,提供安全環境練習、
易連結臨床實務,減少執行困難度、能自主反覆學習,簡易便利彈性學習、解決 輪三班無法如期上課的問題、符合學習者需求,能透過教材反思、能依據個人程 度進行學習調整等,與文獻Cant和Cooper(2014)提出論點類似,數位學習能因 應護理人員需輪班且工作時間長,傳統課程模式的時間與空間限制,提供自由彈 性學習,多數護理人員數位學習具有正面評價,認為教材內容完整,可提高護理 人員學習意願,並可配合護理人員時間及重覆練習之需求。學習者採自主彈性學 習,且可不斷更新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教材和資源,使得數位學習成為臨床教育 訓練之有利工具。關於學習者提出建議方面於第八節說明。
綜合上述,對於學習者對學習回饋中,證實採用線上情境模擬互動教學,有 助於整合理論及實務操作,增進護理人員知識與技能,提高解決問題能力,達到 有效學習。學習者對於過去對於CRRT警報處理學習僅有課室教學的經驗,到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