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緒論
Teks penuh
(2) 老化因素,老年胃癌病人除了術後胃容積及胃部生理功能的改變造成胃的研磨 功能缺乏之外,其牙齒的咀嚼功能不佳,更不易消化粗糙的食物,進而需調整 飲食習慣與食物的質與量,以減少術後常見的腹脹、腹瀉、體重減輕等症狀, 使病人能維持理想體重而能夠維持正常活動(許明賢,1998)。 癌症從「無法治癒」到「獲得控制」 ,當中存活率也逐步提升,因而使得癌 症病人逐步從醫療院所中轉而移至居家,而家人變成為主要的照顧角色,當中 又以配偶居多(Penroid,Kane,Kane,Finch,1995;Laizner,Yost,Barg,McCorkle, 1993)。研究指出,家中有癌症病人,除了病人本身承受疾病所帶來的苦痛之外, 對家屬而言更是造成巨大衝擊與影響(Northouse,Peters-Golden,1993;Spruijt,Van den Bos,1998),因此,了解造成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居家生活所面臨的困 境便成為極為重要議題。 隨著主要照顧者照顧的時間延長,主要照顧者方面會面臨到生活習慣、角 色功能、飲食、甚至人際互動上的改變,形成主要照顧者在生活中許多的困擾 及障礙,造成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低落(Weitzner,McMilan & Jacobsen, 1999) 。Lueckenotte(2000)也曾指出當家庭遇上健康照護問題時,因為主要照顧 者扮演支持決策角色,當其支持系統不足時,其健康功能往往遭受極大威脅, 造成罹病率與死亡率大大提高的風險(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然而, 隨著經濟發展及醫療技術的進步,針對生活品質所關注的焦點不再是罹病率 (morbidity)與死亡率(mortality)上數字的變化,轉變成重視生活品質對個 人所造成的影響及探討及其生活品質之相關因素(姚開屏,2002)。 由於國內目前針對主要照顧者的研究取向上大部份都針對急重症(莊令 吏,2006)、慢性病(劉欣宜,2000)、癌症轉移病患(胡綾珍,1999)、腸胃道癌 症手術(黃寶珠,2007)、安寧療護(李淑真,2002)為主,而探討的議題多針對 照顧壓力、負荷、生活品質、不確定感,然而卻沒有特別針對胃癌的照顧者有 相關議題討論,尤其是老年胃癌病人在術後因手術切除胃部之後所產生的飲食. 2.
(3) 問題,包括食慾下降、體重減輕、傾倒症候群所帶來的生理症狀困擾,進而對 主要照顧者的日常生活產生衝擊,因此對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影響程度為 何?是否不同疾病對主要照顧者所產生的影響也不同?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討 老年胃癌病人之主要照顧者為對象探討他/她們在面對老年家屬罹患胃癌的生 活品質與相關因素,藉本研究結果期望能提供臨床照護上的參考,而能早期發 現主要照顧者可能的照顧問題及其影響生活品質的相關因素。. 3.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的目的有: 一、. 探討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概況。. 二、. 探討影響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之重要變項(包括:基本屬 性、不確定感、因應策略)。. 三、. 探討老年胃癌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之預測因子。. 4.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針對研究目的,本研究之文獻探討將分別探討:(一)老年胃癌之流行病 學;(二)老年胃癌對主要照顧者之衝擊;(三)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 品質相關概念及實證研究;以及(四)影響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 相關因素及研究等部分進行文獻探討。. 第一節 老年胃癌之流行病學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10)調查指出,當今國人十大死因仍以惡性腫瘤占首 位,當中胃癌是常見的消化道癌症之一,每年將近有 2500 人死於胃癌,其死亡 率為每十萬人口有 10.8 人。研究指出,以年齡層分佈來看,胃癌約有 5%是發 生在 4 0 歲以下,有超過半數以上是在 70 歲以後,足見胃癌仍以老年人居多 (Santoro,Carboni,Lepiane,Ettorre & Santro,2007)。 世界衛生組織於 1994 年指出,家族中有第一等親罹患胃癌、或是曾遭受胃 幽門桿菌感染、曾接受過胃部手術者,皆屬於罹患胃癌之高風險族群。引起胃 癌的真正原因未知,資料顯示環境中的飲食因子是最重要的因素(柯富聰, 2006) ,抽煙、喝酒、鹽或醃製的肉類、燻烤的食物及發酵的豆類和胃癌的發生 成正相關,最近一些報告亦指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可增加胃癌的發生(柯富 聰,2006;Asaka,Takeda, Sugiyama & Kato,1997)。 臨床當中有約 80%的胃癌病人初期多數未有明顯症狀;當症狀出現易與消 化性潰瘍等症狀不易區分,待症狀出現多已出現體重減輕、噁心、嘔吐、腹痛 等末期症狀,治療與預後並不佳(柯富聰,2006;林肇堂,2008)。 現今胃癌的治療方法有外科療法、內視鏡之治療、內科治療(包括抗癌劑、 免疫療法、標靶治療等)及放射線治療四大類,近年來各種治療方法雖有長足 進步,但胃癌在可切除的情形下,仍優先考慮以手術來進行治療(柯富聰,2006; 邱宗傑,2008) ,也因為手術治療是胃癌最主要的治療方式,也是唯一有機會根 5.
(6) 治的方法,進而有一半以上臨床症狀獲得改善。胃癌的手術選擇從傳統的外科 手術切除進展到使用腹腔鏡手術,當中有傷口小、疼痛較小之優點,然而,腹 腔鏡手術仍有不易完全達到胃癌淋巴廓清的限制,因此,癌細胞浸潤深度便成 為影響治療決策的重要因素,手術的方式必須考量胃癌擴散的模式、切除後復 發型態及切除範圍是否會影響長期存活率(吳秋文,2008)。Saito(2006)等人 指出年齡是胃癌的預後一個關鍵因素,並與診斷及癌症期別有相當程度的關聯 性(Santoro et al,2007),其原因是老年胃癌病人進行手術時,淋巴結清除的 限制與術後進行化學治療有較高風險有關;相較於輕壯年胃癌,老年胃癌有較 高的腹腔及血行轉移復發率(柯富聰,2006;Kim et al,2008),此為老年胃癌 與其他年齡層之胃癌患者預後較差的主因,進而影響主要照顧者在照護過程中 產生許多的困擾及障礙。 早期胃癌多以治癒性手術切除為主合併術後使用輔助性化學治療,當中五 年存活率可達九成;然而進行性胃癌病患多數為晚期癌症即便接受手術治療五 年存活約 5%-25%,因此若無法接受手術切除需以化學治療為主,其目的多為 改善嘔吐、腹水、腹脹等癌症所引起的症狀,且其反應率並不佳,平均存活時 間約六到十二個月(葉光揚,2008;陳仁熙,2008)。 胃癌的手術切除範圍及是否有合併腸胃道重建皆會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 (吳秋文,2008)。Korenaga,Orita,Okuyama,Moriguchi,Maehara,Sugimachi(1992) 研究指出,接受次全胃切除者在飲食狀況方面較好與體重減輕較少,相較於接 受全胃切除者其生活品質滿意度較好。通常胃癌在手術後有食慾降低、體重減 輕的現象,罹患癌症後造成病患在情緒上低落,退縮、減少與他人互動進而產 生人際互動改變 (Korenaga,1992),因此,實有必要了解老年胃癌病人生理症狀 與治療方式以降低因疾病產生的不適應,而該如何提升其生活品質便成為照護 的重點。 由於老化會造成消化系統中的胃壁數目減少,胃黏膜功能相對減弱,易致. 6.
(7) 鐵質、鈣質、維生素 B12 等相關營養素吸收不足,易有貧血等問題產生,進而 影響老年人營養狀況與生活品質(王世俊等人,2005)。胃癌切除病人在手術後 易產生程度不等的傾食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有部分針對胃切除研究指 出,常見不適症狀有快速飽脹感、暈眩、噁心、冒冷汗、脈搏加快、打嗝、腹 瀉、腹痛,當中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有傾食症候群症狀(Harju,1985;Nakane, 1995;Woodward,1987),除上述生理症狀外也有文獻指出患者有飲食習慣的改 變,以及進食緩慢的現象,每日平均餐數 3-6 餐,每餐平均進食時間 7-22 分鐘, 患者在手術後食物攝取量較手術前有明顯的減少現象,由於攝取的不足,營養 狀況與體重明顯下降(Bradley,1975),也有研究指出術後胃容積均會變小,使得 胃攪拌及消化功能產生改變,因此需更改飲食內容與改變不同進食型態(曾素 美、翁麗雀、陳美伶,2001) 。根據研究指出,接受全胃與次全胃切除的病人常 見術後問題為營養失調與體重減輕,胃癌病人術後有大於 10%的個案有體重下 降的比率,相較於術後體重減輕小於 10%的個案有較高的術後併發症的比率與 有較高的死亡率(Ryan,Healy,Power,Rowley,Reynolds,2007),而營養狀態通常與 生活品質與死亡率息息相關(Bae,Yang, Kim,1998),當中由於體重逐漸減輕及肌 肉逐漸耗損而易有惡病質(cachexia)情形(陳怡仁,袁九重,2000),其死亡率 會提高 30%(Palesty,Dudrick,2003)。然而,家人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其心理上 的負擔成為最大的壓力來源,若無法克盡職守照顧病人,易承受社會、周遭親 朋好友輿論的壓力(史曉寧、黃愛娟,1996),進而社交生活受到影響(呂如分, 2001),而對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產生衝擊,如何改善其生活品質便成為照護關 鍵。 主要照顧者的情緒經驗或有不同,但共同的問題是生命與身心整合遭受威 脅,必須投注精力或放棄原有的活動,來保持身心的整合(吳佳璇、李明濱, 2001) ,且長期生活在疾病所帶來的衝擊之下,產生恐懼、孤獨、焦慮與罪惡感 等多種情緒的反應(陳淑俐,1991) ,此錯縱複雜的情緒是多面向的,因此,瞭. 7.
(8) 解主要照顧者的身體症狀與情緒反應,提供適當的策略與建議,有效的減緩生 理與心理壓力,改善其生活品質,將能協助主要照顧者盡早適應疾病與疾病共 存。. 8.
(9) 第二節 老年胃癌對主要照顧者之衝擊 癌症容易令人直接聯想到死亡,對病人及家庭成員所造成的衝擊與威脅是 多面向的,根據國民健康局 2007 年癌症登記年度報告指出,當年度胃癌的發生 率 3,612 位,年標準化發生率為 12.5 人/十萬人口,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 1.8 倍,每十萬人口就有 8.5 人死於胃癌。由於胃癌一開始的症狀與一般消化性潰 瘍並無太大的區別,很難只以症狀來斷定為胃癌,因此易被忽略,故當發現時 其有治療及預後較差的特性(國家衛生研究院,2012),主要照顧者會馬上面臨 到更大的挑戰與各種照顧上的需求與對未來生活上種種的不確定感(羅慧敏、徐 南麗、邱慧洳、廖惠娥、劉欣怡,2005)。 根據研究指出,當老年病人面臨疾病與手術威脅時,於手術前會出現害怕、 擔心面臨生命的威脅、死亡、害怕術後帶來的疼痛和不舒適的壓力源;於手術 後則會出現疼痛、不舒適、暫時性失去自主力與控制力和需要依靠他人的壓力 源,雖然老年患者的調適能力存在,但手術會使其身心功能變得更脆弱,需主 要照顧者更多的關心與協助(楊勤熒,1993)。研究資料顯示,胃癌病患術後, 常因胃部切除造成營養素與維生素的吸收能力降低,使得病人無法吸收足夠身 體活動的營養,常有明顯的體重減輕的情形(劉彥麟、蔡弦霖、許堯欽,2006)。 追蹤胃癌病患接受手術後三個月,胃癌病患平均體重會降低 15.5 公斤(Ryan, Healy,Power,Rowley,Reynolds,2007),另外,胃癌術後出院的病人,表示在飲 食與症狀處理上最需要支持和協助(魯惠雲,1997);有 16%老年胃癌胃癌病人 於術後表示會有缺少體力及經歷焦慮與憂鬱的情緒(Wu ,Lo,Shen,Hsieh,Lui, Peng, 2000),因此,當病人診斷為癌症時,癌症即與家庭及主要照顧者產生密 不可分的關係,主要照顧者須立即面對術後返家後的情緒支持、飲食指導、傷 口照護、用藥等日常生活照護問題(鄭伊君、李梅琛、高翡勵,2007),因此, 後續返家的護理照護問題,將會對主要照顧者產生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 影響。 9.
(10) 主要照顧者不僅在生活中受到了影響也容易被忽視其需求與感受(蔡盈 盈,2006)。研究指出針對家庭重病老年病人之主要照顧者壓力源和其家庭功能 因素之探討中,主要照顧者的壓力源可分為生理、心理、社會壓力源 (Eagel,1960;史筱寧、黃愛娟,1996),因此以下分別探討主要照顧者在生理、 心理、社會三個層面之衝擊; (一) 生理層面 由於主要照顧者為照顧病人時間最長的人,除兼顧照顧病患的工作之外, 有時也需同時擔任多種角色 (Leske,1986),因而其日常生活作息會受到影響, 無法獲得適當休息與長期疲勞的累積,進而影響主要照顧者的健康,常見有長 期吃不好或睡眠困擾的生理問題(陳敏鋑等人,2005)。Eagel(1960)提出生理性 壓力源指的是會對身體產生疾病或症狀,Math & Johnston(1993)也指出主要 照顧者照顧罹患癌症的家人時,在生理健康方面會產生影響,如免疫功能改變 (Kieclot,Dura,Speicher,Trask,Glaser,1991)、常就醫(Haley et al,1995)、 感到疲倦、睡眠受影響等(邱啟潤、許淑敏、吳瓊滿,2001)。 (二)心理層面 Eagel(1960)提出心理性壓力源對於主要照顧者而言是一種主觀、認知上的 壓力,會產生情緒反應慢性壓力,進而會對健康狀況產生影響。有學者指出, 主要照顧者所面臨到的衝擊分別為:擔心病患症狀、預後、擔心自己處理病人 身體上的照護、死亡、不確定感與提供並滿足病人的情緒反應(Toseland, Blanchard,McCallion,1995;陳敏鋑等人,2005)外,也包括面臨失去自由、日 常生活活 動範 圍的受 限、焦 慮與 角 色改變進 而影 響彼此 間之關 (B oyl e , Blodgett,Gnesdiloff,White,Bamford,Sheridan,Beceridge,2000)。 (三)社會層面 Eagel(1960)提出社會性壓力源,是指資源系統被阻斷的壓力源。由於主要 照顧者為家中花費最多時間照顧病人的人,若沒有足夠的社會支持或是其他家. 10.
(11) 人從旁協助替換照顧的角色,無形當中減少與社會的接觸,更增加照顧上沉重 的壓力與負荷(湯麗玉、毛家舲、周照芳、陳榮基、劉秀枝,1992;邱啟潤、許 淑敏、吳瓊滿,2002)。 Davis(1990)一項針對內、外科 109 位重大疾病病人及主要照顧者在出院返 家後發現主要照顧其不確定感程度大幅提升。 Holmes、Rahe & Masuda 於 1996 年提出生活事件的改變會產生壓力,而壓力便會促使各體產生一個新的因 應模式,若壓力延續,便會對個體產生了威脅,而使人們易於生病 (Lewis,Heitkemeper & Dirksen,2000)。Lazarus & Folkman(1994)認為家屬生病 會成為主要照顧者壓力的來源,此壓力透過認知評估(congnitive apprasisal)與因 應(coping),而採取符合心中想法的具體行動。 癌症病人主要照顧者很少表達出身的身體不適與憤怒情緒,也不會主動尋 求協助,更可能將所有的焦點都放在病人本身,相形之下更容易忽略主要照顧 者本身的需求(Glasdam,1996;Vess,Moreland,Kraut,1998),與加重主要照顧者負 荷(蔡盈盈,2006),若能了解其不確定感與因應策略,將更能瞭解影響其生活 品質的相關因素,進而能提升生活品質與正向感受。. 11.
(12) 第三節 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相關概念及實證研究 由於科技的進步,人們在物質需求滿足的同時,也同時瞭解到內在精神層 面需求也須獲得滿足。臨床中,除了關注疾病治療外,更進一步關心對疾病的 治療及反應,及心理情緒的影響,這些關注均表示醫療服務的提供者,也重視 生活品質(Meebery,1993)。 一、生活品質定義 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一詞最早由以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提出,指的是 “快樂” (happiness),而快樂本身是一種靈性與道德的本質,為靈魂獲得滿 足,能讓個體愉快幸福的生活;而快樂的人指的是對生活感到滿意(Zhan,1992)。 Honrnquist(1989)認為生活品質為個人在生理、心理、社會與日常活動、家庭等 各層面的滿足程度。 Meeberg(1993)則認為生活品質除了對日常生活感到滿意之外,也涵括他人 的評價而自覺獲得重視而感到滿意。Ferrans 與 Powers 於 1995 年為生活品質所 下的定義為,是個人幸福的感受,與自覺日常生活中重要部分獲得滿足的感受 有關,強調個人自身的感受性與自覺重要性的部分滿意與否的狀態有關。 生活品質從 1960 年代被開始廣泛討論與使用。由於「生活品質」為一種抽 象與涵括多層面的概念,不同學者專家其專業與理論依據不同,因此定義也有 不同。在一般性生活品質的定義中,自 1960 年代末期由社會、心理學家與醫學 和護理學專家等針對相關生活品質主題進行研究(Ferrans & Powers,1985)。心 理學家認為生活品質為個人對其日常生活、婚姻、財務狀況、朋友等的滿意感 受(姚開平,2000) 。當中心理與社會學家也藉由「幸福感」 (well-being)與「生 活滿意度」(life satisfaction)等詞彙描繪個人對生活的評價,包含主、客觀與 心理及情緒上正向與負向的感受(姚開屏,2002)。 臨床醫學專家則認為生活品質的好壞與否與其疾病經過治療之後改善的程 度對其生活所帶來的效益有關(姚開屏,2002)。護理學家則對生活品質有不同 12.
(13) 見解,認為生活品質為個人對目前生活狀態的滿意感受與重要性,涵括主觀與 客觀層面,當個人覺得生活具有品質時會自我欣賞及自尊層面會獲得滿足(呂如 分,2005);是個人認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部份獲得滿足(Ferrasn & Powers, 1985);以及生活品質除了個人認定的部份獲得滿足之外,應包含他人對其外在 部分的認定與評價(Meeberg,1993)。因此,生活品質好壞與否除了個人的主觀 感受之外,也應包含他人的客觀認定及外在相關事件的綜合性評價(雷玉華、 邱周萍,2000;趙安娜,2001)。然而自 1970 年之後,生活品質的發展隨著時 代的變遷所關注的焦點也由 1960 年代客觀的經濟、社會面向逐漸轉變成 1970 年代主觀個人觀點認為內在心靈的幸福與滿足,發展至 1980 到 1990 年代逐漸 將生活品質的層面轉變成包含主觀與客觀層面的整體觀點,認為所謂的生活品 質應包含身、心、靈、與社會的和諧(胡文郁,2004;呂淑汝,2005;Walker, Avent,Meeberg,1993;Farguhar,1995)。 隨著經濟發展及醫療技術的進步,個人針對生活品質所關注的焦點不再是 罹病率(morbidity)與死亡率(mortality)上數字的變化,轉變成重視健康相 關生活品質(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OQOL)對個人所造成的影響,生活 品質的好壞與否除了個人自覺重要的部份之外,更強調日常生活當中健康所受 到影響層面的滿意程度狀態,關注的部份為健康與生活品質(Wilson,Cleary,1995 ;姚開屏,2002a)。Aaronson(1993)認為健康生活品質為個人於日常生活中健 康受到影響的狀態,包含因疾病所伴隨而來的治療、身體功能、角色與社會層 面受影響的內心感受。Lovely(1998)則將健康生活品質分為:生理層面,包含 伴隨疾病所帶來的症狀治療與日常活動所受到的影響;心理層面則包含個人認 知與情緒感受;社會層面則包含角色功能與和他人的關係等。Partick 與 Erickon (1993)指出健康生活品質為個人對其生命存在期間因受到疾病、治療等而影響 其功能狀態、知覺等而影響其對生命的評價與價值感受。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Group)於 1996 年針對生活品質定義,如下:. 13.
(14) 「生活品質是指個人在所生活的文化價值體系中,對於自己的目標、期望、標 準及關心等方面的感受程度,其中包括個人在生理健康、心理狀態、獨立程度、 社會關係、及環境等六大方面。」(姚,2001),此定義為除了多層面的角度包 含生理、心理等層面之外來探討生活品質之外,更包含環境與社會範疇以及從 個人的觀點下對生活品質的感受,其觀點認為生活品質即是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HRQOL)。 以上皆屬健康生活品質定義。因此,個人對生活品質的好壞與否的認定皆 有不同,評價不一,並無統一解釋與標準(姚開屏,2002;呂淑汝,2005)。綜 合以上所述生活品質屬性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1.是個人對其目前生活主觀生活經驗滿足程度感受的評價,而 生活品質的滿意與否,會受到個人背景、年齡與社交狀況等 影響其個人對生活品質的解釋與感受。 2.他人客觀評定:是外在相關事件之綜合性評價,包含環境是 否遭受威脅、經濟能力、人際關係是否和諧等。 3.可作為診治和治療效果之評定標準。 4.個人對其整體生活之滿意度感受。 綜合上述文獻,生活品質為一多層面概念,不同專家學者有不同之見解, 一般而言可分為「整體性生活品質」(Global quality of life)與「健康相關生活品 質」(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整體性生活品質」指的是生理、心理、社 會與靈性層面的安適感(Ferrans,Powers,1985;Ferrell,1996;Lovely,1998),為 個人對其日常生活各層面的主觀感受滿意與否,並會隨著所處週遭環境改變, 為一動態過程(Ferrans,Powers,1985;Dow,1990;周美珍,2006) 。另外, 「健 康相關生活品質」指的是日常生活中健康受到威脅而影響滿意度,強調的是由 於疾病所引起的相關症狀造成個人對其身、心、社會與角色功能的安適感受程 度(Aaronson,1993)。而本研究之對象為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著重於探討. 14.
(15) 主要照顧者因老年胃癌病人所產生疾病相關的治療、與預後等因素而影響其生 理、心理、社會、靈性等層面的滿意感受與安適感之狀態,與整體性生活品質 概念相符,故採用此定義。 二、生活品質測量工具: 生活品質為一多層面概念,不同專家有不同的定義與測量方法 (Zhan,1992;Meeberg,1993)。生活品質測量方式,可分為主觀面向與客觀面向 (Ferrans & Powers,1985;Zhan,1992),另一種常見測量模式為單一面向與多層 面向(Ferrans & Powers,1985;姚開屏,2002a,2005)。 主觀面向:指的是個人對其日常生活品質滿意與否的感受 (Ferrans & Powers,1985);為個人自覺重要層面感到滿意與否的狀態,是個人主觀的認知 有其獨特性,並會因周遭環境而持續改變,為一動態過程(Burckhardt,1985; Ferrans,1990)。Campbell(1976)提出個人主觀的認定為評估其生活品質滿意與否 的直接測量方法,主觀面向則更能確實評價個人對生活品質的感受(Weitzner, Meyers,Steinbrucker &Saleeba,1995;Cooley,1998);然而 Ferrans(1990)則認為 當測量主觀面向的生活品質時,若年齡太小、意識不清與無法以言語溝通者則 不適合使用主觀面向作為測量生活品質的工具。 客觀面向指的是從客觀觀點來評價個人的經濟收入、職業等面向來測量其 生活品質的好壞與否(Zhan,1992;姚開屏,2002a)。 單一面向: 由 1948 年測量身體活動功能的 Karnofsky 量表來評估日常身體 活動是否能正常執行(Spitzer,1987)。以測量生理功能是否正常為測量依據來評 價生活品質的好壞。 多層面向:指的是由各層面來測量生活品質。Ferrans & Powers(1985)發展 出 Quality of Life Index(QLI)指標,由健康與身體功能、心理與生理、社會與經 濟、及家庭等四大層面來探討生活品質。Zhan(1992)則認為生活品質應包含各 層面的滿意度、自我概念與心理安適、健康功能與生理安適、社會經濟與社會. 15.
(16) 安適等四層面的生活品質評估來判斷其生活品質的滿意度。世界衛生組織於 1995 年從生理、心理、獨立程度、社會關係、環境及心靈、宗教與個人信念等 範疇來評價生活品質(WHO,1995b,姚開屏,2002a)。 Ferrans & Powers(1992)認為生活品質的測量無一定的黃金標準,主觀生活 品質的認定為個人主觀的認知與自覺,客觀生活品質則由他人或其他相關社會 指標的評價,其內涵為影響生活品質的相關重要因素而非個人的生活經驗陳 述;生活品質概念具主觀性,定義也不同,測量生活品質的工具與內容有其相 似之處,單一層面的測量無法測量當中的個人多變的經驗,因此應採用不同層 面與個人或主觀面向的角度來測量生活品質,較能正確評估個人對其生活品質 的感受(Zhan,1992;Diamond,Becker,1999)。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Group) 於 1991 年 結合不同國家與地區進行生活品質相關討問與研究,於 1995 年完成「世界衛生 組織生活品質問卷」 (WHOQOL-100),此問卷包含六大範疇(Domains)涵括:生 理、心理、獨立程度、社會關係、環境及心靈/宗教/個人信念;共分 24 個層面 (Facets),可作為跨文化與多國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比較,並可量測受測者主 觀與客觀層面的生活感受。此問卷研究對象包含各種疾病患者、健康人、醫療 專業人員等,已有超過四十多種語言版本發展出來(姚開屏,2005)。國內學者 姚開屏於 1997 年取得世界衛生組織的授權進行 WHOQOL-100 台灣版的翻譯與 研究,當中除了原始問卷核心題目 26 題之外,另加入符合台灣文化本土性題 目,包含新增的兩個層面「被尊重及接受(面子與關係)」及「飲食」 ,並從此兩 個層面當中各選出一題,連同原先 26 題,構成共 28 題的 WHOQOL-BREF 台 灣版問卷。WHOQOL-BREF 台灣版問卷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 , s 達 0.91, 再測信度透過北、中、南、東四家教學醫院共收集 142 位病患、員工、志工及 病人家屬的資料進行分析, 其各範疇再測信度為 0.75。由於 WHOQOL-BREF 台灣版問卷表發展過程嚴謹、量表使用簡易、與常模建立,因此本研究採用「世. 16.
(17) 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台灣簡明版」作為測量老年胃癌病人之主要照顧者生 活品質之工具。. 17.
(18) 表 1 以主要照顧者為對象,使用 WHOQOL-BREF 工具測量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 國內以主要照顧者為對象,使用 WHOQOL-BREF 工具測量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 作者/年代. 研究目的. 研究對象. 研究設計. 研究工具. 陳麗如(2004). 居家照護 病人主要. 台南縣某 醫學中心. 橫斷式相 關性研究. 1. 病人及照顧者基 本屬性. 照顧者健 康狀況、 人格韌性 與生活品 質之相關 性. 附設居家 護理所收 案病人主 要照顧者 為研究對 象,共收. 設計. 2. 自覺健康量表 3. 照顧者罹患慢性 病情形及自覺不 適症狀 4. 與健康相關人格 韌性量表. 質平均值為 51.81 分 (總分為 80 分),其 四個範疇滿分為 20 分,得分最高為生理 健康範疇生活品質 (13.52 分),最低為. 5. 台灣簡明版世界. 心理範疇生活品質. 案 105 位。. 衛生組織生活品 質問卷. 研究結果 1. 居家照護病人主要 照顧者整體生活品. (12.43 分) 2. 主要照顧者自覺健 康狀況、人格韌性、 家庭月收入及照顧 年數為整體生活品 質之重要預測因 子,可解釋整體生活 品質總變異數的 41.7%。. 林惠萍(2005). 探討安寧 病人主要 照顧者之. 中部某醫 學中心安 寧病房住. 生活品質 及相關因 素. 院病人之 主要照顧 者共 60 位. 橫斷式相 關性研究 設計. 1. 病人及主要照顧 者基本屬性 2. 社會支持量表. 1. 無論是住院後及出 院前,其生活品質得 分以生理範疇最. 3. 台灣簡明版世界 衛生組織生活品 質問卷. 高,當中心理範疇得 分最低。 2. 主要照顧者之價 值、健康訊息及整體 支持可用來預測主 要照顧者於安寧病 房出院前之生活品 質。. 蔡盈盈(2006). 探討在疾 病治療過 程中且未 經歷復發. 南部兩所 醫學中心 及一所區 域教學醫. 階段的乳 癌病人,. 院之外科 門診與化. 橫斷式研 究. 18. 1. 家屬因應行為量 表 2. 照顧者社會支持 量表. 1. 情緒取向因應與整 體生活品質的生理健 康、心理、社會關係及 環境等四個範疇成顯著. 3. 台灣簡明版世界 衛生組織生活品. 負相關;反之,問題取 向因應與各範疇成顯著.
(19) 其家屬照 顧者之因 應、社會. 療室共 65 位乳癌病 人其家屬. 支持與生 活品質之. 照顧者. 質問卷. 正相關。 2.逐步迴歸分析發現, 情緒取向因應、問題取 向因應、家庭平均月收 入及來自家人親友的社. 相關性。. 會支持等變項,對家屬 照顧者生活品質各範疇 皆具有顯著解釋量,可 解釋其總變異量的 38%~ 55%;整體而言,以情緒 取向因應最為重要,而 問題取向因應次之。. 黃盛涵(2007). 瞭解血液 透析病人 主要照顧 家屬生活 品質及壓. 北部地區 5 家血液 透析機構 接受透析 治療之主. 力感受要 照顧家屬 生活品質 與壓力的 關係. 要照顧家 屬,共計 207 位。. 橫斷式調 查法. 1. 美國醫學學會 「照顧者自我評 量問卷」調查其 壓力感受程度 2. 「世界衛生組織. 1. 「主要照顧者主要 經濟來源」 、 「主要照 顧者職業」 、 「主要照 顧家屬平均月收入」 及「病人接受透析治. 生活品質問卷台 灣簡明版」 (WHOQOL-BREF). 療為期時間」為影響 主要照顧家屬生活 品質之重要因素。 2. 「是否有壓力感受」 為影響主要照顧家 屬生活品質重要因 素。 3. 主要照顧家屬之生 活品質,以心理範疇 分數最低; 生理健 康範疇分數最高。. 林艾樺(2007). 探討植物 人主要照. 採立意取 樣方式,. 顧者人格 韌性、壓 力及生活 品質之相 關性探 討。. 取創世基 金會全省 到植物人 宅服務之 主要照顧 者共 107. 描述性橫 斷式研究. 1. 基本屬性 2. 人格韌性量表 (PVSIII-R) 3. 植物人照顧者壓 力量表 4. 生活品質量表 (WHOQOL-BREF) 。. 位。. 1. 植物人主要照顧者 的生活品質為「中 度」,以社會關係範 疇得分最高,心理範 疇得分最低,照顧者 自覺生活越快樂、自 覺可以勝任、沒有醫 師診斷疾病及身體 不適、與病人關係為 手足者、自覺身體比. 19.
(20) 同年齡還好、人格韌 性度越強,生活滿意 度越高。 2. 整體生活品質預測 因子為:「自覺生活 快樂指數」 、 「人格韌 性」 、 「與同年齡健康 狀況相比」 、 「壓力總 分」 、 「教育程度」 「罹 病後感情」共解釋變 異量為 59.1% , 國外以主要照顧者為對象,使用 WHOQOL-BREF 工具測量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 Chang , Tsai , Chang , Tsao CJ.(2007). 探討乳癌 病患主要 照顧者睡 眠與生活 品質相關. 61 為早期 乳癌主要 照顧者. 橫斷式調 查研究法. 性. 1. 台灣簡明版世界 衛生組織生活品 質量表 2. 匹茲堡睡眠品質 中文版量表 (CPSQI). Jenewein,Zwa hlen,Zwahlen, Drabe, Moergeli,. 瞭解口腔 癌病人心 理困擾、 婚姻滿意. 31 名接受 口腔癌治 療(自診 斷時間平. Buchi(2008). 度、對病 患與妻子 生活品質 的衝擊。. 均 3.7 年) 和 31 位女 性伴侶. Zwablen,Gratz. 探討成功. 31 位成功. ,Zwablen, Drabe(2008). 治療口腔 癌存活者 與其伴侶 生活品質 與精神疾 病發作之. 治療的口 腔癌病人 與其伴侶. 橫斷式調 查研究法. 1. 睡眠與主要照顧者 生活品質及生活品 質四大範疇皆呈負 相關。 2. 提升主要照顧者的 睡眠品質將有助於 提升主要照顧生活 品質。. 1.世界衛生組織生 活品質量表 2.醫院焦慮與憂鬱 量表. 生活品質的滿意度與婚 姻滿意度有相關,婚姻 滿意度是生活品質與心 理困擾重要的調節因. 3.Dyadic Adjustment Scale(DAS) 4.身體症狀(EORTC QOL)量表. 子。. 橫斷式調. 1. 世界衛生組織生. 1. 成功治療的口腔癌. 查研究法. 活品質量表 2. 身體症狀(EORTC QOL)量表 3. 醫院焦慮與憂鬱 量表. 病人與配偶有較佳 的生活品質。 2. 口腔癌病人之「社交 場合進食」、「吞 嚥」 、 「性行為」與配 偶之「身體症狀」與. 相關性. 生活品質有高度相 關性。 20.
(21) Carter,Lewin,R 以電腦化 ashid,Adams,C 評估腫瘤 科病人與 lover,2008 主要照顧 者生活品. 234 位主 要照顧者 與 388 位. 橫斷式調 查研究法. 1. WHOQOL-BREF 2. 基本屬性量表. 血液腫瘤 科病人. 差。 2.主要照顧者較病患在. 質. Rabin,Heldt,C hachamovich, Marcelo(2009). 1.主要照顧者在生活品 質中生理、社會與環境 範疇中生活品質感受較. 自我健康感受上滿意度 較高並達統計顯著水 準。. 乳癌存活 者與其男 性配偶其. 73 位乳癌 第二期病 人與其男. 憂鬱與知 覺之生活 品質. 性配偶. 橫斷式調 查研究法. 1.世界衛生組織生 活品質量表 2.貝氏憂鬱量表. 1. 乳癌病人與其配偶 在其知覺層面與生 活品質各範疇無顯 著相關。 2. 憂鬱為乳癌病人和 其配偶間生活品質 間唯一影響因素. 21.
(22) 第四節 影響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相關因素及研究 癌症病人生活品質已成為重要護理及研究的主題,雖然臨床仍以如何改 善病人生活品質為焦點,但也開始逐漸關注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由於主要 照顧者擔負照顧的重責大任,因此,探討影響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相關因素更 形重要。研究指出,影響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以不確定感影響主要照顧者最大 (Ferrell & Borneman,1999),包括在照顧過程中痛苦感受(Toseland,1995;Hinds, 1992)。癌症除了讓病患遭受生理痛楚與心理壓力外,同樣也對主要照顧產生衝 擊(Pasacreta & Picket,1998;Given, Given & Kozachick,2001),面對困境, 每個人會採取不同的因應方式。Lazarus(1976)認為因應(coping)是一個努 力的歷程;而 Simth(1982)則強調因應是一種能力。由研究得知,不確定感 具有主觀性、會隨著情境而改變,且主要照顧者的不確定感與因應策略是呈現 動態互相影響的關係,進而影響生活品質(Mishel,1981;Hinds,1985;Webster &Christman,1988)。以下分別說明不確定感、因應策略與主要照顧者個人特質 等生活品質相關因素。 一、主要照顧者之不確定感 不確定感一詞首先由 1962 年 Bunder 所提出,指的是當一個人對一事件 無法給予恰如其分的分類與解釋時,所產生的一種想法。不確定感是一種認知 狀態,沒有能力決定與疾病相關事件的意義;當個人缺乏足夠的線索來建立或 分類一件事件時,就會產生不確定感(Mishel & Braden,1988)。Mollelman、 Pruyn & Knippenberg(1986)則認為不確定感是無法對一情境或事件給予一特 定價值,並且無法正確預測所產生的一種知覺。 Mishel(1981)認為影響不確定感的重要因素是個人因素與刺激事件的性 質,個人因素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人格特質、成長背景、生活中的 經驗、信仰價值觀及個人對疾病的信念;刺激事件的性質包括:住院次數、疾 病的型態及接受的檢查等,此兩種因素影響著每個人對不確定感的詮釋與解 22.
(23) 析。症狀的性質若為非預期或不易分辨的,或個案缺乏對情境的認知程度與精 確的資訊,都會增加不確定感的程度(Mishel,1981)。 Hinds(1985)一項針對癌症家屬為對象的研究顯示:主要照顧者面對疾病所 產生的不確定感會讓其生活品質感受較差(Montgomery & Borgatta,1989),因 此,因應策略為主要照顧者面對不確定感的一種因應,假若因應成功可讓其生 活品質獲得改善。 二、主要照顧者因應策略 「因應」是一種個人在其所處的壓力情境中的認知主觀評估歷程;不論其 評價為機會或威脅,個人將會採取因應策略;若評價為機會,則會採取正面評 價及直接採取行動:若評價為威脅則可能採取逃避或不行動等(Mishel,1988; Mishel,1990)。 Lazarus 與 Folkman(1984)認為,因應是一種持續性的改變,是個體為 尋求減輕內外壓力負荷所採取的行為。因應有兩個功能,分別為調整壓力情緒 (情感取向) (emotion-focused coping)以及嘗試去改變壓力源的問題(問題取 向) (problem-focused coping)。情感取向主要是減輕及調適伴隨壓力情境所產 生的情緒問題,並非針對問題本身作解決,反而改變自己情感的感受及想法, 是一種緩和性及掩飾性的策略。目的是使個人在壓力情境下能感覺舒服些,使 人好過一些。以問題取向即直接行動來處理或改變困難的情境,不論是經由外 顯的行動或是經由心智或活動去解決問題。如:尋求各種資源,改變以前的行 為、信念、態度及期望等。大多數的情境同時需要這兩種因應方式。Bronsterin (1991)認為一個人對疾病若能採取有效的因應方式,可控制其焦慮、害怕、 悲傷或內疚不舒服的感覺。 而因應類型可分為『問題取向』因應(problem-focused coping)與『情緒取向』 因應(emotion-focused coping)兩種,在『問題取向』因應(problem-focused coping) 指的是以直接解決外部問題為主,直接採取相關訊息或資源的協助,解決壓力. 23.
(24) 的威脅已改變個體的壓力狀態:而『情緒取向』因應(emotion-focused coping) 則為解決內在情緒調整為主,當個體面對壓力情境時,會採取情緒的紓解或選 擇逃避、否認等策略來減輕其負向情緒。 在國外有關不確定感與因應相關研究部份,Webster &Christman(1988)針 對心肌梗塞病患整體性不確定感越高者,更易使用情緒導向因應策略。一項針 對心臟繞道手術病人進行研究,發現不確定的來源會影響其因應方式,當中不 明確性、不確定感與逃避、自責等與情緒導向因應策略呈正相關,採取問題導 向因應策略多於情緒導向因應策略,最常選擇直接面對問題(Webster& Christman,1988)。Small &Graydon(1993)訪談 25 位病人整理出不確定的因應策 略為「正向思考」與「尋求資源」。 國內不確定感與因應相關研究,許淑蓮(2001)年針對心肌梗塞病人不確定 感與焦慮反應及因應行為效應之探討中發現,不確定感受、因應行為與焦慮呈 正相關;焦慮程度與情緒導向性因應行為有顯著正相關,但與問題導向性行為 為顯著正相關;整體不確定感受與問題為中心的因應行為呈負相關。柯熏貴 (1996)針對乳癌婦女所使用的調適策略中不確定感與逃避策略、悲觀態度及情 緒處理呈現正相關,且逃避策略及情緒處理能明顯預測不確定感。 一項針對乳癌病人家屬照顧者因應與生活品質的研究中發現,情緒取向因 應與整體生活品質的生理健康、心理、社會關係及環境等四個範疇成顯著負相 關;問題取向因應與各範疇呈現顯著正相關;整體而言,情緒取向因應、問題 取向因應為生活品質之預測因子(蔡盈盈,2006)。Lim & Zebrack(1999)針對 19 個慢性病主要照顧者在生活品質的相關研究中發現因應方式可預測並進而 影響生活品質。 三、主要照顧者個人特質 影響生活品質的相關因素很多,通常在個人因素方面,包括:性別、年齡、 婚姻狀況、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照顧者時間與有病患之關係(魯惠雲,1997;. 24.
(25) 呂如分,2001;蔡盈盈,2006;朱月英、郭碧照,2006;Keller,Heinrich,Sellschop, Beutel,1996;Keershaw,Northouse,Kritpracha,Scahaffenacker,Mood,2004;Thierry, Frederic,Jane,2006)等。 (一)主要照顧者人口學屬性 1.年齡: 當主要照顧者其年齡愈大、體力減退或身體健康狀況不佳時,其身心負荷 相對提高(劉春年、胡月娟、李孟智,1998)。Cahill,Shaprio(1998)研究指出當主 要照顧者的年齡愈大時,由於老化關係造成其功能性能力減退會影響其生活品 質。然而 Li et al 於 1998 研究提到當主要照顧者的年齡較輕時,對其主觀認定 的生活品質感受會降低。McMillan,Mahon(1994)認為年齡與主要照顧者的生活 品質未有太大影響。 2.性別 羅淑芬、黃秀梨、劉雪娥、姚開屏(2002)研究發現病人性別與主要照顧者 壓力負荷無關;劉欣怡(2000)則認為居家失能老年的性別為男性則會對主要照 顧者的壓力產生較大影響力。林等(1996)研究發現在主要照顧者當中女性占 71.3%較多;而蔡等(2007)指出主要照顧者有 66.7%為其配偶,而當中男性佔 所有照顧者的比例高達 77.8%。男性適應相對較女性好也較少負向情緒感受, 而女性較易出現憂鬱、焦慮等負向情緒(Dennis,1998;Bugge,1999)。男性在生 活品質滿意度高於女性,尤其在生理與心理範疇上具顯著性(梁金麗 2000)。黃 璉華(1992)指出性別、年齡、婚姻等變項與生活品質無直接影響。 3.教育程度 在教育程度方面發現,教育程度低者其壓力感受較高(Obest,1989);而教育 程度與通常與社經地位有相關,故教育程度低者其壓力感受與負荷較(Mereiros, Ferraz & Quaresma,2000),然而,McMillan 與 Mahon(1994)研究發現生活品 質的滿意與否教育程度高低無相關性。. 25.
(26) 4.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方面,Zhan(1992)認為宗教信仰與個人心靈安適有正相關,可 預測生活品質。陳淑銘、杜玉慧、吳榮州(2004)指出主要照顧者及其家屬有宗 教信仰時可增加家屬間情感的連結與獲得心靈上的慰藉。 5.婚姻狀況 羅等(2002)指出已婚的主要照顧者由於還須兼顧其他家務與照顧他人之 責任,通常其負荷較未婚者高。戴金英、唐秀治(2006)針對影響主要照顧者正 向與負向經驗因素探討中指出,當主要照顧著為離婚、鰥寡者其在健康負荷上 比未婚負荷者嚴重。 (二)與老年胃癌病人之關係 Simith(1993)則認為當主要照顧者與病人間關係較好時,則主要照顧者通 常較具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另外有研究指出當主要照顧者為病人子女時,其靈 性層面之生活品質顯著高於配偶與其他關係者(雙親、兄弟姐妹、親戚、朋 友)(戴,唐,2006)。 (三)健康狀況 Kurtz、Kurtz、Given、Given(2004)指出當癌症病人症狀、疾病治療、癌症 位置等會影響主要照顧者的健康狀況。Ferrell,Borneman(1990)主要照顧者常見 生理不適狀況如疼痛、疲倦等,當中又以睡眠障礙與疲倦影響最劇,足見主要 照顧者健康狀況不容忽視(Fengler & Goodrich,1979)。呂如分(2001)指出當主 要照顧者自覺其健康狀況愈好時,其生活品質相對較佳。 (四)照顧狀況 隨著照顧時間增長,主要照顧者其日常生活活動受限與時間安排上的負荷 也之增高(Nijboer,et al 2000)。而 Meyer 與 Gray(2001)針對末期癌症病人主要照 顧者的研究中,認為主要照顧者的照顧時間越長則其生活品質會越差與產生更 大的照顧負荷。研究指出若照顧時間過長與過重之照顧工作會影響主要照顧者. 26.
(27) 之生活品質(Jiang,Li,Yang &Hu,1998)。對主要照顧者而言,當每日提供照顧時 間為 12-24 小時,其日常生活安排與負荷高於小於 12 小時者,當中若需額外提 供日常生活照顧協助、家事協助、交通協助、醫療照顧協助時其生活品質會受 到影響(戴,唐,2006)。 (五)老年胃癌病人人口學屬性 1.性別 病人性別與主要照顧者之生活品質有相關(劉欣怡,2000)。Franka,Jos, Johannes,Niek,Louise(2001)針對失智症主要照顧者經驗指出當病人為女性時其 時間安排負荷會隨之增加;Deitra,Barbara(2000)針對照顧對象為女性病患時指 出,女性生病時其角色功能上的改變進而會增加主要照顧者的壓力。另有研究 指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與病患的性別未達顯著差異(林惠萍,2006)。 2.年齡 一項研究針對老年病人主要照顧者壓力的研究指出,主要照顧者的壓力與 老年病人的年齡有關(Bunting,1989)。Given,Stommel,Given,Osuch,Kurtz & Kurtz(1993)指出當主要照顧者照顧年紀較輕的病人時其主要照顧者壓力會較 高。亦有研究指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與病人的年齡無相關(羅淑芬、黃秀梨、 劉雪娥、姚開屏,2002;林惠萍,2006)。 3.婚姻狀況 姻狀況與主要照顧者之生活品質有相關,無配偶的老人其主要照顧者健康 層面之生活品質高於有配偶的老人(劉欣怡,2000)。 4.教育程度 病人其教育程度與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有相關(胡綾真,1999)。另有研 究指出當照顧高教育程度之病患時,若主要照顧者缺乏支持系統時其主要照顧 者負荷會低於低教育程度的病人(戴金英、唐秀治,2006)。主要照顧者的生活 品質與教育程度無關(羅等,2002)。. 27.
(28) 5.宗教信仰 居家照顧中,病人之宗教信仰會影響主要照顧者之生活品質(胡綾真, 1999)。亦有研究指出病人宗教信仰的有無與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未達統計上顯 著差異(林惠萍,2005)。 6.診斷時間 居家照顧中,病人之癌症診斷時間與主要照顧者之生活品質有顯著相關, 當中若癌症診斷時間小於一年內者其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會低於診斷時間一 年以上之病人;其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會愈差(胡綾真,1999)。另有研究顯 示照顧初次診斷及復發之癌症病人其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會受影響與有較高的 照顧負(Schumacher,Dodd,Paul,1993)。 7.生理症狀 當病人的健康狀況變差時,主要照顧者的負荷昇高進而生活品質會受影響 (Job,Wilma,Werner,Bernard,Marc & Geertrudis,2004;朱立寧,2002;戴金英、 唐秀治,2006)。當病人功能與症狀嚴重度愈嚴重時,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會 愈差(Weitzner,McMilan,Jacobsen,1999;胡綾真,1999)。Kurtz,Given,Kurtz, Given(1994)針對主要照顧者與病人身心狀態的研究中指出,癌症病人最常出現 的症狀為疲憊、噁心、嘔吐及食慾降低,當中以疲憊影響最劇,進而影響主要 照顧者之生活品質(Ferrell,1995)。 8.治療方式 當癌症病人接受越多種治療方式時其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會變差 (Weitzner et al,1999)。 綜合上述文獻,當主要照顧者年齡愈小、已婚、教育程度愈高、有宗教信 仰者、照顧時間愈短與和病人有較佳的關係時,其生活品質較佳。由於生活品 質為一廣泛的概念,當中影響生活品質的因素與層面相當複雜,因此本研究擬 針對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之基本屬性、不確定感與因應策略,進一步探討. 28.
(29) 與生活品質間的相關性。. 29.
(30) 第五節. 研究架構. 依據文獻查證,研擬出本研究之架構,將影響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 活品質及相關因素歸納,其中本研究之自變項,包括:老年胃癌病人人口學屬 性、老年胃癌疾病屬性、老年胃癌主要照顧者人口學屬性、照顧屬性、不確定 感、因應策略;依變項為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之生活品質。本研究之架構 圖如圖一。. 老年胃癌病人 人口學屬性 年齡、性別、婚姻狀況、 教育程度、宗教信仰 老年胃癌疾病屬性 診斷時間、生理症狀、治 療方式 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 者生活品質. 主要照顧者人口學特質 人口學屬性 年齡、性別、教育程度、 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健. 整體生活品質 一般健康狀態. 康狀況 照顧屬性 與病人之關係、照顧時間. 生理健康範疇 心理健康範疇 社會健康範疇 環境健康範疇. 不確定感. 因應策略 問題取向因應 情緒取向因應 圖一、 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之生活品質及相關因素研究架構圖. 30.
(31) 第六節 研究假設 一、 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與其基本屬性(年齡、性別、教育程 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健康狀況、家庭收入)有顯著差異。. 二、 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與其照顧屬性(與病患之關係、照顧時 間)有顯著相關。. 三、 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與不確定感有顯著相關。 四、 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與因應策略有顯著相關。 五、 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與老年胃癌病人人口學屬性(年齡、性 別、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有顯著相關。. 六、 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與老年胃癌病人疾病屬性(診斷時 間、生理症狀、治療方式)有顯著差異。. 31.
(32) 第七節 名詞界定 一、. 主要照顧者: 概念性定義:主要照顧者之認定與病人同住,且為花費最多時間照顧病 人之家屬(邱啟潤等人,2002)。 操作性定義: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年滿 18 歲以上並且識字。主 要照顧者由病人認定為準,經診斷確立之後續居家期間 為病人主要照顧者。. 二、. 不確定感: 概念性定義:指「不確定感」是一種認知狀態,沒有能力決定與疾病相 關事件的意義;當個人缺乏足夠的線索,來建立或分類一 件事件時,就會產生不確定感(Mishel & Braden,1988)。 操作性定義:本研究所採用之老年胃癌主要照顧者不確定感量表,係參 考由莊令吏(2006)依據 Mishel(1983)所發展的疾病不確定 感量表(Mishel, 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 MUIS) ,中譯 版。主要用來探討成人加護病房家屬不確定感及需求重要 性之探討,包括曖昧不明(ambiguity)、缺乏澄清(lack of clarity)、缺乏訊息(lack of information)、不可預測性 (unpredictability)四因素。. 四、因應行為: 概念性定義:「因應」是一種個人在其所處的壓力情境中的認知主觀評 估歷程;不論其評價為機會或威脅,個人將會採取因應策 略;若評價為機會,則會採取正面評價及直接採取行動: 若評價為威脅則可能採取逃避或不行動等 (Mishel,1988; Mishel,1990)。 操作性定義:本研究係參考 Jalowiec & Powers(1981)所編製的 32.
(33) Jalowiece 因應行為量表,中文版由林梅香於 1994 年針對 肝癌患者家屬主要照顧者因應行為之研究所編定而成,共 有以問題為主的因應行為 15 題,情緒為主的因應行為 25 題。因應類型可分為『問題取向』因應 (problem-focused coping) 指的是直接解決問題為主,採取相關訊息或資源 的協助,解決壓力的威脅已改變個體的壓力狀態:而『情 緒取向』因應(emotion-focused coping),則為解決內在情 緒調整為主,當個體面對壓力情境時,會採取情緒的紓解 或選擇逃避、否認等策略來減輕其負向情緒。測得主要照 顧者對近一個月照顧老年胃癌病患面臨壓力時的處理方 式與反應 。 五、生活品質: 概念性定義: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Group)於 1996 年針對生活品質定義,如下:「生活品質是 指個人在所生活的文化價值體系中,對於自己的目標、期 望、標準及關心等方面的感受程度,其中包括個人在生理 健康、心理狀態、獨立程度、社會關係、及環境等六大方 面。」 操作性定義:本研究採用由姚開屏據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量表所翻譯 之台灣簡明版「WHO Quality of Life,Briefedition,Taiwan Version;WHOQOL-BREF(TW)」,問卷內容包含整體性生 活品質與一般性生活品質各一題以及四大範疇,包含:生 理範疇 7 題,心理範疇 6 題,社會範疇 4 題,環境範疇 9 題,共28題。整體生活品質分數介於16-80分,當中各範疇 的 分 數介 於 4 - 20分 , 分數 越高 , 表示 生活 品 質愈 好 。. 33.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橫斷面( Cross-Sectional Design)研究設計,採結構式問卷訪 談進行資料收集,以面對面方式由研究者親自進行訪談。.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場所.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方式,於台北市某家醫學中心之一般外科門診與腫瘤科 門診外為收案場所。一般外科收案場所設置以屏風間隔為一獨立空間;另外腫 瘤科門診則為一獨立候診室,但皆無法限制他人進入。收案的對象為老年胃癌 病人之主要照顧者,凡符合下列條件,並徵求個案及主要照顧者同意後,列為 收案對象。本研究樣本數的推估參考乃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出版之「有關健康研 究之樣本數」一書中,依「單組樣本情境」的研究,採用以絕對準確度評估母 群比率(estimating a population with specified absolute precision)之公式,計算樣本 數(Lwanga & Lemeshow,1991),計算公式如下: 本研究樣本數估算, N=Z2 1-α/2 P(1-P)/d2 P=預期群體分率(anticipated population proportion) d=絕對準確度(在某個百分點上) (absolute precision required on either side of the proportion-in percentage points) 本研究參考陳貞吟於 2007 年「影響居家長期照護病患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 因素之研究」一文中,以生活品質為主要變項,因生活品質單題記分為 1-5 分, 故以三分做為分界點,大於三分者表示該項目生活品質佳,其中整體生活品質 平均分數為 3.12 分,而將 3.12 帶入樣本數計算公式計算出預期群體(生活品質 佳)分率為 60%,設定α(第一類誤差)為 0.05(即 95%信賴區間),絕對準確率 為 70-90%(d=0.1)參考值後,依上列公式估算出樣本數為 92 位,預估 50%的 拒訪率,本研究預定收案 140 人。. 34.
(35) (一)胃癌個案 收案條件: 1.65 歲以上 2.經診斷為胃癌病人,未限制癌症期別。 3.不限治療形式,包括:接受手術、手術後合併化學治療之居家胃癌者。 4.經確診後,至一般外科與腫瘤科門診就診個案。 排除條件:為末期病人,接受安寧療護。 (二) 主要照顧者 收案條件: 1.需年滿 18 歲。 2.能以國台語溝通者。 3.由病人認定為照顧時間最多,且同住的主要照顧者。 排除條件:不包括受雇之本籍或外籍看護工。. 35.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信效度 本研究問卷包括:病人基本資料問卷、疾病不確定感量表、家屬因應行為 量表、生活品質量表,茲分述如下: 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問卷 個人基本資料變項是參考相關文獻,研究者本身經驗與專家意見擬定而. 成。共分為老年胃癌病人資料表與主要照顧者資料表兩部份。 (一) 老年胃癌病人資料表: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宗教 信仰、初次診斷時間、癌症期別、生理症狀、治療方式。 (二) 主要照顧者資料表: 1. 人口學屬性: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宗教信仰。 2. 與老年胃癌病人之關係。 3. 健康狀況:自覺健康狀況、罹患疾病、比較前後擔任主要照顧者的 健康狀況。 4.照顧狀況: 照顧家人的期間。 二、. 不確定感量表:. (一)量表內容 本研究採用之疾病不確定感量表(Mishel, 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 MUIS),源自 Mishel(1987)所發展出的量表。此工具有良好的理論為基礎, 具備良好的信度與效度,以及使用在測量不同科別的病人與家屬的不確定感, 如癌症病人(Mishel&Braden,1988;Christman,1990;Padilla et al.,1992)、心臟病 人(Mishel&Murdaugh,1987;Redeker,1992;許淑蓮,2001)、血液透析患者家 屬(Brock,1990)。此量表經過多次修訂之後,Mishel 於 1987 年選定為 28 題量表, 內容包含不明確性共 16 題,複雜性因素 12 題。1996 年許淑蓮及黃秀梨將 Mishel 疾病不確定量表翻譯成中文版,經過多次修訂將 28 題量表修正為 25 題,包含 不明確性共 15 題,複雜性因素 10 題。本研究係參考由莊令吏(2006)依據 36.
(37) Mishel(1983)所發展的疾病不確定感量表(Mishel, 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 MUIS),翻譯成中文版。主要用來探討成人加護病房家屬不確定感需求重要性 之探討癌症兒童主要照顧者的不確定感與其相關因素,中文量表共有 31 題。此 量表採 Likert 5 分點計分法,1 分代表非常不同意,5 分代表非常同意,而疾 病不確定感的整體分數由 30~150 分,分數越高代表不確定感程度越高。 (二)評分標準 此量表採 Likert 5 分點計分法,1 分代表非常不同意,5 分代表非常同意, 而疾病不確定感的整體分數由 30~150 分,分數越高代表不確定感程度越高。 (三)量表之信效度 在信效度方面,整體的 Cronbach, s α 值為 0.865,當中不明確性因素之 Cronbach, s α 值為 0.845,不明確性因素之 Cronbach, s α 值為 0.769。在量表內 容效度指標為 0.92 (許淑蓮,黃秀梨,1996) 。 三、家屬因應行為量表: (一)量表內容 中文版由林梅香於 1996 年針對肝癌病人家屬主要照顧者因應行為之研究所 編定而成,共有以問題為主的因應行為 15 題,情緒為主的因應行為 25 題。 (二)評分標準 本量表依據受測者面對壓力事件時所採用的因應行為而勾選,採 Likert 5 點計分法(1~5 分),程度為「從不如此」到「總是如此」。總分為 40-200 分。 (三)量表之信效度 Jalowiece(1981)之「因應行為量表」其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s α 為 0.8, Jalowiece 首先使用於評估 141 位急診室患者之壓力與因應行為之間的關係另外 又以當中的 28 名患者為對象隔兩週的再測信度中其整體量表為 0.97,問題取 向 Cronbach, s α 值為 0.85;情緒因應取向 Cronbach, s α 值為 0.86。而林等(1996) 針對其所修訂之「家屬因應行為」其信度檢測方面 Cronbach, s α 值為 0.84。蔡. 37.
(38) (2006)針對乳癌患者家屬之因應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研究中,其專家內容效度 得分為 4.32 分以上,量表預試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s α 值為 0.8。 三、. 生活品質量表:. (一)量表內容 本研究採用姚開屏 1997 年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量表翻譯而成的台 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WHOQOL-BREF 台灣版),本問卷除了 原始問卷 26 題核心問題之外,另加入本土性 2 題問題,組成共 28 題之台灣簡 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此問卷包含四個主要範疇:生理健康範疇、 心理健康範疇、社會關係範疇與環境範疇。 (二)評分標準 此量表測量生活滿意度與重要性兩部份,採 Likert 5 點計分法,分數越高, 表示生活品質愈好。 (三)量表之信效度 在問卷內容效度方面,採皮爾森相關法(Pearson, s correlation),進行效度 檢驗,各範疇間的相關介於 0.51-0.63 之間(p<0.01)。建構效度採取探索性因 素分析法進行效度檢驗,四個範疇可解釋約 73%變異量,四個因素相關介於 0.26-0.64 之間。信度方面四個範疇之 Cronbach, s α 值為 0.70-0.77 之間;透 過國內各醫療院所中的 142 位受訪者於 2-4 週進行第二次的再測信度為 0.75-0.80(姚開屏等,2002)。. 38.
(39) 第四節 資料收集過程及研究步驟 於台北市某醫學中心之一般外科與腫瘤科門診進行資料收集,採立意取樣 方式,先經由研究者向病人說明研究目的及方案進行過程,經老年胃癌主要照 顧者同意並填寫同意書後,請主要照顧者於門診時自行填寫量表或以訪談方式 進行資料收集。本研究步驟分前驅及正式測試兩個階段進行,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階段:前驅測試 本階段目的為檢視研究工具的信度,預知施測時所需的時間、在施測時可 能遭遇的問題、和修正施測時的用語及問卷內容。於 98 年 7 月 1 日至 7 月 15 日進行專家內容效度檢定,參考專家意見修改問卷之後,為了瞭解問卷之信度 適用情形及正式調查時可能遇到的困難,於 99 年 4 月 14 日至 5 月 25 日,進行 預試。於當日門診開始前先到候診區等待門診病人,由研究者以醫院護理人員 的身份,親自在門診與符合選樣的患者會談,收取 20 位個案,每次會談時間約 為 30-40 分鐘。研究對象表示對於問卷內容及描述瞭解易讀,故問卷未進行任 何修正。 第二階段:正式施測階段 根據預測結果修改部份用語,定稿後,正式施測。正式施測時間為 99 年 3 月到 100 年 3 月期間親自至醫院門診收案,以維持資料收集的一致性。在資料 收集過程中遇有不願意進行者,亦可依其意願隨時中止資料的提供,每份資料 收集時間約需 20-40 分鐘不等。. 39.
(4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研究資料處理以 SPSS for Window 19.0 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建檔與 統計分析,依據研究設計及變項性質,採用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以頻率、 最大值、最小值、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推論性統計以 t-test、卡方檢定、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係數(Pearson r)及複迴歸進行資料統計分析。 一. 描述性統計: 1.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分析研究對象之基本人口學屬性(類別變項);平均值 及標準差分析研究對象之基本人口學屬性(連續變項)、不確定感、因應策 略及生活品質的得分情形。 二.推論性統計: 1.以 T-test 進行研究對象人口學資料與疾病不確定感量表、家屬因行為量表、 生活品質量表的差異。未符合常態分佈變相則以無母數 Mann-Whitney U test 進行檢定。 2.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 s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之統計方法進行研究 變項之相關性。 3.線性複迴歸方式(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主要是找出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之重要預測因子。以瞭解自 變項(病人人口學屬性、病人疾病屬性、老年胃癌主要照顧者人口學屬性、照顧 屬性、不確定感、因應策略)對依變項(老年胃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的影響, 如不確定感之β值為負數,表示主要照顧者不確定感分數愈高,不確定感受愈 低,則主要照顧者之生活品質愈差。若β值為正數,表示不確定感分數越高, 不確定感受越低,則主要照顧者之生活品質愈好。利用 R2 來顯示各自變項對預 測依變項的解釋量,之後使用複直線迴歸方式解釋結果,最重要需先利用殘差 分析(a nal ysi s of re si dual s) 檢定資料是否符合基本假定才可執行 。. 40.
(41) 表 3-1 人口學資料與研究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變項. 屬性. 分組情形. 統計方法. 人口學特性 性別. 類別 (1)男性. 次數分配. (2)女性. 百分比. 年齡. 序位 (1)≦40 歲(2)41-50 歲(3)51-60 歲 (4)61-70 歲(5)71-80 歲(6)≧81 歲. 次數分配 百分比 平均值 標準差. 婚姻狀況. 類別 (1)未婚 (2)已婚 (3)離婚 (4)喪偶 (5)其他. 次數分配 百分比. 教育程度. 類別 (1)不識字(2)國小(3)國中(4)高中(職) (5)大專(專科或大學) (6)研究所以上 (7)其他. 次數分配 百分比. 宗教信仰. 類別 (1)無 (2)道教 (3)佛教 (4)基督教 (5)天主教 (6)一貫道 (7)其他. 次數分配 百分比. 經濟收入. 類別 (1)富裕 (2)小康 (3)剛好足夠 (4)不足. 次數分配 百分比. 初次診斷時間. 類別 (1)小於三個月內 (2)3-6 個月 (3)大於 6 個月. 次數分配 百分比. 癌症期別. 類別 (1)第一期 (2)第二期 (3)第三期 (4)第四期 (5)不確定. 次數分配 百分比. 生理症狀. 類別 (1)腹痛(2)噁心(3)嘔吐(4)腹脹(5)體重減輕(6) 次數分配 食慾降低(7)快速飽脹感(8)打嗝 (9)其他. 百分比. 正在接受的治 療. 類別 (1) 從未治療 (2)手術 (3)化學治療 (4)放射線治療 (5)口服藥物治療 (6)特殊治療 (7)其他. 次數分配 百分比. 與病患目前的 關係. 類別 (1)差很多 (2)較差 (3)一樣 (4)較好 (5)好很多. 次數分配 百分比. 目前的健康情 形. 類別 (1)差很多 (2)較差 (3)一樣 (4)較好 (5)好很多. 次數分配 百分比. 不確定感. 連續 不確定感量表,共 31 題,採 Likert 5 點計分法,總分 25-125 得分範圍 分 平均值 標準差. 因應策略. 連續 家屬因應行為量表,共 40 題,採 Likert 5 點計分法,總分 平均值 40-200 分 標準差. 生活品質. 連續 生活品質量表,共 28 題,採 Likert 5 點計分法,總分為 16-80 平均值 分。. 標準差 41.
(42) 表 3-2 人口學資料與研究變項之相關性統計 人口學特性 性別. 性質 類別. 比較項目. 性質. 檢定法. 生活品質. 連續 t 檢定. 統計方法 以 Independent t test 判定男女性別與比 較項目的差異。p<=0.05 表示男女性別 不同,其不確定感、因應策略與生活品 質有顯著性差異。. 年齡. 連續. 生活品質. 連續 Pearson r. r 值為正,即年齡愈大比較項目得分愈 高,兩者呈現正相關;r 值為負,比較 項目得分愈低,兩者呈現負相關;p< =0.05,表示據統計上意義。. 婚姻狀況. 3 個以 生活品質 上類 別. 連續 ANOVA.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若有顯著差異再以事後檢定 (Post Hoc Test)的 LSD(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的比較組間差 異,若資料違反同質性假設則以無母數 (Kruskal-Wallis test)檢定其不確定 感、因應策略與生活品質有顯著性差 異。. 教育程度. 3 個以 生活品質 上類 別. 連續 ANOVA.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若有顯著差異再以事後檢定(Post Hoc Test)的 LSD(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的比較組間差異,若資料違 反同質性假設則以無母數(KruskalWallis test)檢定其不確定感、因應策略 與生活品質有顯著性差異。. 宗教信仰. 類別. 生活品質. 連續 t 檢定. 以 Independent t test 判定宗教信仰與比 較項目的差異。p<=0.05 表示宗教信仰 不同,其不確定感、因應策略與生活品 質有顯著性差異。. 生理症狀. 3 個以 生活品質 上類 別. 連續 ANOVA.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若有顯著差異再以事後檢定(Post Hoc Test)的 LSD(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的比較組間差異,若資料違 反同質性假設則以無母數(KruskalWallis test)檢定其不確定感、因應策略 與生活品質有顯著性差異。. 不確定感. 連續. 因應策略. 連續 Pearson r 42. r 值為正,表示不確定感與比較項目呈.
(43) 生活品質. 現正相關; r 值為負,兩者呈現負相 關;p<=0.05,表示具統計上意義。. 因應策略. 連續. 不確定感 生活品質. 連續 Pearson r. r 值為正,表示因應策略與比較項目呈 現正相關; r 值為負,兩者呈現負相 關;p<=0.05,表示具統計上意義。. 生活品質. 連續. 不確定感 因應策略. 連續 Pearson r. r 值為正,表示生活品質與比較項目呈 現正相關; r 值為負,兩者呈現負相 關;p<=0.05,表示具統計上意義。. 43.
(44) 第六節 倫理考量 一、病人及家屬有完全了解之權利。 二、研究進行前,遵守避免傷害原則,先將本研究送審人體試驗委員會進行審 查,審查通過後始進行資料收集。 三、本研究通過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IRB),並取得醫 院及一般外科及內科部主任同意後,於一般外科門診及腫瘤科門診再徵得 參與研究對象及簽署「人體試驗委員會同意書」後開始收案。 同意臨床試驗編號:201003010IC。 四、研究進行前,研究者向病人及家屬說明研究目的、方法、問卷內容及所需 時間,並保證問卷內容保密,取得病人及家屬完全同意後並填寫同意書, 才正式收案。 五、病人及家屬有自主之權利。 六、研究過程中個案或家屬,可以隨時要求停止或退出。 七、病人有免於被剝削之權利。 八、當病人與家屬要求停止或退出後,病人之所有治療及護理權益不受影響。 病人有免於被傷害之權利,研究者在資料收集過程,隨時評估個案情緒狀 況,並適時停止問卷收集,避免個案心理受到傷害。 九、保密原則,研究者對個案所有的資料,以編號處理,不對外公佈個人資料。. 44.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相關因素探討。研究 期間於 99 年 3 月 26 日至 100 年 3 月 25 日,針對北部某家醫學中心,外科與 腫瘤科門診病人及主要照顧者成對進行收案。符合本研究收案條件樣本共計有 140 對,其中扣除 5 對因未與主要照顧者同住、病人獨自前來、時間無法配合 而拒訪,共計有效問卷 135 份。 本研究目的主要探討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以 下分六節針對研究工具信效度檢測,老年胃癌個案人口學屬性及疾病屬性、主 要照顧者人口學屬性與照顧屬性、不確定感及因應策略,生活品質進行探討, 以下分述如下。. 45.
(46) 第一節 研究工具信效度檢測 一、工具之信度檢測 本研究所使用的三大量表: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不確定感量表、老年 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因應行為量表、生活品質問卷,正式研究結果之總量表內 部一致性信度檢測,如表 4-1。 表 4-1 研究問卷之內部一致性信度 量表名稱. 題數. 本研究 Cronbach’s α (n=135). 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不確定感量表. 31. 0.819. 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因應行為量表. 40. 0.890. 生活品質問卷. 28. 0.874. 二、工具之效度檢測 本研究施測前,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 6 位進行專家效度檢測(專家名單 請見附錄一),就本研究結構式問卷中「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不確定感量 表」 、 「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因應行為量表」 ,分別就量表的題項適用性、文 字清晰度、及題目重要性等,進行問卷的內容效度檢測,量表專家效度 CVI 值 皆達 0.8 以上,詳見表 4-2。 表 4-2 研究問卷之專家效度 CVI 值 量表名稱. 題數. 題項適. 文字清. 題目重. 用性. 晰度. 要性之. CVI. CVI. CVI. 總分. 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不確定感量表. 31. 0.91. 0.77. 0.91. 2.59. 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因應行為量表. 40. 0.99. 0.92. 0.99. 2.9. 46.
(47) 第二節. 老年胃癌病人與其主要照顧者基本屬性之描述結果. 本節針對研究個案之基本屬性進行相關描述性分析,連續性變項以平均 值、標準差說明資料分佈;類別變項以人數、百分比呈現分佈結果。 一、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之基本屬性結果: 老年胃癌病人主要照顧者基本屬性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 度、宗教信仰、家庭經濟收入狀況、實際花費照顧病人時間、與老年胃癌病人 關係、照顧前後與老年胃癌家人的關係、照顧前後自覺健康情形。研究對象共 有 135 位,其中在性別上以女性居多有 102 位(75.6%);平均年齡 51.74 歲 (SD=13.12);年齡分佈由 25 歲至 83 歲,婚姻狀況以已婚居多,有 108 人(80%); 教育程度則以國高中居多,有 57 人(42.2%);無宗教信仰者,有 131 人佔 97% 為最高;主要照顧者的經濟收入足夠者多,有 88 人(65.2%);在實際花費照顧 病患的時間上,平均為 10.61 小時(SD=8.8);主要照顧者在個案的關係上以子 女者最多有 62 人(45.9%),配偶次之有 38 人(35.6%);主要照顧者在照顧前後 關係變化上,以一樣為最多,有 73 人(54.1%);自覺健康情形變化,以照顧前 後健康情形一樣者居多,有 82 人表示無改變(60.7%),詳見表 4-3。. 47.
Dokumen terkait
Use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and Costs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Among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Enrollees in Taiwan.. Service Costs of Caring for Adolesc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in a
Effect of phonemic perception training on the speech production and phonological awareness skills of children with expressive phonological delay..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phonemic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就國內外有關臨床資訊系統相關文獻進行探討與分析,首先將臨 床資訊系統之發展及應用進行說明後,接著針對加護病房之資訊需求、影響護 理人員使用資訊系統之因子、滿意度之相關研究進行歸納與整理,最後針對與 臨床資訊系統使用相關之病人安全、單位人員留任率之議題進行探討,以釐清 本研究所要研究的變項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A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to investigate the retention of basic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kills and knowledge by quailfed nurses following a course in professional
Perinatal loss in low-income African American parents.. 1983,Bonding : the beinings of parent-infant
Cesarean delivery: A randomized trial of epidural analgesia versus intravenous meperidine analgesia during labor in nulliparous women... Effects of maternal epidural analgesia on the
First-time parents’ prenatal to postpartum changes in health, and the relation of postpartum health to work and partner characteristics.. The relationship of postpartum partner
Purpose: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pain and fear resulting from IV injections and to explore the predictors of pain and fear associ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