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手術後疼痛、焦慮及生理指標狀況

Dalam dokumen 第一章緒論 (Halaman 79-9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膝關節置換術病人手術後第一天前測資料描述

第一節 手術後疼痛、焦慮及生理指標狀況

表4-9 病人年齡、身高體重指數、疼痛強度及心跳速率對手術後第一天周邊 血氧濃度的影響

N=62

Predictors ß R2 Adjust R2 R2 change

Step1 Age BMI Step2 Age BMI Vas-pain Step3 Age BMI Vas-pain HR

-.007 -.226

-.004 -.147 -.054**

.009 -.225 -.038 -.078**

.083

.216

.334

.052

.175

.287

.216

.334

Note: p< .05; **p< .01; Vas-pain = pain intensity of Visual Analog Scale

耳穴貼壓按摩介入措施之成效

本研究結果依據研究目的、假設,將所得的資料分析整理,分述如下:第一 節為研究對象手術後疼痛、焦慮及生理指標之狀況,第二節為研究對象接受耳穴 貼壓按摩介入措施之成效,第三節研究對象接受耳穴貼壓按摩介入措施前後之主 觀感受。

本研究對象之疼痛程度是以簡易麥克吉爾疼痛量表(SF-MPQ)及視覺類比尺 度量表(VAS-pain)測量病人手術後之疼痛強度,所測得量表之分數愈高表示疼痛 強度愈強,所得結果如表 4-10 所示。研究對象 62 位,以視覺類比尺度量表

(VAS-pain)測量,手術後第一天9AM所測量之疼痛得分介於10至100 mm,平

均疼痛程度為58.66 ± 20.35 mm;其中,實驗組(31名)平均疼痛程度與標準差為 57.00 ± 17.83分,對照組(31名)平均疼痛程度與標準差為60.32 ± 22.77分,兩組 疼痛程度以獨立t檢定後,無統計上顯著差異(p > .05)。

手術後第一天的5PM (後測第一次)VAS疼痛測量結果,研究對象62位,平

均疼痛程度與標準差為46.02 ± 18.32分;其中,實驗組平均疼痛程度與標準差為

46.87 ± 17.05分,對照組平均疼痛程度與標準差為45.16 ± 19.77分。手術後第二

天的5PM (後測第二次)疼痛測量結果,研究對象62位,平均疼痛程度與標準差

為36.77 ± 16.02分;其中,實驗組平均疼痛程度與標準差為36.45 ± 13.74分,對

照組平均疼痛程度與標準差為37.10 ± 18.25分。手術後第三天的5PM (後測第三 次)疼痛測量結果,研究對象62位,平均疼痛程度與標準差為27.58 ± 13.96分;

其中,實驗組平均疼痛程度與標準差為27.42 ± 12.24分,對照組平均疼痛程度與

標準差為27.74 ± 15.70分。不論是後測第一次、或後測第二次、或後測第三次,

實驗組與對照組間之疼痛程度得分經獨立t檢定後,無統計上顯著差異(p > .05)。 另以一般線性回歸重複測量(General linear model repeated model)檢測實驗組 與對照組二組病人手術後VAS疼痛程度,如表4-15所示,結果發現病人手術後 VAS疼痛程度會隨著病人之身高體重指數的不同而有差異(p = .011)。

若以簡易麥克吉爾疼痛量表(SF-MPQ)測量,手術後第一天9AM所測量之疼

痛強度得分為3至27分,平均疼痛程度為12.85 ± 5.93分,而目前疼痛強度(PPI ) 的得分為1至5分,其平均值為2.95 ± 1.02。其中,實驗組SF-MPQ平均疼痛程 度與標準差為12.26 ± 5.79分,目前疼痛強度(PPI )的得分平均值為2.74 ± .89;

而對照組之SF-MPQ平均疼痛程度與標準差為13.45 ± 6.11分,目前疼痛強度

(PPI )的得分平均值為3.16 ± 1.10,兩組疼痛程度經獨立t檢定後,並無統計上顯 著差異(p > .05)。

手術後第三天的5PM (後測)研究對象62位,以SF-MPQ測量之平均疼痛程

度為5.18 ± 3.84分,而目前疼痛強度(PPI ) 的得分平均值為1.34 ± .63。其中,

實驗組SF-MPQ平均疼痛程度與標準差為5.16 ± 4.08分,目前疼痛強度(PPI )的

得分平均值為1.23 ± .50;而對照組之SF-MPQ平均疼痛程度與標準差為5.19 ± 3.66分,目前疼痛強度(PPI )的得分平均值為1.45 ± .72,兩組疼痛程度經獨立t 檢定後,亦無統計上顯著差異(p > .05)。

從後測結果可得知,不論是實驗組或對照組,病人手術後疼痛狀態隨著時間 出現呈遞減趨勢(表4-10、圖4-2、圖4-3)。

表4-10 實驗組與對照組病人手術後疼痛程度情形 ALL (N=62)

Mean ± SD

EG (n=31) Mean ± SD

CG (n=31) Mean ± SD

p-value VAS

Pre-test Post-test 1 Post-test 2 Post-test 3

58.66 ± 20.35 46.02 ± 18.32 36.77 ± 16.02 27.58 ± 13.96

57.00 ± 17.83 46.87 ± 17.05 36.45 ± 13.74 27.42 ± 12.24

60.32 ± 22.77 45.16 ± 19.77 37.10 ± 18.25 27.74 ± 15.70

.525 .717 .876 .928 SF-MPQ

Pre-test Post-test Pain PPI Pre-test Post-test

12.85 ± 5.93 5.18 ± 3.84 2.95 ± 1.02 1.34 ± .63

12.26 ± 5.79 5.16 ± 4.08

2.74 ± .89 1.23 ± .50

13.45 ± 6.11 5.19 ± 3.66 3.16 ± 1.10 1.45 ± .72

.433 .974 .104 .157 Note: EG = experimental group; CG = control group; VAS = Visual Analogue Scale;

SF-MPQ =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Pain PPI = present pain intensity score of SF-MPQ;

圖4-2 實驗組與對照組病人VAS疼痛狀態和時間變化圖

圖4-3 實驗組與對照組病人SF-MPQ疼痛狀態和時間變化圖

Pre-test Post-test1 Post-test2 Post-test3

Pre-test Post-test

二、手術後焦慮程度

本研究對象之焦慮程度是以醫院焦慮量表(HAS)及焦慮視覺類比尺度量表 (VAS-anx)測量病人手術後之焦慮程度,所測得量表之分數愈高表示焦慮程度愈 高,所得結果如表4-11所示。研究對象62位,手術後第一天9AM前測,以視 覺類比尺度量表(VAS-anx)測量,焦慮得分介於10至100 mm,平均焦慮程度為 56.97 ± 23.22 mm;其中,實驗組(31名)平均焦慮程度與標準差為50.71 ± 17.29 分,對照組(31名)平均疼痛程度與標準差為63.23 ± 26.76分,兩組焦慮程度以獨 立t檢定後,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p < .05)。

手術後第一天的5PM (後測第一次)VAS焦慮測量結果,研究對象62位,平

均焦慮程度與標準差為47.50 ± 20.38分;其中,實驗組平均焦慮程度與標準差為

42.58 ± 17.02分,對照組平均疼痛程度與標準差為52.42 ± 22.46分。手術後第二

天的5PM (後測第二次)焦慮測量結果,研究對象62位,平均焦慮程度與標準差

為38.06 ± 18.93分;其中,實驗組平均焦慮程度與標準差為33.71 ± 14.32分,對

照組平均焦慮程度與標準差為42.42 ± 22.02分。手術後第三天的5PM (後測第三 次)焦慮測量結果,研究對象62位,平均焦慮程度與標準差為28.34 ± 14.51分;

其中,實驗組平均焦慮程度與標準差為24.74 ± 11.27分,對照組平均焦慮程度與

標準差為31.94 ± 16.27分。其中,後測第三次實驗組與對照組間之焦慮程度得分

經獨立t檢定後,達統計上顯著差異(p < .05)。

如表4-15所示,以一般線性回歸重複測量(General linear model repeated

model)檢測實驗組與對照組二組病人手術後VAS焦慮程度,結果發現在控制共

變數年齡及身高體重質數下,手術後病人所測量的VAS焦慮程度會隨著組別不 同而有差異(p = .045)。

若以醫院焦慮量表(HAS)測量,手術後第一天9AM所測量之焦慮強度得分

為4至18分,平均焦慮程度為10.74 ± 3.21分。其中,實驗組HAS平均焦慮程 度與標準差為10.48 ± 2.85分;而對照組之HAS平均焦慮程度與標準差為11.00 ± 3.57分,兩組焦慮程度經獨立t檢定後,並無統計上顯著差異(p > .05)。

手術後第三天的5PM之後測,研究對象62位,以HAS測量之平均焦慮程

度為6.39 ± 2.47分。其中,實驗組HAS平均焦慮程度與標準差為5.74 ± 1.86分;

而對照組之HAS平均焦慮程度與標準差為7.03 ± 2.85分,兩組焦慮程度經獨立 t檢定後,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p < .05)。

從後測結果可得知,不論是實驗組或對照組,病人手術後焦慮狀態隨著時間 出現呈遞減趨勢(表4-11、圖4-4、圖4-5)。

表4-11 實驗組與對照組病人手術後焦慮程度

ALL (N=62) Mean ± SD

EG (n=31) Mean ± SD

CG (n=31) Mean ± SD

p-value

VAS-anx Pre-test Post-test1 Post-test2 Post-test3

56.97 ± 23.22 47.50 ± 20.38 38.06 ± 18.93 28.34 ± 14.51

50.71 ± 17.29 42.58 ± 17.02 33.71 ± 14.32 24.74 ± 11.27

63.23 ± 26.76 52.42 ± 22.46 42.42 ± 22.02 31.94 ± 16.27

.033 .057 .070 .050 HAS

Pre-test Post-test

10.74 ± 3.21 6.39 ± 2.47

10.48 ± 2.85 5.74 ± 1.86

11.00 ± 3.57 7.03 ± 2.85

.532 .039 Note: EG = experimental group; CG = control group;

VAS-anx = Visual Analogue Scale of anxiety; HAS = Hospital Anxiety Scale;

p<0.05

圖4-4 實驗組與對照組病人VAS焦慮狀態和時間變化圖

圖4-5 實驗組與對照組病人HAS焦慮狀態和時間變化圖

Post-test3 Post-test2

Pre-test Post-test1

Pre-test Post-test

三、手術後生理指標

本研究對象之生理指標是以Task Force® Monitor 3040i儀器測量實驗組與對

照組病人的生理指標,指標包括血液動力學、自律神經反應及組織氧合狀態。血 液動力學的測量包括監測病人之心跳(HR)、血壓(BP)、心輸出量(CO)、心臟指數 (CI)以及全身周邊血管阻力指數(TPRI)。自律神經反應的測量包括監測病人之心 率 變 異 性(HRV)及 Baroreceptor 反 射 敏 感 性(Baroreceptor reflex sensitivity,

BRRS)。心率變異性(HRV)評估包含高頻(HF)、低頻(LF)及低高頻比值(LF/HF ratio)

三種指標, Baroreceptor 反射敏感性(BRRS)則是評估病人之壓力反射效益指標 (Baroreflex effectiveness index, BEI)指標。組織氧合狀態的測量則是以Task Force®

Monitor 3040i儀器監測病人之周邊血氧飽和數值(SPO2),所得結果如表4-12、表

4-13、表4-14所示。

(一) 血液動力學

表4-12研究對象共62名,病人手術後第一天9AM之血液動力學測量結果,

心跳之平均值為 90.65 bpm (SD= 13.68),平均收縮壓為 123.60mmHg (SD=

19.73),平均舒張壓為 75.38mmHg (SD= 15.62),平均心輸出量為 4.80L/min

(SD= .92),平均心臟指數為2.94 L/(min*m2) (SD= .56),平均全身周邊血管阻力 指數為2624.05 dyne*s*m2/ cm5 (SD= 697.06)。

實驗組(31名)病人手術後第一天9AM之血液動力學測量結果,心跳之平均

值為90.94 bpm (SD= 10.85),平均收縮壓為122.62mmHg (SD= 19.38),平均舒張 壓為74.66mmHg (SD= 13.02),平均心輸出量為4.81L/min (SD= .89),平均心臟 指數為2.97 L/(min*m2) (SD= .56),平均全身周邊血管阻力指數為2590.55 dyne*s*m2/ cm5 (SD= 671.17)。

對照組(31名)病人手術後第一天9AM之血液動力學測量結果,心跳之平均

值為90.36 bpm (SD= 16.20),平均收縮壓為124.58mmHg (SD= 20.32),平均舒張 壓為76.11mmHg (SD= 18.04),平均心輸出量為4.79L/min (SD= .95),平均心臟 指數為2.91 L/(min*m2) (SD= .55),平均全身周邊血管阻力指數為2657.55

dyne*s*m2/ cm5 (SD= 731.57)。

實驗組病人手術後第一天5PM (後測第一次)之血液動力學測量結果,心跳

之平均值為84.15 bpm (SD= 10.48),平均收縮壓為127.06mmHg (SD= 16.04),平 均舒張壓為76.70mmHg (SD= 9.60),平均心輸出量為4.53L/min (SD= .92),平均 心臟指數為2.79 L/(min*m2) (SD= .62),平均全身周邊血管阻力指數為2816.39 dyne*s*m2/ cm5 (SD= 644.98)。

對照組(31名)病人手術後第一天5PM (後測第一次)之血液動力學測量結

果,心跳之平均值為84.70bpm (SD= 15.04),平均收縮壓為125.47mmHg (SD=

20.04),平均舒張壓為74.32mmHg (SD= 12.92),平均心輸出量為4.41L/min (SD= .95),平均心臟指數為2.69 L/(min*m2) (SD= .60),平均全身周邊血管阻力 指數為2953.97 dyne*s*m2/ cm5 (SD= 1102.21)。

實驗組病人手術後第二天5PM (後測第二次)之血液動力學測量結果,心跳

之平均值為81.06bpm (SD= 10.48),平均收縮壓為114.15mmHg (SD= 18.51),平 均舒張壓為67.26mmHg (SD= 12.42),平均心輸出量為4.34L/min (SD= 1.01),平 均心臟指數為2.68 L/(min*m2) (SD= .62),平均全身周邊血管阻力指數為2645.39 dyne*s*m2/ cm5 (SD= 764.16)。

對照組(31名)病人手術後第二天5PM (後測第二次)之血液動力學測量結

果,心跳之平均值為83.70bpm (SD= 14.88),平均收縮壓為120.21mmHg (SD=

20.52),平均舒張壓為72.41mmHg (SD= 14.88),平均心輸出量為4.37L/min (SD= .67),平均心臟指數為2.66 L/(min*m2) (SD= .45),平均全身周邊血管阻力 指數為2778.13dyne*s*m2/ cm5 (SD= 722.62)。

實驗組病人手術後第三天5PM (後測第三次)之血液動力學測量結果,心跳

之平均值為77.72bpm (SD= 9.15),平均收縮壓為120.23mmHg (SD= 16.86),平均 舒張壓為73.05mmHg (SD= 12.87),平均心輸出量為4.24L/min (SD= .95),平均 心臟指數為2.59 L/(min*m2) (SD= .51),平均全身周邊血管阻力指數為2895.61 dyne*s*m2/ cm5 (SD= 697.59)。

對照組(31名)病人手術後第三天5PM (後測第三次)之血液動力學測量結 果,心跳之平均值為78.47bpm (SD= 15.36),平均收縮壓為128.24mmHg (SD=

20.62),平均舒張壓為79.41mmHg (SD= 17.96),平均心輸出量為4.49L/min (SD=

1.14),平均心臟指數為2.73 L/(min*m2) (SD= .68),平均全身周邊血管阻力指數

為3090.42dyne*s*m2/ cm5 (SD= 1070.52)。

不論是手術後第一天9AM的前測、或後測的第一次、或後測第二次、或是

後測第三次,實驗組與對照組間病人之血液動力學量測結果,經獨立t檢定後都 不具統計上顯著差異(p > .05)。

(二) 自律神經反應

病人手術後自律神經反應狀況如表4-13所述,手術後第一天9AM之自律神

經反應測量結果,實驗組心率變異性(HRV)之高頻(HF)的平均值為 26.55 (SD

=49.80),低頻(LF)的平均值為24.00 (SD =40.03),低高頻比值(LF/HF ratio)的平 均為1.08 (SD=1.06);至於Baroreceptor反射敏感性(BRRS)的指標病人之壓力反 射效益指標(BEI)之平均值則為0.115 (SD= .097)。對照組心率變異性(HRV)之高 頻(HF)的平均值 為 222.42 (SD =663.69),低 頻(LF)的平均值為 132.10 (SD

=335.90),低高頻比值(LF/HF ratio)的平均為 .94 (SD= .84);至於Baroreceptor反 射 敏 感 性(BRRS)的 指標 病 人 之 壓 力反 射效益 指 標(BEI)之 平 均 值 則 為 .226 (SD= .188)。

手術後第一天 5PM (後測第一次)自律神經反應測量結果,實驗組心率變異

性(HRV)之高頻(HF)的平均值為89.52 (SD =174.93),低頻(LF)的平均值為73.23 (SD =178.52), 低 高 頻 比 值(LF/HF ratio)的 平 均 為 1.14 (SD= 2.22); 至 於

Baroreceptor 反射敏感性(BRRS)的指標病人之壓力反射效益指標(BEI)之平均值

則為 .212 (SD= .183)。對照組心率變異性(HRV)之高頻(HF)的平均值為 258.03 (SD = 520.86),低頻(LF)的平均值為67.39 (SD =98.81),低高頻比值(LF/HF ratio) 的平均為 .60 (SD= .59);至於Baroreceptor反射敏感性(BRRS)的指標病人之壓力 反射效益指標(BEI)之平均值則為 .255 (SD = .251)。

Dalam dokumen 第一章緒論 (Halaman 7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