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手術後第一天的疼痛、焦慮及生理指標

Dalam dokumen 第一章緒論 (Halaman 121-125)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手術後第一天的疼痛、焦慮及生理指標

本研究對象之疼痛程度是以簡易麥克吉爾疼痛量表(SF-MPQ)及疼痛視覺類 比尺度量表(VAS-pain)測量病人手術後第一天之疼痛強度。研究對象62位,以簡 易麥克吉爾疼痛量表(SF-MPQ)測量其疼痛強度得分為3至27分,平均疼痛程度 為12.85 ± 5.93分;而目前疼痛強度(PPI )的得分為1至5分,其平均值為2.95 ±

1.02,中位數為 3。若以疼痛視覺類比尺度量表(VAS-pain)測量,疼痛得分介於

10至100 mm,平均疼痛程度為58.66 ± 20.35 mm,是屬於中等程度的疼痛。此 結果顯示,膝關節置換術病人手術後雖使用靜脈病人自控式止痛(PCA),但疼痛 仍未被妥善緩解,此與國內外疼痛相關研究之發現:有 75%以上的病人在手術 後有疼痛的經驗,且40%至 80%的病人是經歷中等程度至嚴重程度的疼痛,並 且高達 40%至 50%的術後病人其所接受的疼痛處置並不理想(林,2002;

Apfelbaum, Chen, Mehta, & Gan, 2003;Carr, 1990;Grinstein-Cohen, Sarid, Attar, Dina, & Elhayany, 2009;Hutchison, 2007;Macintyre & Schug, 2007;Warfield &

Kahn, 1995)一致。研究結果病人手術後第一天之疼痛是屬中等程度,與Dahlen、

Zimmerman及 Barron (2006)的結果「病人手術後第3 天的平均疼痛強度仍高達

中等程度」相符。因此膝關節手術後之疼痛處置除了目前 PCA 藥物處置之外,

結合非藥物性處置的多元化止痛方法,是刻不容緩的,其中,耳穴刺激治療是常 見的非藥物性處置方法。

本研究對象之焦慮程度是以醫院焦慮量表(HAS)及焦慮視覺類比尺度量表

(VAS-anx)測量病人手術後第一天之焦慮程度。研究對象62位,以醫院焦慮量表

(HAS)測量其焦慮程度,得分為4至18分,平均焦慮程度為10.74 ± 3.21分。若

以焦慮視覺類比尺度量表(VAS-anx)測量,焦慮得分介於10至100 mm,平均焦

慮程度為56.97 ± 23.22 mm,亦是屬於中等程度的焦慮狀態。本研究發現病人以

往的手術經驗與手術後焦慮程度間並無相關性,此與黃、吳、梁、蘇(2005)研究

「以往的手術經驗可增加或減少病人的焦慮程度」,結果不同,造成此差異是否 與本研究個案中有手術經驗者(9人)少有關,建議後續研究可擴大樣本數再做探 討。

本研究生理指標部分,病人手術後第一天之血液動力學測量結果,除平均全 身 周 邊 血 管 阻 力 指 數 為 2624.05 dyne*s*m2/ cm5 略 高 於 正 常 值 1200-2400

dyne*s*m2 / cm5外,其餘均在正常範圍內,其原因可能與收案病人平均年齡偏高

(70.98 歲)有關。而病人手術後第一天之自律神經反應測量結果,病人之心率變

異性(HRV)之高頻(HF)平均值為124.48 ms2,低於正常值975 ± 200 ms2,低頻(LF)

平均值為78.05 ms2,低於正常值1170 ± 420 ms2,低高頻比值(LF/HF ratio)平均 為1.01,介於正常值2以下。此結果表示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第一天病人在使用自 控式止痛情境下,其自律神經不論是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活性,都較健康人正 常值低,且交感/副交感二者調控下病人是處於平衡狀態。此結果與翁、何、歐、

林、謝(2009)所提論點「年齡與心率變異性的關係,隨著年齡的增加,心律變異 性逐漸下降」相呼應,本研究個案平均年齡則高達70.98歲。另文獻指出止痛藥 及麻醉劑也會影響自律神經的活性,健康人低劑量的fentanyl靜脈注射會使交感 神經活性及整體自律神經活性降低 ( Vettorello, Colombo, DeGrandis, Costantini,

& Raimondi, 2008 ),病人接受morphine注射後會降低病人之心率變異性,其中 對低頻的影響更較高頻及低高頻比值明顯,屬副交感神經作用(Michaloudis, et al., 1998)。本研究結果「病人手術後自律神經反應,不論是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 活性都較健康人正常值低」,則可能與研究個案使用嗎啡止痛藥有關。

此外,研究結果「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第一天病人在使用自控式止痛情境下,

其自律神經不論是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活性,都較健康人正常值低,且於交感 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二者調控下,病人是處於平衡狀態」。此部分若以Karpen、Ortiz

及Shoemaker 學者(2010)有關以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監測疼痛處置的研究結果

解釋,則表示病人使用嗎啡止痛劑緩解手術傷口的疼痛,若病人心率變異性之交 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活性是正常或低於正常值,但病人仍有疼痛的感受,表示疼 痛非來自於身體因素,可能是因心理因素所導致的心理性疼痛(psychosomatic pain),如焦慮所引起的疼痛;此外,若病人心率變異性之低高頻比值(交感/副交 感平衡指標)正常,交感神經活性正常或低於正常值,且副交感神經也不處於興 奮狀態,則表示此時疼痛處置是恰當合宜的。因此,顯示本研究手術後病人所使 用之自控式止痛處置是恰當合宜的。但病人因心理因素如焦慮導致疼痛,故仍經 歷著中等程度疼痛。此正可與本研究結果「病人手術後焦慮測量的結果為中度焦 慮」相呼應。

至於 Baroreceptor 反射敏感性(BRRS)的指標病人之壓力反射效益指標(BEI)

之平均值則為 .169 (SD= .157),略低於健康人的白天 .25,夜間 .15,平均正常 值的 .21 ( Rienzo, et al., 2001)。表示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第一天病人在使用嗎啡自 控式止痛情境下,其 Baroreceptor 功能受抑制,Baroreceptor 反射敏感性較正常 人弱。正可呼應嗎啡類止痛劑會使交感神經活性及整體自律神經活性降低 (Michaloudis, et al., 1998;Vettorello, et al., 2008)之論點。

至於病人的組織氧合狀態,經以Task Force® Monitor 3040i儀器監測病人手

術後第一天之周邊血氧飽和數值(SpO2),測量結果為平均值93.10% (SD= 2.88),

則在正常範圍內。

Dalam dokumen 第一章緒論 (Halaman 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