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毫針刺處置後取針未完整導致遺漏針

Dalam dokumen 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2015年TPR年報 (Halaman 154-157)

143

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TPR) 警示訊息 (2015-A-03)No.130

144

1. 制定中醫毫針刺處置護理紀錄暨評估單(附件一),表單分為四大項,病人處置前、中、

後皆有紀錄,其書寫紀錄方式除病人基本資料外,第一部分為處置前:針刺前處置評 估由執行醫師與護理人員共同完成;第二及第三部分為處置中:出入針紀錄表之人形 圖上、下、前、後、左、右各個方向部位、入針數、入針時間、治療時間以及輔助處置 項目之勾選由執行醫師填寫並簽名完成;第四部分為處置後:治療時間完成,護理人 員協助起針前先核對並確認醫師紀錄針刺部位及針數無誤後方可起針,起針後護理人 員於出針數處紀錄出針之針數,並於治療後評估勾選病人有無治療後特殊異常反應,

若有特殊反應則需加以紀錄並簽名完成。

2. 特殊部位或衣物易遮蔽處(如胸口、肩膀、腹股溝)標示提醒:針刺人形圖上註記、以 標籤貼紙標示於衣物覆蓋處、再次提醒告知病人及家屬或主要照顧者以及護理人員特 殊部位進針,針對髮量較多或長或捲曲之病人於頭部進針前可提供髮束使用。

3. 二人共同協助起針作業時,除先共同核對欲起針部位之進針數,並應採單一部位只由 單一人員執行起針的方式,中途離開或起針結束需與另一起針者交班及確認起針部位 和針數。

4. 當發現入、出針不符時,委婉告知病人,且再次檢視病人全身每個部位,必要時須去除 衣物或利用金屬探測器協助尋找毫針,最後仍無法符合入出針數,與主治醫師討論,

建議照 X 光,以確保病人安全。

5. 執行毫針處置前、中、後,除告知病人及家屬毫針刺注意事項,並交付及說明毫針刺護 理指導衛教單,內容包含遺漏針處理及聯繫辦法。若不慎發生毫針未移除被病人帶回 家,病人或家屬以電話連繫時,先告知注意事項,並請病人立即回診處理相關事宜,事 後 72 小時內再次以電話進行關懷追蹤。

6. 制定中醫毫針刺護理作業標準。

7. 辦理護理人員毫針刺在職教育訓練。

8. 擬定中醫毫針刺護理技術評核:每年訂定護理品質監控計劃,單位自主查核一年 2 次,

護理品質委員會外部稽核一年 2 次。

9. 定期分析改善異常案例並持續追蹤。

參考資料

1.

林雅玲、歐淑玉、陳玲珠、陳繼鳳(2012)。中醫針灸處置遺漏針之改善專案。中西醫 結合護理雜誌,2,67-75。

2.

李育成(2013)。針灸科防止遺針的策略。中國醫訊,103,55。

3.

張智康、李敏菁、簡庭雅、林晶晶(2011)。提升復健科病人接受中醫毫針刺治療之安 全性。護理雜誌,58(3),.12-21。

145

附件一

146

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TPR) 警示訊息 (2015-A-04)No.131

Dalam dokumen 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2015年TPR年報 (Halaman 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