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米 秒 。

Dalam dokumen 高中物理学习词典 (Halaman 36-44)

µ

2

( )

超重、失重、完全  失重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 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

当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 力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

叫做完全失重。

弄清超重和失重现象,应注意区别“重力”和“视重”这两个不同 的概念。对同一物体而言,重力是由于地球对这个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力,它作用在这个物体上;而“视重”是这个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

的作用力,它作用在支持物(或悬挂物)上。所以,重力是物体所受的 力,视重是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所施的力。如图所示,货物放在 支持板上,地球对货物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G 称为重力,货物对支持板所 施的压力 N'称为视重。在一般情况下(如货物静止在支持板上,或随支 持板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重力的大小和视重是相等的。但是,如果 让支持板和货物一起作自由落体运动,货物将处在“完全失重”状态。

显然,“失重”中的“重”,指的不是“重力”而是“视重”。

“超重”和“失重”的现象在宇宙航行中是不难遇到的。人坐在火 箭中,当火箭发射而加速上升时,人有体重增大的感觉,这就是超重现 象;当火箭降落时,人有漂浮的感觉,这就是失重现象。乘过电梯的人,

也有类似的体验。

平衡  若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固定转动 轴做匀速转动,这时我们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简称平衡。在力学中,

平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即平动平衡);

另一种是在几个力矩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即转动平衡)。

平衡状态和平衡条件是不相同的。平衡状态指物体的运动状态;而 平衡条件是指要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矩要满 足的条件。如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所有外力的合力为零,

即ΣF=0;使物体转动平衡的平衡条件是作用在物体上所有力矩之和为 零,即ΣM=0。

平衡状态和平衡位置是不同的,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可以有无数 位置坐标,但这些位置坐标不叫平衡位置,平衡位置是指做往复运动的 物体,当该物体静止不动时的位置或物体回复力为零的位置。如单摆摆 球在 AB 之间振动,摆球静止时的位置 O 点叫做单摆的平衡位置,此时摆 球的回复力为零。当摆球运动时,它是以平衡位置为中心往复运动。在 研究振动物体时,都是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的。

共点力的平衡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 状态。物体同时受几个共面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 一点,或这几个力的作用线都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ΣF=0,如 果把这些力分解到直角坐标系 xoy 中,则可得平衡条件的分量式为Σ

=0,ΣF=0。在相互平衡的几个共点力中,其中任何一个力一定与其它 几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共点力的平衡可归结为二力平衡。

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时,关键是要正确分析受力,画出力图,然 后再确定具体解法,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最简方法。

三力平衡原理  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叫做三力 平衡。三力平衡有一条重要而简单的法则:如果它们不平行,它们的作 用线必交于一点(只讨论共面力系),在图(1)中,杆 AB 在 F、F、F 作用下静止,若三个力不交于一点,而是交于 O和 O,则杆对以 O或 O 任一点为轴的合力矩都不为零。所以,O和 O必重合。因此,对于这类 问题,既可用力矩平衡条件求解,也可以用共点力平衡求解。如图(2)所 示,不均匀细杆 AB 长 1 米,用两根细绳悬挂起来,当 AB 在水平方向平 衡时,二绳与 AB 夹角分别为 30°和 60°,求 AB 的重心位置?

因杆处于平衡,受到的三个力 T、T和 G 必交于点 O,只要过 O 点 作一条 AB 的垂线,它与 AB 的交点 C 就是 AB 的杆的重心。由三角函数关 系可知重心 C 到 A 的距离为 0.25 米。

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其合力的作用点就是各分力的作用点,如果 物体是在同向平行力作用下,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分力之和,方向跟分 力方向相同。但合力的作用点则需通过计算才能求得。如图(3)所示,三 个平行力 F=10 牛,F=20 牛,F=30 牛,它们的作用点距物体端点 O 的 距离分别为 20cm、30cm、70cm,则合力为:

=F+F+F=60 牛

设合力作用点在 P,如选 O 点为转轴,则合力 F对 O 点的力矩必须 等于各分力对 O 点的力矩之和,即

F x = F

1

· OA + F OB + F OC

2 3 解后可得 x=0.48 米

即合力的作用点距 O 点为 48 厘米。

力矩  力(F)和力臂(L)的乘积(M)。即:M=F·L。力矩是描述物体转 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转动转态发生变化。才肯定受有力矩的作用。

当物体绕固定轴转动时,力矩只有两种可能的方向,所以可用正负 号来表示。一般规定:使物体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为正;使物体沿 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为负。因此作用于有固定轴的转动物体上的几个 力矩的合力矩就等于它们的代数和。这个代数和将决定物体是处于平衡 状态,还是非平衡状态。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注意不能写成焦耳。焦 耳是能量单位,力矩和能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计算力矩问题时,要注意力臂是在垂直转动轴的平面内,从转动 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偶、力偶矩  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并且力的作用线互 相平行而不重合,这样的一对力称为力偶。力偶中两力的垂直距离称力 偶臂,力偶所在的平面称力偶作用面。如用手指旋钥匙、水龙头时,所 施加的作用常是力偶。指南针的北极和南极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如图(1)

所示,两磁场力大小相等,一个力指向南,一个力指向北,只要这两个

力不在同一条作用线上,就形成了一个力偶。

图(2)所示,表示由两个力组成的力偶,每个力的大小均为 F,相距 为 l,从整体上看,其合力为零:F=F-F=0。因为合力为零,所以力偶 不能改变物体平动状态,力偶的作用效果仅仅是使物体转动状态发生改 变。力偶的转动效应决定于力偶的力矩,简称为偶矩。力偶矩是力偶对 某一转动轴的合力矩,如图(2)中,绕任意点 O 的力偶合力矩为:

ΣM=Fx-Fx=(x+l)F-Fx=Fl 由上式可知,由于 O 点是任意选取的,

所以一个力偶矩的大小跟所选取的转轴无关,它仅由力偶中的任意一个 力和力偶臂的乘积决定。

如果有几个力偶同时作用在物体上,则物体的转动效果将由力偶矩 的代数和决定。力偶矩代数和为零时,物体将保持角速度不变或保持静 止。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  在几个力矩作用下,有固定转动轴的物 体平衡状态是指该物体处于静止和匀速转动的状态。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是作用于物体的所有外力矩的代数 和等于零,即ΣM=0。

运用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分析问题时如,果恰当地选择 研究对象和正确地分析力,常常可使问题的解决大为简化。

杆秤  根据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为原理制成的称量物体质 量的工具。如图(1)所示。O 处是提纽,为杆秤的固定转动轴;B 处固定 秤钩,用以吊挂被测重物;C 点为杆秤的重心;当秤钩上没有挂被称物体 时,移动秤锤于 A 处,提起提纽,使秤杆平衡,则秤锤的位置 A 点就是 杆秤的零刻度,也叫做定盘星。

把质量为 50 克(1 市两)的物体挂在秤钩上,调整秤锤的位置,使杆 秤平衡,这时秤锤的位置就是秤的 50 克的刻度。再把秤钩上挂的质量换 为 100 克、200 克等物体,使杆秤平衡就能找出 100 克、200 克等刻度的 位置等等。一旦杆秤上刻度确定后,提纽、挂钩的位置和秤锤的质量就 不能再改变,否则原刻度线就得重新修定。

实用中的杆秤,定盘星也可以在提纽的右侧,但此杆秤的重心在左 侧,总之定盘星和杆秤的重心,一定在提纽的两侧。

杆秤问题的计算,实质上是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例 如,我们证明杆秤的刻度是均匀的,即称重物时,秤锤的位置到定盘星 A 点的距离和被称重物的质量成正比时,可列出两个方程,其一为不挂重 物时的力短平衡方程,另一个是挂上重物后的力矩平衡方程,就可求解。

即不称重物时(图(1)所示):

m g1 OC= m g2 OA ① 其中 m为杆的质量,m为秤锤的质量。

秤钩上挂上重物 mg 后:

mgOB = m gOC + m gOD1 2

由①②式得:

mgOB = m gOA + m gOD = m g2 2 2 ·l ③

所以 · 即

l = m

l m OB m2

市场上所谓不准秤,是不法商人将杆秤的秤锤换成小质量的,由③ 式可知,在同一刻线上(l-定)只需要较小的质量 m,就能使杆秤平衡,

这样消费者利益就受到损害。或者加大秤钩(盘)的重量,或者将杆秤 内部掏空,并在其中注入流动性好的水银,称重时,抬高秤尾,使水银 流到有挂钩(盘)的一端,这样③式就成为

( ′m g + mg)OB = m gl2

其中 m′表示水银或秤钩(盘)所增加的质量,可以看到,当 m、l 一定时,所要称的质量 m 自然要减小。起重机的平衡有各式各样的起重 机,图所示是一种塔式起重机,机身为一塔架,有一个可回转的长臂架,

臂架装在高耸塔架的上部,主要用吊钩吊运重物。

设起重机自身重力为 G,重心在中心线 OO′上,它的额定起重的重 力为 G,吊货物的钢索与中心线相距为 a,平衡箱 P 的重心离中心线为 b,

起重机底座的宽度为 l,那么起重机的平衡箱的重力应取多少?

当起重机空载时,平衡箱和塔身的公共重心在 OA 之间,若平衡箱重 力过大,整体重力的作用线就可能超出支持面右侧 A 点,以致使起重机 向右倾倒,因此,平衡箱的重力有个允许的最大值,为了保证空载时起 重机不向右倾倒,平衡箱的重力 G对 A 点的力矩不能大于起重机自身重 力 G对 A 点的力矩,所以

G AP1 ≤G OA0 所以

G =

G l 2 b l 2

1

≤ G OA

0

AP

G l b l

0 0

− = 2

当塔吊满载时,为了不使公共重心超出支承面的 B 点,平衡箱的重 力 G′不能小于某个值,这个最小值计算如下:以 B 为转动轴,由力矩 平衡条件ΣM=0 可以得到

′ + + −

G b l

G l

a l

( ) ( )

2 0·2≥· 2

所以 ′≥ − −

+ = − −

G aG Gl G l + b l

G a l G l b

2 2

2

2 1

0 ( ) 0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平衡箱的重心不能大于 ,也不能小于

lG b l G a l lG

b

0

0

2 2

2 1

− − − +

( )

平衡的种类   一个物体,如果是在重力场(或电场或其他有势场)

中满足ΣF=0 和ΣM=0 条件,则可处于平衡状态,而这种平衡状态又可以 分为稳定平衡状态,不稳平衡状态和随遇平衡状态三种情况。

①稳定平衡在重力场中的物体都有向势能较小的位置运动的趋势,

相对势能越小,物体就越稳定,所谓稳定平衡是指物体处于势能最小位

Dalam dokumen 高中物理学习词典 (Halaman 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