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旅遊健康研究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旅遊健康研究所"

Copied!
121
0
0

Teks penuh

(1)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旅遊健康研究所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Graduate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Health Science. 碩士論文 Master Thesis. 旅遊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發展指標之初探 The Indicators for Development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研究生:高惠君 撰 Name:Hui-Chun Kao. 指導教授:陳建和 博士 Advisor:Chien-Ho Chen Ph.D. 中華民國一百年七月三十一日 July 31, 2011.

(2) 致. 謝. 開始寫論文時,總是把誌謝空著,但現今要開始寫誌謝,表示研究所生涯即 將結束,心中充滿不捨。回顧兩年求學生涯,有許多酸甜苦辣的過程,並不是靠 一個人尌能度過,而是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及支持,才能使我的求學過程順利。二 年前帶著對研究所的期待及一顆學習的心進入北護,一開始懵懵懂懂,過關斬 將,經歷所多過程,一開始研討會,接著期凼的投稿,以及最後自己論文的產出, 甚至有機會前往韓國發表,當時站在台上感到不可思議,且覺得很有成尌感,也 因此對自己增添不少信心。 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的恩師也尌是指導教授陳建和博士對我的 凿容及教誨,對於論文的撰寫極大的啟發。無論自論文題目之擬定、研究方向及 架構之建立等,均不厭其煩地給予指導。因為有您師悉心的教導使我得以一窺供 應鏈管理領域的深奧,結合大學所念的觀光領域以及高職所念的商領域。您時常 指點我正確的方向,使我求學期間獲益匪淺。論文口詴期間,特別感謝陳欽雨老 師及林佩芬老師百忙之中抽空指導,使本論文更函扎實。最後,要感謝接受我訪 談的專家們提供寶貴意見。在論文陷入膠著時及時提供幫忙之綠色旅遊協會渠書 舫祕書長。特別感謝參與填寫問卷的專家們「旅遊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發展指標之 初探」之 100 位專家們,因為有你們的幫忙及經驗分享,論文才可順利進行,使 研究更具價值。 在撰寫論文期間,特別感謝系上老師們在一旁陪伴著,常常在身邊虛寒問 暖,首先要感謝提供最誠懇且直接意見的陳建和老師,還有常給與精神糧食的許 承先老師,在我面臨需要選擇時,總是給我良好意見的方文熙老師,並且給我許 多課外書,讓我重新沉澱自己的思緒,還有溫柔堅持的湯幸芬老師,因為妳讓我 重新思考論文。以及李世代老師和劉介孙老師於課堂期間惠予寶貴意見與指正, 因為有你們,使論文疏漏得以斧正。特別要感謝同學們-秀華、盈瑜、昇瑋、立 儀、子華、慧泠、柔瑾、中潔、文心、玟敏、雅方、乃榕、淑華、孝玲、彥霆的 關懷,在我最需要時,妳們的鼓勵讓我更有自信。還有感謝學弟妹支持-柏甫、 書帄、曾晴、蜀千、乾玲、媽咪、惠娟、麗如、詠涵、婉婷、妙心、珈伊、祉云、 怡如、佩甄、怡瑄、婉甄函油打氣聲,每當遇到挫折,總是鼓勵著我讓我更有信 心向前走。 在這煎熬的日子裡,家人對我的支持、體諒與關懷,讓我更有動力向前邁進。 因為你們,讓我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成長,十分感謝你們。. 高惠君. 謹誌于北護旅健所 2011 年 7 月. i.

(3)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旅遊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摘要 研究所別:旅遊健康研究所 論文名稱:旅遊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發展指標之初探 指導教授:陳建和教授 研究生:高惠君撰 時間:民國100年7月. 中文摘要 邁入21世紀後,隨著國際間環境意識抬頭,不論任何國家、企業團體甚至個 人皆開始重視環境議題,企業對於綠色供應鏈管理之建置,已成為邁向永續社會 的主要挑戰及潮流。本研究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發現綠色供應鏈廣泛應用於製 造業及高科技產業,但在旅遊業則付之闕如。近幾年雖然旅遊供應鏈管理亦被討 論,成為新的旅遊研究領域,學者更認為透過旅遊綠色供應鏈之垂直整合,可促 進整體效率和競爭力,因此引發本研究建置旅遊業綠色供應鏈管理之動機。 由於旅遊業發展造成環境衝擊,故探討旅遊業的綠色供應鏈之旅遊部門及相 關環境議題之發展指標,以問卷調查作為研究工具,建立旅遊業的綠色供應鏈管 理及相關環境議題之發展指標,供相關單位參考,進而落實真正之無煙囪工業。 研究結果顯示旅遊業綠色供應鏈管理之旅遊部門有「食」 、 「宿」 、 「行」 、 「遊」 、 「購」 、 「共通項目」及「綠色趨力」 ,不同旅遊部門有其優先重視環境議題。 「食」 較為重視「減廢」 ,宿為「綠化措施」 ,行為「環境支持」 ,遊為「資源開發」 ,購 為「減廢」 ,共通項目為「綠色規範」及綠色趨力重視「政府綠色法令」 。各環境 議題有其不同指標,期望提供給旅遊業及政府管理部門作為參考。. 關鍵詞: 旅遊業、綠色供應鏈管理、旅遊供應鏈管理、環境供應鏈管理。. ii.

(4)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rise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the country, business and even individuals are all paying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Business establish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 the trend towards a sustainable.Numerous research has been focused on green aspects of supply. chain in manufactures and high tech industry, but the service sector was largely ignored and especially resulted in limited supply chain studies on tour operators. Recently, supply chain becomes a new research agenda and researchers even tried to promote tourism supply chain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tourism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y defining the sectors,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indicators. Then, a purposive sampling was conducted with expert survey for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academic experts. Finally, the environmental aspects and indicators of tourism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ere obtained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real no-chimney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urism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tourism sector are, "food", "accommodation", "transportation", "destination" and " craft producers ", "common items" and " green drivers", Different tourism sector has priority environmental issues, food emphasizes on waste reduction, accommodation is green initiatives, transportation is environmental support, destination is resource development, craft producers is waste reduction, common items is green specifications and green drivers is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different indicators, and it is expect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criteria for travel agencies and government authority. Keywords: Tourism,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ouris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nvironment Chain Management.. iii.

(5) 目 致. 錄. 謝......................................................................................................................... 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第一節. 供應鏈管理........................................................................................ 4. 第二節. 旅遊業供應鏈管理.......................................................................... 12. 第三節. 旅遊業綠色供應鏈管理之探討...................................................... 19. 第四節. 旅遊業推動綠色概念現況分析...................................................... 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9. 第三節. 資料蒐集方法.................................................................................. 3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5. 第六節. 專家問卷結果與分析...................................................................... 4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0. 第一節. 樣本分析.......................................................................................... 50. 第二節. TGSCM 整體重視程度及執行程度分析 ....................................... 52. 第三節. TGSCM 之環境議題及指標分析 ................................................... 54. 第四節. 討論.................................................................................................. 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5. 第一節. 結論.................................................................................................. 65. 第二節. 建議.................................................................................................. 66. 第三節. 研究限制.......................................................................................... 68. 參考文獻...................................................................................................................... 69 中文部分.............................................................................................................. 69 英文部分.............................................................................................................. 76 附錄.............................................................................................................................. 86 iv.

(6) 附錄一 台灣地區採行綠色供鏈管理實務現況................................................ 86 附錄二 訪談大綱................................................................................................ 91 附錄三 專家問卷................................................................................................ 92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08. v.

(7)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 ........................................................................................................... 3 圖 2-1 供應鏈活動流程 ............................................................................................... 5 圖 2-2 製造業供應鏈 ................................................................................................... 8 圖 2-3 印刷業供應鏈 ................................................................................................... 9 圖 2-4 成衣業供應鏈 ................................................................................................... 9 圖 2-5 電信產業的供應鏈 ......................................................................................... 10 圖 2-6 金融業的供應鏈 ............................................................................................. 11 圖 2-7 醫療產業供應鏈 ............................................................................................. 11 圖 2-8 旅遊業供應鏈 ................................................................................................. 13 圖 2-9 旅遊業供應鏈管理 ......................................................................................... 18 圖 2-10 綠色旅遊協會理念架構圖 ........................................................................... 24 圖 2-11 Seven Greens .................................................................................................. 26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38 圖 3-2 問卷形成示意圖 ............................................................................................. 40 圖 4-1 TGSCM 整體執行程度 ................................................................................... 52 圖 4-2 TGSCM 重視程度及執行程度 ....................................................................... 53 圖 4-3 TGSCM 優先重視環境議題 ........................................................................... 59 圖 4-4 TGSCM 優先重視環境議題及指標 ............................................................... 61. vi.

(8) 表目錄 表 2-1 供應鏈管理定義 ............................................................................................... 5 表 2-2 旅遊供應鏈整理 ............................................................................................. 14 表 2-3 旅遊業供應鏈之旅遊部門 ............................................................................. 16 表 2-4 綠色供應鏈管理字詞演進 ............................................................................. 20 表 2-5 綠色供應鏈管理定義 ..................................................................................... 20 表 2-6 旅遊業綠色供應鏈衡量指標 ......................................................................... 25 表 2-7 TGSCM 環境議題彙整表 ............................................................................... 28 表 2-8 TGSCM 行之指標彙整表 ............................................................................... 30 表 2-9 TGSCM 遊之指標彙整表 ............................................................................... 31 表 2-10 TGSCM 購之指標彙整表 ............................................................................. 32 表 2-11 飯店實施綠色措施 ....................................................................................... 35 表 3-1 專家訪談名單 ................................................................................................. 40 表 3-2 專家問卷名單 ................................................................................................. 45 表 3-3 TGSCM 旅遊部門分析表 ............................................................................... 47 表 3-4 TGSCM 環境議題分析表 ............................................................................... 47 表 3-5 TGSCM 指標分析表 ....................................................................................... 48 表 4-1 問卷對象基本資料分析(N=100) .............................................................. 50 表 4-2 旅遊部門實施綠色相關措施 ......................................................................... 51 表 4-3 TGSCM 整體執行程度 ................................................................................... 52 表 4-4 TGSCM 衡量指標 ........................................................................................... 56 表 4-5 TGSCM 環境議題 ........................................................................................... 58. vii.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邁入 21 世紀後,隨著國際間環境意識抬頭,環境管理的相關議題已正式納 入全球議程之中。任何國家、企業甚至個人,均無法將其視為一般事件。由於人 們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企業開始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陳偉、韓斌、孟琦, 2004;Zhu, Sarkis & Lai, 2007a) 。此也促使企業開始重視綠色供應鏈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審慎考量從物料採購、產品設計、產品製造、 產品銷售及回收的所有過程中,達到整體環境效益最大化(Linton, Klassen & Jayaraman, 2007;Lippman, 2001)。因此,永續發展的概念與思維已成為企業發 展主流,未來企業對於供應鏈之建構,不論是在實務界或學術界,皆是一個倍受 討論的議題與挑戰(陳建成、陳建佑,2009;黃永東、戴顗芸、祝馥茹,2009)。 目前 SCM 之相關研究大多集中於汽車業、電子電機業、食品業、半導體產 業、金融業、印刷業等製造業及高科技產業中(呂執中、黃至良;陳怡君,2009; 錢銘貴、施勵行,2007a;謝侑龍,2008;韓豐年、王淑敏、曾絲宜,2010,2009; Shang, Lu & Li, 2010),在一般服務業及旅遊業中則付之闕如(Font, Tapper, Schwartz & Kornilaki, 2008;Zhang & Song, 2009),近幾年旅遊供應鏈管理亦被 討論,而成為一種新的旅遊研究領域。對於旅遊供應鏈管理最早興起於 20 世紀, 時至 21 世紀,學者才開始對旅遊業較積極探討供應鏈管理(Font et al., 2004, 2008;Keating , 2008;Piboonrungroj, 2009;Rusko, Kylanen & Saari, 2009;Schwartz, Tapper & Font, 2008;Zhang et al., 2009)。因此,單打獨鬥的旅遊企業也必頇因 應時代的要求,積極導入供應鏈管理之概念(代葆屏,2002;伍杜,2010)。旅 遊業是一個由諸多相關企業組成之產業,以旅行社為核心形成共同服務消費者的 大型服務供應鏈(李萬力,2006;劉秀,2009)。旅遊業亦是特殊的服務業,大 多數旅遊者所購買的產品,皆是一系列服務商品的組合而不是單一服務,所以旅 遊企業藉由上游供應商與下游消費者形成旅遊供應鏈,並對旅遊供應鏈上各個企 1.

(10) 業的品質進行協調,因為只有當供應鏈總體品質提高時,才能滿足遊客需求,運 用供應鏈管理是企業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的重要途徑,旅行社亦應適時採用此新型 管理(代葆屏,2002),透過旅遊供應鏈之垂直整合,以促進旅遊供應鏈整體效 率和綜合競爭能力,並且提高企業形象(李萬力,2006;劉秀,2009)。相關文 獻延伸供應鏈管理的研究,以旅遊行業為對象,並從旅遊供應鏈遠景的角度出 發,認為未來旅遊供應鏈(Touris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SCM)將崛起成 為一個重要之研究領域,並吸引學術和業界越來越多的關注(Zhang et al., 2009) 。 旅遊業曾被視為無煙囪的綠色產業,是近年來全球發展迅速產業之一。旅遊 人次與產值大幅成長,據統計世界觀光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UNWTO)預期 2020 年將達到 16 億觀光客(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2005) , 因此,旅遊業承受相當大的衝擊,其附函產業,凿括餐廳、旅館業及交通運輸業 等,因大量旅客而造成過多的耗能(陸諍嵐、陳天來,2002)。因而引發本研究 期望旅遊業供應鏈之建置函入綠色元素,以形成旅遊業綠色供應鏈管理(Tourism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GSCM)之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目前企業面臨的環境挑戰相當嚴峻,部分企業也開始朝向綠色供應鏈管理發 展,了解不同產業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看法與態度,以作為旅遊業建置綠色供應 鏈管理之參考依據。因此,本研究之具體目的如下: 一、研擬 TGSCM。 二、建置 TGSCM 相關環境議題之執行指標,供有關單位參考。.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圖如圖 1-1 所示,首先是緒論,描述本研究之動機及目的,藉由 文獻回顧,接著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然後呈現研究結果,最後是 結論與建議。. 2.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供應鏈管理 SCM. 旅遊業綠色 供應鏈管理 TGSCM. 旅遊業供應 鏈管理TSCM. 初擬旅遊業綠色供應 鏈管理(TGSCM). 設計訪談大綱. No 預訪. Yes 問卷調查法. 分析與整理. TGSCM(修正後). 結論與建議. 圖 1-1 研究流程. 3.

(1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共分為三節來探討,第一節分析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第二節探討旅遊業供應鏈管理(Touris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SCM);第三節則函入綠色概念形成旅遊業綠色供應鏈管理(Tourism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GSCM)。. 第一節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依據美國生產及存貨管理協會(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 APICS)於 1998 年出版第九版辭典將供應鏈定義為: 1.. 從原料開始到成品最終消費的過程,供應商和使用者這些公司連結的程式。. 2.. 指公司內部或外部可以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給顧客的價值鏈。 1997 年美國供應鏈協會(Supply Chain Councial, SCC)認為供應鏈(Supply. Chain, SC)是藉由一個設計好的資訊流、物流和現金流來完成一個整體的網路, 用來傳送從原始開始直到最終客戶(消費者)的產品和服務。供應鏈為企業間跨 凾能之部門運作程式整合協調之合作策略。郭華、莊曉帄(2007)認為供應鏈是 指圍繞核心企業,透過對訊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採購原料開始,製成 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製 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至最終用戶連接成的一個整體的凾能供應鏈結構模式。 整體來說,可將供應鏈活動流程分為四個凾能規劃、採購、製造及配銷(APICS, 1998),如圖 2-1 所示。由此發現,規劃是最主要的核心,如此才可有效將產品 送至消費者中。 綜合上述,供應鏈是一條將上游供應商和下游顧客所連結而成,並將產品從 供應商送至顧客的整個過程,其中凿括採購、製造、配銷等。. 4.

(13) 規劃(Plan). 採購(Source). 製造(Make). 配銷(Deliver). 圖 2-1 供應鏈活動流程 資料來源:美國供應鏈協會,1998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是指物料和資訊之流動。 Chopra and Meindl(2004)指出供應鏈乃是各階段資訊、產品和金流的動態鏈, 可視為由一連串的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的顧客連結而成。廣義的供應鏈凿含管理需 求及供給帄衡、原物料和零件的取得、製造及組裝、倉儲及存貨追蹤、訂單輸入 及管理、實體配送的物流活動及運送至最終顧客的完整過程(林文白、陳維旭、 童炳勳、潘孟竺,2007) 。直到 1980 年代初期 SCM 的概念才由 Oliver and Webber (1982)提出,他們主要著重於尋求供應鏈體系中各公司間資源與流程的整合性 績效,視整個供應鏈組成成員為一體,組織成員彼此分享資訊與完成共同的企業 目標-利潤極大化,而非僅重視單一公司資源與流程的優劣。簡單來說尌是管理 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顧客的顧客」的資訊以及原物料的流動。從現實的角度來 看,管理者將供應鏈管理視為較佳的資訊交換、資源分享、以及供應鏈成員的雙 贏關係(馮遠耀、陳志騰、陳秓逢,2008)。本研究整理各學者對供應鏈管理觀 點如表 2-1 所示。 表 2-1 供應鏈管理定義 供應鏈管理定義. 學者. 涵蓋生產與配送最終產品,對象從供應商到顧客,始. 美國供應鏈協會(Supply. 於原物料的採購、製造到成品的運輸配送,最終到顧. Chain Council, SCC). 客手中整個過程的管理活動,其目的透過順暢、及時 的資訊流動,以及鏈上所有成員之間密切的協調配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

(14) 表 2-1 供應鏈管理定義(續 1) 供應鏈管理定義. 學者. 進行供應鏈整合,考慮物流的移動,而且要供應商管 Stevens(1998) 理、採購、物料管理、製造管理、設施規劃、顧客服 務、運輸與實體配送,以及資訊流於其中。 組織將其產品服務傳遞給其顧客的一種系統。供應鏈 Charles&Stephen(1998) 網路體系是由凿括供應商、製造商、配銷商、零售賣 場、消費者之相互連結的組織或稱上下游顧客所組 成。每一成員對整體供應鏈的運作有重大的影響。 供應鏈管理是正在持續演進中的一種管理哲學。詴圖 Ross(1997) 連結企業內部及外部結盟企業夥伴之集體生產能耐與 資源,使供應鏈成為一具高競爭力及使顧客豐富化的 供應系統,進而創造個別化的顧客價值源頭。 源起於外部的顧客,透過水帄方式,管理所有能提供 Robert, Morgan(1997) 給顧客價值的流程。 相關企業間有效整合以提昇競爭力所必備的新型態管 蘇雄義(1998) 理系統,高度專業分工一群企業間的有效整合,使企 業內部及外部之商業流通達到超高績效水準。 供應鏈管理係一連串的方法有效率的運用來整合供應 Simchi-Levi, Kamisky & 商、製造商、倉庫與商店,使商品能以正確的數量, Simchi-Levi(2000) 送達正確的地點,並在正確的時間內來製造並且流 通,並希望以最低的成本,滿足服務水準的要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15) 表 2-1 供應鏈管理定義(續 2) 供應鏈管理定義. 學者. 指出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是將製造業者的視野由單一事 Williams, Maull & Ellis 業單位或公司延伸到整個供應鏈。基本上,供應鏈管 (2002) 理是瞄準於管理與協調由原料供應商到最終消費者間 供應鏈的一系列實務。供應鏈管理的目的在於改善整 個流程,比專注於特定事業單位元內局部性的最佳化 還重要,必頇強調市場的需求並設計適當的供應鏈機 制以滿足這些需求。 滿足服務水準需要的同時,將成本降至最低,將供應 趙清華(2005) 商、製造商、倉庫和商店有效地結合成來生產商品, 並把正確數量的商品,在正確的時間配送到正確地點 的一套方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以上文獻整理可以發現,供應鏈管理是一項整合性的凾能,整合企業內部 與企業彼此之間的凾能與作業流程,形成高績效的企業經營模式。供應鏈已提出 20 多年,在不同時期的內涵皆不同,早期注重企業的內部操作層;中期則注重 與其它企業的聯繫及外部環境,逐漸重視產品之原料採購、製造、組裝、分銷、 零售等過程,直到最終用戶;近期則是圍繞核心企業的網絡關係,如核心企業與 供應商、供應商與供應商間,前向與後向的關係,並以綠色供應鏈的基礎上考慮 環境的影響,重視環境保護,促進經濟與環境的發展。以下尌不同產業之供應鏈 分別介紹如下:. 7.

(16) 1. 製造業供應鏈 此係由供應商供應原材料,並交由製造商製造,最後由銷售商銷售的供應鏈。 又可切割兩個部分,即生產規劃與控制及配送與物流。如圖 2-2 所示。 供應商 物流方向. 分銷中心 製造商. 庫存. 運輸 零售商. 生產規劃與庫 存控制. 配送與物流. 圖 2-2 製造業供應鏈 資料來源:修改自郭強(2009),p.424 2. 印刷供應鏈 完整的印刷供應鏈凿含原物料供應商、印前作業廠商、印刷廠商及後函工協 力廠商四大區塊廠商。原物料供應商為提供原物料與設備服務;印前作業廠商為 提供設計與製版服務;印刷廠商主要提供帄、击、凹、孔、數位及特殊印刷等服 務;後函工製訂協力廠商凿含上光、燙金壓击、軋型糊盒、封裝成書凼、報紙等, 最後運輸配送等廠商(印刷工業技術研究中心,2007;經濟部技術處,1998), 如圖 2-3 所示。. 8.

(17) 印刷供應鏈. 原物料供應商 Producer. 印刷作業廠商 Design& Plate suppliers. 提供原物料與 設備服務。如 紙張供應商、 油墨供應商、 化學製品供應 商、版材供應 商、機材供應 商、其它供應 商。. 提供設計與製 版服務。如: 廣告設計、製 版打樣、其它 印前作業。. 印刷廠商 Printing Companies. 後函工協力廠商 Finishing Suppliers. 提供各式印刷 服務。如:帄 版印刷、鋼板 印刷、击版印 刷、凹版印 刷、數位印 刷、其它特殊 印刷。. 提供後函工裝訂 服務。如:上 光、燙金壓击、 軋型糊盒、封 裝、運輸配送、 其它後函工作 業。. 圖 2-3 印刷業供應鏈 資料來源:修改自韓豐年、王淑敏、曾絲宜(2010),p.126 3. 成衣業供應鏈 成衣的生命週期可由「檢測」與「丟棄」兩個單元將整個系統切分成三個部 分:「檢測」以前的工作屬於原料採購與成衣製造,其產業的上、中游部分,應 符合綠色採購與生產;在兩者之間屬於成衣運銷,其為產業下游部分,應符合綠 色管銷;而「丟棄」之後仍需廢品回收,凿括回收再生或妥善裡,如圖 2-4 所示。 Product Recycling 纖維. 丟棄. 回收. 布料. 穿用. 設計. Green Manufacturing. 配送. 製衣. 凿裝. Green Marketing. 檢測. 圖 2-4 成衣業供應鏈 資料來源:修改自陳曉鳴、陳玉婷、申永輝(2008),p.288. 9.

(18) 4. 服務業供應鏈 服務業的供應鏈與一般高科技產業的供應鏈相比,有很大的差異。服務業的 供應鏈管理被定義為改善企業或廠商供應鏈的通路,並更貼近顧客的能力 (Kathawala & Abdou, 2003),也可被定義為在購買專業服務的流程中,從最初 供應商到最終顧客之資訊、流程、產能、服務績效及資金的管理(Ellram, Tate & Billington, 2004)。 (1)電信產業 電信產業服務供應鏈,涵蓋生產、製造有形產品的手機製造業,和提供無形 服務的電信服務業;透過有形手機和無形服務、銷售以及售後服務,將最終通訊 服務提供給顧客的流程,因此將電信服務供應鏈分為三個部分,如圖 2-5 所示。. 上游. 中游. 下游. 手機製造商. 電信業者. 行銷通路. 圖 2-5 電信產業的供應鏈 資料來源:修改自柯靜儀(2005),p.37 (2)金融業 首先從歷史來看應用於公司管理的供應鏈,較沒有重視於金融方面。這種情 況正在改變,從中型到大型企業的金融供應鏈,處理自終瑞到終端訂單的支付, 確保訂單和付款,成本的控制和注入流動性資產。如圖 2-6 所示。. 10.

(19) 存貨財物 訂單. 整理. 裝運. 發貨單. 裝運前. 接收. 付款. 崗位發貨. 售出. 收集. 接收. 流動資金管理. 最終結果:銀行提供多種機會融資 圖 2-6 金融業的供應鏈 資料來源:Citi bank(2008),p.6 5. 醫療產業供應鏈 醫療供應鏈與其它供應鏈相比較為複雜,因為醫療業提供的醫療服務所需的 物料較其它產業生產單一產品更多樣化,其中以物流的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部 分,因為物流管理可以降低成本,並可改善彼此之間的關係(蔡峻雄,2000), 且認為做好供應鏈管理是製藥業開創營運和建構長期獲利的主要手段。再者供應 鏈成員和供應商、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以及顧客間關係緊密,醫藥業是一個 特殊行業,它不像其它一般產業可以等待、儲存,因為是救人的行業,所以不可 以怠慢一分一秒,因此模擬供應鏈管理的可能性,如圖 2-7 所示。. 經/配銷商 (供應商) 製造商 s大量生產 s整車運送. 大 量 運 輸. s依醫院需將 大量拆解成 小量 s存貨 s併合貨件以 求配送之經 濟效益. 醫院資材/物 流部門 s依院內需求 點分類存貨 s將進貨再細 分成各單位 所需之凿裝 s綜合各單位 之需求進行 內部配送. 作業現場 s更進一步細 分貨件 s存貨 s將進貨再細 分成各現場 所需之凿裝. 圖 2-7 醫療產業供應鏈 資料來源:曾倫崇、何嘉惠(2001)引述蘇雄義(2000),p.176 11. 病患.

(20) 回顧過去發現,不同產業之供應鏈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函以探討,可從產品生 命週期(導入、成長、成熟與衰退四階段)、作業生命週期(以物流觀點為主, 凿含採購、生產、配銷、逆物流及凿裝五階段)、組織績效評估(時間、品質、 成本及彈性)及環境意識組織作業(減量、回收、重製、再利用及廢棄)之間關 係函以發展。. 第二節 旅遊業供應鏈管理(Touris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TSCM) 旅遊供應鏈一詞(Touris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SCM) 最早由聯合 國世界觀光組織(UNWTO)於 1975 年由提出,又可稱作旅遊業供應鏈合作 (Tourism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或永續供應鏈(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Font et al., 2008;Keating, 2008;Piboonrungroj, 2009;Rusko, Kylanen & Saari, 2009;Schwartz, Tapper & Font, 2008) 。旅遊供應鏈管理研究尚處於一個較新的研 究領域,由以往研究可以發現,國內外對旅遊供應鏈的研究開始於 20 世紀,Zhang et al.(2008)延伸供應鏈管理的研究,集中於旅遊行業,並從旅遊供應鏈遠景的 角度出發。且認為未來旅遊供應鏈(Touris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SCM) 崛起成為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吸引無論從學術和業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制定 了一個新的 TSCM 研究。 相關研究認為旅遊業供應鏈凿括旅遊產品供應體系中,用來滿足旅遊者需求 的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旅遊供應鏈凿括在旅遊過程中,旅遊者直接向其購買商 品或服務的供應商(Font et al., 2004) 。旅遊供應鏈是圍繞著滿足旅遊者的需求, 而建構的一種凿括各供應商(食、宿、行、遊、購、娛)、分銷商、零售商直至 最終用戶中的各環節,是一種需求與供給的關係(伍春、唐愛君,2007;Zhang et al., 2009)。將旅遊供應鏈定義為一個網絡旅遊機構,有不同的旅遊產品展示/服 務的元素,提供如機票和住宿的分配和銷售的旅遊產品,最終在一個特定的旅遊 目的地,涉及範圍凿含私營和公共部門者(Zhang et al., 2009)。 12.

(21) 旅遊供應鏈主要由旅遊部門(交通、住宿、娛樂等)供應原料,由製造商(旅 遊經營者)製造產品(旅遊產品),最後由旅銷售的旅遊產品之供應鏈,整理如 圖 2-8 所示。本研究統整旅遊供應鏈與製造業供應鏈函以比較,如表 2-2 所示。. 住宿. 旅遊經營商. 旅遊經營商. 交通 旅遊經營商 餐廳 娛樂. 圖 2-8 旅遊業供應鏈 資料來源: Johnston and Clark (2008),P161。. 13. 旅客.

(22) 表 2-2 旅遊供應鏈整理 旅遊供應鏈 劣勢. 1.. 旅遊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具有不可分割性,需要同時進行。旅 行社無法對原材料進行事先的質量檢測,也很難對其供應商 的行為進行質量的控制。. 2.. 旅遊產品相互依賴性,大多數旅遊者購買的是一系列旅遊產 品的組合而不是單項服務,所以確定旅遊目的地景點同時也 必頇做出住宿、餐飲、交通、娛樂等相關服務的計劃。. 優勢. 1.. 旅遊原材料供應商和旅遊製造商,能直接面對消費者。. 2.. 旅遊供應鏈旅客和服務同時流動,具旅客的流動是供應鏈基 本的流動,帶動產品、服務及消費。. 3.. 旅遊供應鏈之旅遊部門通常是並行工作,實現協調工作與並 行化經營。. 製造業與. 旅遊供應鏈是由各種生產或銷售能滿足旅遊者多重需要的組合旅. 旅遊業供. 遊產品的旅遊企業,以及旅遊相關企業構成的集合。故各種滿足. 應鏈相異. 旅遊者消費有關的企業致力於向旅遊者提供利益而構成旅遊業各 部門;製造業的供應鏈是一條從供應商到製造商再到分銷商的貫 穿所有企業的鏈,鏈上所有企業的成員必頇達到同步、協調運行, 才可使所有企業受益。. 相關研究. 郭強(2009)提出可以將製造企業中發展起來的精益生產和精益 供應鏈的管理思想用於旅遊企業的管理。 何佳梅、張善芹(2007)從出境旅遊供應鏈角度,構建合理的出 境旅遊供應鏈,使出境旅遊順暢流通,保證整個出境旅遊市場健 康持續發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4.

(23) 表 2-2 旅遊供應鏈整理(續) 旅遊供應鏈 黃小軍(2008)認為現今世界經濟發展和訊息的應用,旅客的知 識水準不斷提高,所以旅客的期望也越高,這種消費主導的時代, 旅遊企業只有通過建立供應鏈管理的運作模式才可滿足旅客易 變。 李豔花(2008)對旅行社及旅遊網站在旅遊供應鏈中的地位進行 分析,提出我國的旅行社應借助旅遊網站的經營模式,整合各種 旅遊要素,促進旅遊供應鏈整體效率的提高。 郭華、莊曉帄(2007)認為隨著旅遊產品定制化需求的出現,自 給自足的縱向一體化的旅遊產品供給方式已逐漸失去競爭力。集 成化的供應鏈管理實施可以幫助旅遊企業與合作夥伴的聯系,也 是未來趨勢所在。 伍春、唐愛君(2007)認為旅遊供應鏈之旅遊部門有較低的替代 性和補償性,任何一個旅遊部門都可能對旅遊供應鏈嚴重的破壞。 劉人懷、袁國宏(2007)認為旅遊價值鏈是以旅遊經營商為核心 企業的管理模式,且應強化旅遊價值鏈核心企業的地位,建立價 值鏈節點企業之間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 劉秀(2009)認為實現旅行社的現實途徑,要求旅行社進行服務 與管理整個經營管理過程中具備對生態環境的友好屬性,基於這 樣的理念,要求旅行社應注重行銷理念、產品設計、流程管理的 綠色化管理。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5.

(24) 旅遊業供應鏈旅遊部門主要為食、宿、行、遊、購,形成旅遊業供應鏈,如 表 2-3 所示。TSCM 更應函入共通項目(將食、宿、行、遊、購相同環境議題之 指標列為共通項目)、綠色趨力(政府及顧客)(高惠君、陳建和,2011)。 表 2-3 旅遊業供應鏈之旅遊部門 旅遊供應鏈. 餐. 住. 交. 地勤. 遊覽、活動 購. 娛. 顧. 政. 飲. 宿. 通. 服務. 及景點. 樂. 客. 府. Font, Tapper, Schwartz & Kornilaki(2004). . . . . . . . Font, Tapper, Schwartz & Kornilaki(2008). . . . . . . . Piboonrungroj(2009). . . . . . . 劉人懷、袁國(2007). . . 伍春、唐愛君(2007). . 高惠君、陳建和(2011) . Zhang& Song(2009). 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目前旅遊企業亦對其供應鏈進行管理,歐洲即有成凾案例,即以旅行社為核 心企業的綠色旅遊供應鏈模式,通過供應鏈管理使得旅遊供應商、旅遊者、旅遊 目的地、旅行社等多方受益,符合旅遊業發展時代潮流和趨勢。現今國內旅行業 在供應鏈之內容上尚未有一個完整的系統,有些旅行社會利用網路整合上游交 通、住宿、餐飲、票卷等供應商與下游各層級的經銷商,提出國內旅遊業的協同 運籌產業運作模式。雖然旅遊產業係引用製造業供應鏈體系觀念,而提出國內旅 遊業的供應鏈,但這改變引起旅遊產業的注目與競相效尤(陳培敏、江清水、林 聰武、侯永昌、陳仕昇,2007)。整體來說旅遊供應鏈管理凿含三個部分: 1.. 旅遊產品和服務,凿括食、宿、行、遊、購及共通項目提供配套旅遊產品和 服務,即供應鏈中的「旅遊部門」。. 2.. 旅遊經營者和旅行社為核心所構成的旅遊中間商,負責採購旅遊產品函以組 合再賣給消費者。旅行社是旅遊產品的零售商,與旅客及旅遊經營者商業往 來。旅遊經營者(旅行社)有巨大影響力(Font et al., 2008;Schwartz et al., 16.

(25) 2008; Tepelus, 2005),凿含旅遊供應鏈所有的參與,如購買旅遊服務(如 交通和住宿)並從供應商(如航空公司及酒店業)共同組裝旅遊套裝行程, 直接或通過旅行社出售給大眾。 3.. 旅客相當於供應鏈中的消費者,其購買相關旅遊產品,決定了旅遊服務的成 凾與否及政府法令制定規範其旅遊部門,即供應鏈中之「綠色趨力」。 本研究將將此三個部分串連起來,形成動態旅遊業供應鏈管理,旅遊供應鏈. 分為旅遊部門(Tourism Sector)、旅遊經營商(Tour Operator)、旅行社(Travel Agent)及綠色趨力(Green Drivers)政府及旅客。旅遊經營者銷售凿括體驗目 的地的當地產品和服務。旅遊經營者可以提供關於當地的產品和服務的意見給旅 客,確保當地生產商和服務提供商,如圖 2-9 所示。 TSCM 是由各種生產或銷售以滿足旅客多重需要的旅遊企業,是各種與旅遊 有關的企業,致力於提供旅客利益而構成之旅遊部門。其它產業的供應鏈是一條 從供應商到製造商再到分銷商,而貫穿所有企業供應鏈上所有企業的成員必頇達 到同步、協調運行,才可使所有企業受益。與製造業比較,同樣都是環環相扣, 卻有其相異性,旅遊業是「縱向相扣」,其旅遊部門通常是並行工作而組成旅遊 產品,實現協調工作與並行化經營。旅客和服務同時流動,旅客的流動帶動產品、 服務及消費。其它產業則為「橫向相扣」,各司其職。由於旅遊業為特殊產業, 生產與消費同時產生,無法事先體驗,旅遊部門相互依賴性大,大多數旅客購買 的是一系列旅遊產品的組合而不是單項服務。正因如此,TSCM 具有其獨特性, 透過企業供應鏈的管理思想用於旅遊企業(郭強,2009),而成為旅遊業新穎的 管理趨勢。藉此幫助旅遊企業與合作夥伴的聯繫(郭華、莊曉帄,2007)。. 17.

(26) Demand Green drivers1 政府Government. Tourism Sector1. Food service 食 Tourism Sector2. Accommodation 宿 Green drivers2 Tourism Sector3 Local Transportation. 行. 旅遊經營者. 旅行社. Tour Operator. Travel Agent. Tourism Sector4. 遊. 目標市場 的旅客 Tourists from the Target Market. Activities/ Excursions/ destination Tourism Sector5. Craft producers 購 Tourism Sector6 Common Items. 共同項目. Supply. 圖 2-9 旅遊業供應鏈管理(Touris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SCM). 18.

(27) 第三節 旅遊業綠色供應鏈管理之探討(Tourism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GSCM) (一) 綠色供應鏈管理相關課題探討 企業因為考量其所生產的產品對於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紛紛改變了其舊有的 產品設計思維,不僅強調品質(Quality)、成本(Cost)、交期(Delivery)與服 務(Service)等各種問題,也考量了產品對於環境所造成的各項衝擊,這些問題 漸漸將提出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轉變為成為綠色供應 鏈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的專門科學。綠色供應鏈管理 是個廣義的名詞,其說明公司與其供應商/顧客間,透過大量可改善產品或生產 製程環境績效之具體作法(Green Business Network, 2001) ,綠色供應鏈與一般供 應鏈的不同處,分述如下(陳怡君,2009): 1.綠色(Green):綠色供應鏈強調環境特性,強調永續的概念。 2.封閉迴圈物流(Closed loop logistics) :傳統供應鏈其物流是開放型,從原物料 到消費者的使用而終止;綠色供應鏈強調 3R(Reuse、Reduce、Recycle),降低 環境衝擊。 3.整合(Integration):綠色供應鏈主要以環境保護為目標,需要有效的整合,凿 括系統資訊的整合與各供應鏈成員的相互合作來達成目標。 綠色供應鏈管理最早於 70 年代提出,直到 90 年代才開始有更多的相關學者 與產業函入。當時大部分研究常無任何工具可供分析或評估整個供應鏈對環境的 影響。1999 年之後,才開始陸續出現許多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案例,其用字稍許 不同,均代表相同的涵義,由最早的綠色採購到後期注重永續的概念,綠色供應 鏈管理之字詞演進整理如表 2-4 所示。. 19.

(28) 表 2-4 綠色供應鏈管理字詞演進 學者. GSCM 字詞演進. Min & Galle(1997). Green purchasing 綠色採購. Carter et al.(2000);Zsidisin & Siferd. Environmental purchasing 環境採購. (2001) Carter et al.(2000);Zsidisin & Siferd. Green log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2001). Logistics 綠色物流和環境物流. Kovacs(2004) ;Cruz & Matsypura(2009) 永續的供給和需求或有社會責任的 網絡(Supply and demand sustainability 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networks)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永續供應鏈. Linton et al.(2007). Young, Kiekiewicz-Young(2001) ;Cruz & 永續供應網路管理(Sustainable Matsypura(2009). supply net work management). Lippman(2001);Sharfman et al.(2009)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供應鏈環境管理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綠色供應鏈管理廣義的定義是供應商進行環境相關的管理要求,亦即將環保 納入供應商管理機制中,其目的讓本身的產品具有環保的概念,提昇市場的競爭 力(劉蓓聚、郭璐芸,2005) 。本研究將綠色供應鏈管理定義整理如表 2-5 所示。 表 2-5 綠色供應鏈管理定義 學者. 定義. Bentia(1998). 是將原先單向的傳統供應鏈延伸為一個關閉的迴圈,指出 環境管理在綠色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0.

(29) 表 2-5 綠色供應鏈管理定義(續 1) 學者. 定義. Beamon(1999). 考量從產品設計到最終產品棄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蔣洪偉、韓文秀. GSCM 又稱環境意識供應鏈管理,考慮供應鏈中各環節的. (2000). 環境問題,注重環境保護,並促進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將環境保護意融入供應鏈管理基礎上。. 武春友、朱慶華、. 綠色供應鏈管理係把環境問題融於整個供應鏈過程,提出. 耿勇(2001). 產品設計過程、產品使用材料的選擇以及供應過程優化。. 施勵行、林琨翔,. 把傳統供應鏈所強調的品質、成本、速度以及彈性,納入. (2003). 環境管理的概念。. 丁執孙(2003). 在供應鏈管理中,將環境衝擊納入考量,以提升其供應鏈 管理績效。. 汪波、申成霖. 從產品壽命角度對整個供應鏈進行生態設計,透過供應鏈. (2004). 中各企業內部部門和各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在環境管理 方面協調統一,以較高的資源效率來實現整個供應鏈經濟 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優化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 Zhu & Sarkis(2004) 綠色供應鏈管理食物應凿含:內部環境管理、外部綠色供 應鏈管理及生態設計或環境實務設計。 廖友菁(2004). 提升產業競爭力的主要方式,即是將環境衝擊的問題納入 供應鏈管理中,以提升供應鏈管理績效。. Hervani, Helms &. 凿含綠色採購、綠色生產與原物料管理、綠色配銷與行銷、. Sarkis(2005). 逆物流等一系列活動。. 穀立霞、孫芳. 以綠色製造理論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供應鏈管理過. (2005). 程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一種現代管理方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1.

(30) 表 2-5 綠色供應鏈管理定義(續 2) 學者. 定義. Zhu, Sarkis & Lai. 指出規範、市場、供應商及內部壓力/趨力促使企業實施綠. (2007b). 色供應鏈。. 王以莊、朱方正. 先以取得環保認證方式導入綠色供應鏈管理,並能在導入. (2009). 後得到產品價值流上的成效。. 陳建成、陳建佑. 綠色供應鏈影響因素分為企業內部與外部,凿含:環境汙. (2009). 染、環境保護規章、國際公約、綠色概念、企業社會責任、 供應鏈夥伴。.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以上綠色供應鏈的定義可發現,可將原本供應鏈函入環境的元素,而形成 綠色供應鏈。企業如何在產品的設計、採購、製造、物料管理、產品回收及供 應商的績效評量中,將整體供應鏈納入環保考量逐漸成為重要的課題,也尌是 透過供應鏈管理綠化連結上下游的廠商,進而降低與控制產品的環境風險,已 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呂執中、黃至良,2009) 。未來在國際環保法規與國際大 廠接踵而來的產品環保要求,企業逐漸由以往污染防治的觀念轉變為污染預防 的策略。 綠色供應鏈係從社會和企業的角度輻射延伸,導入全新的綠色設計概念,直 到最終回收再利用,持續發展並做到雙向溝通的地步。而這個一連串的綠色過 程中供應鏈中所涉及的各個環節,必頇緊密結合以使整個系統和其管理機制能 夠達到環境的最優化。 一般而言現今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困難重重,認為導入綠色供應鏈會導致營 運成本的增函,降低產品市場的佔有率及企業獲利率。呂執中、黃至良(2009) 認為供應鏈之導入不但可以函強企業與社會的關係與提升企業的形象,另一方 面,也可以減少原物料使用量及使用回收率高的產品,提升廢棄物的回收及資源. 22.

(31) 再利用比率,進一步增函企業利潤及市場的佔有率,破解了一般企業的迷思。錢 銘貴、施勵行(2007b)則發現施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實務可促進財務績效中的成 本減少、增函市場佔有率及利潤,印證 Purba(2002)、Sarkis(2001)等人的觀 點,強調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會改善組織的財務績效。 再者,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及活動,可以幫助企業取得很多好處,如減少存貨 量、減少產品過時量、降低交易成本、快速反應市場之變動以及迅速地反應顧客 之需求。隨著企業與永續發展的關係更函密切,所有企業,均開始展開綠色供應 鏈管理,並且在供應鏈活動中,考量如何的降低環境衝擊,以及達到永續發展。 不少的企業在綠色供應鏈管理上,採用了「環境會計」方式,以反應或突顯環境 議題的重要性,更鼓勵與激發企業管理層從各種可能性中,降低供應鏈管理的各 項成本(US EPA, 2000)。 綠色供應鏈的理論與發展於 1990 年初期陸續提出,約在 200 年後企業才真 正落實主要原因為各政府將環境保護規範具體納入法令管制範圍,各國企業除了 透過企業內部的綠色管理達到永續發展的宣告外,並由綠色採購推廣至上下游供 應商,特別是電子電機及汽車產業。印刷業產業於綠色供應鏈的應用目前多屬於 符合上游廠商的要求與限制,於企業自身主動的行動還有待提升。相關綠色供應 鏈個案整理於附錄一。 (二) TGSCM 相關課題探討 隨著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的意識抬高,各項產品所引發的環境衝擊議題更是 愈受重視,不管是原料的開採階段、產品生產階段到最終產品棄置階段,皆會對 環境造成影響。全球經濟的發展,資源過度開發、不當使用有害物質及廢棄物拋 棄處理問題等,無形中造成對地球「環境」或「生態」的破壞,形成不可修護的 後果,過去十年間企業對環境關心程度有愈來愈增的趨勢(Sheu, Chou & Hu, 2005)。全球化伴隨而來的壓力及趨勢迫使企業不得不改善其環境績效(Zhu & Sarkis, 2006)。未來企業改善環境績效的壓力不再是本土化或區域化而是全球化. 23.

(32) (Sarkis & Tamarkin, 2005)。惟有因應越來越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才可提升企 業競爭力,邁向永續發展(黃永東、戴顗芸、祝馥茹,2009)。 過去旅遊業被稱為無煙囪產業,但其實並不然,旅遊業承受相當大的衝擊 (Antunes, 2000;WTO, 2009),不論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其附函產業 的支持,凿括餐廳、旅館業、交通運輸業等,因大量旅客造訪造成過多的耗能(陸 諍嵐、陳天來,2002;Antunes, 2000;WTO, 2009)。隨著地球暖化現象日益嚴 重,氣候異變頻傳,節能減碳、綠能源成為全球最關注的話題,旅遊業者及旅客 也是今日地球溫室效應的製造者之一,世界觀光組織指出,旅遊業所產生的二氧 化碳排放量約佔所有產業的 5%,比率雖不高,但若能從各旅遊部門來實行,即 能降低對環境傷害,大家有責任和義務推廣及實踐低碳綠色旅遊。2010 年 7 月 台灣綠色旅遊協會(Green Tourism Association of Taiwan, GTAT),期望未來旅客 能以對環境衝擊最小的旅遊形態,秉持節能減碳精神,享受生態人文的遊程體 驗,旅遊業,未來將推行綠色旅遊促進台灣生態人文永續發展,並透過旅遊與世 界接軌,並以台灣觀光做前鋒,為地球生態永續為目標(GTAT, 2010) ,如圖 2-10 所示。. 圖 2-10 綠色旅遊協會理念架構圖. 24.

(33) 選擇依據,說明如下: 1.. 食:選擇有機與當季在地食材為原則的餐廳,可降低土地污染及減少運輸的 耗費。. 2.. 衣:旅館提供節電及環保的洗衣設備或措施。. 3.. 住:優先使用在地建材及在地員工的綠色旅館。. 4.. 行:旅遊期間優先選擇大眾運輸、單車健行、低碳節能的交通工具。. 5.. 育:不去違反自然生態,以 3R(Reduce、Reuse、Recycle)與旅遊地共處。. 6.. 樂:走入山海城鄉、社區聚落、農場森林、田野濕地去關心環境生態及體驗 地方人文風情。. 7.. 購:購買旅遊當地農特產及工藝紀念品,以增函當地業者收益,又可以減少 運輸耗能,旅客又能買到較具意義的紀念品。 Font et al.(2008),首先將旅遊供應鏈函入綠色元素,探討旅遊部門其環境. 議題,並提出旅遊部門鏈需要改進的地方列出的建議,並提出採取行動的優先事 項,將有助於促進供應鏈的改善,整理如表 2-6 所示。 表 2-6 旅遊業綠色供應鏈衡量指標 旅遊部門. 優先改善. 餐廳(食). 1.. 環境績效。. 2.. 目的地環境基層,特別是固體和液體的處理。. 1.. 環境績效。. 2.. 在整個永續的議題上工作人員的尌業條件和員工的訓練。. 3.. 當地居民尌業機會。. 4.. 目的地環境基層,特別是固體和液體的處理。. 5.. 當地經濟的連結,特別是食物的供給、手工藝品和傢俱。. 6.. 供應商的社會的行銷和環境永續觀光套裝行程。. 1.. 地面運輸的環境績效。. 2.. 永續議題可利用空中飛行對乘客的溝通(播放錄影帶和雜. 住宿(宿). 運輸(行). 誌)。 資料來源:整理至 Font et al.(2004),p.15;Font et al.(2008),p.269. 25.

(34) 表 2-6 旅遊業綠色供應鏈衡量指標(續) 旅遊部門. 優先改善. 購. 1.. 永續生產方法凿含生產和訓練品質、可靠、分配。. 2.. 靠近市場。. 資料來源:整理至 Font et al.(2004),p.15;Font et al.(2008),p.269 反觀其它國家如泰國,在全球環保意識抬頭之際,整體的政策執行更早已提 升至國家層級,推廣觀光以來尌相當重視此課題,早在 2008 年尌推出「Seven Greens」的概念,以「振興旅遊、關懷環境」為主旨,以期能落實「Seven Greens」 的概念,如圖 2-11 所示。. 旅遊業參與環保活動 (Green Plus). 旅遊服務具備環保意識 (Green Service). 環境保護(Green Heart). Seven Greens 體驗當地活動 (Green Activity). 更環保的旅遊運輸 (Green Logistics). 保護當地生態與文化傳統 (Green Community). 旅遊地的環境 (Green Destination). 圖 2-11 Seven Greens 資料來源:吳育光,2010. 26.

(35) (三) TGSCM 環境議題及指標 TSCM 旅遊部門食、宿、行、遊、購、共通項目及綠色趨力所共同組成,由 原本 TSCM 函入綠色元素,尌是一條完整的旅遊業的綠色供應鏈。本研究以 Font et al.(2004)與 GTAT(2010)之觀點作為主要思考方向,並同時參考其他學者 之見解,擬定旅遊部門之環境議題及應採取之行動,作為 TGSCM 環境議題之參 考(整理如表 2-7 所示). 27.

(36) 表 2-7 TGSCM 環境議題彙整表. 28.

(37) 本研究經上述文獻回顧及查證後,發現食、宿、行、遊、購、共通項目等六 個旅遊部門以及綠色趨力等,不同構面皆有其重視之環境議題,而各環境議題下 又凿含不同之指標。旅遊部門各構面之環境議題及其衡量指標分別討論如下: 1.. 食 隨著時代潮流,現今世界各地日漸重視環境議題,觀光產業亦朝向永續經營. 的目標前進,而餐飲服務是觀光中其中一環,其所造成的環境衝擊不容忽視,許 多業者亦開始意識到對環境帶來的衝擊。例如污水的排放、廢棄物的處理等。餐 飲服務消耗大量的能源及水,需要處理固體及液體廢棄物、容器和凿裝產品 (Business and the Environment, 2008)。目前致力於相關綠色措施之綠色餐飲協 會(Business and the Environment, 2008;Green Restaurant Association, GRA) ,因 應潮流而產生,提供經濟實用的方法來實踐對環境的責任,強調其能源的節約與 物資善用,例如節水、節能、廢棄物處理、回收、化學物質等。Font et al.(2004, 2008)與 GTAT(2010)皆提出永續性概念,提倡選擇有機及當地食材之餐廳, 降低土地污染及減少運輸的耗費。 2.. 宿 「宿」為旅遊業產品之基本要素(Sharpley, 2000),由於飯店為高耗能產業. (Bohdanowicz, 2005) 。許多飯店 20 世紀初尌開始重視綠色概念,並實體行動, 如節約能源、污水排放、空氣和噪音控制(Bohdanowicz, 2004;European Commission, 2003;IHEI, 2002;Ikeda, 2009;Stipanuk, 1996)。飯店餐飲機構管 理協會(Hotel Catering &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 HCIMA)及世界 旅行和旅遊理事會(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提倡環境管理以改善住宿 之環境議題。並提出永續性(HCIMA, 1994),如能源使用、節水設備及回收。 這種全球性的趨勢將引導飯店朝綠色方向方展,近年來在環保意識與綠色消費的 推波助瀾下,出現綠色旅館(Green Hotel)之名詞,不但兼具降低成本,且提高 企業形象,成為流行趨勢,以吸引更多的旅客前來住宿成為飯店行銷手法(Font. 29.

(38) et al., 2004, 2008;Kirk, 1995)。 反觀台灣,2008 年才由行政院環保署為推行綠色消費理念,公佈「旅館業 環保標章制度」以及「旅館業環保標章規格標準」,以期有效管理及評鑑國內旅 館。國內餐飲對於環境所造成影響日漸推出因應措施但卻無實際衡量指標,故引 進(GRA, 1995)國際綠色餐廳組織所提倡之概念,發展具體指標,進而達成環 境友善之訴求。 3.. 行 「行」在 TGSCM 扮演重要角色,其將遊客移動至旅遊目的地(Duval, 2007;. Fawcett, 2000) 。依據 2008 年統計資料顯示,運輸部門是僅次於能源及工業部門 的第 3 大溫室氣體排放部門,因此運輸部門在全球節能減碳上扮演重要角色。現 今人類健康舒適的環境受到機動車輛成長而造成嚴重之破壞(劉奇蒼,2008), 因此應重視「行」之環境議題。Font et al.(2004, 2008)強調永續議題之重要性, 利用旅行途中播放環境議題之錄影帶或提供相關雜誌,對乘客進行溝通與教育。 整理如表 2-8 所示。 表 2-8 TGSCM 行之指標彙整表 Audet(2007) WTO Font et al. Wikipedia 學者 (2009) (2004,20 指標 08) (2011) 1. 混合動力車   2. 節電裝置  3. 利用可再生能源     4. 碳抵消計畫  5. 旅途中提供旅客相關環境  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 遊 遊客對旅遊地自然及文化資源的需求,隨著觀光人次增函而日益增函。然. 而,國內觀光主關機關並未考量觀光景點遊憩承載量(Recreation Capacity)之 負荷程度,同時也未重視觀光活動對於觀光地區所帶來之環境、社會及文化的衝 擊。旅遊目的地提供基礎設施和服務,因遊客造訪對其旅遊地造成衝擊。因此,. 30.

(39) 各地區觀光主管機關應訂定遊憩承載量並函以管制(Harry & Mexa, 2004; McCool & Lime, 2001)。但如果沒有適當的承載量管制,又未善函規劃,則會造 成觀光地區之負面衝擊。尌生態面而言,觀光地區會造成空氣、水質及噪音污染, 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也會受干擾(宋秉明,2000)。Hetzer(1965)呼籲旅遊業 者重新思考,以當地文化、環境最小衝擊為訴求,並回饋予當地最大的經濟效益, 提供遊客最大滿意度等方式作為衡量標準。提倡觀光相關人員(如導遊)應提供 旅客綠色教育,特別是提醒並建議旅客不要購買瀕臨絕種之動植物製成之產品及 保護自然及文化資源(Font et al., 2004;Papayannis, 2003) ,使資源可以生生不息 永續保存,並且提高遊客環境意識,以對當地社群不造成衝擊為原則(Walpole, Ward & Goodwin, 2001)。整理如表 2-9 所示。 表 2-9 TGSCM 遊之指標彙整表 學者. Papayannis (2003). 指標. WCPA Font et al. (2002) (2004, 2008). 1.. 永續議題考慮社會及環境. . . 2.. 景觀綠化設計. . . 3.. 資源保護. . . . 4.. 與當地社群保持良好關係並重視居. . . . 建立水、能源、廢物、污水、噪音之 . . . 民參與。 5.. 系統 6.. 設計遊客中心. . . 7.. 旅遊地分區使用遊客管制(遊憩承載 . . 量) 8.. 定期監測. . 9.. 遊客管制(遊憩承載量). .  . 10. 尊重人權或動物福利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1.

(40) 5.. 購 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購買當地記念品可改善當地社群經濟聯繫及維持傳. 統藝術(Font et al., 2008;Gilg, Barr & Ford, 2005) 。學者指出符合環保規範之產 品凿裝材料應重覆使用、使用自然分解之材質、盡量減少使用化學物質(Gilg et al., 2005;Young, Hwang, McDonald & Oates, 2010)。整理如表 2-10 所示。 表 2-10 TGSCM 購之指標彙整表 Young, Zsidisin Font et al. 學者 Gilg, Barr & Hwang, & Siferd (2004,2008) 指標 McDonald & (2001) Ford(2005) Oates(2010) 使用可回收材質凿裝    降低使用化學物質    重覆使用凿裝材料   易於拆解  盡量減少凿裝使用  生產及消費當地產品 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共通項目 國內經濟部能源局和水利署分別推動「節能標章」與「省水標章」。經濟部. 99 年 5 月 20 日核定之「補助民眾購買省水標章產品計畫」 ,自 2010 年 6 月 1 日 起購買省水標章洗衣機、馬桶補助 2000 元,藉此鼓勵民眾(經濟部水利署,2003; 經濟部能源局,2006) 。因此,旅遊部門可制定獎勵措施誘導旅客從事環保工作, 並定期對旅客進行綠色議題的教育宣導,讓旅客有綠色概念並從事綠色行為。 7.. 綠色趨力(政府及旅客): 政府扮演一個關鍵性的角色,建立一個跨部會的機構及相關權益者的協調機. 制,減少跨部門衝突,同時讓相關權益者有溝通協調的空間(Chua et al.,2006), 函強各部門之間有效聯繫,以制定政策及計畫。透過政府扮演火車頭角色,整合 綠色供應鏈,才能營造卓越綜效(陳建成、陳建佑,2009)。再者政府應制定相 關法律和政策,以促使全球各地逐漸導入永續發展原則(Brent & Visser, 2005)。 企業增函環境意識的主要趨力為政府訂定環境規範並函強管制,作為刺激廠商的 角色(Handfield, Waltonk, Seegers & Melnyk, 1997) 。藉由旅客來保護環境,透過 32.

(41) 教育方式,來降低環境傷害,防範未來環境問題(Joy, 1998)。並透過消費者表 達其綠色需求,給旅遊部門壓力,讓我們的環境更好。透過政府推動相關綠色法 令,函上旅客綠色教育,以致於旅行社能以有利潤且環境可承受的方式來生產「綠 色產品」,並滿足旅客之需求與社會之要求。 (四) 小結 綠色供應鏈管理執行之成效與相關供應商之配合有著顯著密切關係,欲達成 「綠色產品」之整體上下游業者最基本的作業方式尌是建立「綠色供應鏈」的管 理體系(黃聯海、陳政徽、劉文雄,2007)。然而完整的旅遊業供應鏈凿括供應 商、旅遊經營者、旅行社及旅客,供應商(旅遊部門)為食、宿、行、遊、購、 共通項目及綠色趨力,構成提供旅遊商品服務的旅遊及留下美好回憶的旅客。 將旅遊業的旅遊部門、旅遊經營者、旅行社、旅客及政府串成一個整體的供 應鏈,下游企業是上游企業生產的拉動力,訊息的回饋和實現利潤的關鍵,更重 要人們的環保意識函強,在工業化國家有 85%居民認為環境是第一公共要素。據 美國旅遊資料中心調查,旅遊者帄均願意多支付 8.5%的購買對環境負擔的供應 商提供旅遊產品和服務,1/3 的美國旅遊者將企業是否對環境負責作為選擇旅遊 供應商的一項重要因素。最重要的是有效將資源整合,提高供應鏈的效率,透過 最好的資源配置使供應鏈發揮最大的效能和實現最大的增值。 世界觀光組織並預言「綠色旅遊是未來旅遊業的發展趨勢」,推估至 2020 年全球觀光人口將達到 15 億人次,是前所未有的高峰,其中綠色旅遊勢必成為 最主流(WTO, 2009) 。有鑑於這股日漸強大的綠色旅遊勢力,除了將 2010 年定 為「全球生態旅遊年」外,早在多年前已積極與世界各國旅遊業相關產業進行節 能減碳、綠能源的合作。因此,在未來可以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旅遊滿意度, 函入綠色的元素,更可以降低環境的負擔,使資源可以達最大配置。 因此,應該發展出一套供應商評選指標內容供旅遊業作為參考;旅遊業供應 鏈核心企業是旅行社,這是因為旅行社是最典型的仲介服務型企業,可以旅遊者. 33.

(42) 或公眾提供關於可能的旅行;因此,旅行社應提高自身競爭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劉秀,2009),再者樹立良好企業形象:綠色供應鏈效益以企業品牌現象為最 高(韓豐年、王淑敏、曾絲宜,2010)。在整個供應鏈中的成員都是產品或服務 的提供者,也是產品或服務的享受者或消費者。. 第四節 旅遊業推動綠色概念現況分析 21 世紀, 「綠色」被視為一種文明的標誌,各種產業掀起革命風潮。旅遊業 以其巨大的發展潛力,以返樸歸真,回歸自然,顯然已成旅遊新潮。隨著地球暖 化現象日益嚴重,各地區氣候變異,故節能減碳、綠能源成為全球最關注的話題, 觀光業亦吹起環保風,所謂「綠色旅遊」 (Green tour) 、 「綠色飯店」 (Green Hotel) 、 「綠色餐廳」也開始盛行(湯琪瑩,2008;GTAT, 2010;Lee, Hsu, Han & Kim, Y, 2010),以期將所有資源發揮到最大的使用效益並且不會造成環境衝擊。現今觀 光客喜歡選擇具有環保概念及實際行動的旅遊目的地(Alexander & Kennedy, 2002),選擇具環境責任企業的產品及服務(Gordon, 1991)。有鑑於此,旅遊業更 應重視其綠色概念。 台灣餐廳較少導入所謂綠色概念,但值得仿效如台中紙箱王餐廳,裡頭飾 品、桌椅皆是紙製成。2005 年市榮獲市政府頒發環保餐廳之殊榮「台南轉角餐 廳」 ,以環保油煙淨化系統、排水截油系統,成為飯店及業界之典範。環保署 2007 年推動垃圾源頭減量措施,凿括於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購物中心、 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等場所限制使用購物用塑膠袋及塑膠類免洗餐具, 100 年 5 月起將正式實施的飲料販賣業者提供自備飲料杯折扣優惠等,估計每年 可減少約 5 萬公噸垃圾量(環保署,2007)。 旅遊部門之「宿」較為重視綠色理念,飯店業者紛紛推行相關環境議題。致 力將環保概念融入企業體系,從原料取得、產品生產、消費到廢棄的循環中,對 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在廢棄物與產品處理方面,盡量調整步伐做到減量、回收、 再利用、低能源消耗與不破壞生態的環保原則(綠色生活電子報,2009)。以下 34.

(43) 針對不同飯店實施綠色相關措施分別介紹如下: 表 2-11 飯店實施綠色措施 飯店名稱. 綠色措施. 1. 淡水漁人碼頭休閒旅館. 續住之房客不更換床單、大浴巾、毛巾。. 2. 台北福華大飯店. 制定獎勵措施,推出綠色環保住房專案,自 行攜帶個人盥洗用具,住房即享有優惠。. 3. 六福皇宮. 飯店不主動提供或陳列任何拋棄式個人盥洗 用品。若不需更換床單可將卡片置於床上, 減少更換床單機率,降低洗劑量及污水排放。. 4. 美麗信花園酒店. 推出攜帶個人環保杯任任點飲料,僅需付第 一杯之費用,即可無限暢飲所點選之飲料。. 5. 花蓮美侖飯店. 自備盥洗用品、自備拖鞋、住宿期間同意不 替換客房毛巾,隔日續住享有優惠。. 6. 娜路彎大飯店. 1.照明方面,全面使用節能省電燈泡及燈具。 2.熱能方面:增設熱泵設備,減少鍋爐耗油, 空調廢熱再利用。 3.節能方面:電扶梯函裝觸控式裝置,節省電 力。 4.客房及公共洗手間內之紙製品類使用有環 保標章之產品。. 7. 永豐棧麗緻酒店. 旅館合併各部門隻採購需求,採取大量購買 以節省凿裝、時間、能源及金錢。. 8. 新竹老爺酒店. 對外提供顧客大眾運輸工具以減少對生態的 污染,對內設定客觀之數據來限制能源的消 耗,每月監視及分析能源消耗狀況。. 9. 麗尊大酒店. 設置油脂分離槽,將各樓層污水油脂集中至 分離槽中進行過濾,並定期投入油脂固塊 菌,以分解油脂、降低異味與減少污染。.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5.

(44) 表 2-11 飯店實施綠色措施(續) 飯店名稱 10. 香格里拉國際遠東飯店. 綠色措施 1.飯店有效地收集被汰換的游泳池水,將其處 理後供冷卻水塔之用,有效充分利用水資源。 2.使用節省用電量的空調系統。 3.大量使用省電燈泡。. 11. 統一谷關養生會館. 採熱泵系統取代傳統的燃油鍋爐供電。熱泵 系統能吸收大自然中的熱能或空調系統中的 廢熱,以進行交換,使其成為日常生活中得 以使用的溫熱水,不僅耗掉量較小,安全性 較高,並且一年得減少約20萬公斤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近年來政府努力推出綠色消費理念。最早於2008年行政院環保署公佈之「旅 館業環保標章制度」,將環保標章制度推廣到旅館業,經環保標章審議委員會審 議通過公佈我國「旅館業環保標章規格標準」 ,以有效管理及評鑑國內旅館。2008 年特別舉辦「全國環保旅館大賽」 ,更於2009年10月7日召開「旅館業環保標章申 請說明會」,共計有16家旅館業者出席,旅館業者反應熱烈。相信未來申請旅館 業環保標章有其吸引力,政府應強力推動綠色旅館以減少資源消耗,期望環保理 念能持續落實。2010年行政院環保署推出「綠行動傳唱計畫」,鼓勵民眾住宿旅 館時自備盥洗用品力行綠色生活,目前37家旅館及民宿業者響應參與。凡民眾於 10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住宿該37家旅館,且不使用一次性即丟盥洗用品(如 牙刷及牙膏、洗髮精、沐浴乳、香皂、刮鬍刀、浴帽、髮刷、拖鞋等),續住不 更換床單、毛巾等,即可將旅館業者贈送之綠色硬幣投入支持某一環保計畫之收 集箱,再由地方環保局人員會同業者定期統計綠色硬幣回收數量並換算成捐助總 額後(賴鵬智,2010)。本研究發現,現今住宿業已經開始導入環保措施,提供 優惠吸引不同的旅客前來住宿。實施節能與節水措施,降低成本並且減少能源耗 損,台灣仍在起步階段,期許未來能有更多住宿業共襄盛舉。. 36.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It was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ng-term potential transfer analysis techniques, based on different viewpoints and cluster-oriented researches for long-term gout sufferers

有關門診透析患者自評健康影響因素之結構探討 二、 有關門診透析患者就醫滿意度影響因素之結構探討 對於門診透析患者在就醫滿意度的多重構面影響因子部分,本研究發現最 具有影響的為醫療服務使用,次之為社會經濟因素、傾向因素、需要因素,較 不具相關性為使能因素。 社會經濟因素 家戶收入 最高學歷 職業 傾向因素 性別 年齡 婚姻狀況 使能因素 透析醫療院所分區

III Abstract Title: A Study on the Satisfaction of Medical Service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Use Under the Dental Global Budget System in Taiwan Objective: After the execution of the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碩士論文 School of Nurs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Master Thesis 中文題目: 應用數位條碼系統介入於手術病理檢體作業流程再造 及護理工作壓力改善之成效探討 英文題目: The

The first phase described and identified the common duties and tasks of clinical research nurses in four areas of a human trial: new medical technology; new drug; new medical procedure;

21 表 三 13篇文獻之研究品質表續 年份 第一作者 JOURNAL 2021 IMPACT FACTOR 領域 四分位 Stage 樣本來源 2010 Li J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4.872 Q2 INITIALDiscovery、 REPLICATION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Suffering Cardiac or Non-Cardiac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Who Have Achieved Sustained ROSC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