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五章 討論

第五節 教學歷程成效評估

84

然後我過去看,我就整個很慌張,因為不知道到底這是 chillness 還是 seizure 的 情形」;另外曾、周(2016)研究新進護理人員的學習經驗中,新進護理人員提到 覺得臨床和學校所教的是讓人覺得完全不一樣的,課本上不會教妳病人會有許多 的症狀集合在一起,此研究結果能夠與本研究相互呼應。值得進一步探討的是,

Estes, Robinson, Madigosky (2016)在進階身體評估的學習經驗研究中,他們透過 跨領域合作團隊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IPE),讓醫學系和護理系的學生一起 上進階身體評估課程,從不同職系的同學分享中有新的體悟,成功並肩模擬未來 臨床合作角色的學習;另外一點值得探討的是Douglas et al. (2016)以病人安全建 立護理身體評估核心共識的研究中指出,目前的身體評估方法是不一致的,並沒 有發展到滿足病患各系統的需求,因此建立了 16個系統一致性的核心身體評估 模式,研究發現透過結構化的核心身體評估模式來達成共識,能夠及早且安全的 評估出病患的早期變化。綜合以上文獻討論,我們可以參考國外寶貴的經驗,在 臨床身體評估教學實務,考慮採用跨領域合作團隊(IPE)的方式上課,讓新進護 理人員在面對臨床個案種種情境時,可以運用最佳的身體評估技巧,並且在病房 建立一致性的身體評估模式,及早發現個案臨床不適的表徵。

85

也許有些人就是沒辦法三次就記住啊。」。這與McSharry & Lathlean (2017)在護 理臨床教師與新進護理人員臨床教學模式的質性研究發現相呼應,研究結果發現 透過師生間的對話和交談,可以增強學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透過護理臨床教師 提問的問題,也提升了學生的臨床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另外一方面護理臨 床教師從教學歷程中也檢討自己的態度是否會影響到新進護理人員在學習過程 中不敢提出問題的原因,護理臨床教師的口氣或是緊逼的態度可能會讓新進護理 人員對於提問感到害怕,如Preceptor 4所反思:「有些臨床教師她會帶著情緒來 帶,那我以前是很急,但是我不會帶著情緒帶。她是帶著情緒,整個臉就很崩,

或者是直接,這樣學妹表現就很失常,很多事情不敢做也不敢問。」。此與曾、

周(2016)在新進護理人員的學習經驗質性研究中相互呼應,研究中受訪之新進護 理人員提及:「所以有時候會覺得很矛盾,什麼事該說,什麼事不該說好像都是 看她們的心情決定,有時會覺得好像新進護理人員怎麼說都不對的感覺。」另外 本研究也與曾、周(2016)研究相互呼應,研究中提到新進護理人員對於學姐有時 情緒化的語氣備感矛盾、混亂及無奈,因而出現不知道什麼事該說,什麼事不該 的窘境出現。值得我們進一步反思的,除了鼓勵新進護理人員勇於提問,在羅等 (2016)實證護理於臨床實習教學研究指出,深入的討論並不一定要限制人、時、

地,師生可以運用各種方式如:電話、社群網路等媒介,隨時針對臨床實習所面 臨的困境或疑難,彼此分享討論。所以,護理臨床教師除了拿捏好自身的態度鼓 勵新進護理人員提問外,也可以採用多元提問的管道,不受時空限制,提供時間 讓新進護理人員進行個別私下的諮詢,而不是操之過急的在護理單位或是病人單 位進行問題討論。

除了藉由有效的提問討論來澄清觀念確認學習成效,本研究發現在臨床繁忙

的工作環境中,護理臨床教師可以引導新進護理人員自我反思,透過書寫簡單的 反思日誌,讓新進護理人員深化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培養解決學習問題的能力,

透過自我的檢視的過程規劃與發展之後的學習機會或活動,如同Preceptor 9所分

86

享:「我之前帶過一個新進護理人員,每天他幾乎每天都寫還蠻多的反思,他會 先敘述一下今天照護病人的過程…這個整個事件他覺得他哪邊做不好,他覺得他 下次哪邊可以做得更好…這學妹在臨床工作的表現相對的也較優秀。」。本研究

結果與 Hilli et al.(2014)在作為一位護理臨床教師的質性研究中指出護理臨床教

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訂定明確的學習成果,要促進新進護理人員的反思和批 判性思考。最後,護理臨床教師在新進護理人員書寫反思日誌後,也要能夠適時 的給予回饋和引導,讓新進護理人員能夠理解並解決問題,如Preceptor 10提及:

「當天學妹在 care 病人上面可能覺得他的狀況比較多的時候,我會讓她們去寫一 下那個反思,就是為什麼她今天的表現是這樣子的,然後再做回饋這樣子,發現 這樣她們的思路會更清楚。」如同Hu et al. (2015)發展了10MP的模式(10-minute

preceptor model),研究提及護理臨床教師在每天的教學之後花10分鐘提供意見

回饋,了解新進護理人員的工作經驗及工作壓力,幫助新進護理人員適應他們的 新環境,增加新的知識及技能,此方式能夠有效的降低離職率。由以上的文獻討 論得知,反思的過程中新進護理人員可能沒有辦法針對當下的問題立即得到解答,

但對於後續的思考一定會有所突破,透過護理臨床教師的引導和回饋,能夠有效 促進新進護理人員的進步,護理臨床教師也可以知道自己教學實務過程中,尚有 哪些地方需要加強改善之處,也一併檢視自己的教學成長。

本研究結果也發現護理臨床教師也藉由口試、筆試或是實際上的臨床考試的

來確認新進護理人員的學習,適當的考試能夠給新進護理人員學習動力,將學過 的內容牢牢記得,並且在考試後的檢討與訂正將之融會貫通,學曉不明白之處,

從Preceptor 5分享提到:「每次帶新進護理人員我們有季考…但是我覺得是應該

要改變啊,因為我覺得季考成效有限,我覺得至少一周要有一次,不然我覺得人 是懶惰的。」此與謝、張、曾(2014)在教學策略運用之歷程研究結果相互呼應,

研究指出考試目的是希望護生精熟學習內容,而不是要考倒他們,教師仍須透過 考試或作業等多元評量方式,來檢視護生的專業知能。另外Preceptor 4也反思:

87

「曾經遇過一個學妹,她很厲害,口述都沒有問題,但是她實際上做的時候,就 是不會…所以當你實際上去備的時候,我覺得考臨場反應,比考口頭,口述或是 預先告知來的好。」如同盧、王(2014)文章所提到,OSCE 用於評價護理學生的 臨床能力已成為非常重要及優良的方法,亦可刺激學生重視對臨床技術的正確學 習。最後,值得我們進一步省思的,要如何讓學習者串聯學習及考試經驗,幫助 新進護理人員擁有一個隨手可得便捷的複習方法?邱、周、魏、蘇(2013b)在電 子化學習歷程檔案研究研究提到,雲端E化學習歷程檔案為可攜帶式個人學習檔 案,可讓學生掌握自我的學習進度,並成為教師的教學利器。由以上討論可知護 理臨床教師考試的目的不是在考倒新進護理人員,而是要了解護理臨床教師的教 學成效,並幫助新進護理人員有信心繼續學習,最重要的是考試的舉行應要能夠 持續進行以避免新進護理人員之惰性與鬆懈,透過雲端E化學習歷程檔案讓新進 護理人員可以隨時複習與改正。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