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討論
第三節 理論實務的銜接
本研究呈現出護理臨床教師反思到不同學制的學生,在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
無論是技職體系或是大學體系,學術和實務的訓練間存在著些許落差,護理臨床 教師體悟到技職體系畢業的新進護理人員在一般臨床照護技能較大學體系顯的 優越,而英文與學理部分則是大學體系的新進護理人員表現顯得較技職體系的佳;
如同Preceptor 9所分享:「我們有那種四技的,技職體系跟大學部的,那大學部
的他們明顯那學理跟英文的部份,明顯就是比較優勢,但是他們在技能上面,可 能練習得比較少。他們就有跟我反應說,很多東西他們不太會。」。此與劉等(2014) 在研究不同學制護生學習成效探討能夠相互呼應,研究指出護理專業能力中之
「臨床技能」二技護生能力略高於四技與五專護生;另外彭、賴、黃、蔡(2013) 在不同學制的護理畢業生自評護理核心能力之相關性研究結果指出在「一般護理 臨床技能」方面的評價日二技畢業生均顯著高於五專畢業生;簡、黃、王、黃(2011) 在多重學制下的身體評估護理課程目標修訂文中提及,為區隔不同學制的授課內 容,有些護理教師試圖在大學層級採用原文教材,以凸顯大學生具備較佳的英語 能力。由以上文獻探討可以看出台灣護理養成教育體制的多元化,技職體系和高 教體系學科與授課方式皆不相同,然而在簡等(2011)在多重學制下的身體評估護
78
理課程目標修訂文中提及,藉由一群身體評估授課教師透過對話與分享教學的經 驗與知識,在不同學制明確區格出不同層級學生必須學習的身體評估知識層次,
希望解決在當前台灣護理教育層次多且複雜之問題。藉由本研究結果,值得我們 進一步深思護理養成教育體制上的不同,對於新進護理人員學習是否還隱藏著什 麼方面的影響。
從上述的臨床實務教學困境,讓護理臨床教師反思到養成教育在學制上的差
異,深深體悟到學校必須增加練習的機會來降低不同學制畢業的新進護理人員臨 床上的學用落差,如同Preceptor 1所反思:「我們病房常常需要用到 feeding pump,
那很多學生他在學習的經驗當中沒有用到 feeding pump 這樣的機器,所以當他來 到這邊他會覺得不會用…臨床的一些機器都已經一直在更新,可是學校什麼東西 好像比較慢這樣子,所以我比較建議是學校可以跟醫院做一點連結。」。本研究 結果能呼應Wojnar & Whelan (2017)在護理學生提高臨床照護角色能力的研究指 出,護理學術界的教師必須與臨床護理教師進行合作,設計和擴展教學和臨床學 習經驗。護理臨床教師透過教學困境,反思到可以應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來克服新 進護理人員的學用落差,以下將進一步討論護理臨床教師的教學展現。
護理臨床教師為了提升照護品質,降低新進護理人員的學用落差,藉由情境
模擬的方式提供新進護理人員反覆的練習,從中教導真實情境中的操作程序,學 習臨床實務的決策與批判性思考,如同Preceptor 1提及:「CPR 演練當中呢,我 們會把新進護理人員列入,列入我們 monitor 之一。那可能他來操作,也可能他 是在旁邊幫忙的,所以我們會情境模擬,我覺得實際的操作比你課室教學或者你 用投影片講會好很多,印象也比較深刻。」。情境模擬教學是可以提升新進護理 人員的學習,此能與黃等(2014)在澳洲推動模擬情境教學策略研究相互呼應,情 境模擬的教學特色主要是協助學生為適應臨床實務而做好準備,降低未來進入職 場實習或工作時產生現實休克(reality shock);另外Jung, Lee, Kang & Kim (2017) 在新進護理人員臨床模擬的設計與評估試驗性的研究中,透過生氣的病人和家屬
79
的模擬情境來提高新進護理人員的批判性思考,新進護理人員表示這個方法提供 了學習專業精神和溝通技巧的很棒的經驗,在某些情況下實際參與模擬學習可以 提高新進護理人員的準備情況。由以上文獻探討了解到到藉由情境模擬融合課堂 上學到的知識,可以協助新進護理人員調整與發展自己的專業素養,採用情境模 擬教學能夠更貼近臨床教學實務的需求。
除了透過情境模擬教學能協助新進護理人員盡快適應臨床降低學用落差之
外,本研究結果也發現到新進護理人員每天面對事務繁多的臨床工作,總是表現 措手不及,無法安排先後順序,所以護理臨床教師設計工作清單或是自我檢查表 來幫助新進護理人員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危急的一定要先處理,避免時間運用 不妥當的情況,如同Preceptor 5所經驗:「我之前帶過一個動作很慢的學妹,從 給藥開始,你就是要去提點他,大概就是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才可以速度變快。所 以我在一開始就會請他們先擬定時間表,按照那個時間表,有時候我會再跟他們 做修正,依據每個人不同的狀況去做修正,例如她花在給藥跟寫記錄的時間最多,
那我們就針對她給藥跟寫記錄的部份,再去進一步地討論。」。此能與何、劉、
胡、黃、陳(2010)在新進護理人員角色轉換與工作適應歷程之質性研究相互呼應,
研究中受訪之新進護理人員表示:「那天我遇到很多不熟悉的事情,一下要轉病 人、一下又要對醫師的醫囑,事情處理的很亂,很多事情都沒有完成。」。另外 Stevens & Duffy (2017)在設計護理臨床教師的工具包(toolkit)研究也能與本研究 相互呼應,文章中提到為了促進良好的時間管理,臨床護理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 一個提出結構和明確期望的臨床日程表幫助新進護理人員了解每日任務。另外 Bott, Mohide, Lawlor (2011)在發展護理臨床教師五分鐘教學(five minute preceptor) 的研究中指出,提供新進護理人員日常和每小時的工作清單,可以鼓勵學生自動 自發,並緩解他們擔心是否忘記某些事情。此外,研究結果也提到護理臨床教師 應該要避免使用自身的經驗談,雖然護理經驗是相當寶貴的,但是資深不等於可 信,有可能誤導臨床教學實務,所以護理臨床教師應該要能夠以更專業的實證知
80
識並使用正確的文獻做為教學策略,教導新進護理人員不斷更新知識的方法提升 護理照護品質,藉此降低學用落差,將臨床與實務銜接;如Preceptor 9所反思:
「有些學姐會說我們以前就是這樣做,就是學姐們會回答學妹說這就是我的經驗,
對,但是我覺得現在已經是實證的時代了,而不是你的經驗為準,所以我覺得有 時候可以透由一些文獻或者是實證的東西,文獻來讓學妹們他們去了解。之前啦,
有些學姐會說這就是我的經驗。」。此與羅、周、蔣(2016)在實證護理應用於臨 床實習教學的研究中提出老師應有創新的想法,推動實證護理來提升學生具有批 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夠相互呼應。藉由護理臨床教師的教學實務反思中體悟到應用 實證護理教學策略的重要性,我們或許可以進一步反思實證護理及文獻評讀在護 理養成教育的推廣,Hande, Williams, Robbins, Kennedy & Christenbery (2017)研究 指出護理學生顯示出學習實證護理能力是能夠有效減少護理畢業生進入職場工 作與臨床實務之間的差距。
由以上探討得知,護理臨床教師體會到藉由豐富的教學策略來協助新進護理
人員學習,綜合研究結果,護理臨床教師利用概念圖、多媒體影音幫助新進護理 人員記憶深化以及實證教學的策略;因此我們是否能夠將多媒體影音工具和實證 文獻相互結合應用在臨床實務教學中呢?在 Ferguson, DiGiacomo, Gholizadeh, Ferguson & Hickman (2017)將社交媒體(如twitter)應用基礎實證練習的研究中指 出,以社交媒體的方式來促進期刊小組(journal club)的學習,增強了學生在學習 基礎實證上的注意力、參與度和滿意度;這也值得護理臨床教師在教學策略上的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