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者省思

過去於臨床實務工作中,體認到護理臨床教師應有豐富的教學技能及熱枕,

才能幫助新進護理人員獲得成功的學習經驗。因過去於臨床實務教學的經驗,開 啟了我對醫護教育的熱情,引發再進修的決心,以提升自己的護理與教學專業知

90

能,研究者從自身的經驗與偏好中決定研究「護理臨床教師教學實務的反思」,

期望能從中對國內護理臨床教師教學實務上的一些建議,並以學習者的立場運用 質性研究方法來探討訪談資料中的意義,過程中必須保持高度敏銳力以及熱情,

發現要完成一份好的質性研究並不容易,訪談過程雖非盡善盡美,但是順利流暢。

本研究設計時,雖多方考量避免研究偏差,但仍有許多未臻完善,分述如下:

一、有關研究對象

本研究目的在初步探討護理臨床教師教學反思經驗,研究對象為參與過培訓

課程,且目前仍於臨床從護理臨床教師一職之護理臨床教師,本研究僅以北部某 一家醫學中心的護理臨床教師為研究對象,然因各醫院屬性不同等差異,研究結 果無法推論至不同醫院等級如區域級以上、教學醫院等級(含) 以上之護理臨床 教師之反思教學實務歷程。研究結果僅代表願意參與訪談之護理臨床教師的反思 教學實務經驗,因此,研究結果之代表性受限,無法推論到北部拒絕訪談及其他 地區的護理臨床教師教學反思經驗的本質。

於訪問過程中發現,受訪者接受之培訓課程的地點皆為原本任職之醫院,相

較於不同醫院等級如區域級以上、教學醫院等級(含) 以上之以外的醫院,曾經 接受過培訓課程的護理臨床教師,是否也有相似的反思教學實務經驗歷程,值得 近一步探討。

本次研究對象中,皆為女性,受訪對象之工作科別內科加護病房4位、外科

加護病房2位、內科病房2位、外科病房1位,未包含婦產科、小兒科、開刀房、

精神科及其他急重症單位;此外受訪者年齡為30-50歲,臨床工作年資介於10-31 年,平均年資15年,較無法探究到新生代護理臨床教師以及其他科別的護理臨床 教師教學實務的反思;最後受訪者學歷為碩士3位、碩士進修中2位、大學4位、

專科1位,本研究原希望探討碩士層級之護理臨床教師教學實務的反思,但又必 須排除現為護理主管職務者,因受訪者人數不易達成理想,故擴大學歷限制。綜 合以上研究結果無法探究教學反思經驗是否受背景經歷不同而有所不同。

91

因此,未來研究對象可以進一步限制,以了解護理臨床教師之教學實務經驗

是否受到性別、服務醫院層級、培訓地點、科別、年齡、學歷、職級而有所影響。

建議日後相關研究能針對護理臨床教師擴大研究對象範圍,並擴大科別屬性,另 外也可以再更聚焦其學歷層級,進一步探討其教學反思之相關經驗歷程,以獲取 更多元、更豐富的資料。

二、有關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設計,研究者本身即為研究工具之一,訪談過程中不斷

提醒自己需保持開放的、客觀的態度來蒐集及分析資料。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

當面臨受訪者對教學實務經驗有時候無法立即回想或是舉例、偶帶有負向或抱怨 的情緒表達、對訪談問題未能有深刻的理解時,受訪者的反應及回答則較無法深 入,然因研究者與受訪者關係建立尚未濃厚,一度不敢再深入詢問進一步的反思 教學實務經驗,擔憂會破壞訪談者與受訪者所建立之關係,後來經過第二次訪談,

將不夠深入的訪談資料再次收集,較能夠更真切的了解受訪者之反思教學實務歷 程。

訪談過程中,感謝受訪者的熱情表達及參與,將豐富的教學實務分享給研究

者,讓研究者能順利完成研究,也感謝受訪者願意將每次訪談感受回饋給研究者 並給予建議,讓研究者在面對下一次的訪談能有更適當的言詞提問及表達。

研究者亦反省到即使訪問的前提是以受訪者舒適自在的環境做為第一考量,

但為了能讓訪談過程更順暢及完備,仍須事先清楚的說明訪談方向及與探討的內 容,再次溝通及協調,於訪談前先收集更多的受訪者資料,並先了解過去經驗,

建立關係,讓訪談進行時,受訪者可以更無所顧慮的表達,讓受訪者在適合的情 境下,做更多的分享與表露。

三、這份研究帶給我的意義與反思

我由自身的經驗開始,聆聽了10位護理臨床教師的教學實務經驗反思,過程

中我發現護理臨床教師的共同特點,她們都擁有對護理教學的熱情,強調身教重

92

於言教,運用並創新一套適合新進護理人員的教學策略,認真的帶領每一位新進 護理人員。研究者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是以學習者的身份出發,也就是一邊進 行研究,一邊學習研究方法,在訪談內容、訪談技巧、資料分析、對資料的敏銳 度都顯得生疏,此為研究者希望改進之處。

我非常喜愛我的教學,在未來的教學旅程中,這些寶貴的臨床實務教學反思

經驗,將提供我優良的教學技巧與策略的方針,帶領我邁向卓越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