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護理臨床教師在職教育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應用

一、 護理臨床教師在職教育

92

於言教,運用並創新一套適合新進護理人員的教學策略,認真的帶領每一位新進 護理人員。研究者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是以學習者的身份出發,也就是一邊進 行研究,一邊學習研究方法,在訪談內容、訪談技巧、資料分析、對資料的敏銳 度都顯得生疏,此為研究者希望改進之處。

我非常喜愛我的教學,在未來的教學旅程中,這些寶貴的臨床實務教學反思

經驗,將提供我優良的教學技巧與策略的方針,帶領我邁向卓越教學的目標。

93

二、護理臨床教師臨床教學實務 (一)突破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

護理臨床教師應協助新進護理人員有足夠時間了解臨床實作之內涵,建議確

實做好環境介紹與病房常規之熟悉之後,待新進護理人員能夠掌握臨床作業的大 原則,再漸漸增加關於學理還有書寫報告的相關實務要求,亦可採用新進護理人 員上課的方式,透過導讀加深自己對學理和相關技術的印象。藉由模擬教學來降 低學用落差,增加身體評估、溝通、醫囑、檢查報告或是會診單的範例,妥善運 用手機攝錄影片以供返家後複習。教學策略上可運用概念圖、相關照片來加速學 習的速度與印象。協助新進護理人員發展一個屬於自己清楚且便捷的交班紙與工 作清單,將護理輕重緩急的各項事務排序;並且適時的加強安排實證文獻研讀的 工作坊,讓新進護理人員加強查找文獻的能力。鼓勵新進護理人員提問澄清問題,

引導新進護理人員進行自我反思,加強批判性思考能力。

(二)落實護理典範的傳承

護理臨床教學實務過程強調身教的重要性,必須展現良好的態度,避免情緒

化的教學,強調言行一致,講求實事求是;護理臨床教師應有正向的學習態度、

誠實面對所發生的狀況、保有對護理熱忱的心、嚴肅的看待生命與護理工作、尊 重有禮貌且視病猶親嚴肅的態度,將此以上重要的護理典範傳承給新進護理人 員。

三、行政方面

(一)學校提供足夠的教學資源

面對醫療科技快速進展,建議加強課室教學與臨床實務之銜接,將醫院單位

之教學資源甚至是更新的儀器列入學校技術課程之中。課程安排應納入教導新進 護理人員查閱資料的方法及重要性,藉由查閱大量的文獻,知識與思路會不斷的 被啟發與澄清。在身體評估的課程安排部分,可設計跨領域團隊合作(IPE)的學 習模式,藉由不同科系的學生,例如:醫學系、物理治療學系與護理系一起學習

94

各種身體評估情境;在醫學術語課程教學上,也應多納入臨床實際的醫囑範例,

甚至是臨床實際發生誤判醫囑的例子,讓護理學生加深印象。建議學校也可以規 劃與溝通相關的情境模擬教案,例如不能接口頭醫囑的情境、護理衛教時病人及 家屬可能發生的情況,讓護理學生深切清楚理解到面對不同職系之專業人員、病 患及家屬要如何建立起良好且成功的溝通互動。

(二)醫院要支持護理臨床教師進修

面對護理臨床教師提到想要進修但是學習時間不敷使用的情境,醫院應給予

護理臨床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學習教學技巧及專業知識;另外考量到新進護理人員 面對照顧病人的壓力又要兼顧學習,院方可以給予特定天數,在護理臨床教師及 新進護理人員沒有照顧病患的情況之下,雙方都能夠有充裕的時間教學並專心學 習。

四、未來研究

(一)定期訪談護理臨床教師

訪談過程中的每一段語言及非語言的對話和情緒表達都是有富有意義的,面

對醫療科技發展進步的迅速,護理臨床教育也應要能夠與時俱進,建議各場域之 醫院(無論是醫學中心、教學醫院與地區醫院)可以定期(如每2年一次)邀請護理臨 床教師接受訪談,從訪談資料中可以進一步了解護理臨床教師的教學需求以及困 境。

(二)縮小研究主題

未來研究可以縮小研究目的的範圍,探討護理臨床教師的特定教學反思經驗,

例如身體評估的教學歷程、溝通能力的提升、教學技巧的精進、異常事件的預防、

不同科別屬性的教學方法、高教與技職學生的學習差異、影響教學的相關因素等,

或許更能發現護理臨床教師教學實務歷程,進一步對於學校護理教育及臨床實務 技能提出具體改善方案,進而提升護理學生及新進護理人員與臨床就業接軌。

95

(三)加入量化觀點

本研究採取質性觀點,重視受訪者主觀感受與教學實務經驗的反思,未來研

究可以考慮輔以量化測量,並與其他像似性質之族群進行比較。

9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一顧(2010).認知教練對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課程與教學 季刊,13(2),127-154。doi:10.6336/JUT.4501.004

尹裕君(2010)

護理臨床教師制度

榮總護理,27(3),219-224。doi:10.614 2/VGHN.27.3.219

王文科、王智弘(2014).課程發展與教學設計論.台北市:五南。

doi:10.6610/TJMT.20141001.01

王瑜欣、簡淑慧、范君瑜、周守民(2013).談最後一哩與新進護理人員臨床教育 之銜接.護理雜誌,60(3),5-10。doi:10.6224/JN.60.3.5

台灣護理學會(2010).Preceptor中文名稱

取自https://www.twna.org.tw/frontend/

un09_news/news_newsdetail.asp?t_id=3214&sector=1

台灣護理學會(2013)

護理臨床教師教學教案設計指引:DOPS mini-CEX 之 護理臨床教學應用

取自https://www.twna.org.tw/frontend/un16_commission /webPages_6/file/1021211.pdf

台灣護理學會(2016).護理臨床教師基礎訓練課程活動目的.取自

http://www.act.e-twna.org.tw/TWNAActBack/ClassFile//1359/%E5%87%BD_

1050622(%E4%B8%AD%E5%8D%80)&0630(%E5%8D%97%E5%8D%80)%

E8%AD%B7%E7%90%86%E8%87%A8%E5%BA%8A%E6%95%99%E5%B8

%AB%E8%A8%93%E7%B7%B4-%E5%9F%BA%E7%A4%8E%E8%AA%

B2%E7%A8%8B(%E9%80%9A%E7%9F%A5%E5%87%BD%E5%8F%8A%E 8%AD%B0%E7%A8%8B).pdf

伍碧琦、周汎澔、李碧娥(2016)

臨床護理教育的挑戰與省思

長庚護理,27(1),

97

26-33。

江青桂、林英姬、江宜娜(2013)

優良護理實習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

教師專業 研究期刊,(5),85-105。

江晨恩、陸翔寧、劉宏恩(2014)

赫爾辛基宣言2013年版

臺灣醫界,57(5),

54-57。

何雪華、劉佩芬、胡曉珍、黃素菲、陳小蓮(2010)

新進護理人員角色轉換與工 作適應歷程之質性研究

護理雜誌,57(6),31-41。doi:10.6224/JN.57.6.31 吳明儒、陳怡行、謝祖怡、陳得源、許惠恆、藍忠亮(2010)

臨床教師應具備之

核心能力

醫療品質雜誌,4(5),70-74。

吳芝儀(2011)

以人為主體之社會科學研究倫理議題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5(4),

19-39。doi:10.6284/NPUSTHSSR.2011.5(4)2

吳鄭善明(2013)

論後現代主義社會工作質性研究

社會服務與休閒產業研究,

(2),1-15。doi:10.6324/SSLIR.2013.02.01

吳麗珍、黃惠滿、李浩銑(2014)

方便取樣和立意取樣之比較

護理雜誌,61(3) , 105-111。doi:10.6224/JN.61.3.105

宋宥賢、林顯明(2014)

21 世紀的教師圖像:教學現場之反思

台灣教育,(690),

37-41。

李怡真、高毓秀(2012)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評估

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

8(2),106-116。doi:10.6257/JOTS

李欣瑜(2014)

護理臨床教師輔導新進護理人員能力之探討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台北市: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醫護教育研究所。

98

李皎正、鍾聿琳(2012)

談護理臨床教育

護理雜誌,59(5),5-9。doi:10. 6 2 24/JN.59.5.5

阮光勛(2014)

促進質性研究的品質與可信性

國教新知,61(1),92-102。

周致丞(2011)

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教育的內容結構與教案規畫概念

醫療品質 雜誌,5(5),67-73。

林盈慧(2013)

護理臨床教師教學歷程之研究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高雄市: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林郁汶、陳玉枝、高毓秀(2012)

護理臨床教師自覺教學效能之探討—以北部某 醫學中心為例

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8(1),70-79。doi:10.6225/JNHR.8.1.72

林麗英、黃惠美(2012)

運用教學訓練課程提升護理臨床教師教學回饋技巧認知 之成效評價

榮總護理,29(3),267-276。doi:10.6142/VGHN.29.3.267

花儷月(2014)

知識翻新課程對師培生教學反思與教學實務知識探究之影響

台 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研究所。

邱足滿、蔡哲嘉、楊仁宏(2011)

優質臨床教師需具備的能力與特質─臺灣醫師 觀點的初探研究

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2,141-174。

邱淑芬、周成蕙、魏秀靜、蘇秀娟(2013b)

護理臨床教育的利器-電子化學習歷 程檔案

榮總護理,30(2),199-205。doi:10.6142/VGHN.30.2.199

邱綉雯、謝素英、許麗齡(2013a)

護理臨床教師自評教學能力之研究

長庚護 理,24(2),132-146。

洪慧娟、陳夏蓮、蔡崇煌(2016)

利用心智圖介入生理學教學對五專護理學生的

99

學習影響

中科大學報,3(1),251-264。

翁新惠、齊珍慈、王敏華、陳淑芬、高淑雰、陳美碧…傅玲(2012)

護理臨床教 師教學能力進階訓練成效初探

榮總護理,29(2),167-175。doi:10.6142/V GHN.29.2.167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臨床醫事人員培訓計畫師資培育制度認證 辦法(2012, 2016)

取自file:///C:/Users/catme/Downloads/%E5%B8%AB%E8%

B3%87%E5%9F%B9%E8%82%B2%E5%88%B6%E5%BA%A6%E8%AA%8 D%E8%AD%89%E8%BE%A6%E6%B3%95.pdf

高櫻芬(2014).以行動研究探討教學鷹架對護理新進護理人員學習護醫溝通模組 課程之成效(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醫護教育 研究所。

張春興(2013)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

台北市:東華。

doi:10.6251/BEP.19930701.1

張祿純、徐偉庭(2010).體育教師反思專業發展之探討.臺灣體育論壇,創刊號,

53-60。doi:10.6592/TSF.2010.09.05

張德銳、李俊達(2011)

教學行動研究對中學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

教育研 究與發展期刊,7(1),151-178。

梁繼權(2015)

反思在醫學教育的應用

台灣家庭醫學雜誌,25(3),165-173。

畢恆達(2010)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新北市:小畢空間。

莊惠凱、邱文聰(2010)

台灣人類研究倫理治理架構之推動

人文與社會科學 簡訊,12(1),4-9。

許玉雲、王美卿(2012)

反思寫作在護理上之應用以反思實習日誌為例

志為護

100

理,11(1),66-71。

許麗齡(2002)

反省思維與批判性思考-以臨床日誌為例

護理雜誌,49(6),67-72。

doi:10.6224/JN.49.6.67

陳威麗(2010)

反思技巧-臨床護理教學指引

榮總護理,27(3),225- 230。

doi:10.6142/VGHN.27.3.225

陳國泰(2011b)

反省取向的「二階段集中實習課程」對國小師資生實務知識發 展的影響

教育實踐與研究,24(1),25-66。

陳瑞玲、韓德彥(2015)

沒有教師的一堂課-翻轉教室自主學習效益及其促成要 件

遠東通識學報, 9(6),1-19。

陳麗梅(2011a)

護理臨床教師角色能力量表之發展與測試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台南市:長榮大學護理學系。

彭少貞、賴思穎、黃芳銘、蔡秋蘭(2013)

護理畢業生學校滿意度與自評護理

核心能力之相關性研究-以某技術學院不同學制為例

慈濟技術學院學報,

(21),17-32。

曾淑倩、周傳姜(2016)

新進護理人員的學習經驗

榮總護理,33(2),186-195。

doi:10.6142/VGHN.33.2.186

曾惠翎、李皎正(2015)

建構護理臨床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

護理雜誌,62(2),

57-65。doi:10.6224/JN.62.2.57

鈕文英(2015)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

台北市:雙葉書廊。

馮明珠、陳幼梅、吳玲琨、吳鈴珠(2011)

三個月內新進護理人員感受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