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從具有指導新進護理人員之醫院護理臨床教師教學實務的反思為探
索重點,期望從他們的經驗對護理臨床教師教學專業角色展現典範有進一步的了 解及發現。在國內外文獻查證的過程當中,雖然有諸多對於護理臨床教師教學能 力、角色功能的探討,但是對於自我教學歷程的反思相關研究闕如,沒有對護理 臨床教師教學歷程進行進一步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因此擬以質性研究中半結構式 的深度訪談法來進行護理臨床教師資料收集,全程藉由錄音工具收集資料,以探 索護理臨床教師教學實務的經驗反思。本研究的詳盡敘述如下:
一、質性研究
質性研究現已被認同是研究人們在其生活中所擁有之主觀經驗與個人意義 的適當方法(阮,2014),質性研究的過程是非線性、動態、開放和彈性的(鈕,2015),
其有其無可取代的獨特性,研究真實世界情境下,人類生活的意義、觀感和感覺 (Robert, 2014)。質性研究者較深入探討的部份是人們如何詮釋他們的經驗、詮釋 經驗的原因和意義(Sharan, 2011)。經驗主義強調了解人對其經驗世界的解釋,用 歸納的思考模式去理解其生活情境所賦予的意義來認識或是解釋該現象,質性研 究重視的是其中的歷程,其包含過程(process)與意義 (meaning)的雙重意涵
(Denzin & Lincoln, 1994),後現代主義主張經驗、體驗理論,質性研究的過程中,
研究者不斷從原始蒐集到的資料中尋找出真實意義進行詮釋,從不同角度來探究 社會現象(吳,2013)。
近年來質性研究日益受到護理和健康相關領域研究的重視,研究者亦發現其
內涵最貼近欲研究之理念,研究者所關注的護理臨床教師教學實務經驗是主觀且
24
獨特的,以受訪者具體的經驗敘說來進行闡述與分析,因此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
再以深度訪談中的半結構訪談方式收集護理臨床教師的教學實務反思,進行詮釋 護理臨床教師教學經驗之體會與成長是最為恰當的。
二、一對一的深度訪談
訪談是質性研究者最常使用的資料收集方式,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深度
訪談特質是能夠因應每一個受訪者的特性,來發展一個高度參與、獨創性與敏銳 性的訪談。質性研究的訪談通常會預設一個目標,有特定的問題,希望能夠聽到 受訪者敘說的故事(畢,2010)。在訪談者與受訪者的關係中,針對研究目的,透 過語言及非語言的溝通方式,採用開放性問句,依每個個案不同的情況調整訪談 的技巧,進而交換彼此的看法與態度,然而更專注受訪者的聲音。訪談是一個互 動的過程,是在不斷互動的過程中創造新的意義,經由雙方對話的過程,建構一 個新的理解(畢,2010)。深度訪談可概述分為四類:(1)結構式訪談、(2)半結構式 訪談、(3)非結構式訪談、(4)焦點團體訪談。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以確保訪談 能夠聚焦在事先準備好的研究主題上,也同時又能保有自由探索與談話自然的特 質,其目的是希望能夠在每次訪談過程中,都保留相當大的彈性,以期收集到最 真實的資料。
三、半結構式訪談
質性研究傾向於使用半結構的訪談(鈕,2015),研究者利用較寬廣的研究問
題作為訪談的依據,以利引導訪談的進行,研究者和受訪者彼此之間會互相交換 想法,但訪談過程中大多是由研究者來發問問題(鈕,2015)。研究者必須於訪談 前須熟悉訪談指引,才能夠預期研究參與者可能會回答出的答案,來預期接下來 研究者需要追問的問題(畢,2010)。訪談指引(interview guide)在正式訪談之前,
先經過前驅研究的修正之後被設計出來,用字及問題順序並不侷限,最重要的關 鍵為訪談內容必須與研究問題相符,有關提問的順序以及問題的方向,常常依照 受訪者的回應與說出的故事而有所調整(瞿、畢、劉、楊,2015)。半結構式的訪
25
談指引,常常會因為問題的型式或討論方式進而採取較具彈性的方式進行,此優 點為確保研究參與者能夠提供認知感受較真實的面貌。
四、前驅研究
本研究分為前驅階段和正式階段,前驅階段主要是為訪談指引之適切性做測
試與修正,並檢測訪談過程研究者的訪談技巧、訪談所需的時間以及可能會遇到 的困難。在正式資料收集前,研究者在北部某醫學中心進行前驅性研究,分別訪 談兩位具有護理臨床教師資格的護理師,來分享有關指導新進護理人員的教學實 務與反思,在完成測試訪談後,與指導教授共同檢討訪談指引之修改與訪談技巧 之建議。
本次前驅研究結果發現以下四點,分述如下:
(一)、此次受訪者為護理行政主管,雖然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但是從臨床轉 行政職務已有些許時間,對於輔導新進護理人員的行動後的經驗反思描述印象較 為不鮮明,雖然護理行政主管在護理臨床教師的派任與應用上能有清楚的經驗分 享,但因本身輔導經驗敘說較久遠,與當今臨床教學互動較無法有良好的連結,
因此研究者重新擬定研究參與者的條件應有下列兩點:1.研究參與者應為現今仍 是在線臨床工作者而非行政主管。2.研究參與者於過去一年內至少需有輔導一位 以上新進護理人員之經驗。
(二)、護理臨床教師在指導新進護理人員與護理實習護生的過程有其不同的 內涵與教學方向,因此,為能夠聚焦訪談結果及應用,本研究訪談取樣需確認護 理臨床教師一年內有指導新進護理人員的教學實務經驗,並非只有指導護理實習 護生。
(三)、此次訪談提醒研究者於訪談過程中的訪談技巧,研究者應該盡量避免 提到過去個人經驗,改採用開放與引導的提問方式,降低受訪者經驗分享的內容 受到研究者之故事影響的可能性。
(四)、此次訪談提醒研究者應於訪談過程中增加對受訪者事件描述的敏感度,
26
針對受訪者分享的內容,能有進一步延伸提問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