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討論
第三節 介入性措施成效分析討論
136
正常者,其娛樂、運動和休閒相關的身體活動量越高。此結果與多位學者研究相 同(王等,2007;李等,2009;;馬、林,2011;康,2006;Cardinal, 1997a)。
137
28 人(58.3%),真正每星期超過三次以上者有 18 人(37.5%),此結果較 2012 年體委會女性規律運動研究結果(24.8%)及張等研究結果(27.8%)為高(張等,
2006),推論原因應是本研究年齡層偏高(53.00±6.60),且女性病人病識感較高,
注重自身健康,因此女性人口運動比例較高,此結果與張等(2009)針對高雄地區 更年期婦女研究發現,身體活動不足僅有 22 人(18.3%),高度身體活動量有 50 人(41.7%),身體活動足夠者有 48 人(40.0%),顯示女性病人較有病識感、更 注重自身健康,因此願意花更多時間從事身體活動。但本國女性運動比例仍比美 國女性運動比例低(42.6%)(CDC, 2012)。2012年國內體委會(總平均為30.4%,
女性僅24.8%)及美國CDC(男性52.1%,女性42.6%)研究均顯示男性運動人
口較女性為高,此二大型研究均針對一般普羅大眾作研究調查,而非針對罹患疾 病之病人為對象。反觀本研究之高血壓男性病人(88 人,64.7%)自認為有運動 習慣為 38 人(43.2%),每週運動三次以上者僅有 21 人(23.9%),遠較女性病人 低,是否因疾病因素或男女性別對疾病認知不同或男女因工作有別而有此差異,
尚待更多研究證實。
一、研究對象於介入措施後疾病特性之差異分析
(一)體重
以GEE分析,顯示組別、時間及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在統計上均無顯著差異
( p>0.05 )。 僅 有 簡 訊 組 在 第 三 次 測 量 時 體 重 減 輕 有 統 計 上 之 顯 著 差 異
(p<0.05),推論原因應是病人雖漸次增加運動頻率與運動量,但仍未達到體重 減輕的身體活動量,即每週運動五次,累計每週運動300分鐘以上(衛生署,
2015),所以本研究的高血壓病人體重減輕並不明顯,只要持續增加身體活動,
假以時日應該可以達到體重減輕的效果。
(二)腰圍
以GEE分析,顯示組別、時間及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p>0.05)在統計上均 無顯著差異。雖在統計上沒有顯著差異,但24週追蹤下來,控制組平均減少0.4
138
公分,護照組平均減少2.1公分,簡訊組平均減少2.2公分,護照+簡訊組平均減 少3.1公分,具有臨床上的意義,此結果與林珠茹(2012)針對中年女性研究結 果相似,介入措施效果為第四組>第三組>第二組。
(三)收縮壓
經GEE重覆測量之檢定,顯示時間(p<0.001)達統計顯著差異,第三次測量
(p<0.001)及第四次測量(p<0.001)分別與第一次測量均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24週追蹤下來,控制組平均減少10.74mmHg公分,護照組平均減少17.18mmHg,簡 訊組平均減少16.56mmHg,護照+簡訊組平均減少15.26mmHg,具有統計上及臨床 上的意義,此結果與邱等(2002)、Subramanian等(2011)、Knoepfli-Lenzin等
(2010)等人研究結果相似,中度程度運動能有效降低收縮壓。控制組減少的值 最小,其他護理介入措施均能減少收縮壓15mmHg以上,顯示介入措施是有成效 的。控制組的血壓也有減少趨勢,推論原因應是研究者在每次問卷訪談時,也會 針對病人狀況做一對一的個別護理指導,讓病人對疾病有深一層認識而達到自我 控制的目的。
(四)舒張壓
以GEE分析,顯示組別、時間及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在統計上均無顯著差異
(p>0.05)。24週追蹤下來,控制組平均減少6.60mmHg公分,護照組平均減少 9.03mmHg,簡訊組平均減少8.44mmHg,護照+簡訊組平均減少10.06mmHg,具有臨 床上的意義,此結果與邱等(2002)、Subramanian等(2011)研究結果相似,中 度程度運動能有效降低舒張壓。控制組減少的值最小,顯示介入措施是有成效 的。控制組的血壓也有減少趨勢,推論原因應是與收縮下降原因相同。
二、研究對象於介入措施後生活品質之差異分析
經 GEE 進 行 重 覆 測 量 之 檢 定 , 顯 示 時 間 、 組 別 無 統 計 上 的 顯 著 差 異
(p>0.05),但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p<0.01)在統計有顯著差異。再以控制組 和第一次測量為基準點,在第二次測量時,簡訊組比控制組多 2.61 分,護照+
139
簡訊組多 3.03 分(p<0.01);第三次測量時,簡訊組比控制組多 3.21 分,護照+
簡訊組多 3.32 分(p<0.01),第四次測量時,簡訊組比控制組多 2.25 分(p<0.05), 護照+簡訊組多 3.41 分(p<0.01),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此結果與張淑玲
(2011)、周等(2011)、林等(2011)、Netz及Wu(2005)、Klavestrand(2009)、
Benton(2012)、Moilanen(2012)等多位國內外學者研究結果相似,運動與生 活品質呈現正相關。而且其中簡訊組、及護照+簡訊組生活品質分數均上升,顯 示介入措施是有成效的,而且介入措施效果為第四組>第三組>第二組。
三、研究對象於介入措施後運動自我效能之差異分析
經GEE進行重覆測量之檢定,顯示時間無統計上的顯著差異(p>0.05),但組 別、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p<0.05)在統計有顯著差異。再以控制組和第一次測 量為基準點,結果顯示第二次測量時,護照+簡訊組比控制組多1.94分,具有統 計 上 的 顯 著 差 異 ( p<0.05 ), 其 他 組 別 及 測 量 次 數 雖 無 統 計 上 之 顯 著 差 異
(p>0.05)。但護照組(上升2.69)、簡訊組(上升1.97)、及護照+簡訊組(上升 2.24)自我效能分數均上升,具有臨床上的意義,此結果與國內許多研究結果相 符合,即介入措施可增加病人的運動自我效能(王、2006),建議介入措施對於 增加自我效能的成效,可作長期追蹤或其他族群研究取得更多證實。
四、研究對象於介入措施後運動改變過程之差異分析
經GEE進行重覆測量之檢定,顯示時間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p<0.05),但組 別、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在統計沒有顯著差異(p>0.05)。再以控制組和第一次 測量為基準點,結果顯示,第二次測量時,護照組比控制組多8.13分,簡訊組多 15.55分,護照+簡訊組多7.40分,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p<0.05);第三次測量 時,簡訊組比控制組多12.26分,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p<0.05);第四次測量時,
護照組比控制組多9.38分,簡訊組多14.30分,護照+簡訊組多8.87分,在統計上 具有顯著差異(p<0.05),三組運動改變過程分數均上升,具有臨床及統計上的 差異,顯示介入措施是有成效的。此結果與國外學者研究結果相同,運動改變階
140
段層次越高,運動改變過程分數越高(Mahmoodabab, et al., 2013)。在此部分介 入措施成效是第三組>第二組>第四組。為何第四組的介入措施是結合第二、三組 的介入措施,但上升分數卻是三組中最低的,值得進一步探討。
五、研究對象於介入措施後運動決策權衡之差異分析
經 GEE 進行運動決策權衡-運動益處重覆測量之檢定,顯示組別、時間、組 別與時間交互作用在統計沒有顯著差異(p>0.05)。24 週追蹤下來,發現介入措 施對運動決策權衡 -運動益處沒有顯著 影響,此結果與國外研究結果相 反
(Mahmoodabab, et al., 2013)。
經 GEE 進行運動決策權衡-運動障礙重覆測量之檢定,顯示時間、組別、組 別與時間交互作用在統計沒有顯著差異(p>0.05)。再以控制組和第一次測量為 基準點,結果顯示,第二次測量時,簡訊組比控制組少 0.99 分,有統計上的顯 著差異(p<0.05)。第三次測量時,護照組比控制組少 0.90 分,簡訊組少 1.45 分,均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p<0.05)。第四次測量時,簡訊組比控制組少 1.08 分,在統計上具有顯著差異(p<0.05),24 週追蹤下來,發現介入措施對運動決 策權衡-運動障礙有顯著影響,而且介入效果是是第三組>第二組>第四組。為何 第四組的介入措施是結合第二、三組的介入措施,但下降分數卻是三組中最低 的,值得進一步探討。
六、研究對象於介入措施後運動習慣之差異
經 GEE 進行運動習慣重覆測量之檢定,顯示組別、時間有統計上的顯著差 異,不同組別和不同測量時間運動習慣有顯著差異(p<0.05)。再以控制組和第 一次測量為基準點,結果顯示,護照組的勝算是控制組的 2.58 倍,簡訊組的勝 算是控制組的 2.86 倍,護照+簡訊組的勝算是控制組的 2.79 倍;但以第三、四 組次團體進行分析,以第三組為基準點,護照+簡訊組是簡訊組的 1.05 倍,顯示 第四組效果比第三組好。第二次測量的勝算是第一次測量的 4.50 倍,第三次測 量的勝算是第一次測量的 5.49 倍,第四次測量的勝算是第一次測量的 4.50 倍。
141
24 週追蹤下來,四組病人運動比例增加分別為 11.9%、29.4%、47.2%及 35.5%,
顯示介入措施是有成效的,此結果與國內許多研究結果相符合,即介入措施可增 加病人的運動行為(王、2006;何、2011; Prestwich, et al., 2010)。而且介入效 果是第四組>第三組>第二組。
七、研究對象於介入措施後休閒活動當量之差異分析
經 GEE 進行休閒活動當量重覆測量之檢定,顯示組別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p<0.05),但時間、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在統計沒有顯著差異(p>0.05)。再以 控制組和第一次測量為基準點,結果顯示,第二次測量時,護照+簡訊組休閒活 動當量比控制組多 407.85Mets(p<0.05);第四次測量時,護照+簡訊組休閒活 動當量比控制組多 472.06Mets(p<0.05),其他組別和測量次數在統計上無顯著 差異(p>0.05)。24 週追蹤下來,四組病人休閒活動當量增加分別為 172.87Mets、
433.21Mets、440.50Mets 及 668.16Mets,顯示介入措施是有成效的,而且介入 效果是第四組>第三組>第二組。此研究結果與Prestwich的研究結果類似,顯示 行動電話簡訊確實能提醒及加強民眾健走的動機(Prestwich, Hurling, & Perugini, 2010)。
八、研究對象於介入措施後中等費力活動當量之差異分析
經 GEE 進行中等費力活動當量重覆測量之檢定,顯示時間、組別、組別與時 間交互作用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p>0.05)。再以控制組和第一次測量為基準 點,結果顯示,第二次測量時,護照+簡訊組中等費力活動當量比控制組多 388.14Mets(p<0.05);第四次測量時,簡訊組中等費力活動當量比控制組多 681.53Mets(p<0.05),護照+簡訊組中等費力活動當量比控制組多 628.56Mets
(p<0.05);其他組及測量時間在統計上沒有顯著差異(p>0.05)。24 週追蹤下 來,四組病人中等費力活動當量增加分別為-239.14Mets、50.56Mets、461.53Mets 及 400.97Mets,顯示介入措施對於中等費力活動當量有成效的,此結果與國內 外研究成果類似,衛教手冊與簡訊可增加病人的運動行為(王、2006;何、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