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工具信、效度檢測
本研究使用之運動改變階段及運動自我效能問卷乃取得曾月霞授權之中 文問卷,而運動改變過程及運動決策權衡問卷則取得美國 Dr. Robbins 及 Dr.
Blaney之同意使用並翻譯其問卷。問卷翻譯經過三個步驟:正向翻譯(forward
translation)、反向翻譯(backward translation)及前趨試驗(pilot study)後,因 為翻譯後之問卷尚未使用於研究對象的資料收集,運動自我效能問卷也尚未運 用於中年高血壓病人身上,因此需進行三份問卷信、效度之檢測。
此階段共徵得 248 位中年高血壓病人同意填寫問卷以進行問卷信、效度之 測試及運動行為之調查分析。
一、問卷之描述性分析
(一)運動自我效能問卷
有關於運動自我效能問卷之觀察變項間的平均數、標準差呈現於表4-1-1。
問卷採5點計分法(1分代表沒有信心,到5分代表非常有信心),分數越高代表 個人越有信心從事運動。從表4-1-1可以看到平均數最高的是第四題(2.94±
1.21),其次是第二題(2.18±1.15),最低的是第三題(1.54±0.96)。
註解 [李瑞美1]:
78
表 4-1-1 運動自我效能變項的平均數、標準差
項次 變 項 平均數 標準差
1 當我疲倦或身體不舒服時 1.75 1.05
2 當我心情不好時 2.18 1.15
3 當我覺得沒有時間時 1.54 0.96
4 當我度假時,如遊覽、旅行 2.94 1.21
5 當天氣改變時,例如下雨、太熱、太冷 1.78 1.03
(二)運動改變過程問卷
有關於運動改變過程問卷之觀察變項間的平均數、標準差呈現於表4-1-2。
問卷採Likert 5點計分方式表示使用之頻率,「1分」代表「不曾如此」,「2分」
代表「很少如此」,「3分」代表「偶爾如此」,「4分」代表「經常如此」,「5 分」代表「總是如此」,分數越高,代表使用之改變策略越多,從表4-1-2可看 出其中平均數最高的是第23題(4.04±1.39),其次是第25題(3.94±1.04),最 低的是第22題(1.56±1.04)。
79 表4-1-2 運動改變過程變項的平均數、標準差
項次 變 項 平均數 標準差 1 我會以運動或走路取代看電視或吃東西來放鬆心情 2.04 1.08
2 我告訴我自己,只要我夠努力就可以持續運動 2.65 1.44
3 我把一套運動服放在隨手可取得的地方,只要有空就可以運動 2.23 1.37
4 我相信我可以規律的運動 2.56 1.45
5 為了學習更多,我會讀運動相關文章 1.88 1.15
6 我承諾我會運動 2.31 1.49
7 規律運動的好處之ㄧ是它改善我的心情 3.17 1.49
8 我會尋找有關運動的資訊 2.08 1.27
9 我注意到很多人知道運動對他們是好的 3.90 1.09
10 當我看到有人可以從運動中得到好處卻不運動,我會難過 2.47 1.31 11 我了解越來越多人將運動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3.86 1.02
12 我會害怕如果我不運動對健康造成的後果 3.30 1.32
13 當我規律運動時,我覺得更有自信 2.78 1.56
14 當我不想運動時,有一個朋友會鼓勵我去運動 2.39 1.39
15 我找到新的運動方式 1.98 1.20
16 我試著去想,運動可以同時清晰我的思緒和鍛鍊身體 3.00 1.44
17 有人會鼓勵我去運動 3.29 1.26
18 當我覺得累的時候,無論如何我會運動,因為我知道之後我會 感覺比較好
2.11 1.35
19 如果我從事規律運動,我發現我獲得更多能量的好處 2.85 1.50 20 當我意識到「我所愛的人如果運動的話可能會有較佳的健康」
而感到難過
2.63 1.38
21 我的朋友會鼓勵我去運動 2.65 1.38
22 我使用行事曆來安排運動時間 1.56 1.04
23 我確保我隨時有一套乾淨的運動服 4.04 1.39
24 我了解到如果我不規律運動,我可能會生病或變成別人的負擔 3.45 1.28 25 我相信規律運動會讓我變成更健康、更快樂的人 3.95 1.04 26 我注意到一些名人常常宣傳他們有規律運動的事實 3.27 1.24 27 我認為規律運動可以預防我成為健康照顧系統的負擔 3.26 1.40
28 當我運動時,我對自己的感覺更好 3.26 1.48
29 工作後我用運動取代小睡 1.58 0.97
30 我認為規律運動在減少健康照顧的花費上有重要作用 3.38 1.32
(三)運動決策權衡問卷
80
有關於運動決策權衡問卷之觀察變項間的平均數、標準差呈現於表4-1-3。
問卷以Likert 5點計分法代表受測者對於這一題描述所感受到的重要程度,「1分」
代表「一點也不重要」,「2分」代表「不太重要」,「3分」代表「重要」,「4 分」代表「很重要」,「5分」代表「非常重要」。分數越高,代表所知覺到的 重要性越高。從表4-2-3可以看到平均數最高的是第四題(3.85±0.93),其次是 第一題(3.71±0.96),最低的是第八題(1.09±0.40)及第十題(1.09±0.38)。
表 4-1-3 運動決策權衡變項的平均數、標準差
項次 變 項 平均數 標準差
1 如果我規律運動,我會更有活力面對家人和朋友 3.71 0.96
2 如果我規律運動,我會覺得壓力減輕 3.58 0.92
3 運動會讓我一天的心情更好 3.63 0.93
4 我感覺身體更舒服 3.85 0.93
5 規律運動幫助我有更正向的人生觀 3.64 0.98
6 如果有人看我運動,我會覺得很不自在 1.35 0.79
7 運動讓我減少與朋友相處時間 1.25 0.63
8 穿運動服會讓我覺得不舒服或不自在 1.09 0.40
9 關於運動,我還有太多要學習的 3.04 0.98
10 運動增加了我親朋好友額外的負擔 1.09 0.38
二、問卷之效度評鑑
為驗證研究問卷實際資料與理論之適配程度,因此將研究問卷之「運動自我 效能」、「運動改變過程問卷」及「運動決策權衡問卷」三部份進行效度評鑑。
(一)運動自我效能問卷
針對「運動自我效能問卷」進行效度檢測。以驗證性因素分析的違犯估計檢 定(表 4-1-4)檢測發現,標準化係數值(λ1~λ5)介於 0.35 至 0.77 之間,
並沒有大於 0.95 或太過接近 1 的現象發生,表示沒有過大的參數;觀察變項的 測量誤(δ1~δ5)是介於 0.06 到 0.08 之間,顯示沒有負的誤差變異數存在,
也未發現太大的標準誤。這些結果表示模式估計沒有任何違犯估計出現,因此,
可以進入整體模式適配度的檢定。
81
表 4-1-4 運動自我效能問卷假設測量模式參數估計表
參數 非標準化參數值 標準誤 t 值 標準化參數值
λ1 0.82 0.06 12.88 0.77
λ2 0.78 0.07 11.02 0.68
λ3 0.70 0.06 11.94 0.73
λ4 0.43 0.08 5.19 0.35
λ5 0.69 0.06 10.69 0.67
δ1 0.45 0.06 7.19 0.40
δ2 0.71 0.08 8.83 0.53
δ3 0.43 0.05 8.13 0.47
δ4 1.28 0.12 10.75 0.87
δ5 0.59 0.07 9.03 0.56
以驗證性因素分析之路徑圖(圖 4-1-1),在整體模式適配度的檢定方面,
χ2(5)= 21.03 (P <0.001),達顯著水準,SRMR=0.46,RMSEA=0.114,ECVI=0.17
【小於獨立模式 ECVI 值(1.88),大於飽和模式 ECVI 值(0.12)】,PNFI=0.48,
PGFI=0.32,AIC=41.03【小於獨立模式 AIC 值(464.70),大於飽和模式 AIC 值 (30.00) 】,CN=174.26,Normed Chi-Square=4.21,皆未達模式可接受標準,但 GFI=0.97,RMR=0.057,AGFI=0.90,NFI=0.95,NNFI=0.93,CFI=0.96,IFI=0.96,
皆達模式可接受標準,整體而言,16 項指標中有 9 項拒絕假設模式,由於檢定 後的適配程度不理想,因此以模式修正(model modification)進行第二次的驗 證性因素分析。
圖 4-1-1 運動自我效能問卷第一次驗證性因素分析路徑圖
82
運動自我效能問卷第二次驗證性因素分析(圖 4-1-2),依據邱皓政(2011)
選擇最大且符合實質理論意義的修正指標值(Modification Indicator;MI 值
>3.84 的參數)作為修正的建議,因此選擇運動自我效能問卷第 4 題「當我度假 時,如遊覽、旅行」、第 5 題「當天氣改變時,例如下雨、太熱、太冷」(MI 值 為 5.90)的測量誤差項予以釋放。模式修正後顯示,RMSEA=0.11,ECVI=0.15【小 於獨立模式 ECVI 值(1.88),大於飽和模式 ECVI 值(0.12)】,PNFI=0.39,
PGFI=0.26,AIC=34.76【小於獨立模式 AIC 值(464.70),大於飽和模式 AIC 值 (30.00) 】,Normed Chi-Square=3.87,皆未達模式可接受標準,但χ2(4)= 15.46 (P >0.001) , GFI=0.98 , RMR=0.049 , SRMR=0.038 , AGFI=0.91 , NFI=0.97 , NNFI=0.93,CFI=0.97,IFI=0.97,CN=211.65,皆達模式可接受標準,整體而言,
16 項指標中仍有 6 項拒絕假設模式,較第一次減少 3 項,由於修正後的適配程 度仍不夠理想,因此以模式修正(model modification)進行第三次的驗證性因 素分析。
運動自我效能問卷第三次驗證性因素分析(圖4-1-3)中,選擇第2題「當我 心情不好時」、第4題「當我度假時,如遊覽、旅行」(MI值為8.73)的測量誤差 項予以釋放。模式修正後顯示,PNFI=0.30,PGFI=0.20,AIC=30.73 【小於獨立
圖 4-1-2 運動自我效能問卷第二次驗證性因素分析路徑圖
83
模式AIC值(487.27),大於飽和模式AIC值(30.00)】,3項未達模式可接受標準,
但χ2(4)= 15.46(P>0.001),GFI=0.99,RMR=0.023,SRMR=0.021,RMSEA=0.071,
ECVI=0.12 【 小 於 獨 立 模 式 ECVI 值 (1.88) , 等 於 飽 和 模 式 ECVI 值 (0.12) 】,
AGFI=0.95,NFI=0.99,NNFI=0.97,CFI=0.99,IFI=0.99,CN=412.70,Normed Chi-Square=2.24皆達模式可接受標準,整體而言,16項指標中有3項拒絕假設模 式,大多數指標皆通過所要求的接受值,且數值為所有模式中最好的(表4-1-5), 表示第三次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是可以接受,是一個有效度的模式。
圖 4-1-3 運動自我效能問卷第三次驗證性因素分析路徑圖
84
表4-1-5 運動自我效能問卷適配度指數比較表
修正模式 第一次 第二次
整體適配指標 假設模式
E4E5 E2E4 絕對適配量測
(1)Chi-Square
Degrees of Freedom
21.03 5
15.46 4
6.73 3
(2) Estimated Non-centrality Parameter (NCP) 16.03 11.46 3.73
(3) Scaled Non-centrality Parameter (SNCP) 0.06 0.05 0.02
(4) Goodness of Fit Index (GFI) 0.97 0.98 0.99
(5)Standardized RMR 0.046 0.038 0.021
(6)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RMSEA) P-Value for Test of Close Fit (RMSEA < 0.05)
0.114 0.016
0.108 0.039
0.071 0.25 (7)Expected Cross-Validation Index (ECVI)
90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ECVI ECVI for Saturated Model
ECVI for Independence Model
0.17 (0.12;0.24) 0.12 1.88
0.15 (0.12;0.22) 0.12 1.88
0.12 (0.11;0.17) 0.12 1.88
增值適配量測
Chi-Square for Independence Model with 10 Degrees of Freedom 454.70 454.70 454.70
(8)Adjusted Goodness of Fit Index (AGFI) 0.90 0.91 0.95
(9)Non-Normed Fit Index (NNFI) 0.93 0.93 0.97
(10)Normed Fit Index (NFI) 0.95 0.97 0.99
(11)Comparative Fit Index (CFI) 0.96 0.97 0.99
(12)Incremental Fit Index (IFI) 0.96 0.97 0.99
(13)Relative Fit Index (RFI) 0.91 0.91 0.95
簡效適配量測
(14)Parsimony Normed Fit Index (PNFI) 0.48 0.39 0.30
(15)Parsimony Goodness of Fit Index (PGFI) 0.32 0.26 0.20
(16) Independence AIC Model AIC Saturated AIC
464.70 41.03 30.00
464.70 37.40 30.00
464.70 30.70 30.00
(17)Critical N (CN) 174.26 211.65 412.70
(18) Normed Chi-Square 4.21 3.87 2.24
(二)運動改變過程問卷
針對「運動改變過程問卷」進行效度檢測。以驗證性因素分析的違犯估計檢
85
定檢測(表4-1-6),標準化係數值(λ1~λ30)介於0.12 至0.87之間,並沒有 大於0.95或太過接近1 的現象發生,表示沒有過大的參數;觀察變項的測量誤(δ 1~δ30)是介於0.06 到0.09 之間,顯示沒有負的誤差變異數存在,也未發現太 大的標準誤。這些結果表示模式估計沒有任何違犯估計出現,因此,可以進入整 體模式適配度的檢定。
表4-1-6 運動改變過程問卷假設測量模式參數估計表
參數 非標準化參數值 標準誤 t 值 標準化參數值
λ1 0.69 0.06 10.72 0.63
λ2 1.22 0.07 16.34 0.85
λ3 1.08 0.08 13.39 0.79
λ4 1.26 0.07 16.96 0.87
λ5 0.83 0.07 12.21 0.72
λ6 1.10 0.08 13.24 0.74
λ7 0.98 0.09 11.38 0.66
λ8 0.97 0.07 12.96 0.76
λ9 0.55 0.07 7.51 0.51
λ10 0.92 0.08 11.77 0.70
λ11 0.52 0.07 7.50 0.51
λ12 0.87 0.08 10.94 0.66
λ13 1.34 0.08 16.68 0.86
λ14 1.18 0.08 14.95 0.84
λ15 0.85 0.07 11.71 0.70
λ16 1.15 0.08 17.76 0.80
λ17 0.80 0.08 10.39 0.63
λ18 1.10 0.07 14.79 0.81
λ19 1.28 0.08 16.35 0.85
λ20 0.80 0.08 10.68 0.65
λ21 1.18 0.08 15.15 0.85
λ22 0.66 0.06 10.37 0.63
λ23 0.17 0.09 1.81 0.12
λ24 0.96 0.07 13.22 0.75
λ25 0.70 0.06 11.85 0.68
λ26 0.79 0.08 9.43 0.63
λ27 1.10 0.08 14.10 0.79
λ28 1.29 0.08 17.00 0.87
λ29 0.61 0.06 10.73 0.63
λ30 1.01 0.07 13.73 0.77
86
表4-1-6 運動改變過程問卷假設測量模式參數估計表(續)
參數 非標準化參數值 標準誤 t 值 標準化參數值
δ1 0.70 0.07 10.43 0.60
δ2 0.56 0.07 8.40 0.27
δ3 0.72 0.10 7.13 0.38
δ4 0.49 0.06 7.80 0.24
δ5 0.63 0.07 8.75 0.48
δ6 0.99 0.10 9.94 0.45
δ7 1.26 0.12 10.59 0.57
δ8 0.69 0.08 8.19 0.43
δ9 0.88 0.09 9.93 0.74
δ10 0.88 0.10 9.24 0.51
δ11 0.78 0.08 9.94 0.74
δ12 0.99 0.10 9.69 0.56
δ13 0.64 0.07 8.99 0.26
δ14 0.56 0.09 5.93 0.29
δ15 0.74 0.08 9.05 0.51
δ16 0.76 0.08 0.67 0.37
δ17 0.95 0.10 9.89 0.60
δ18 0.62 0.08 8.14 0.34
δ19 0.61 0.07 8.52 0.27
δ20 1.11 0.11 9.81 0.58
δ21 0.52 0.09 5.63 0.27
δ22 0.66 0.07 10.02 0.60
δ23 1.91 0.17 11.10 0.99
δ24 0.72 0.08 9.18 0.44
δ25 0.59 0.06 10.60 0.54
δ26 0.93 0.11 8.47 0.60
δ27 0.74 0.09 8.64 0.36
δ28 0.53 0.06 8.72 0.24
δ29 0.56 0.05 10.43 0.60
δ30 0.70 0.08 8.89 0.41
運動改變過程問卷以驗證性因素分析之路徑圖(圖 4-1-4),在整體模式適 配 度 的 檢 定 方 面 , χ2(360)= 707.24 (P <0.001) , 達 顯 著 水 準 , GFI=0.84 , AGFI=0.79, CN=141.13,皆未達模式可接受標準,但 RMR=0.088,SRMR=0.053,
RMSEA=0.062,ECVI=3.71【小於獨立模式 ECVI 值(70.50),小於飽和模式 ECVI 值(3.77)】,NFI=0.96,NNFI=0.97,CFI=0.98,IFI=0.98,PNFI=0.79,PGFI=0.65,
AIC=917.24【小於獨立模式 AIC 值(17412.67),小於飽和模式 AIC 值(930.00)】,
87
Normed Chi-Square=1.96,皆達模式可接受標準,整體而言,16 項指標中有 4 項拒絕假設模式,由於檢定後的適配程度不理想,因此以模式修正(model modification)進行第二次的驗證性因素分析。
運動改變過程問卷第二次驗證性因素分析路徑圖(圖 4-1-5),選擇最大且 符合實質理論意義的修正指標值(MI 值>3.84)作為修正的建議,因此選擇運動改 變過程問卷第 5 題「為了學習更多,我會讀運動相關文章」、第 8 題「我會尋找
圖 4-1-4 運動改變過程問卷第一次驗證性因素分析路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