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

Copied!
72
0
0

Teks penuh

(1)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杞昭安博士 Advisor: Chao-An Chi, Ph. D. 國小視覺障礙學童構音與口腔輪替速率表現之研究 The performance of articulation and oral diadochokinetic rates of elementary-school children with visual impairment.. 研究生:范文姬 Name: Wen-Chi Fan. 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六月 June, 2016.

(2)

(3) 致謝 終於到寫致謝文的這刻了,心中百感交集卻不知如何下筆。因為要感謝的人太多了。 首先謝謝童寶娟老師,老師一路以來不嫌棄學生的愚鈍,一直給予許多的學習機會,包 括帶學生前往南投並親自示範教學讓學生學習;帶學生去外島做構音篩檢實習;或遠去 歐洲與其他國家學生共同上密集課程。只有在國北護才可以享有一邊學習一邊旅遊的機 會。 再來謝謝我的指導教授杞昭安老師,不厭其煩的為學生解決困頓與困難,並時時給 予支持與鼓勵,論文就這樣在老師的細心呵護下完成了。還有口委錡寶香與張勝成老師, 每次都能給學生實質的建言,並明確的讓學生知道該如何修改,朝哪個方向進行,也因 為如此才讓論文內容有完整的展現。 接者謝謝我的 99 級同學們,謝謝芝瑩、詩朋、得欣、雪珮、淨純、子禎、依萱、 佩曄、惠君、詠絜、文慧、彥妤、金蘭、綺君、雅萍、愛華與羽蓁,謝謝大家在學習過 程給予的協助與陪伴,尤其是文慧與綺君更是無時無刻的支持我,在我低落時陪伴我, 並幫助我釐清論文中困惑的地方。還有雅萍與金蘭在我論文最後階段,協助我解決惱人 的問題及給予一針見血的建議,讓我得以繼續寫下去。 最後謝謝我的家人,這些年得忍受我因為壓力大亂發的脾氣,且盡量不讓我操心家 裡的大小事情,家人是我的最大精神支柱與避風港。還有我的好友黃安弘,讓我不用擔 心這些年的學費而能專心學習。以上所有人都是我的貴人。謝謝大家!謝謝!. I.

(4)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碩士論文中文摘要 研究所別: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 語言治療碩士班. 論文名稱:國小視覺障礙學童構音與口腔輪替速率表現之研究 指導教授:杞昭安博士 研究生:范文姬 本研究以 26 名就讀臺北市、新竹縣市、臺中市國小視障資源班、臺中啟明、惠明 盲校國小的視覺障礙學童為研究對象,再以就讀同校或鄰近學校的同年級同性別的明眼 學童 26 名為對照組,探討視覺障礙學童構音及口腔輪替速率的表現。 研究結果發現在構音的子音正確率部分,明眼學童組的子音正確率表現,較視覺障 礙學童組佳,有達顯著差異,全盲與弱視學童組則沒有顯著差異。構音的異常發生率部 分,明眼學童組與視覺障礙組間無顯著差異,全盲與弱視學童組間無顯著差異。構音錯 誤類型部分,視覺障礙組在捲舌音化、歪曲、ㄤ被ㄢ替代,這三項類型上與明眼學童組 達到顯著差異,視覺障礙組構音錯誤類型依發生率排序,分別為:替代 72.67%;其他 10.22%;歪曲 6.81%;省略 2.27%;添加 1.13%;不捲舌音化 23.86%;邊音化 15.90 %;捲舌音化 13.63%;同化 6.81%;擦音塞擦音化 5.68%。依注音符號難易度排序則 為:ㄕㄓㄔㄖㄗㄙㄤㄘㄒㄈㄉㄊㄑㄢㄥ,ㄕ音錯誤總人次數最多。口腔輪替速率部分, 明眼學童組口腔輪替速率範圍在 4.87 音節/秒至 5.33 音節/秒;視覺障礙學童組則在 4.78 音節/秒至 4.85 音節/秒。視覺障礙組的口腔輪替速率較明眼學童組慢,不過在統計上是 未達顯著差異。全盲與弱視學童組間無顯著差異。口腔輪替速率無法預測構音的子音正 II.

(5) 確率及構音異常發生率。最後在構音錯誤總人次數上,視覺障礙組高於明眼學童組,且 統計上有達顯著差異,全盲與弱視學童組間則無顯著差異。 關鍵詞:視覺障礙學童、構音表現、口腔輪替速率. III.

(6) 英文摘要 Abstract Graduate School: Department of Speech Language Pathology and Audiology. Master of Speech Language Pathology.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 Title: The performance of articulation and oral diadochokinetic rates of elementary-school children with visual impairment. Advisor: Dr. Chao-An Chi Author: Wen-Chi Fan In this study, 26 enrolled in Taipei, Hsinchu county, Taichung States overlooked barrier resource classes,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n to attend the same school and the same grade school with same sex 26 children as control group . The purpore is to explore the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articulation and oral diadochokinesis rate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articulation of percentage of consonants correct rate, sighted student’s performanc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atter than visual impairment student. The articulation disorder rate that between the sighted student and visual impairment student that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ticulation error type part, visually impaired group in retroflexion and distortion and is ㄢ be substitute is the three types achie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ighted students group, the visually impaired group’s articulation IV.

(7) disorder types of errors sorted were: substitution is 72.67%; other is 10.22 %; 6.81 % of the distortion; omission is 2.27%; addition is 1.13%; no retroflexion is 23.86%; 15.90% is the laterals; retroflexion is 13.63%; assimilation is 6.81%; fricative affrication is 5.68%.Phonetic symbols difficulty was: ㄕㄓㄔㄖㄗㄙㄤㄘㄒㄈㄉㄊㄑㄢㄥ. The ㄕ is the most times of error number..Oral diadochokinetic rate portion, sighted children group diadochokinetic rate in the range of 4.87 syllables / sec to 5.33 syllables / sec; visually impaired children in the group of 4.78 syllables / sec to 4.85 syllables / second. The oral diadochokinetic rate visually impaired group than sighted children was slower, but less than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ral diadochokinetic rate can not predict t the articulation of percentage of consonants correct rate and articulation disorder rate. Finally, the articulation error total number of people, visually impaired group higher than sighted students group,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ached statistical. All of the articulation of percentage of consonants correct rate, articulation disorder rate, Oral diadochokinetic rate, articulation error total number that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of the group of blind and partially. Key words: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articulation performance, oral diadochokinetic rate.. V.

(8) 目錄 致謝………………………………………………………………………………………….Ⅰ 中文摘要…………………………………………………………………………………….Ⅱ 英文摘要.................................................................................................................................Ⅳ 目錄.........................................................................................................................................Ⅵ 圖次………………………………………………………………………………………….Ⅶ 表次.........................................................................................................................................Ⅷ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2 第三節 名詞釋義………………………………………………………………………...2 第二章 文獻探討…………………………………………………………………………...4 第一節 構音的發展……………………………………………………………………...4 第二節 視覺障礙學童的構音表現…………………………………………………….18 第三節 口腔輪替速率的發展………………………………………………………….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27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研究對象……………………………………………………………………….28 研究工具……………………………………………………………………….29 研究流程……………………………………………………………………….31 施測流程…………………………………………………………………...…..32 資料處裡……………………………………………………………………….34 信度分析……………………………………………………………………….3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37 第一節 比較明眼學童與視覺障礙學童構音表現…………………………………….37 第二節 比較明眼學童與視覺障礙學童在口腔輪替速率上的表現………………….42 第三節 構音異常發生率與口腔輪替速率間相關性………………………………….43 第四節 本研究的其他發現…………………………………………………………….44 第五章 結論……………………………………………………………………………….46 第一節 研究發現……………………………………………………………………….46 第二節 研究限製……………………………………………………………………….48 第三節 研究建議……………………………………………………………………….48 參考文獻…………………………………………………………………………………….49 附錄一 測驗結果登記表…………………………………………………………...………56 附錄二 研究參與者知情同意書……………………………………………….…………..57 附錄三 學童基本資料問卷表…………………………………………………………...…61 附錄四 學童贊同同意書……………………………………………………………….…..62 VI.

(9)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27 圖 3-2 研究流程…………………………………………………………………………….31. VII.

(10) 表次 表 2-1 國語聲母表…………………………………………………………………………...5 表 2-2 學習華語兒童的聲母發展歷程摘要表……………………………………………...6 表 2-3 兒童音韻歷程出現年齡與類型……………………………………………………...8 表 2-4 國內四個構音工具介紹…………………………………………………………….12 表 2-5 構音嚴重度分級表………………………………………………………………….14 表 2-6 構音錯誤模式發生頻率分類表…………………………………………………….15 表 2-7 三群華語說話者(兒童、成人、老人)的口腔輪替運動的常模…………………….25 表 3-1 收案學童人數分佈表……………………………………………………………….28 表 4-1 明眼學童組與視覺障礙學童組在 PCC 數值上的表現……………………………37 表 4-2 全盲學童組與弱視學童組在 PCC 數值上的表現…………………………………38 表 4-3 明眼學童組與視覺障礙學童組構音異常發生率(PCC)等級的比較…………….38 表 4-4 全盲學童組與弱視學童組構音異常發生率(PCC)等級的比較………………….38 表 4-5 明眼學童組與視覺障礙學童組構音錯誤類型的比較…………………………….39 表 4-6 全盲學童組與弱視學童組構音錯誤類型的比較.....................................................40 表 4-7 本研究與其他研究在構音異常錯誤類型分析方法及結果上的比較…………….41 表 4-8 明眼學童組與視覺障礙學童組其口腔輪替速率每組平均數值的比較………….42 表 4-9 全盲學童組與弱視學童組其口腔輪替速率每組平均數值的比較……………….43 表 4-10 本研究與鄭靜宜(2013) 兒童常模的比較………………………………………...43 表 4-11 口腔輪替速率與 PCC 的相關係數……………………………………….......…....44 表 4-12 口腔輪替速率與構音異常發生率(PCC)等級間的相關性……………………...44 表 4-13 明眼學童組與視覺障礙學童組在構音錯誤總人次數上的表現………………...45 表 4-14 全盲學童組與弱視學童組在構音錯誤總人次數上的表現……………………...45. VIII.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將分別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及名詞釋義三個部分。.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言語溝通為視覺障礙學童接受教育的重要管道。視覺障礙學童如果有構音不清的現 象,將會妨礙其表達個人意見,及影響學習成效(林寶貴,2006) 。林寶貴、張宏治 1987 年調查 341 位視覺障礙學童及青少年其構音能力,發現構音異常佔 78.01%;黃惠慈、 許振益 1991 年調查 84 位視覺障礙學童其構音能力,構音異常佔 51.2%。Dodd 與 Conn 於 2000 年調查 15 位盲學童,發現閱讀正確性(reading accuracy)比實際年齡預期表現, 落後 9 至 17 個月。 構音是一種運動,可經由重複練習與使用,而發展成精熟與內發的動作(陳仁勇, 2010) 。莊冠月於 1991 年指出,視覺障礙學童有可能因為缺乏肌肉運動的刺激或機會, 導致構音器官肌肉活動不靈敏,進而影響構音表現。國內外文獻顯示,提升口腔運動能 力可提升構音的言語清晰度(Strode & Chamberlain, 1997;Forrest, 2002;Ray, 2003;蕭 素燕、林嘉德、鄭元凱、郭憲文、蔡銘修,2004;羅羿翾,2010) 。而口腔輪替任務(oral diadochokinesis,. oral DDK)可檢測言語運動能力。其中,言語的口腔輪替任務(spoken. DDK)主要評估,單音節的交替性口腔輪替速率(alternating motion rate; AMR),即: /pa/、/ta/、/ka/;及多音節的序列性口腔輪替速率(sequential motion rate; SMR) ,即:/pataka/ (Strand & McCauley, 1999;Williams & Stackhouse, 2000;Prathanee, Thanaviratananich & Pongjanyakul, 2003)。研究顯示構音異常兒童有較低的口腔輪替速率(Dworkin, 1978; Dworkin, 1980;Henry, 1990)。 1.

(12) 視覺障礙學童構音異常比率雖然高,但國內多篇文獻顯示明眼學童其構音異常比率 亦佔第一位(張斌、盛華、馬文蘭,1977;林寶貴,1984;劉富梅、鍾玉梅、黃秀珍、 劉憶帄,1994;趙文崇,1998;韓紹禮、陳彥琪、顏孝羽、塗雅雯、魏聰祐,2010) 。 目前國內外仍缺乏比較視覺障礙學童與明眼學童間,其構音表現比較的相關文獻;及視 覺障礙學童在口腔輪替速率部分的表現的相關文獻。因此本研究除了招收視覺障礙學童 外,另收明眼學童組進行對照分析,以期獲得一客觀論述。.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分析,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下列三項: 一、比較視覺障礙學童與明眼學童間的構音表現。 二、比較視覺障礙學童與明眼學童間的口腔輪替速率表現。 三、探討口腔輪替速率與構音表現間的相關性。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之分析,本研究的研究問題有下列三項: 一、視覺障礙學童在構音表現上與明眼學童有無差異? 二、視覺障礙學童在口腔輪替速率表現上與明眼學童有無差異? 三、口腔輪替速率與構音表現間是否存有相關性?.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以下將說明本研究對視覺障礙學童、明眼學童、構音表現、口腔輪替速率這四個名 詞在本研究中的定義。 一、視覺障礙(visual impairment)學童:本研究所指視覺障礙學童,為就讀臺北市、 2.

(13) 新竹縣市、台中市各國小視障資源班,及台中啟明、惠明盲校國小一到六年級的視 覺障礙學童。本研究視覺障礙學童包含:全盲(blind)與弱視(partially sighted) 學童,其中全盲的部分包括:單眼或雙眼全盲的學童。本研究共收案 26 位視覺障 礙學童,其中 19 位為盲學童;7 位為弱視學童。 二、明眼學童:本研究所指的明眼學童,為與視覺障礙學童同校或鄰近學校,同年級同 性別的無視覺障礙,亦無其他障礙的正常明眼學童。本研究共收案 26 位明眼學童。 三、構音表現:本研究的構音表現共分析三個項目。 1.為分析學童的子音正確率(perventage of consonants correct, PCC)。 2.構音異常嚴重度等級,這個部分是由子音正確率的數據做決定,因此本研究將其 稱為 PCC 等級,用來比較組間的構音異常發生率。 3.學童每出現一次構音錯誤時,便紀錄其構音錯誤語音並分析構音錯誤類型,如: 省略、塞音化等。因此本研究所指構音表現,指的是 PCC、PCC 等級及構音異常 錯誤類型。 四、口腔輪替速率(oral diadochokinetic rates) :本研究所指的口腔輪替速為,單音節的 交替性口腔輪替速率(AMR),即:/pa/、/ta/、/ka/;及多音節的序列性口腔輪替速 率(SMR),即:/pataka/。. 3.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分為構音的發展、視覺障礙學童的構音表現及口腔輪替速率的發展三節進行 說明。. 第一節. 構音的發展. 臨床上難以區分音韻異常及構音異常(Bleile, 2004) ,因此本節將分為構音/音韻的 定義、構音/音韻的發展歷程、影響構音發展的原因、評估工具的敘述、構音表現的分 析共五個部分進行說明。 一、構音、音韻的定義 1.構音的定義 語言是一種社會共通、約定俗成、有規則的符號系統,用以進行溝通互動,包含口 語及書寫等(錡寶香,2006;Catts & Kamhi, 1999;Owens,2005)。Owens 說明溝通過 程中有意義的口語表達則稱之為言語(speech) 。言語是由音聲(voice) 、構音(articulation)、 節律(rhythm)所構成的音聲符號綜合而成,藉由神經肌肉精準協調,進行序列性動作 規劃與執行的過程,而言語過程產出的音聲符號將可進行言語性的語言表達(蕭自佑, 1999)。構音為藉由構音器官(articulators),如:舌頭、雙唇、顎等經由改變不同構音 位置(place of articulators)、構音方法(manner of articulators)以不同的氣流釋放位置 與方法,而製造出不同語音的一連串過程(林珮瑜等譯,2006)。國語聲母依構音位置 不同分為:雙唇:唇齒、舌尖、舌尖後、舌面、舌根等七類語音;依構音方法不同分為: 鼻音、塞音、塞擦音、擦音、邊音等五類語音。塞音、塞擦音再依氣流送出強弱不同分 4.

(15) 為:送氣、不送氣語音。國語聲母音標符號依上述分類方式整理如表 2-1 國語聲母表。 表 2-1 國語聲母表 位置. 氣流強弱. 雙唇. 唇齒. 舌尖前. 舌尖. 舌尖後. 舌面. 舌根. 方法 塞音. 不送氣 送氣. 塞擦音. 不送氣 送氣. ㄅ ㄆ. 擦音. ㄉ ㄊ. ㄈ. 鼻音. ㄍ ㄎ. ㄗ ㄘ. ㄓ ㄔ. ㄐ ㄑ. ㄙ. ㄕ、ㄖ. ㄒ. ㄇ. ㄏ. ㄋ. 邊音. ㄌ.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2008)。國音學(頁 106)。臺北:正中。. 國語韻母分為五大類:1.單韻母「ㄧㄨㄩㄚㄛㄜㄝ」;2.複韻母「ㄞㄟㄠㄡ」;3.聲 隨韻母「ㄢㄣㄤㄥ」;4.捲舌韻母「ㄦ」;空韻「帀」(國立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 會,2008) 。 2.音韻的定義 音韻規則為某一種語言中其音素的規律組合與排列,而音素則為語言中的最小單位, 包含符號與語音,如「石頭」共有ㄕ、ㄊ、ㄡ三個音素符號與語音,詞彙則是由不同的 音素的組合形成(Owens, 2005;錡寶香,2006) 。兒童若無法藉由聽覺區辨不同的語音 訊息,則可能影響其言語清晰度(intelligible speech) 、詞彙辨識(word recognition)及 語言理解(Catts & Kamhi, 1999) 。兒童若是發音不正確,將「精英」說成「今因」 , 「南 京」說成「藍青」 , 「上學去」說成「喪邪氣」等,將容易造成語意上的誤解而影響語言 表達(林寶貴,2006,頁 246)。音韻也包含四聲,兒童若將「獅子」說成「柿子」則 5.

(16) 會影響詞彙表達(錡寶香,2006)。 二、構音/音韻的發展歷程:包含語音發展歷程及音韻發展歷程。 1. 語音發展歷程 王南梅、費珮妮、黃恂與陳靜文於 1984 年針對 150 位三至六歲兒童進行調查;張 正芬、鍾玉梅於 1986 年針對 363 位二至六歲兒童進行調查;張顯達與許碧勳於 2000 年針對 90 位四至六歲兒童進行調查,然此研究於分析時將張顯達 2000 年時調查三歲兒 童的結果加入分析;鄭靜宜、林佳貞、謝孝萱與梁書維於 2002 年針對 300 位二歲半至 六歲兒童進行調查;林寶貴、黃玉枝、黃桂君與宣崇慧於 2008 年針對 243 位三至五歲 兒童進行調查;卓士傑於 2008 年針對 852 位三至六歲兒童進行調查。以上各研究的詳 細內容見表 2-2(引自錡寶香,2009;引自陳凱玫,2011) 。 表 2-2 學習華語兒童的聲母發展歷程摘要表 研究項目. 王南梅等人. 張正芬. 張顯達. 鍾玉梅. 許碧勳. 鄭靜宜等人. 林寶貴等人. 卓士傑. 研究年分. 1984. 1986. 2000. 2002. 2008. 2008. 研究人數. 150 位. 363 位. 90 位. 300 位. 243 位. 852 位. 研究年齡. 3-6 歲. 2-6 歲. 3-6 歲. 2.5-6 歲. 3-5 歲. 3-6 歲. 通過標準. 75%. 75%. 90%. 70%. 90%. 90%. 3 歲前. 3歲. ㄅㄆㄇㄉㄊ. ㄅㄆㄇㄉㄊ. ㄅㄋ. ㄏㄎㄍㄋ. ㄋㄌㄍㄐ. ㄎㄑㄗ. ㄎㄏㄑㄒㄓ. ㄅㄆㄇㄋㄌ. ㄗㄘㄙ. ㄎㄏ. ㄇㄉㄍㄐ. ㄅㄆㄇㄉㄊ. ㄅㄇㄉㄊㄌ. ㄋㄌㄍㄎㄏ. ㄍㄎㄏㄖ. ㄐㄑㄗ. 3.5 歲. ㄒㄘㄙㄈ. ㄔ. ㄌㄎㄏ. 6. ㄋㄐ.

(17) 研究項目. 王南梅等人. 張正芬. 張顯達. 鍾玉梅. 許碧勳. 鄭靜宜等人. 林寶貴等人. 卓士傑. 研究年分. 1984. 1986. 2000. 2002. 2008. 2008. 研究人數. 150 位. 363 位. 90 位. 300 位. 243 位. 852 位. 研究年齡. 3-6 歲. 2-6 歲. 3-6 歲. 2.5-6 歲. 3-5 歲. 3-6 歲. 通過標準. 75%. 75%. 90%. 70%. 90%. 90%. 4歲. ㄐ. ㄈㄕ. ㄈㄉㄊㄍㄓ. ㄈㄊㄑ. ㄐㄑㄒㄗㄘ. ㄈㄒㄕㄖㄘ. ㄆㄔ. ㄙ. ㄙ. 4.5 歲. ㄈㄑㄗㄘ. 5歲. ㄔㄕㄖ. 6 歲後. ㄆㄒㄗㄘ. ㄖ. ㄓㄕ. ㄓㄔㄕㄖㄙ. ㄒㄙ. ㄓㄕ. 資料來源:錡寶香(2009) 。兒童語言與溝通發展(頁 104) 。臺北:心理。陳凱玫(2011) 。兒 童構音與音韻測驗編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頁 15)。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由表 2-2 中若依 90%通過率進行分析,可發現兒童於三歲已經可以習得ㄅㄇㄋㄌㄎ ㄏ這六個語音;四歲時則已習得ㄉㄊㄆㄍㄓㄒㄘㄙㄐㄑ這十個語音;五歲時習得ㄓㄕㄔ ㄖ這四個語音,然而卓士傑 2008 年研究與其他以 70%、75%為通過標準的結果顯示ㄓ、 ㄔ、ㄕ、ㄖ這四個語音表現的仍不精熟,直至六歲後才逐漸精熟。 2. 音韻發展歷程 Macken 與 Ferguson 於 1981 年說明音韻歷程是指兒童在音韻發展過程中,簡化或 改變了成人語言的系統本質。而這種情形是有系統的,彷彿遵循一個規則與準則(引自 錡寶香,2009,頁 105;)。音韻歷程依語音改變的性質可分為下列三大項(錡寶香; 鄭靜宜,2011) 1.音節結構歷程(syllabic structure processes)或去除歷程(deletion processes)說話者所 產生的音節結構發生改變,較多情形是省略音節中的某一個音素,如:聲母、韻母或介 7.

(18) 音。聲母省略是使用華語的學前兒童常出現的歷程,而此歷程對於語音清晰度的影響較 大。 2.同化歷程(assimilation processes):語音產生過程中音素受鄰近語音環境的影響,而 產生的音素錯誤。同化分為前行性同化(progressive assimilation),指的是字中的音 素受前面音素的影響而改變;回逆性同化(regretssive assimilation) ,指的是字中前面 的音素後面音素的影響而改變。同化歷程通常對語音清晰度的影響較小。 3.替代歷程(substitution processes) :或稱音素替代歷程,是說話者慣用一個音素取代另 一個音素的現象,說話者會呈現系統性的改變某一群與音的語音特徵,例如把送氣音 變為不送氣音的特徵,替代型的音韻歷程種類很多,在語音異常兒童中的發生率也比 較高。 蕭育倫於 2008 年針對 177 位三至六歲兒童進行音韻歷程調查。卓士傑於 2008 年針 對 852 位三至六歲兒童進行調查。以下將上述兩篇研究的兒童音韻歷程出現年齡與類型 整理於表 2-3。 表 2-3 兒童音韻歷程出現年齡與類型 研究項目. 蕭育倫(2008). 卓士傑(2008). 出現年齡. 177 位 3-6 歲兒童. 852 位 3-6 歲兒童. 3.0. 塞音化、後置音化、塞擦音化. 塞音化、雙唇塞音化、舌根音化、邊音化. 不送氣音化、前置音化、邊音化. ㄏ-舌根音化、塞擦音化、不送氣音化. 送氣音化、字首子音省略、加/i/化、不捲舌音化. 8.

(19) 研究項目. 蕭育倫(2008). 卓士傑(2008). 出現年齡. 177 位 3-6 歲兒童. 852 位 3-6 歲兒童. 塞音化、舌根音化、塞擦音化、不送氣音化. 3.5. 送氣音化、不捲舌音化. 4.0. 塞音化、不送氣音化、後置音化. 塞音化、塞擦音化、不送氣音化、不捲舌音化. 塞擦音化、前置音化、邊音化. 塞音化、塞擦音化、舌根音化、不送氣音化、不捲舌音化. 4.5. 5.0. 塞音化、不送氣音化、塞擦音化. 塞音化、不送氣音化、不捲舌音化. 後置音化、邊音化、前置音化. 塞音化、不捲舌音化. 5.5. 6.0. 不送氣音化、邊音化、塞音化. 塞音化、不捲舌音化. 後置音化、塞擦音化、前置音化. 由表 2-3 可發現音韻歷程的類型種類會隨年齡成長逐漸減少,卓士傑 2008 年調查 結果發現兒童於三歲時出現最多種音韻歷程,到六歲時僅存塞音化與不捲舌化。蕭育倫 2008 研究顯示,兒童三歲與六歲時出現的音韻歷程相同,只是發生率排序上不同,三 歲時塞音化出現機率最高,其他依序是後置音化、塞擦音化、不送氣音化、前置音化、 邊音化,六歲時不送氣音化出現機率最高,其他依序是邊音化、塞音化、後置音化、塞 擦音化、前置音化。 三、影響構音發展的原因 9.

(20) 影響構音發展的原因,包含:正常的變異性(normal variation) 、環境的因素 (environmental deficits) 、身體的損傷(physical damage) ,以下逐一敘述(Bleile, 2004; 曹純瓊等,2006): 1. 正常的變異性:Bleile 說明,兒童發展是按照一個帄均的發展歷程,包含身高、體重、 認知及語言,然而有些學童則較帄均的發展年齡來的慢。如:功能性構音異常,指有 正常的發音器官,但在技巧使用上出現問題而造成語音的錯誤現象。 2.環境的因素:有些兒童由於父母忙於工作,導致兒童較少有機會參與不同場合的社交 學習機會,在家中也較少有語言的學習互動。有些兒童則由於家人的過度保護或忽略 而造成學習上的偏差,及不正確的情緒而影響各種的學習歷程。長期處於此種情境的 兒童易衍生出溝通動機差的行為。 3.身體的損傷:Bleile 說明,身體的損傷包含大腦或身體構造,如:聽力障礙,兒童由 於聽不清楚別人的言語及缺乏聽覺回饋機製,而影響言語發展;腦性麻痺,兒童在動 作協調及呼吸控製上有困難,而影響言語表現;注意力缺損兒童,由於兒童無法專注 與他人的言語互動,而影響語言言語的學習機會;唇額裂,容易出現錯誤使用口腔肌 肉的情形,及不正確的發音而導致不易被聽懂的言語問題;智能障礙,兒童因為認知 能力較弱,因此在整體的口語表現上也比較弱;情緒障礙,兒童不善於處裡人際關係, 因此與人溝通互動的機會較少,所以藉由互動學習語言言語的機會也就受到限製;自 閉症,因腦部語言中樞功能受損而影響聽覺理解及口語表達;唐氏症,兒童在口腔構 造和功能方面皆出現問題,因而影響其語言及言語清晰度。其他的影響語言言語學習 10.

(21) 的還包括有:舌頭粗大、牙列不整、舌頭或下頷靈活度差、咀嚼、吞嚥功能差都會影 響口語的表達及言語清晰度。 曹純瓊等於 2006 年,將兒童語音學習過程易造成構音異常的原因歸納有六點: (1) 構音器官的機能性問題; (2)構音器官的結構問題; (3)動作協調困難; (4)感覺異常; (5)發展因素;(6)社經地位等環境因素。 趙麗芬與林寶貴於 1987 年以特殊班教師為主詴,調查全臺北市 22 所國小,共 40,057 位一年級至六年級學童,發現因智能不足造成的語言障礙佔 1.89%,依發生率順序排行 第五順位;口蓋裂佔 1.22%,第六順位;腦性麻痺佔 0.61%,第八順位;重聽佔 0.4%, 第九順位。張蓓莉 2000 年調查 98 位聽覺障礙學童的口語清晰度,發現清晰度滿分為 50 分,聽覺障礙學童的帄均清晰度為 30.74%,顯示聽覺障礙學童語詞中的構音清晰度 不高。 1994 年林美秀調查腦性麻痺兒童其語言發展,發現構音異常佔 76.0%;口語表達 異常佔 73.5%;語言理解異常佔 66.9%;語暢異常佔 57.5%;聲音異常佔 55.3%。 董莉貞等人於 2013 年將功能性構音障礙學童分為合併有感覺統合失調組;無感覺 統合失調組,進行組間構音療效比較研究,結果發現功能性構音障礙學童合併有感覺統 合失調組兒童,其構音改善情況較無感覺統合失調組兒童略顯緩慢。 吳咨杏、郭有方、蔡裕銓與羅慧夫於 1991 年進行比較早期(發生年齡一歲三個月) 硬腭手術與晚期(發生年齡六至七歲)硬腭手術兩組兒童的構音表現,研究結果兩組構 音特質顯著不同,早期硬腭手術組兒童其構音音韻歷程呈現:不送氣化、舌尖音化及塞 11.

(22) 音化,為一般學齡前兒童常出現的構音型態;晚期硬腭手術組兒童其構音情形則多具補 救性構音行為,如:喉化塞音、咽化擦音及口腔氣流弱化,遭成此現象與器官缺陷有關。 李廣韻於 2008 年調查 17 位三年級至七年級的唐氏症兒童其構音音韻能力,結果發 現唐氏症兒童的構音音韻能力以塞音與鼻音為最佳,擦音與塞擦音表現最差;音韻歷程 以塞音化、塞擦音化、不捲舌化及不送氣音化為主;唐氏症兒童出現齒列不整的問題和 舌頭過大的疑慮;唐氏症兒童的語言理解和認知能力與其構音音韻的能力有相關。 四、評估工具的敘述 國內自 1977 年開始陸續有構音評估工具的編製,如:毛連塭、黃宜化於 1977 年編 製的「國語構音測驗」;1992 年許天威、徐亨良、席行蕙編製的「國語正音檢核表」; 2002 年鄭靜宜、林佳貞、謝孝萱、梁書維編製的「電腦化國語構音與音韻測驗之編製 與發展」(引自王淑慧、張維珊、童寶娟,2010;引自陳凱玫,2011);2010 年王淑慧 等人編製的「華語構音/音韻臨床測驗工具」。以下將上述研究詳細內容整理於表 2-4。 表 2-4 國內四個構音工具介紹 測驗名稱 國語構音測驗. 編製者 毛連塭 黃宜化. 出版年份 1977. 測驗內容 49 張圖卡 55 張短文字卡. 施測方式 圖片命名. 國語正音檢核表. 許天威等. 1992. 構音部分為用固定 語詞讓學童誦讀 聲音節律則用看圖 說故事. 電腦化國語與音韻 測驗 華語構音/音韻臨 床測驗工具. 鄭靜宜等. 2002. 王淑慧等. 2010. 45 題構音 4 題聲音節律診斷 測驗題 所有題目皆使用圖 卡 電腦化或紙本 32 張彩色圖卡 8 張情境圖卡. 圖片命名 圖片命名 看圖說故事 情境式問答. 信效度 重測信度: 圖片:.56-.88 短文:.53-.78 評分者間信度.89 重測信度.94 評分者間信度.92. 重測信度.70 評分者間.70 重測信度.95-.99 帄均.97 評分者間.93-.97. 資料來源:王淑慧等人(2010)。華語構音/音韻臨床測驗工具指導手冊(頁 10)。臺北:國立 臺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陳凱玫(2011) 。兒童構音與音韻測驗編製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頁 15)。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12.

(23) 由表 2-4 可發現王淑慧等人的研究工具是年份最新的,且是已出版的評估工具,再 者該評估工具使用的情境圖卡內容是目前兒童生活中常能體驗的生活情節,如過生日慶 祝生日;去速食店吃漢堡、可樂等;去公園玩溜滑梯;晚上回家洗澡上床睡覺等。測驗 內容的詞彙或片語是兒童帄日皆可能使用到的。 五、構音表現的分析 言語異常包含有:嗓音異常、語暢異常及構音異常(王欣宜等人,2013)。良好的 言語表達需要具備:語言知識,音韻(phonilogy)部分;言語產生的動作控製,構音部 分;及聽知覺(perception)三方面的能力。兒童若因為缺乏語言知識能力而引起的言 語語音異常(speech sound disprder)稱之為:音韻異常(phonological. disorder) ,例如:. 兒童不了解〔踢〕這個字中的〔ㄊ〕,與〔兔〕這個字中〔ㄊ〕是相同的子音,又如: 無法了解〔ㄊ〕可以跟韻母〔一〕結合,不可與韻母〔ㄩ〕結合;反之,兒童若因為缺 乏言語產生的運動控製、及聽知覺能力而引起的言語語音錯誤稱之為:構音異常 (articulation disorder) ,例如:兒童可以理解〔踢〕這個字中的〔ㄊ〕 ,與〔兔〕這個字 中〔ㄊ〕是相同的子音,卻無法成功的藉由改變構音器官接觸位置與氣流控製方法順利 發出〔ㄊ〕這個音(Bleile, 2004)。 Bleile 於 2004 年將構音表現分五項進行分析:1.嚴重度(severity),用以決定兒童是否 需要接受治療,以子音正確率 PCC 計算,再依 PCC 結果分成四個等級,為構音嚴重度 分級(如表 2-5 所示)。子音正確率計算方式為:正確子音數/所有測驗的總子音數,乘 於 100,如:70/100x100=70%,則 PCC 即為 70%;2.清晰度(intelligibility),除了可 以用來決定兒童是否需要接受治療外,更可以用來決定治療目標音。兒童於 2-3 歲時可 13.

(24) 達 50-75%清晰度;3-4 歲可達 80%清晰度;4-5 歲時偶爾有構音錯誤,其發展已可達成 人標準(Bleile;Shipley & McAfee, 2006);3.年齡指標(age norms),用以決定兒童是 否需要接受治療,及決定治療目標音;4.優勢能力(better abilities) ,用以決定治療目標 音;5.其他相關分析(related analyses),用以了解兒童其他影響構音表現的特徵,如: 兒童發展年齡、兒童的調整年齡、方言、習得方式等。 表 2-5 構音嚴重度分級表 子音正確率. 嚴重度. ﹥85%以上. 正常發展. 65-85%. 輕至中度異常. 50-65%. 中至重度異常. ﹤50%. 重度異常. 資料來源:Manual of articulation and phonological disorder: Infancy through adulthood,(p.255), by Belie, 2004, Clifton Park, NY:Cengage Learning.. Shipley 與 McAfee 於 2006 年將構音表現分為:錯誤次數(number of errors) 、錯誤 類型(error types)、錯誤一致性(consistency of errors)、正確語音(correctly produced sounds) 、清晰度、言語速度(speech rate) 、韻律(prosody)等七項。Bleile 於 2004 年 依錯誤音出現於總不同字數中的次數,將錯誤模式(error patterns)發生頻率表分為五 類(見表 2-6),其計算方式為:錯誤模式與音出現次數/總不同字數,如:在五個不同 字中,替代情形共發生兩次,其替代音的錯誤模式發生頻率則為 2/5(40%)。Bleile 說 明臨床上治療師選擇短期治療目標音,以錯誤模式發生頻率介於 25-49%的錯誤音為首 要量,如:ㄍ、ㄎ替代ㄉ、ㄊ錯誤模式發生頻率為 40%;ㄍ、ㄎ替代ㄐ、ㄑ錯誤模式 14.

(25) 發生頻率為 20%,則將ㄉ、ㄊ音列為短期治療目標音。 表 2-6 構音錯誤模式發生頻率分類表 頻率分類. 百分比. 發生次數. 高頻率(highly frequent). 75-100%. 4/5-5/5. 頻繁(frequent). 50-74%. 3/5. 出現(present). 25-49%. 2/5. 消失中(disappearing). 1-24%. 1/5. 不存在(disappeared). 0%. 0/5. 資料來源:Manual of articulation and phonological disorder: Infancy through adulthood,(p.239), by Belie, 2004, Clifton Park, NY:Cengage Learning.. 臨床上難以區分音韻異常及構音異常(Bleile, 2004)。我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 生鑑定辦法第五條,將構音異常分為語音出現省略(omission)、替代(substitution)、 添加(addition)、歪曲(distortion)、聲調錯誤、含糊不清等(教育部, 2013)。以下逐 一舉例說明(林寶貴、張宏治,1987;曹純瓊等人,2006): 1.省略:聲母或韻母未被發出,如:「ㄇㄚㄇㄚ」說成「ㄚㄚ」。 2.替代:聲母或韻母被別的聲母或韻母替代,如:「ㄆㄧㄥˊ ㄍㄨㄛˇ 」說成「ㄆㄧ ㄥˊ ㄉㄨㄛˇ」。 3.添加:正確語音之外加上別的音,如:「一ㄝˊ ㄗˇ」說成「ㄌ一ㄝˊ ㄗ ˇ」。 4.歪曲:語音發音類似正確語音,但聽起來不完全正確。 5.聲調錯誤:國語四聲發音錯誤,如:「ㄍㄨㄛˊ」說成「ㄍㄨㄛˋ」。. 15.

(26) 6.含糊不清:也稱整體性的語音不清,可能由於腦性麻痺、聽覺障礙、唇顎裂等原因造 成整體咬字不清晰,但無明確的構音錯誤類型。 依音韻歷程分為添加聲母、添加韻母、添加介音、聲母省略、韻母省略、介音省略、 聲隨韻母鼻音省略、複韻母簡化、前置音化、唇音化、唇齒音化、舌尖音化、捲舌音化、 不捲舌音化、後置音化、塞音化、塞擦音化、擦音化、鼻音化、非鼻音化、邊音化、送 氣音化、不送氣音化、無聲化、有聲化、同化(錡寶香,2009;鄭靜宜,2011)。以下 逐一舉例說明: 1.添加聲母:「一ㄝˊ」說成「ㄌ一ㄝˊ」。 2.添加韻母:「ㄒ一 ㄍㄨㄚ」說成「ㄒㄧㄥ ㄍㄨㄚ」。 3.添加介音:「ㄏㄟ」說成「ㄏㄨㄟ」 。 4.聲母省略:「ㄅㄚ ㄅㄚ」說成「ㄚㄚ」。 5.韻母省略:「ㄒㄧㄥ ㄒㄧㄥ」說成「ㄒㄧ ㄒㄧ」。 6.介音省略:「ㄆ一ㄥˊ」說成「ㄆㄥˊ」。 7.隨韻母鼻音省略:「ㄑ一ㄢˋ」說成「ㄑ一ㄚˋ」。 8.複韻母簡化:「ㄇㄞˇ」說成「ㄇㄚˇ」。 9.前置音化:「ㄍㄠ」說成「ㄅㄠ」。 10.唇音化:「ㄉ一ˋ」說成「ㄅㄧˋ」。 11.唇齒音化:「ㄏㄟ」說成「ㄈㄟ」。 12.舌尖音化:「ㄆㄨˇ」說成「ㄊㄨˇ」。 16.

(27) 13.捲舌音化:「ㄘㄠˇ」說成「ㄔㄠˇ」。 14.不捲舌音化:「ㄓㄨㄥ」說成「ㄗㄨㄥ」。 15.後置音化:「ㄉㄠ」說成「ㄍㄠ」。 16.塞音化:「ㄓㄨ」說成「ㄉㄨ」。 17.塞擦音化:「ㄕㄨ」說成「ㄔㄨ」。 18.擦音化:「ㄘㄠˇ」說成「ㄙㄠˇ」 。 19.鼻音化:「ㄅㄧˇ」說成「ㄇ一ˇ」。 20.非鼻音化:「ㄋ一ˊ」說成「ㄉ一ˊ」。 21.邊音化:「ㄖㄜˋ」說成「ㄌㄜˋ」。 22.送氣音化:「ㄅㄨˋ」說成「ㄆㄨˋ」。 23.不送氣音化:「ㄔˊ」說成「ㄓˊ」。 24.無聲化:「ㄖˋ」說成「ㄕˋ」。 25.有聲化:「ㄕㄨˊ」說成「ㄖㄨˊ」。 26.同化:「ㄙˋ ㄘˋ」說成「ㄘˋ ㄘˋ」。 兒童的發展遵照一個帄均發展量表的帄均數成長著,包含身高、體重、認知及語言, 兒童於六歲時將已經習得所有華語語音了,除了ㄓㄔㄕㄖ尚不精熟外,其他語音應當皆 已精熟。音韻歷程錯誤的出現也隨年齡成長而逐漸消退,達到成人語音表達的穩定階段, 然而由上述文獻可發現兒童於六歲時可能尚存塞音化、不捲舌化、不送氣音化、邊音化、 塞音化、後置音化、塞擦音化、前置音化等音韻歷程。若兒童六歲時仍殘存語音錯誤或 17.

(28) 音韻歷程是否需要接受構音治療,此時可以接受構音評估,並計算子音正確率,子音正 確率可以了解兒童的言語清晰度及構音異常嚴重度,更可以用來確認兒童是否可以藉由 家長的提醒即可或是真的需要接受構音治療。另外本研究的構音錯誤類型將依上述教育 部 2013 的構音異常定義;錡寶香 2009 年;鄭靜宜 2011 年解說的音韻歷程進行分析。. 第二節. 視覺障礙學童的構音表現. 本節將分為視覺障礙的定義、影響視覺障礙學童構音表現的可能原因、視覺障礙學 童其構音表現的相關文獻三個部分進行說明。 一、視覺障礙的定義 視覺障礙指的是缺乏足夠的視覺靈敏度,導致無法自在的參與日常生活活動(高宜 芝、邵宗佩譯,2008) 。依「特殊兒童鑑定及就學輔導標準」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1981) 說明:視覺障礙為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導致視覺機構(眼球、視神經、大腦視覺中樞) 之構造或機能發生部分或全部的障礙,以致對外界事物無法(或甚難)做視覺性之辨識 而言,且經矯正後其視覺辨識仍有困難者,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之一(何華國,2009, 頁 124;教育部,2013): 1.視力經最佳矯正後,依萬國式視力表所測定優演視力未達 0.三或視野在二十度以內。 2.視力無法以前款視力表測定時,以其他經醫學專業採認之檢查方式測定後認定。 我國「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的十七條,將視覺障礙依障礙程度,再分為下列二類 (教育部,1987): 1.全盲:優眼視力測定值未達 0.0 三。 18.

(29) 2.弱視:優眼視力測定值在 0.0 三以上未達 0.三或其視野在二十度以內。 前兩項視力,皆指最佳矯正視力而言。 二、影響視覺障礙學童構音表現的可能原因 視覺障礙兒童若是發音不正確將容易造成語意上的誤解,因此視覺障礙兒童的構音 正確率對進行有效溝通,占有相當重要的角色。明眼兒童藉由聽、說、讀、寫、看動作 與臉部表情進行語言學習。視覺障礙兒童缺乏視覺學習管道,因而無法藉由眼睛觀察母 親或家人的嘴唇,或發音時的口型動作,學習正確的構音方式。視覺障礙兒童如果有構 音不清、說話異常、說話結巴、語無倫次、語彙太少等現象,將會妨礙視覺障礙兒童表 達個人意見,及影響學習成效(林寶貴,2006)。盲學童對於口說語言的結構在了解與 應用上有遲緩的現象(Gillon & Young, 2002)。 莊冠月(1991)年提出造成視覺障礙兒童語言障礙的原因有下列三點:1.對發音過 程無法觀察入微;2.對產生語言的刺激物有視覺條件上的限製;3.視覺障礙兒童的自發 性語言較不易獲得視覺上的回虧。莊冠月亦提出帅兒在建立語言前,應先具備形成模仿 的能力。因此視覺障礙兒童可能因為缺乏視覺線索,無法透過他人口型動作模仿發音, 加上缺乏視覺回饋而影響自我覺察及自我修正能力,而影響構音學習及正確構音行為。 莊冠月另外說明多數視覺障礙兒童其構音障礙情形,除了可能是因為缺乏視覺提示造成, 也有可能是因為視覺障礙兒童缺乏肌肉運動的刺激或身體運動的機會,導致構音器官與 肌肉不靈敏所致。 三、視覺障礙學童其構音表現的相關文獻 19.

(30) 本段將分別敘述明眼學童的構音調查研究及視覺障礙學童的構音調查研究文獻。以 下分成兩段敘述: 1.明眼學童的構音調查研究文獻 視覺障礙學童的構音異常發生率佔語言障礙的第一位,然明眼學童的構音異常一樣 佔語言障礙類別中的第一位。張斌等人於 1977 年抽樣調查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學童共 3247 位,發現構音障礙佔 3.7%,為語言障礙類型中的第一順位;趙麗芬與林寶貴於 1987 年調查全臺北市 40,057 位一年級至六年級學童,發現構音異常佔 50.15%,亦為語言障 礙類型中的第一順位;林寶貴於 1984 年抽樣調查全臺灣四歲到十五歲學童共 12,850 位, 發現構音障礙所佔的比率最高為 43.36%;1994 年劉富梅等人調查高雄市國小一年級學 童共 1,458 位,發現構音異常佔發生率最高為 52.91%;1998 年趙文崇調查彰化基督教 醫院小兒科 450 位兒童,構音異常發生率最高為 26.7%;韓紹禮等人於 2010 年調查門 診疑似語言障礙兒童共 801 位,其中 318 位診斷為音韻異常,佔 42.3%,低於語言發展 遲緩的 54.2%。 2.視覺障礙學童的構音調查研究文獻 Gillon 與 Young 於 2002 年指出盲學童對於口說語言的語音結構在了解與應用上有 遲緩的現象。Dodd 與 Conn 於 2000 年調查 15 位,七至十二歲盲學童其語言表現與實 際年齡預期語言表現間差異,研究結果顯示盲學童在口語 IQ、閱讀正確性(reading accuracy)、閱讀理解力(reading comprehension),較實際年齡預期表現落後 9 至 17 個 月。音韻覺識部分比較盲學童組與明眼學童組間差異,發現盲學童組於非字閱讀 20.

(31) (non-word reading)、首音互換(spoonerisms)分測驗的原始分數低於明眼學童組 3 至 4 分。Stankov 與 Spilsbury 於 1978 年調查發現,弱視學童組在口語(verbal)IQ 上, 其 IQ 帄均數低於盲學童組、明眼學童組 10 個 IQ 帄均數。 林寶貴與張宏治於 1987 年調查全省公私立啟明、惠明盲校、臺北市一般國中小學 混合教育視覺障礙學生,由國小一年級至國中三年級,年齡介於六至二十歲間共 341 位學童。構音異常佔 78.01%(266/341),子音以擦音、塞擦音錯誤較多,韻母錯誤多 發生在單韻母及聲隨韻母。研究發現學童易出現構音位置擺放不正確,或不完整而造成 構音錯誤,或構音氣流控製不精熟而衍生的構音錯誤,如:ㄅ音,學童未先將上下唇閉 緊,再用氣流衝開雙唇,產生不送氣的雙唇塞音;ㄆ音,學童的氣流強度不夠,因而無 法正確發出雙唇送氣塞音。另學童易出現添加音行為,如:ㄗ、ㄘ、ㄙ單音添加ㄨ而唸 成「ㄗㄨ、ㄘㄨ、ㄙㄨ」 。及音調錯誤行為,如:ㄜ音唸成「ㄜˋ」 ;ㄞ音唸成「ㄞˋ」。 依性別分析,全盲與弱視學童,男性出現構音異常情形顯著高於女性(達顯著差異水準 P﹤.05)。依年齡分析出現構音異常情形,六歲組至十歲組各年齡層其構音錯誤次數, 有依年齡增加而上升情形,但十一歲組後各年齡層構音錯誤次數,有隨年齡增加而下降 的情形。 黃惠慈與許振益於 1991 年針對中部兩所啟明學校一年級至六年級學生,年齡介於 六至二十二歲間共 84 位學童進行調查,發現構音異常率佔 51.2%(43/84),子音以擦 音、塞擦音錯誤較多,韻母錯誤多發生在雙母音及聲隨韻母,構音異常分類以替代音最 多 54.5%,其次為歪曲音 40.6%;省略音 4.8%。依性別分析,男學童有 54.2%(26/48); 21.

(32) 女學童有 47.2%(17/36)出現構音異常情形(未達顯著差異) 。依年級分析出現構音異 常情形,一年級為 71.4%(10/14) ;二年級為 25%(2/8) ;三年級為 47.1%(8/17) ;四 年級為 42.9%(6/14);五年級為 57.1%(4/7);六年級為 25%(4/12)。 林寶貴與張宏治 1987 年的研究與黃惠慈與許振益 1991 的研究結果皆顯示視覺障礙 學童其構音異常佔語言障礙所有類型的第一位,然張斌 1977 年、趙麗芬與林寶貴 1987 年、林寶貴 1984 年、劉富梅 1994 年、趙文崇 1998 年、韓紹禮等人於 2010 年,調查明 眼學童亦發現構音異常佔語言障礙所有類型的第一位。 影響構音發展的原因包含本身身體的變異性、大腦、身體結構的損傷或結構異常, 如齒列不正等、環境因素等許多原因,上節有對影響構音表現原因進行說明,其中唯獨 沒有提及視覺障礙對構音發展的影響。莊冠月於 1991 年說明可能造成視覺障礙兒童構 音障礙的原因有:對發音過程無法觀察入微不易獲得視覺上的回饋,也有可能是因為視 覺障礙兒童缺乏肌肉運動的刺激或身體運動的機會,導致構音器官肌肉不靈敏所致。. 第三節. 口腔輪替速率的發展. 本節將說明口腔輪替速率的定義、口腔輪替速率的計時方式、口腔輪替速率的單位、 錯誤音節的處理、口腔輪替速率的發展歷程、口腔輪替速率與構音表現的相關文獻 一、口腔輪替速率的定義 構音是一種運動,可經由重複練習與使用,而發展成精熟與內發的動作(陳仁勇, 2010)。口腔輪替運動(oral DDK)是測詴個人可變換構音動作的最快速度,又稱為最 高重複速度(maximum repetition rate, MRR) ,是測量個體能說出重複音節的最快速度。 22.

(33) 口腔輪替運動測量說話者能迅速變換構音位置或方法的能力,屬於構音動作的協調性評 估,也是最接近言語性作業的非言語性的評估(鄭靜宜,2013)。國內外文獻顯示,提 升口腔運動能力可提升構音的言語清晰度(Strode & Chamberlain, 1997;Forrest, 2002; Ray, 2003;蕭素燕、林嘉德、鄭元凱、郭憲文、蔡銘修,2004;羅羿翾,2010)。而口 腔輪替任務可檢測言語運動能力。其中,言語的口腔輪替任務主要評估,單音節的交替 性口腔輪替速率,主要用於評估單一音節構音動作的穩定性,即:/pa/、/ta/、/ka/;及 多音節的序列性口腔輪替速率,用於評估多音節轉換時構音動作的穩定性,最常用的是 三音節材料,即:/pataka/(Strand & McCauley, 1999;Williams & Stackhouse, 2000; Prathanee, Thanaviratananich & Pongjanyakul, 2003;鄭靜宜) 。口腔輪替速率已被普遍用 來檢測語言言語異常兒童的口腔運動能力,也可用來檢測正常兒童的說話能力(Yaruss & Logan, 2002)。研究顯示構音異常兒童有較低的口腔輪替速率(Dworkin, 1978; Dworkin, 1980;Henry, 1990)。 二、口腔輪替速率的計時方式 口腔輪替速率常見的兩種即是方式,一是「定時計數」 (count-by-time),指的是計 算一段時間中(如十秒鐘內)說出的音節數量,是最早被用來測量口腔輪替速率的方式 (Fletcher, 1972;鄭靜宜,2013) ;另一種是「定數計時」 (time-by-count) ,指的是計算 受詴者說到一定次數(例如二十次)所需要的時間。Fletcher 認為採用定時計數時,施 測者必頇同時留意受詴者重複的音節數及碼表的時間,對施測者而言相當不便,因而提 出了定數計時的方式,如此施測者只需計算受測者特定次數的時間即可。賴佩汝於 2013 23.

(34) 年整理多篇探討口腔輪替速率相關文獻發現,定數計時由於使用上較為簡便,因此也是 後來許多研究者較普遍使用的測量方式。 三、口腔輪替速率的單位 口腔輪替速率的計算方式,多數研究所提供的的常模資料是以每秒幾次或音節,有 些研究則提供在五秒內所說出次數的常模資料或是說出二十次的時間(鄭靜宜,2013)。 賴佩汝於 2013 年整理多篇探討口腔輪替速率相關文獻時,將常見的口腔輪替速率計算 方式整理如下:1.每秒重複序列次數(sequences/second 或 iterations/second) ;2.每秒音 節次數(syllables/second);3.每個音節的時長(seconds);4.重複特定次數所需要的時 間(seconds) ;5.特定的時間內重複次數(times) 。鄭靜宜說明定時計數和定數計時兩者 皆具備有一定的測量信度,因此不管是哪一種方法只要最後能算出受詴者每秒產生幾個 音節,或是幾次序列性次數以方便和常模資料做比較即可。 四、錯誤音節的處理 構音錯誤或序列音節錯誤,是否該將錯誤表現排外,Yaruss 與 Logan (2002)調查 納入或排除錯誤音節是否會影響口腔輪替速率的結果,研究發現僅計算正確音節或同時 計算錯誤音節,並不影響口腔輪替速率的表現。 五、口腔輪替速率的發展歷程 兒童兩歲半時其口腔結構已大致發展穩定,此時帅兒便具備執行口腔輪替任務的能 力(Canning & Rose, 1974) 。約到四歲半時兒童已發展接近完全正確與穩定的口腔輪替 能力(Williams & Stackhouse, 2000) 。陳玫霖與鄭靜宜於 2009 年測量三十位 6-8 歲的兒 24.

(35) 童;三十位 20-35 歲的成人及三十位 65-90 歲的老年人,並將結果整合為說華語的兒童、 成人、老人的口腔輪替速率常模(引自鄭靜宜,2013),此常模詳見表 2-7 三群華語說 話者(兒童、成人、老人)的口腔輪替運動的常模。 表 2-7 三群華語說話者(兒童、成人、老人)的口腔輪替運動的常模 (單位:音節/秒) 說話者. /pa/. /ta/. /ka. /pa,ta/. 兒童. 4.46. 4.28. 4.36. 3.80. 成人. 5.95. 5.93. 5.79. 老人. 3.65. 3.72. 3.75. /pa,ta,ka/. 拍頭殼. /a/. 3.42. 3.09. 3.55. 5.92. 5.32. 5.51. 5.31. 3.67. 2.98. 4.05. 3.17. 資料來源:鄭靜宜(2013)。話在心〃口難言:運動性言語障礙的理論與實務(頁 92)。臺北: 心理。. 由表 2-7 可發現兒童的口腔輪替速率大約介於 3 秒-5 秒間。另外可發現成人的口腔 輪替速率是最快的,高於兒童,而兒童又高於老人。這顯示成人言語時其構音器官及肌 肉是最穩定的。 六、口腔輪替速率與構音表現的相關文獻 蕭素燕等人於 2004 年以單純口腔運動功能低下,併有進食障礙及構音問題的兒童 為研究對象,調查發現提升兒童口腔運動功能可以改善進食與構音表現。羅羿翾於 2010 年以三位構音異常兒童為研究對象,經過二十週口腔動作與傳統構音治療法後發現,兒 童在經過介入治療後,其口腔動作於兒童口腔動作檢核表分測驗三,口腔動作觀察之模 仿活動的通過率增加 22.6%至 32.6%,於構音部分兒童言語清晰度較治療前提升 21.9 %至 30.4%。 25.

(36) Dworkin 於 1978 年調查正常與有前置音化口齒不清(frontal-lisping)的兩組兒 童,發現構音異常組兒童在伸出舌頭的力量與舌頭的口腔運動速率部分,較正常兒童組 達到顯著差異的無力與慢。Dworkin 於 1980 年進一步調查伸出舌頭的力量、舌頭的口 腔運動速率與前置音化口齒不清的嚴重度間的相關性,在與正常兒童對照比較下發現, 嚴重前置音化口齒不清的兒童其伸出舌頭的力量顯著性的較正常學童組弱,且伸出舌頭 的力量與前置音化口齒不清的嚴重度呈現顯著性相關,中度前置音化口齒不清的兒童在 舌頭的口腔運動速率部分,顯著性的較正常學童組慢。Dworkin 與 Culatta 於 1985 年調 查功能性構音異常(functional articulation disorder)兒童的舌頭力量與口腔輪替速率, 調查發現功能性構音異常兒童有顯著性較弱的舌頭力量、較慢的口腔輪替速率及在自主 性口腔運動部分呈現較困難的現象。Henry 於 1990 年調查 30 位嚴重言語異常(speech disorder)兒童的口腔輪替速率,發現言語異常的兒童其口腔輪替速率顯著性的較正常 兒童組慢,且於不同語音的序列性口腔輪替速率部分較相同語音的重複性口腔輪替速率 有較多的困難度。 構音是一種運動,可經由重複練習與使用,而發展成精熟與內發的動作(陳仁勇, 2010)。上節提到視覺障礙兒童可能因為缺乏肌肉運動的刺激或身體運動的機會,導致 構音器官肌肉不靈敏所造成的構音障礙(莊冠月,1991)。而口腔輪替速率可用來檢測 兒童的口腔運動能力,也可藉由口腔輪替速率的測詴以了解視覺障礙學童其口腔運動能 力。因此本研究除調查構音異常發生率外,亦探討視覺障礙學童其口腔器官活動的靈敏 度及口腔肌肉的活動穩度。 26.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將說明研究架構與假設、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流程、施測流程、資料處 理、信度分析共七節。.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本研究包含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及比較性研究(comparative research) 策略。探討視覺障礙學童的構音表現、口腔輪替速率表現、口腔輪替速率對構音表現的 預測。根据上述研究目的及研界設計提出下列研究架構,圖 3-1。 口腔輪替速率. 視覺障礙學童. 構音表現 1. 子音正確率 2. 構音異常發生率. 構音錯誤類型 圖 3-1. 研究架構. 根據上述研究架構,本研究提出下列六項研究假設: 1.視覺障礙學童組與明眼學童組在子音正確率上,沒有顯著差異。 2.視覺障礙學童組與明眼學童組在構音異常發生率上,沒有顯著差異。 3.視覺障礙學童組與明眼學童組在構音錯誤類型上,沒有顯著差異。 4.視覺障礙學童組與明眼學童組在口腔輪替速率上,沒有顯著差異。 5.口腔輪替速率無法預測子音正確率。 6.口腔輪替速率無法預測構音異常發生率。 27. 明眼學童.

(3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便利取樣法(convenience sampling),以就讀臺北市興華、石牌、仁愛、 濱江、五常,新北市蘆洲區仁愛,新竹市龍山,新竹縣新埔、信勢、六家國小,臺中市 中華國小視覺障礙資源班。及啟明、惠明盲校的視覺障礙學童為實驗組對象;再以同校 或鄰近學校(台中市大雅區三和國小)找同年級、同性別的明眼學童為對照組個案,其 中有七位為臺中啟明學校就讀學童,研究者因為無法在同校或鄰近學校找到對照組學童, 因此這七位的對照組學童分別就讀台中三和國小及新竹縣信勢國小、六家國小。 本研究的收案標準,視覺障礙組為單純視覺障礙學童;明眼學童為就讀一般國小的 正常發展學童,上述兩組學童皆頇排除有聽力障礙、智能障礙、情緒障礙、自閉症、腦 性麻痺、唇額裂、多重障礙等。排除方式為藉由班級導師依學童在校的障礙類別登記得 知,或研究者前往施測時發現。 本研究總共收案人數為 63 位,排除如:唇額裂、腦性麻痺、自閉症、多重障礙學 童後,實際收案學童為 52 位,其中視覺障礙學童共 26 位;明眼學童共 26 位,再依障 礙程度分為:全盲 17 位;弱視 9 位。類型、障礙程度與性別的人數分佈圖見表 3-1。 表 3-1 收案學童人數分佈表(單位:位) 障礙類型. 明眼學童. 視覺障礙學童. 嚴重度. 視覺障礙學童 全盲學童. 弱視學童. 性別.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人數. 16. 10. 16. 10. 10. 7. 6. 3. 28.

(3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包含:構音調查評估工具、口腔輪替速率工具、語料收集的錄音 設備、音檔儲存設備,以下將逐一分段說明。 一、構音調查評估工具 本研究使用王淑慧等人 2010 年編製的「華語構音/音韻臨床測驗工具」進行構音施 測調查,該評估工具以二十一個聲母於不同語音情境下為設計考量,共選取 67 個目標 語詞,以圖片名命、看圖說故事、情境式問答的方式,收取個案的自發性語料。由於本 研究施測對象為視覺障礙學童,視覺障礙學童無法藉由看圖命名、看圖說故事的方式進 行構音調查,固改成由研究者說出詞彙或片語,讓視覺障礙學童仿說的方式進行,而因 而研究者將 67 個目標語詞組合成 63 組詞彙或片語,其中有 8 組為重複詞彙或片語,總 共所有子音數共 139 個。明眼學童組為了避免研究誤差,也一樣由研究者說出詞彙或片 語,讓明眼學童仿說,施測過程為避免嘴形提示的研究誤差,研究者施測視覺障礙學童 或明眼學同時,皆會用紙摀住嘴巴,並以坐在學童左後方或右後方的方式進行。施測結 果收錄在附錄一「測驗結果登記表」 。此測驗結果登記表改編自王淑慧等人編製的「華 語構音/音韻臨床測驗工具」中的「華語構音/音韻臨床測驗工具紀錄表」。 二、口腔輪替速率工具 口腔輪替速率測詴材料在單音節部分包含:/pa/、/ta/、/ka/共三組;多音節部分為/pataka/ 一組。口腔輪替速率需計算每十五個音節所需秒數,因此需要使用碼表計算時間。 三、語料收集的錄音設備 29.

(40) 構音調查施測過程使用 OLYMPUS WS-560M 數位式錄音筆,加上 OLYMPUS ME51S 外接式麥克風收錄學童構音表現語料。錄音過程研究者將 OLYMPUS ME51S 外 接式麥克風別於受詴學童衣領處進行收音。 四、音檔儲存設備 學童構音表現語料透過 OLYMPUS WS-560M 數位式錄音筆的 USB 接頭,將受詴學童個 人基本資料與其語料音檔以去連結的方式,儲存於研究者的 SONY SVS15115FW/B 筆 記型電腦硬碟及隨身碟中,待研究結束便將電腦內資料、隨身碟內資料刪除。. 30.

(41)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節將說明研究者如何收案、如何施測、如何寄送書面報告。如圖 3-2。. 研究者以電話方式致電各國小視障資源班,臺中啟明、惠明盲校詢問有無視覺障案學童, 及說明研究目的、施測過程、可能風險等。. 研究者以電話方式致電各國小教務處,向教務主任說明研究目的、施測過程、可能風險等。. 寄送「研究參與者知情同意書」 (附錄二) 、 「學童基本資料問卷表」 (附錄三)給各班導師, 藉由導師向家長詢問參加意願,及協助回收「研究參與者知情同意書」及「學童基本資料 問卷表」 ,如果家長需要了解更詳細的研究內容,將由研究者以電話方式向家長進行說明。. 確定家長是否讓學童參與研究後,研究者與各班導師聯繫討論可前往施測日期、時間。. 研究者前往各國小進行施測,同時向導師說明需要在班上找明眼學童當對照組,臺中啟明、 惠明盲校則於收案後,以電話方式詢問鄰近學校,其他程序如上。. 分析每位學童的構音表現及口腔輪替速率表現,然後整合所有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將每位學童的構音表現、口腔輪替速率表現,填寫在「測驗結果登記表」上,影印兩份, 一份寄給各班導師留存,一份寄給學童家長留存, 「測驗結果登記表」上除了紀錄表現外, 另外有研究者給予的結果分析及建議。. 將研究結果撰寫到研究論文中 圖 3-2. 研究流程. 31.

(42) 第五節. 施測流程. 施測流程包含:施測環境安排、受測學童動線安排、施測前建立關係與施測指導語, 以下將逐一分段說明。 一、施測環境安排 本研究於各國小內進行施測,研究者藉由班級導師協助及安排,在一間安靜不會受 干擾的教室或辦公室內,由研究者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構音調查施測。 二、受測學童動線安排 班級導師在施測前將預定施測名單交于研究者,並協助安排每位學童的施測順序, 研究者一次自班級中帶離一位學童至施測教室或辦公室,進行構音及口腔輪替速率的施 測活動,每位學童施測時間約需要 30 分鐘,施測完畢再由研究者將受測學童送回教室, 並向班級導師說明施測結果。 三、施測前建立關係與施測指導語 1. 施測前建立關係 研究者帶學童前往施測教室或辦公室的路程中,由研究者牽者受測學童,並以詢問 學童姓名、年齡、家裡有誰等簡單問題與學童建立關係,並向學童說:待會老師要跟你 玩個遊戲喔!這個遊戲就是我說什麼,你就說一模一樣的,可以嗎?如果學童說好,研 究者就繼續聊其他的話題,如果學童說不好,研究者便再次說明施測過程,並說明這個 遊戲不會痛,也沒有成績,玩完遊戲還有小禮物喔!學童此時都會說好。到達施測教室 或辦公室,研究者安排座位讓學童入座,然後研究者坐在學童旁邊,再次詢問學童是否 32.

(43) 願意玩遊戲,如果學童願意也已經滿七歲,研究者則先協助學童填寫附錄四的「學童贊 同同意書」。如果視覺障礙學童無法簽名,研究者會協助學童用蓋手印的方式簽屬,蓋 完研究者會用濕紙巾將學童的手擦乾淨。接者開始進行施測活動。 2. 施測指導語 施測指導語分為施測前、示範仿說、正式施測三個部分。 (1)施測前:小朋友,等一下請你跟我說一模一樣的話喔!我說完就換你說喔! (2)示範仿說:小朋友,等一下我說「123」,我說完換你說「123」喔! 研究者開始說「123」 ,說完等學童說「123」 ,如果學童沒有回應,研究者再次說明指 令,直到學童理解並正確仿說。待學童正確仿說,研究者說:很棒喔!待會就是這樣 喔!我說完換你說,研究者此時會再次確認. 學童是否理解 指令,因此研究者會再. 說「天氣好」 ,然後等學童仿說,直到學童正確仿說「天氣好」 ,才開始進行正式施測 活動。 (3)正式施測:分為構音施測及口腔輪替任務施測。 3-1.構音施測:學童示範仿說成功,研究者說:很棒喔!待會就是這樣喔!我說完換你 說喔!然後開始正式施測,63 組施測目標詞彙或片語,研究者說一次,就等學童仿說, 原則上每組詞彙或片語僅說一次,如果學童沒有回應,研究者說:換你說嘍!如果學童 還是沒回應,研究者才會再說一次目標詞彙或片語,如果學童還是沒回應,步驟將回到 示範仿說的階段,直到學童理解指令才繼續施測。 3-2.口腔輪替任務施測:完成構音施測活動,研究者說:你很厲害喔!現在一樣跟我說 33.

(44) 一樣的喔!研究者示範說連續說語音情楚及快速的 pa,說完換學童說,學童仿說成功, 研究者說:很棒,你待會就一直說,要說的清楚說的快喔!一直說到我喊停喔!然後開 始施測,pa 完成就接者施測 ta、ka、pataka。. 第六節. 資料處理. 本節將說明構音表現、口腔輪替速率表現的語料處裡方式,口腔輪替速率與構音表 現的相關性,及使用的統計方法。 1.構音表現:分為子音正確率(PCC)、構音異常發生率(PCC 等級)、構音錯誤類型。 (1)子音正確率(PCC):63 組詞彙或片語共有 139 個子音,計算方式為正確子音數 除與 139 再乘 100,如:132/139 乘 100=94.9%,子音正確率即為 94.9%。子音正確率 的組間比較採用 Mann-Whitney U test 的統計方式。 (2)構音異常發生率(PCC 等級):Bleile 於 2004 年依子音正確率(PCC),將嚴重度 分為四級,第一級子音正確率>85%,屬於正常發展;第二級子音正確介於 65-85%, 屬於輕至中度異常;第三級子音正確率介於 50-65%,屬於中至重度異常,;第四級子 音正確率<50%,屬於重度異常。本研究依據 Bleile 的嚴重度分級進行修改,將子音正 確率共分為兩級,第 1 級為正常,即子音正確率>85%;第 2 級為異常,即子音正確率 介於 0-85%。構音異常發生率(PCC 等級)採用 Mann-Whitney U test 的統計方式進行 組間比較。 (3)構音錯誤類型:依據構音分析結果發現,構音錯誤類型共出現有 18 種,添加部分 有:添加介音;省略部分有:韻母省略;替代部分有;唇齒音化、捲舌音化、不捲舌音 34.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education resulte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physiological needs; the different living situations resulte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physiological and

華語嬰幼兒聽覺行為發展量表華語 PEACH之架構主要是參考“Parents’ Evaluation of Aural/Oral Performance of Children”(下文簡稱為 PEACH)量表為基 礎 Ching & Hill, 2007。PEACH 包含日記版 PEACH Diary及簡易版 PEACH Rating

Therefore, it is legitimate to study the accuracy of acoustically based inspiratory loci for speaker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to scientifically determine the best threshold and its

None of 4-year-old children could correctly write their name; meanwhile, 50% of 6-year-old children could write their names correctly, showing that the older children demonstrated

Snow, 1997; Snow, 1990)也發現詞彙定義能力與環境及經驗因素有關,學校環境及練 習均是影響詞彙定義能力的關鍵。個人定義詞彙的表現也會因詞類而有所不同,因為 不同詞類的心理詞彙庫組織方式不同,具體名詞的心理詞彙組織為階層性的,但動詞 及形容詞的組織方式為非階層性的,所以,與動詞及形容詞相較,在定義具體名詞時,

2017, The impact of trust & commitment on value creation in asymmetric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s: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specific asset investments,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Risk factors for falls in community-dwelling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walking with visuocognitive impairment may cause a fall.. Exercise program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at: in need of memorial park for bereaved family in various religions; burial service eligibilities satisfaction for bereaved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