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 分
實力評量 14 回
第 13 回 科技、資訊 年 班 號 姓名 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 4 分,共 40 分)
1-2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引文,回答1─2題:
甲
方田:又有田廣二里,從三里。問為田幾何?
答曰:二十二頃五十畝。
術曰:廣從里數相乘得積里。以三百七十五乘之,即畝數。百畝為一頃。 (〈方 田〉)
乙
方程:今有賣牛二、羊五,以買十三豕,有餘錢一千。賣牛三、豕三,以買九羊,錢適足。賣 羊六、豕八,以買五牛,錢不足六百。問牛、羊、豕價各幾何?
答曰:牛價一千二百, 價五百, 價三百。
術曰:如方程,置牛二、羊五正,豕一十三負,餘錢數正;次牛三正,羊九負,豕三正;次牛 五負,羊六正,豕八正,不足錢負。以正負術入之。 (〈方程〉)
( ) 1.根據〈方田〉一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從三里」中的「從」字意思是追隨、跟從 (B)「問為田幾何」中「幾何」是探究物體大小的 一種科學 (C)「以三百七十五乘之」中的「之」即上文中的二十二頃五十畝 (D)根據文中描述可 知,在古代,一平方里等於三百七十五畝。
( ) 2.根據〈方程〉一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乙文中 處,依序應填入:豕、羊 (B)三頭牛加上九隻羊的價錢,可買三隻豕 (C)二頭牛加 上五隻羊,其價值與十三隻豕相當 (D)方程是指一種運算方式,把相關數字排列依序加減。
3-5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引文,回答3─5題:
針灸是中國醫學療法中非常獨特的一種方法。一九七二年,中共與美邦交正常化,美國記者從 中國帶回去的一條新聞就是中國的針刺麻醉。中國醫生在病人身體上的若干穴位扎針,用針刺麻醉,
這時病人可以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作外科手術,並同醫生進行合作。美國醫生剛開始完全不相信他 們聽到的關於針刺療法的情況,在電視中,他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是真的。他們當時還無法 理解針刺的中國智慧。
針刺的用具,起初並非金屬製成,而是尖銳的小石片―砭石。《黃帝內經》已經有這種最原 始針刺用具的名稱。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說:「砭,以石刺病也。」在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
有一個「 」字,「像手執箭形銳器以刺一坦腹人之狀。」文字記述了一個使用「針刺」療病的歷 史階段。像箭的一筆即是砭石之類的「針」。
針灸的灸指的是灸灼療法。「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就是利用點燃之物,對人體的一定部位 進行加熱,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針灸之法,均要選擇穴位。中醫認為穴位間的聯繫以及體表與內臟間的聯繫,都是通過「經 絡」實現的。經是直行的幹,內屬臟腑,外連肌膚。「絡」是橫行的支,起著溝通的作用。人體內 多縱橫交錯、內外貫通、遍布全身的經和絡,構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
李約瑟博士對其中的智慧做了精到的闡釋。
他說,針灸就是一種用尖細的針插入身體不同部位中極有系統排列著的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 法,這些穴位被認為與「氣」的循環線路和渠道有關。不僅在中國,世界其他地方的現代生理研究 機構都曾詳細論述過:當金針刺中神經末梢區域時,由此產生的脈沖會上升到脊髓。這些脈沖刺激
人體表面的神經末梢,那些神經末梢位於身體的表層,但是脈沖會傳遞到脊髓。
在這裡,不妨把神經系統想像成為電話交換系統,那麼它一定是一個巨大的、有數萬根電話線 的系統。神經細胞來來回回地從大腦到達身體的各端。設想一下,如果人能阻擋來自疼痛部位的脈 沖,就能在這個交換機中出現忙音。讓所有的線路都沒有空,疼痛脈沖就透不過人體皮層了,於是 人就不會感到什麼不適了。插入的那根細長的針就像個「接線員」,「他」在細胞間做著手腳,以 假亂真。 (溫天〈金針是人體神經接線員嗎〉)
( ) 3. 根據本文,有關「砭石」的說明,下列正確的是:
(A)砭,既是醫療行為也是醫學官署 (B)砭石,是遠古時代的醫療用品名稱 (C)砭石,係因金屬製 成如石片而得名 (D)針砭,原義為規勸,後引申為針刺醫療。
( ) 4. 根據本文,有關「針灸」的說明,下列正確的是:
(A)針刺治體內,灸灼治體外,前者療效更甚於後者 (B)灸療以熱灼進行治療,它對於 針刺有輔助之效 (C)針刺須依人體經絡施行,灸療則與穴位較無關聯 (D)根據李約瑟 對針灸的解釋,可看出他更重視灸療效果。
( ) 5. 本文首段提及一九七二年的新聞,作者的用意是:
(A)記錄中共與美國邦交正常化及醫學交流的歷史 (B)藉此新聞報導,強調中國醫學的博大精深與 奧妙 (C)帶出「針灸」這項中醫療法的議題,以便下文說明 (D)引出美國醫界首次聽聞針灸療法 並嘆為觀止的反應。
6-8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引文,回答6─8題:
資訊時代裡,社會、社會中的組織和個人,都愈來愈依賴電腦科技。其影響涵蓋了社會、經濟、 倫理、政治等各個層面,所引生的倫理議題,很值得探究。
資訊科技愈是發達,隱私的倫理議題愈是層出不窮,事實上,資訊科技之使用對隱私的威脅與 干犯,有時候是鴨子划水,不知不覺地形成的。特別是,若我們分散到各處的個人及活動資料(諸 如:我們在興趣、黨派、宗教、報稅、交通違規、健康檢查、從小到大的學業成績等資料)檔案,
被整合為一單一的大型資料庫。將分散的資料整合在一起,可形成新的資料關係,這種整合愈綿密,
或新資訊愈持續發展,個人就愈來愈像透明人般被看透。掌握資料庫的人比我們還要了解自己,這 是任何人都不樂見的。由此看來,利用電腦搜尋和整合資料檔案,並整合為一中央資料庫,對隱私 有相當大的潛在威脅。我們也許是自願地或知情地將個人資料提供給各分散的資料庫(誰不用填表 或上網申報所得稅;誰會看病不要留下病歷;誰在學校讀書不留成績紀錄;誰會服役不留紀錄並領 取退伍令!)但這不表示,我們同意某人(某公司或政府)將分散資料以電腦整合起來,進而可能 會揭露我們不為人知且不願人知的一面。
資訊的精確與否,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影響。提供錯誤資訊的一方若處於較有利或較有權力的 地位,情形尤為如此。試想,若飛機導航電腦系統發生差錯,其提供的資訊即可能誤導飛機走入錯誤 的航道,或降落失敗,從而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美國曾發生一個實例:一位老農向銀行長期貸款,
每月到定時攤還。如此過了一、二十年都與銀行相安無事。但銀行將借貸事務電腦化後一個月,老農 按期到行還款時,承辦人員拒收當期還款,理由是電腦裡並沒有其上期還款資料,即使老農拿出以往 蓋滿還款收訖印章的本子,也不受承認。如此糾纏一段日子後,老農身心俱疲,最後告上法院,纏訟 多時,迫使銀行仔細檢查資料確定錯誤後,才討回公道。但銀行的高級主管在法庭上只輕描淡寫地說:
那是電腦的錯。
資訊系統之研發,一開始可能要花上大筆研發費用。但一旦完成,資訊本身卻很容易重製,這 使得資訊產權的保護,遠比實物產權來得困難。燒錄機的普及,再加上網路之運用,使得侵權問題日 益嚴重。此外,人工智慧中的專家系統,它吸收了專家或知識工作者的知識而形成,到底應屬誰的財 產?是各專家與開發公司共同所有,或僅屬於出錢開發的公司?此外,有關個人身分的各種資料,是 否為個人的財產?若是,別人利用我們意願或知情地給出的資料,整合為一新的資訊,這種做法除了 可能干犯隱私外,還算不算侵害產權?
在資訊時代要擷取資訊,有幾個基本前提。首先,我們要有處理資訊的技能,即如何通過電腦 去取得資訊,這又以資訊教育為前提;其次,我們要擁有能接近、或使用取得資訊的技術設備;復 次,我們要有經濟能力為取得資訊付費。然而,縱使今天電腦日漸普及,但相對而言,世界上還是 60608S 13-1
議題閱讀 333─
混合題高分攻略
有許多人口無經濟能力養成以電腦為媒介的讀寫和溝通能力。在世界許多地方,這仍算是許多中產 和上層階級的特權。 (戚國雄〈資訊時代的倫理議題—兼談網路倫理〉)
( ) 6.本文所述資訊時代的狀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探究科技所引發的種種問題,已蔚為當前學術研究主流 (B)科技便利導致個人財產在雲端被輕 易竊取,已成鉅大危機 (C)近年來對人類造成巨大災害的事件,多是因資訊錯誤導致 (D)以電腦 擷取資訊存在教育及經濟門檻,弱勢階級無力負擔。
( ) 7.作者認為科技干犯隱私權是不知不覺中形成的,其理由與下列敘述最不相關的是:
(A)政府尚未針對在網路擅取他人資料的行為,制定嚴密的法令進行規範 (B)資料多是分散且自願 地放在雲端,當事人對於資料被窺用多不會察覺 (C)家庭及成員報稅、就學、就業都會留下紀錄,
很容易被整合成資料庫 (D)政府與人民,對於網路隱私權的保障意識尚未普遍建立,防範措施不足。
( ) 8.文中提及資訊影響層面甚廣,下列現象最直接衝突到產業發展的是:
(A)分散的資料整合成新的資料關係,這種整合愈綿密,個人就愈來愈像透明人般被看 透 (B)若飛機導航電腦系統發生差錯,誤導飛機走入錯誤的航道,將造成不堪設想的 後果 (C)電腦當機導致老農的還款資料不被承認,告上法院,官司纏訟多時,老農身 心俱疲 (D)資訊系統研發完成後,重製容易,在網路大肆運用的是無數專家或知識工 作者的心血。
9-10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引文,回答9─10題:
一九八七年的二月,加拿大天文學家Ian Shelton,忙著在智利LasCampanas天文臺用望遠鏡對 十六萬七千光年外一個叫做大麥哲倫星系的小銀河系拍照。他注意到一個極度明亮的星球,是以前 從未見過的:一個大約為五等星的星球。他知道那不是新的星球,而只是一個在超新星爆炸中散開 來,正在老化中的巨大星球。
從人造衛星的望遠鏡所得到的資料,使得天文學家確定爆炸星球是一個藍超巨星,其質量約為 太陽的二十倍。這個爆炸的星球被命名為「超新星1987A」。它是近代爆炸的超新星中,最靠近地球 的一個,也是自從克卜勒在一六○四年於銀河系中觀測到超新星以來最明亮的一個;它同時是自一八 八五年來第一個肉眼看得見的超新星。此外,過去十五年來的研究,獲得許多新資料,這些資料證實 了超新星會產生組成地球大部分的重化學元素,如氧、氮、氫與硫等。
在觀測到超新星後的兩星期中都可以偵測到無線電波,但在一九九○年,澳洲國家望遠鏡觀測 中心的科學家偵測到快速增強的無線電波信號。他們循線找到波源是位於環與超新星中心的發光碎 片之間,在那裡,速度最快的碎片都撞成氣體了。二年後,衛星偵測到來自超新星快速增強的X射 線,它和無線電波都來自相同的碰撞區域。天文學家還測量到了超新星爆炸時所放射出的快速運動 氣體。
這些碰撞都與現有理論的預測相吻合,理論更預測在一九九五到二○一○年間,當環吸足了撞 擊的力道後,會再發生另一次的碰撞。當最先爆炸時所產生的輻射以光速散出時,星球自己的部分物 質也以較低速度彈出,當追上此星球二十二萬年前彈出的物質後就碰撞在一起。因為撞擊使得環中的 氣體溫度升高到數百萬度而發亮,還被一陣估計以每小時四千萬哩速度前進的震波所壓縮。
直至最近二○○○年二月,超新星1987A仍在星體的演進過程中有著令人驚訝的發現。在哈伯 所拍攝到的新影像中顯示,在過去十年來已漸漸黯淡的區域,出現了四個新的氣體加熱後的亮點。這 個現象深具意義,因為熱點並非集中在單一區域,而是分散在星環的四周,顯示出星體所彈出的物質 中有一大部分終於和整個環碰撞上了,這是超新星碎片重新組合的開始。天文學家希望碰撞所產生的 亮光可以照亮超新星四周的物質,使得這些本來看不見的物質,可以提供有關環繞超新星的氣體,其 真正結構的有用資訊,也可讓天文學家知道超新星整個演進的過程。
(蕭如珀、楊信男〈超新星1987A的發現〉)
( ) 9.有關「超新星1987A」的敘述,下列正確的是:
(A)此星位於人造衛星所能到達的大麥哲倫星系 (B)此星是一顆新生的五等星球,屬於藍超巨星 (C)是近代超新星中最接近地球且能被肉眼看見的星球 (D)星球上具備了地球上的重要化學元素,
適合人類居住。
( )10. 有關「超新星1987A」發現之後的研究進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一九八七年偵測到無線電波,顯示超新星正瀕臨爆炸 (B)一九九○年偵測到快速增 強的電波,是此星爆炸時所衍生 (C)一九九二年偵測到X射線,乃爆炸輻射與星球彈 出物碰撞所致 (D)二○○○年偵測到新增加的亮點,顯示此星球爆炸後仍不斷運動碰 撞。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 5 分,共 10 分)
( )11.根據〈資訊時代的倫理議題—兼談網路倫理〉一文,建置「中央資料庫」所引發的問 題,包含:
(A)當事人將資料提供給分散資料庫,卻被整合進入中央資料庫,隱私權將受損 (B)資訊 系統的建置,無論研發或重製,所費資金及人力太龐大,私人公司無力負擔 (C)人工智 慧財產的歸屬權屬於專家、開發公司、出資者、還是資料提供者?莫衷一是 (D)政府或 公司一旦將資料整合,則資料當事人不願他人知悉之事便難免會被公開 (E)倘若提供資 訊的一方處於較有利或較有權力的地位,將會限制人民言論自由。
( )12.閱讀下列引文,文中有關「天關客星」的古籍記載,它們可能的出處是:
宋仁宗至和元年(西元一○五四年),在金牛座附近爆發的一顆超新星,名為天關 客星(編號:SN1054),此星在古籍中的相關記載如下:
一、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出天關東南可數寸,歲餘稍沒。
二、嘉祐元年三月辛未,司天監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東方,守天關,
至是沒。」
三、至和元年七月二十二日,守將作監致仕楊維德言:「伏睹客星出現,其星上微 有光彩,黃色。謹案《黃帝掌握占》云:『客星不犯畢,明盛者,主國有大賢。』乞付 史館,容百官稱賀。詔送史館。」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監言:「客星沒,客去之兆也。
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東方,守天關,晝見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見二十三 日。」
(A)《宋史‧天文志》 (B)《宋史‧仁宗本紀》 (C)《續資治通鑑長編》 (D)《唐宋 八大家文鈔》 (E)《天下郡國利病書》。
三、非選題( 50 分)
宋仁宗至和元年(西元一○五四年),在金牛座附近爆發的一顆超新星,名為天關客星(編 號:SN1054),此星在古籍中的相關記載如下:
一、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出天關東南可數寸,歲餘稍沒。
二、嘉祐元年三月辛未,司天監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東方,守天關,至是 沒。」
三、至和元年七月二十二日,守將作監致仕楊維德言:「伏睹客星出現,其星上微有光彩,
黃色。謹案《黃帝掌握占》云:『客星不犯畢,明盛者,主國有大賢。』乞付史館,容百官稱 賀。詔送史館。」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監言:「客星沒,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 東方,守天關,晝見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見二十三日。」
在望遠鏡發明之前,人們只能用肉眼觀察夜空。因此,早期天文學只能對肉眼可見的天體作預 測。現代人觀測星空可使用的工具更先進、也更齊備,對於天體的研究也就更多元深入。古、今觀 測星象時所關注的焦點頗有不同。閱讀上文後,請以「仰望星空」為題,結合你的學習經驗與想像 力,書寫一篇與觀測星空相關的文章,文長不限。文中須包含兩個重點:(一)古人觀測天關客星,
他們所關注的焦點是什麼?(二)如果臺灣的「觀星族」也有了新星群的發現,而你有機緣得以參 與後續的觀測與研究,你會想探究哪些訊息?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