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代間交流方案的意義與重要性

Dalam dokumen 代間服務學習之質量性成效探討 (Halaman 163-167)

第六章 結論、限制與建議

第一節 代間交流方案的意義與重要性

147

148

代間服務學習可以使不同世代有相互學習的機會,彼此分享經驗,而使學習的效果得 以提高 (黃,2004、黃,2007)。

理想的代間服務學習方案,至少必須結合服務與學習,並以學習為主軸;奠定堅

強的社區-學生夥伴關係;及注重反思實踐,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反思此三大設 計準則,並從服務實踐代間學習的歷程 (黃,2013;黃、黃,2008)。代間服務學習需 聚焦於護理學生與社區老年人的服務學習行動,其方案的設計除要滿足不同世代的個 別需求外,更要提供多元情境以促進代間交流,增加代間的關懷行動與相互了解,此 外,回歸服務學習的本質,需有效連結社區資源,落實服務行動,並強化二代間的相 互欣賞與彼此學習,透過學習反思,得以具體內化代間服務的學習成長經驗(戎、徐,

2012)。

本研究證實:代間服務學習方案是促進健康老化、提升正面老化意向與提升護理

學生服務學習態度,展現社區老年人服務效能、服務執行能力的有效策略。 茲就 代間服務學習方案介入對護理學生、社區長者的效益分述於下:

一、代間服務學習方案對護理學生自我效能的影響

(一)對照組之護理學生在(T2)的社區服務自我效能(CSSE)、長者互動(IE)二項能力

及對老年人態度(AE)平均得分皆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顯示一般性的服務學習活動未 經結構式的安排,但學生仍能透過”作中學”與多元接觸的實務歷程,提升個人在服務 效能、與老人互動的能力,並增加對老年人的正向態度,但就服務學習態度與社會關 懷態度,本質上均無顯著差異。

(二)實驗組之護理學生,在結構式的介間服務學習方案介入後,於(T2)服務態度 層面的三個變項、三個服務能力的變項與對老年人的態度上皆有顯著提升,且達統計 上的差異水準,亦顛覆許多學生對社區老人的刻板印象(p≦.001),藉由大量的實質參 與及互動經驗,激發學生對社區與長者需求的關注,意識到服務為公民責任的一部 分,展現社會關懷態度(p=.002)。

149

(三)組間差異顯示,缺少服務經驗的實驗組學生,反而在後測(T2)上有更多的進 步空間,並達到組間顯著差異水準(服務感受p=.015、服務自我效能p=.028、服務執

行能力p≦.001、與長者互動能力p=.027)。尤以對老年人的態度(T2-T1)足足增長了

29.61分(p≦.001),成長最為顯著。

儘管服務學習課程均安排於大一學年度,然二技學生因具備過去專業學習經驗,

於服務學習初始,具有較佳的優勢與準備,然而對照組也可能因著過去學習經驗的延 伸,經常選擇醫院、安養護所、弱勢族群等作為服務學習的場域與對象,自然容易將 一般性的服務學習投入過多的專業角色與服務,形成單一方向、上對下的服務位階;

反觀實驗組學生,經由有計畫性的代間服務學習介入,加上教練式的定期討論與協 助,讓在校學生真正能與社區接軌,有機會與社區長者平行式的經驗分享與交流,達 到代間共同滋養,共同欣賞的效益。

(四)排除交互影響與LSD事後比較,二組學生在服務感受(F(1,130)=4.21,P=.042 ) 及對老人的態度(F(1,130)=23.96,P.001)仍達到顯著差異。

二、代間服務學習方案對社區老年人健康概況的影響

(一)對照組長者在身心健康功能、幸福感受、情緒安適與老化態度上前、後測量 組內均無顯著差異。但實驗組長者在幸福感受(p=.007)、情緒安適(p≦.001)與老化態 度(p=.006)上,皆達組內顯著差異水準,顯示代間服務學習方案對長者社會與情緒性 健康有較顯著的效益,同時能具體提升長者對老化的正向態度。

(二)因二組長者身心健康功能得分差異擴大,於T2生理健康(PCS, t=2.60 ,

p=.01);心理健康功能(MCS, t=2.84 , p=.005)達顯著差異水準。顯示代間服務學習活 動雖未能顯著影響實驗組長者之身心健康功能,但就平均七十高齡、八成以上有慢性 疾病的社區長者而言,代間服務學習有維持或微幅提升健康功能的潛能。此外,實驗 組在幸福感受(p=.002)、情緒安適(p≦.001)、與老化態度上(p=.004)皆正面提升且達組 間顯著差異水準,證實代間服務學習方案(ISLP),對促進社區長者正向老化、社會參

150

與、提振身心社會整體健康與情緒安適均有重要意義。

(三)排除交互影響與LSD事後比較,社區長者真正具有組間顯著差異的變項包括

生理健康功能(PCS, F=5.81,P=.018 )、情緒安適(F(1,115)=28.18,P.001)及對老化的

態度(F(1,115)=11.14,P=.001)三個變項達到顯著差異。支持研究假設之代間服務學習方

案有助於提升長者情緒安適(EWB)與正向的老化態度的效益;但就生理健康功能改變 的影響性宜有更長時間點的觀察。

三、老人態度與老化態度的轉變

(一)實驗組學生在八週代間交流與服務歷程,密集接觸也近距離觀察社區年長 者,透過豐富對話與多元互動交流,更能覺知與欣賞二代間的異同。無論從學生對老 年人的態度(p≦.001)或者以社區長者看待自己老化的角度(p=.006),均有顯著的正面 提升。

(二)從質性資料內容分析,透過代間服務學習實務活動,學生除了明確感受自己 在與老人互動、溝通與服務能力上的提升外,亦增加對自己現況的反思,包括破除迷 思與刻板印象,增加對自己個性、態度上的認識、更清楚自己對未來生命發展的可能 性與不同的生命期許、感受年輕人與年長者互動關係的融滲、增加對”老人”認知上的 翻轉、思考隔代之間是否真正存在差異,也帶著欣賞的眼光悅聽長者生命的厚度、體 會不同的時空與生命故事並找到自己的學習標竿。在代間服務學習的歷程中學生反思 回饋“每一位長者都以他們真實的經驗或者生命來豐富我們的學習...”、“要用長者的 立場與角度,跟他們站在同樣的高度去看待世界”、“設身處地,才能開啟有效溝通 的第一步、“順遂與逆境中的人生,都是教材也是智慧的累積!!”、“原以為自己是 去服務的,沒想到受到長輩的照顧更多”顯現以社區老年人與護理學生共同參與的 代間服務學習方案,確實能提供多元的二代交流與對話情境,經由反思與服務、學習 經驗的連結,達到欣賞、接納與學習經驗的內化,對提升正面老年態度確有實質的影 響。

151

Dalam dokumen 代間服務學習之質量性成效探討 (Halaman 163-167)